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上午,赵忠祥先生的儿子赵方通过赵忠祥的个人认证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赵忠祥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
以下为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赵忠祥先生的儿子赵方。家父于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父亲于2019年底感到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身患癌症,已经扩散。为了不影响家人的心情,父亲一直乐观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他非常尊敬医护人员,多次向他们表示感谢。住院期间,母亲一直陪伴在身边,尽心照顾,直到父亲安详离去。
父亲住院期间,有关领导、亲友前来探视,这给了母亲和我们全家人极大的安慰,我们向所有关心我父亲的领导和亲友表示感谢!
父亲退休前是央视播音员、主持人,因为央视这个国家级媒体平台,也因为他本人对播音主持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他主播的新闻节目,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主持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其它国内外大型活动等,陪伴海内外朋友们度过了那些难忘的美好时光,记录许多历史的精彩瞬间。他的具有辨识度的声音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这是父亲一辈子努力的荣耀。他尊重这份职业,这份职业成就了他;他尊重亿万观众,亿万观众记住了他。对于党和政府以及亿万观众对他的培养和支持,父亲充满感恩。
退休后,父亲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兴趣上,除了偶尔参与主持配音等工作,更多时间放在书画、厨艺、会友、自媒体以及培养年轻人等方面,这给他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安详、怡然、快乐。家人和亲朋会一直思念他,为他祝福。相信他的作品也将留在喜欢他的观众们的心里!
家父的告别仪式,时间地点另外敬告。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感谢大家对家父生前工作的支持和厚爱。祝大家平安、健康!
谢谢大家!
据赵忠祥儿子发文透露,赵忠祥2019年底感到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身患癌症,已经扩散。
说到癌症,很多人都害怕和癌症“扯上关系”,但其实加强防癌筛查、早诊早治才是关键。
14种高发癌症防治方法
2019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2019版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涉及的肿瘤扩展至14个,
包括了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那么,哪些人群是14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什么样的方法去检查呢?
一、大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大肠癌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
乳腺癌高危对象:
1.未育或≥35岁初产妇;
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思乳腺癌或卵巢癌者(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筛查建议)
乳腺癌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乳腺癌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三、宫颈癌
宫颈癌高危人群:
1.有多个性伴侣者;
2.性生活过早者;
3.HPV感染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宫颈癌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类型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宫颈癌筛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不吸烟或戒烟;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四、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
(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
(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
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五、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患者。
肝癌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肝癌预防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六、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者。
胃癌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胃癌预防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戒烟;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七、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1.年龄>50岁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前列腺癌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前列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八、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tCarney综合征、WernerG综合征和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甲状腺癌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
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
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九、淋巴瘤
淋巴瘤高危人群:
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淋巴瘤筛查建议:
淋巴瘤临床体检项目包括:
①外科体检:
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
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1.一般人群:
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
临床体检,每年1次。
淋巴瘤预防建议:
1.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十、食管癌
食管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管癌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十一、皮肤癌
皮肤癌高危人群:
具备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1.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2.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3.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4.曾患有皮肤癌;
5.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皮肤癌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皮肤癌预防建议:
1.定期皮肤自查(以尺比对,拍照备用);
2.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3.足趾或皮肤色斑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
4.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十二、胰腺癌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胰腺癌筛查建议:
1.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胰腺癌预防建议:
1.戒烟、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十三、胆囊癌
胆囊癌高危人群: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2.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3.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4.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5.胆囊腺肌症患者;
6.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7.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8.炎症性肠病人群;
9.合并糖尿病人群。
胆囊癌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
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2.一般人群:
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胆囊癌预防建议
1.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术;
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以及小于1厘米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2.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十四、脑部肿瘤
脑部肿瘤高危人群: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
1.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2.喷射状呕吐;
3.视力模糊,视觉障碍;
4.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
7.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
9.巨人症;
10.幼儿发育停止。
脑部肿瘤筛查建议: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脑部肿瘤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3.合理饮食。
最后,癌症关键是早查早治!
对照14种男女常见癌症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才能更好的做好癌症的预防!
