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的农村生活过的人一定都拥有过美好的回忆。那时候家里的大人每天都忙着干农活,没时间管孩子,再加上课业负担不重,孩子们有大把的时间玩耍。
每天不是上树掏鸟,就是下河摸鱼,玩玻璃球、弹弓、撞拐、摔宝、翻绳、跳皮筋,直到天黑才回家。
除了这些让人乐此不疲的游戏,你应该还记得一种形似宝塔的糖果,我们那时都叫它“
宝塔糖
”。每次孩子感觉肚子疼时,家长都会去买这种糖果。
这是一种驱虫药,味道甜甜的,我每次一听说要吃“宝塔糖”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
父亲每月工资只有32元,却要养活五六口人
,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父母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给孩子们买零食了。我记得那时候的糖才几分钱一块,但是一年也吃不了几次。所以每次吃甜甜的“宝塔糖”,我都挺开心。
“宝塔糖”可以治疗“蛔虫病”,那时候不少孩子都得过这种病,吃了“宝塔糖”,效果立竿见影。
我甚至曾亲眼见过活虫从身体里排出来,在那里歪歪扭扭地动来动去,那简直是童年噩梦。
80年代的农村,许多人得过的“蛔虫病”,现在为什么很少被人提及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蛔虫病
“蛔虫”全称是“似蚓蛔线虫”,成虫是圆柱形,形状有点像蚯蚓,颜色微粉或微黄,体表有一道道横纹,雄性蛔虫尾部常常卷曲。
蛔虫的虫卵是椭圆形,卵壳表面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颜色呈棕黄色。
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一般分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受精卵是金黄色的,两极有新月状空隙,非受精卵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
这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它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便可引发蛔虫病,也可转移到胆管、胰脏、阑尾等肠外脏器,引发病变。
蛔虫病的感染人群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秋季为蛔虫病的高发季节。
感染了蛔虫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肚脐周围有阵发性疼痛或者经常感到饥饿,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
2012年,考古学家在英国莱斯特市一个停车场的地下发现了理查德三世的骸骨。科学家借助显微镜在理查德三世的肠道里找到一些仅有55微米宽的蛔虫卵,这些虫卵一直待在墓穴中。
研究人员于2013年9月3日刊登在《柳叶刀》上的论文中表示:
我们只在遗骸周围以及附近的泥土里找到少量的虫卵,由此可以推断理查德三世体内的虫卵来自于蛔虫感染。随着蛔虫卵被孵化,它们能一直钻到心脏和肺部,因此理查德三世可能出现吐血和严重的腹部疼痛。
蛔虫的繁殖能力、生存能力都非常强
蛔虫雌虫的产卵量很大,一条雌虫每天可以产24万个卵。不得不说这样的繁殖能力真的很惊人。
蛔虫卵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它不仅可以在盐水中生存,即便在胃酸中也不会被腐蚀。
其实,我们人类的胃酸是非常强大的,许多微生物以及虫卵都会被胃酸腐蚀,从而丧失感染人体的机会。但蛔虫的虫卵却可以抵抗人类胃酸的侵蚀,顺利到达肠道内。
从吞食蛔虫虫卵到蛔虫成虫发育成熟只需75天左右,但蛔虫在小肠内生存期可长达1-2年。期间,它会吸取人体内营养,导致人消瘦或者营养不良。
为什么以前得“蛔虫病”的人很多
蛔虫病与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密切相关。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那么就很可能会进食被蛔虫的虫卵污染的饮食,导致感染情况的发生。
七八十年代,我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卫生条件也很差。许多孩子聚在一起游戏玩耍,手直接接触泥土,石子。因为卫生意识单薄,许多孩子做不到饭前便后洗手,正所谓“病从口入”,这就给了虫卵可乘之机。
那时经常听大人们说“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很多农民都使用农家肥,这就使得蔬菜上可能繁殖出蛔虫卵。不过孩子们可不懂得这些,因为零食太少,许多孩子会去菜园子里摘菜吃,黄瓜、西红柿摘到手里就直接吃,这样生吃瓜果蔬菜,也有可能感染蛔虫病。
有时我们也会和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如果渴了就直接去井里打些水来喝,饮用生水无疑也增加了感染蛔虫病的风险。
不仅孩子们不管不顾,大人们卫生意识也不强,对这样的行为大人多半不会加以制止,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得“蛔虫病”也就并不奇怪了。
现在得“蛔虫病”的人为什么变少了
这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比较注意卫生安全问题。
和七八十年代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更干净卫生。家长、学校、社会都在向孩子普及安全卫生教育,使得他们从小就树立了良好的安全卫生意识并且养成了很好的卫生习惯。
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给孩子喝生水或者让孩子吃没有洗过的蔬菜瓜果了,孩子们大多已经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农民也很少使用农家肥了,这就等于切断了“蛔虫病”的传播途径。
此外,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比以前干净整洁得多,七八十年代时农村的许多厕所非常简陋,使得蛔虫可以大量繁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厕所变得更加卫生。大街上有许多公共场所,里面甚至配备了洗手液、消毒水,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感染疾病的机会。
写在后面的话
得“蛔虫病”的人越来越少,这反应出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水平的的极大提高,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得“病从口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时刻保持,这样身体才能更健康!
您听说过“蛔虫病”吗?您吃过“宝塔糖”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