摆下“龙门阵”说说幸福来敲门
晋江探索让百万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老晋江人的记忆里,八仙山是曾经放牛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风景迷人的公园,无论晨间或黄昏,都会吸引许多市民来爬山锻炼。这里陆续有不少茶室开张,泡一壶铁观音,配上土笋冻、炸菜粿、拳头母等闽南小吃,约上三五好友“摆龙门阵”喝茶聊天,已然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5月10日,雨后的八仙山显得格外清新,一群一群好友围坐一起,煮茶论晋江。“晋江的好是什么好呢?过得好才是真的好。”抿了一小口茶,来自江西的黄晓萍说起自己的老表老邓,老邓来晋江十多年了,前段时间把老婆孩子也带了过来,听说他现在有了流动人口积分,还挺靠前的,不仅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还能用相当便宜的价格买到安置房。
放下筷子,土生土长的晋江人庄娟娟接过了话茬:“其实不止是积分制,报纸上不是经常报道晋江有各种保障性住房吗?我们公司就有人买了人才房,比市场价便宜很多的,一名司机也申请到了廉租房,每个月租金听说才一百多,还有隔壁邻居也刚买了一套安置房,能按揭呢。”
“还有外来工当人大代表的呢!”刚来晋江一年的山西人卢玲玲忍不住插话,“这可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说明外来工可以替晋江人代言了,说明咱是真的晋江人了。”
这场“龙门阵”只是大伙叙说晋江新型城镇化的开题之义而已。对晋江这座城市来说,百万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让外来建设者们融入晋江、扎根晋江,既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也是晋江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晋江始终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基本理念,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逐步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提升200万新老晋江人的幸福感。
那好,咱们不妨也摆摆“龙门阵”,说说幸福怎样来敲门!
走进家
30项市民待遇这里应有尽有
“孩子今年要上一年级,本来还在担心读什么学校,现在有了积分政策,真的不用愁了。”龙岩漳平人杨玉火谈起积分优待政策频频点赞。上个月,晋江首次公布流动人口积分排名情况,查询到自己的积分为173.4,排名第四,杨玉火大大松了口气。
来晋江20年了,虽然对这座城市已经很熟悉,到底还是缺少一点“家”的归属感。“去年关注到晋江这个‘双1000’政策优待就很心动,申请了子女入学、购房补助两个优待项目,但担心自己的积分不够,没想到这么靠前,感觉晋江对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很关照。”除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杨玉火也琢磨着买房安顿下来,“除了买安置房按照优惠价,买商品房还可以得到政府5万元补助,真是太实惠了。”
像杨玉火一样享受优待的新晋江人还有不少。按照《晋江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试行)》,晋江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六个方面设置指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其中,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各占总分的30%,社会奉献占10%;杰出表现和行为控制分别是加分和扣分指标,在总分上加减。政策实施“元年”,一批融入深、贡献大、素质好的流动人口率先落户。
按照管理办法,排名前1000位并办理落户的新晋江人可享受“双1000”政策优待,在政府提供的1000个公办学校学位和1000套安置房中,按积分高低依次选择。此外,排前50名的可优先被推荐参选“年度优秀流动人口”,排前20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优先被提名参选市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成为政协委员。
随着积分排名正式公示,1006套可供优待对象选购的安置房房源新鲜“出炉”。区位优势良好、环境优美、价格实惠的安置房源让许多人惊呼:“赚到了!”