建议大家赶紧收藏!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可谓是健康的第一杀手。可是,你知道吗,生活中某些不健康习惯造成的危害,也不亚于吸烟!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
牵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专门针对中国人群,分析了23种主要致癌风险导致的不同癌种在我国的发病比例。更牛的是,还分析了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因各种致癌风险导致的患癌比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面对身边这些隐形杀手,我们该如何积极应对,逐一击破呢?
中国癌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
行为因素4种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饮食因素7种
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代谢因素2种
体重超标、糖尿病
环境因素2种
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感染因素8种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6种病毒: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2种寄生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各省市各致癌因素导致患癌风险比例
由23种可避免的导致癌症因素所占比例排名,从高到低,前五分别是黑龙江、广东、吉林、湖北、内蒙古;比例最低的五个是甘肃、云南、新疆、西藏和上海,其中上海只有35.2%的癌症死亡,是全国最低。
而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中国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23种主要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但是,只要防控好这23种致癌因素,这103.6万人是可以避免死亡的。
做到这七点,击破23大隐形杀手!
研究表明,这些致癌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这意味着将近
103.6万例
可预防的癌症。我们该如何做呢?
戒烟是头等大事!
显然,关于吸烟的最佳预防癌症策略是永远不吸烟。
全国有6个省市自治区的女性最大风险是吸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内蒙古、安徽。一直以来,东北的女性肺癌发病率都比较高,这和她们吸烟率高密切相关。在贵州和云南,男性吸烟的比例占到了62.1%和61.4%,而这两个省也恰好是财政收入对烟草行业依赖比例最高的省份。
对于现有的吸烟者来说,“降低风险的程度取决于您吸烟的年数以及戒烟前抽取的香烟数量。如果吸烟不到五年(每天不超过一包),癌症风险较低,只要你戒烟,你就会降低风险,获得健康的好处。
吸烟者经常反驳:“我知道从不吸烟的人,仍然会得肺癌。我为什么要戒烟呢?”然而,科学现实是,吸烟越少,罹患肺癌的机会越少。如果大家采取低风险群体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戒烟,可以避免大约80%到90%的肺癌死亡。
1991年以来,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吸烟率的下降。
建议:
▍①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
▍②吸烟导致人均寿命缩短十年以上。
▍③如果40岁以前戒烟,可以夺回9年寿命。
限酒,任何饮酒都有害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每18个癌症里面就有1个和喝酒相关。
有充分证据表明酒精会升高口咽、喉、食管(鳞)、胃、肝、结直肠、乳腺发生癌症的风险,还有部分研究显示酒精还可能导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肤癌。
西藏、内蒙古皆以喝酒豪爽著称,饮酒导致癌症比例排名第一、二位;宁夏比例全国最低,只有9%,巧的也是回族不喝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
25克酒精量是什么概念?大概换算下,记住:
▍白酒:每次不要超过1两
▍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瓶
▍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左右
控制体重
肥胖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骨质和关节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这里尤其要提到胰腺癌,它不仅和肥胖有关,还跟糖尿病有关。胰腺癌整体在发达地区发病率更高,北京女性中,有6.7%和糖尿病相关,是全国最高的地区;而山西、江西和广西的比例都要低很多,比如江西只有1.5%的女性胰腺癌和糖尿病有关。
详细:各种癌症与肥胖的关系↓↓↓
图片来源:梅斯医学
体重最保持在标准BMI(身体质量指数)内,即18.5~23.9。
此外,男性腰围要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0厘米。
健康饮食
培根、火腿、香肠、热狗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组致癌物。食用加工过的肉类会增加18%的结肠直肠癌风险。红肉也会缩短人的寿命,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特别是当肉被烤或烧烤,甚至是轻微烧伤的时候。虽然红肉的致癌风险远不及吸烟的风险高,但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并限制食用加工肉类只会降低你患癌症的风险。
从中国整体来看,排第一的致癌风险因素是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占了15.6%,它也是全国14个省的女性第一大风险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新鲜水果。这里要刻意强调一下蔬菜应为“非淀粉类蔬菜”,即不以淀粉为主的蔬菜,包括各类叶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秋葵、茄子等都是非淀粉类蔬菜,但是不包括土豆、红薯、山药这类根茎类食物。
有研究显示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诸多上呼吸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结直肠的肿瘤发病风险。
运动、运动、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或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运动似乎降低了激素水平,改善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了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水平,也降低了身体脂肪。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此外,其他几种癌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
为了预防癌症,美国运动指南建议:
▌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慢跑);
▌或等量的两种运动组合。
远离11种病原体
我们上文提到了中国常见的8种感染致癌因素,
对于一般生活中常见的感染,我们建议:
①宫颈癌——HPV人体乳头状瘤病毒
途径: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医源性感染、母婴传播。
预防: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无明显症状,引起宫颈病变后,可能出现性生活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有异味、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要及时就医。
②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途径:口腔唾液、粪便经手、食物接触口
预防:餐前要洗手,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养幼儿。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现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做胃镜和hp感染筛查。
③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
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生吃淡水鱼虾等
预防:接种乙肝丙肝疫苗;在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切不可轻视。
④鼻咽癌——EB病毒
途径:唾液传播
预防:接种EB疫苗,注意避免口对口传播和喷嚏飞沫传播。
进行癌症筛查
对于大多数癌症来说,如果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存活就会更大。要定期进行以下癌症筛查:
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结肠直肠癌筛查、丙型肝炎病毒筛查、艾滋病毒筛查、肺癌筛查、肥胖等。
美国癌症协会(ACS),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北美中央癌症登记中心协会(NAACCR)合作,每年都会提供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趋势的大数据。
2020年1月8日,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年度统计报告出炉!
从1991年至2017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9%,其中从2016年至2017年下降了2.2%,这是有史以来单年度癌症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
死亡率持续下降26年!
死亡率的下降趋势(癌症死亡率)是癌症控制进步证据的黄金标准。
在过去的26年中,美国癌症的死亡率一直稳定持续的下降,从1991年至2017年下降了29%。在2008年至2017年期间,整体癌症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5%。
其中:
2008年至2013年,男性死亡率每年下降3%,女性下降2%;
2013年至2017年,男性死亡率每年下降5%,女性下降2%;
而在2016年至2017年下降了2.2%,成为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
这意味着自1991年(死亡率最高)以来美国避免了29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20年,美国总共将有1,806,590例新癌症病例和606,520例死亡,即每天约4,950例新病例和1600例死亡。
1930年至2017年,按性别分列的总体死亡率
趋势图
死亡率下降最显著的四类癌症!
总体癌症死亡人数连续26年下降关键在于四种最常见的癌症类型:肺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最为显著。这4种癌症也是癌症死亡人数最多的。而在所有癌症死亡中,肺癌就独占了几乎四分之一!
从1990年至2017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51%;
从2002年至2017年女性下降了26%。
从2013年到2017年,男性新发肺癌病例每年下降5%,女性每年下降4%。
从1989年到2017年,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了40%。
从1993年到2017年,男性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52%。
从1980年至2017年,男性大肠癌死亡率下降了53%,而从1969年至2017年女性下降了57%。
在全球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增长趋势的形势下,美国能让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除了
吸烟率的稳步下降这一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首要原因,还包括肺癌早期筛查技术的完善和推广,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在早期发现及时给与干预和治疗,提高整体的五年生存率。此外基于
分子诊断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让患者可以接受比化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精准靶向免疫药物治疗等。
终结癌症,美国采取了三大行动!
美国在防癌抗癌方面为什么能取得成效,我国有何借鉴之处?
实际上,控制癌症的显著成效并不仅仅是禁烟控酒那么简单,而是从预防风险因素到早期发现,再到治疗和姑息治疗的癌症全过程中,美国都采取了针对癌症的有效方式,包括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癌症预防和控制干预措施。
预防远比治疗癌症容易的多,也更有效!