这1006套安置房房源涉及全市18个楼盘,其中包括桥南片区锦洲瑞苑、海丝景城,湖光西路石鼓路片区锦峰小区,罗山街道和平南路文景雅苑等优质区位的小区,单元面积在36.55~280.96平方米之间,价格更是让人眼前一亮:100平方米以内部分,每平方米价格在2200元~3500元;超出100平方米的部分,按照所选区位内市场价格的90%定价。此外,若积分优待对象选择自行购商品房,提供在获得积分优待资格之后签订的商品房购房合同,能享受5万元的自行购房补贴。
就在这个月,相关部门将分批组织申请购买安置房的优待对象前往各楼盘看房、选房,并办理签订购房合同等,根据积分排名先后选择房源,新晋江人的“安居梦”马上就能实现。
不仅可以幸福安居,还可以幸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子女教学方面,排在前1000名的外来人员子女,可在父母落户镇(街道)择优入学,还可通过摇号就读晋江最好的两所中学——晋江一中和养正中学。6月10日前,申请入学优待政策的对象只要携带积分排名凭证、户口簿及积分优待对象入学申请表,前往落户镇(街道)教委(育)办申请入学,即可由教委(育)办按照个人意愿和积分排名顺序安排入学。
如果想幸福落户,也非常容易。只要有合法稳定居所,哪怕是租房,户口可以落在企业集体户里;不在企业的,可落在街道或社区所在的公共地址。自2012年9月全面放开人口落户限制以来,已有15163名外来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晋江人”。
留在家
各类社会保障360度无死角
2008年,祖籍江西的毕红梅成为晋江百万外来工中的一员,六年来,凭借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业绩,她从一名普通仓管员成长为361°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并被推选为晋江市优秀人才。
2014年,毕红梅住进了晋江在中心城区专门为优秀人才建设的“人才楼”,“多亏了晋江的住房优惠政策,我才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现在住的房子。我觉得晋江的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所以把老公也叫来晋江工作,一家人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同事、好友时常羡慕毕红梅能在晋江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毕红梅常笑着说,能住“人才房”的人可不少,这两年公司就争取了20多个人才名额,而且晋江也为新老晋江人“量身定做”了其他很多种房。“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安置房、人才房,对了,还有企业员工宿舍。”掰着手指,红梅笑称都数不过来了。
安居方能乐业。在晋江,外来人口可用按揭贷款购买安置房,同时保障性住房向他们敞开大门。截至目前,晋江已累计向外来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502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42.4%。
来自重庆的陈勇就赶上了这个“好康”。通过晋江市安置房交易服务平台,陈勇享受到了《晋江市鼓励购买安置房若干规定》带来的一系列“福利”,20万首付就买到了位于黄金地段的桂山苑安置房,每个月月供2000元,比房租还便宜,而且同步解决了孩子就学问题。
让“家人”有地住,仅仅是各类保障体系中的一环。为了让外来人员“留得住”,晋江郑重做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解决好外来人口就业、住房、教育、社保、医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在晋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高中免学费等就学升学权益,支持创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目前在晋江入学的外地学生已达20.93万,占在校生的59.59%,且93.2%在公办学校就读。
——在晋江,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企业员工宿舍、安置房和人才房等住房保障范围。目前已向流动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500多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42.4%。
——在晋江,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享有参加新农合、申请孕产妇分娩补助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基层门诊面向流动人口最高限价70元的平价套餐,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
——在晋江,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五险”的人数分别为15.74万、12.88万、7.04万、11.20万、10.55万,占全市参保总人次的56.44%。
——在晋江,建立健全了工资支付监控网络,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筹集建筑领域员工保证金1.6亿元。
可以说,对待这些留在家里的新晋江人,晋江力求各类社会保障360度无死角,切实保障到位。
融入家
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溢满屋
为了让本地人和外来工在这里都有家的感觉,晋江党委政府努力让这些“家里人”过得有自豪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年间,来自江西九江的甘木林,已从优兰发公司最基层的一线操作工成为党委书记。这些年,甘木林和公司一批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攻关小组”,研发成功“12克/平方米超薄薄页纸”,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他又牵头成立了“党员研发中心”“党员示范车间”,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先后研发出“马桶坐垫纸”等一系列行业关键性技术,获得了70多项国家专利授权。甘木林被省总工会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泉州市人大代表和晋江市纪委委员。
“晋江没把我当外地人,我也把晋江当成我的家。我的心留在了晋江。”甘木林说。
为了营造“家”的感觉,晋江从保障政治权益、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就业技能等三个层面,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度。
晋江鼓励来晋人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和甘木林一样,全市已有341名外来人员担任市、镇两级“两代表一委员”。晋江还先后推荐2名优秀来晋人员分别作为福建省第九次党代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全国首创推选优秀来晋务工人员作为晋江市纪委委员;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享有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这些举措都让住在晋江这个大家庭里的人更有“自豪感”。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泉州“两会”上,作为晋江籍代表,甘木林把焦点落在了“人”身上。他认为,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人口市民化是核心关键,努力实现外来人口在居住和生活方式上更大的转变。
除了能为晋江“代言”的甘木林,被拆迁户曾丽治也通过政府培训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像曾丽治这样的就业扶持,晋江从动迁时就没有间断过,仅梅岭街道每两个月就有1-2期的培训。
其实,除了本地的被拆迁户,晋江把来晋务工人员也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畴。根据晋江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来晋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开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参加培训的来晋务工人员占全市培训总人次的70%以上。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来晋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建立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体系,提升来晋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和劳动素质。
要真正融得入,还必须解决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今,在晋江想看演唱会、想听交响乐、想带孩子看儿童剧都是“分分钟”的事。晋江倾力打造五店市传统街区,加快“一镇(街)一文化中心”工程,充分发挥戏剧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功能,延伸建设文化走廊,丰富晋江人的文化生活。晋江各大企业以创建“和谐企业”为载体,实施“一企一策一品牌”战略,构建企业职工之家,培育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周边和谐统一互动的企业文化。
杨玉火、毕红梅、陈勇、甘木林……一个个有“晋江故事”的咱厝人,只是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受益者代表,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晋江发生。而今,晋江在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31
03-07
03-07
03-07
04-08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