实际上,我们国家近几年也在提倡癌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但是和美国,日本相比,收效甚微。
大家都知道限制烟草是最可预防的癌症死亡的方式,它是一个最全球化的风险因素。比如通过增加卷烟消费税,无烟空气法,癌症相关科普,可以大大减少烟草使用,这是全世界可预防的癌症的原因。
美国每年由于癌症去世的人里,肺癌占了1/4以上。60年代开始的控烟运动,吸烟人数40年持续降低,而且公共场合全面禁烟继对吸烟时间、地点做出了严格法律限制,从1990年到现在,成人吸烟率从42.4%降到了16.8%,死于肺癌的男性降低了45%,女性降低了19%。
而我国,拥有全世界1/3的肺癌患者及1/3的烟民,不论是老烟枪还是青年小伙子,吸烟的人比比皆是。尽管近两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颁布室内禁烟的法规在某些场所也形同虚设。
你知道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吗?
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研究显示,30%的癌症可归咎于吸烟,如:85%的肺癌、50%的膀胱癌、30%的胰腺癌、20%的结直肠癌等都与吸烟有关,甚至85-90%的肺癌死亡也与吸烟有关。您可千万别说:我家二大爷吸了一辈子烟照样活到80岁,那只是个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这种吸一辈子烟不得癌症的几率比中彩票高不到哪去,如果您觉得自己没有中五百万的运气,请您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尽快戒烟。
也希望更严格的法律法规能尽快在全国普及,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此外空气污染也占肺癌死亡人数的很大比例,可以通过使用清洁炉灶,清洁燃料,适当的通风来减少。
注射疫苗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可分别减轻未来肝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9岁女孩接种疫苗,可在一年内预防70%的死亡人数,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可避免70万人感染。此外,通过改善卫生和教育人们改变其高风险行为,可以预防血吸虫血吸虫病(丙型肝炎病毒)。防止有害阳光照射可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通过改善工作场所安全可以预防致癌的职业暴露。
强烈的癌症早筛意识!
及早发现癌症意味着更有效的治疗甚至治愈。
1、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约为99%!
2、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98%!
(取决于不同的组织类型)
3、睾丸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95.1%!
4、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约为91.7%!
5、早期乳腺癌----早期(0期和1期)5年生存率:
99%-100%!
美国积极推广早癌筛查,结直肠癌是美国主要癌症之一,但过去十年,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美国推荐50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筛查,2000年接受筛查人群的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经上升到60%。
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治愈率非常高。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显著降低了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中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15%,还有巨大的提高空间。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其他体检。
1、提前15年体检
有肿瘤遗传家族史的人,除了一般体检外,一定要在比直系亲属的患癌年龄早15~20年时去肿瘤专科医院或科室做防癌体检。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那么你在35~40岁的时候就应该启动防癌体检。
人乳头瘤病毒(HPV)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
在许多高收入国家,乳腺X线筛查减少了乳腺癌死亡率。
粪便潜血试验筛查降低了临床试验中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和降低死亡率。
2、40岁以上最要留意
40岁以上人群,患癌风险明显加大,需要更加重视癌症的定期筛查。
抗癌新药领跑全球!
相比其他任何国家,美国人可以使用更具革新性的药物,因此在整体生存率方面获得显著益处。
”尤其是一些较罕见、预后较差的肿瘤,基础研究和相关医院的科研实力对病人的生存机会影响极大。
据统计:美国的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是
66%
,中国是
30.9%
。而药是癌症患者“续命”的根本。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全球一半的新药几乎都在美国;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英国、日本,占比仅有8.0%、7.0%;中国仅为4.1%,和美国相差达44.6个百分点。
碾压式的优势,让美国新药、新疗法在数量和前沿上领跑全球。
美国是拥有靶向和免疫药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美国已经上市了96个靶向和免疫药物,中国仅有33个。在临床试验方面,截至2019年3月,全球共有近30万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其中约40%在美国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靶向进展之一是2018年11月FDA批准了全球首个不区分肿瘤来源用于初始治疗的靶向药--Vitrakvi®(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下文统称拉罗替尼),这是一种口服TRK抑制剂,用于治疗成人和小儿具有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治疗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治疗。这在肿瘤治疗史上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
好消息是,这款药物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想参加这款最新药物的国内癌症患者现在可以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评估和申请。
两款“治愈系”抗癌药已上市!免费用药攻略快收藏
由于中国没有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任何一种新药,无论拥有多么充足的全球数据,无论在国外已经安全使用了多少年,要想进口到中国就必须再在中国病人身上进行一次临床试验。通常情况下一次Ⅲ期临床试验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是说,国外已上市的新药要想进中国,理论上最少迟两年。
但幸运的是,本届政府提出了各种抗癌救命药的市场化的改革方案,
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内新药上市速度已大幅提升。
干货!中国,美国已上市的各类癌症药物更新汇总(2020版!)
将患者的就医质量放在首位!
保证质量,一周只看五个病人!
“平均来说,普通门诊能够分配给一个病人的时间大概为5分钟,专家门诊为10分钟,特需门诊则为15分钟。”这是一位国内知名的胸外科医生算过的一笔账。
而在美国,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平均为45分钟左右。而为了保证质量,有些美国医生每周最多接收五个新病人。
比如,病人预约九点钟过来,那么八点四十五的时候,病人所有的病例材料都已由医生助理整理好并提交给医生了。医生用10分钟浏览一下。,会用大概20~30分钟与病人详谈,如果病人有其他问题,还可以自由向医生提问,整个过程约45分钟左右。
多学科会诊
癌症是个马蜂窝,关键在于医生是拿棍子直接把它捅下来,还是各方配合将它安全地摘下来。”在美国,多学科协同作战(MDT)是治疗癌症的关键。
MDT通过各科室专家组成统一工作组,定期进行会诊,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再由相关学科单独或联合执行。MDT可以避免“医疗彩票”,即病人初诊时落在哪个医生手里接受什么治疗全看运气。中国病人正在逐渐认识到这种全面、整合的治疗方式的价值,并愿意为此支付不菲的价格。
美国波士顿丹娜法伯BWHF医院负责质量控制的首席医疗官、乳腺癌外科医师MargaretDuggan表示,医院设有专门的MDT协调员,就像是穿越迷宫的向导。MDT协调员会根据患者需求,建议去哪个专科就诊。考虑到国际病人初诊时间紧张,协调员会争取在一天之内预约安排内科、整形科等不同科室的医生。
一旦患者治疗方案改变,医生可通过院内电子病历,提示其他医生关注病历更改。若遇疑难杂症,还会拿到每周一次的肿瘤团队会议(TumorBoard)讨论。届时,内科、外科、放疗、护士、和医学院学生,均到场观看相关资料,提供不同角度的治疗思考。“不同意见的汇合,让我们看得更深,也避免错误。”MargaretDuggan表示。
照顾病人的艺术-保护病人的尊严!
“对我来说,能提供让患者放心配合治疗方案的医生,就是好医生。”肺癌治疗领域全球权威,也是全球肿瘤医生网的会诊专家Azzoli教授说。
中国医生的病人,真的太多了!一位刚刚做完活检的患者说,就被扔在手术室前的通道,没有医生和护士问候你。那种等待太痛苦,像躺在太平间一样。
甚至有很多患者说自己的主治医生从未给我换过一次药。总是来去匆匆。他们有时会暗自怀疑,会不会是因为没给红包。
而在美国,医生和护士会不断询问,你冷不冷。会拿毛毯给你,毛毯是刚从保温箱里拿出来的。如果护士看你神色不对,会不断安慰你,甚至握住你的手。
“不管他是职业出发,还是内心出发。我就是要这个东西。我很安心。”赴美就医的陈女士说。
此外,去美国治疗癌症最大的区别就是治疗的痛苦大大减轻了,原先在国内化疗时一个大病房12个人一起化疗,一个吐了全都一起吐,一个吃的饭菜味道冲一点,其他人照样一起吐。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医生只会说,坚持吧,不行就点滴营养液维持着。
但是在美国,接受化疗的大部分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大部分体力好的患者都是自己去医院,在独立的病房打点滴,里面有电视有WiFi。医生和主管护士总是说,‘有什么不舒服都不要忍着。’不管是疼痛、恶心还是呕吐,他们总会帮忙调整用药方案。更比
如近期一项研究称,紫杉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穿戴上冷冻的手套和袜子90分钟,可预防化疗引起的神经病变等,种种这些都让患者感受更好。
化疗不要住院,美国的理念是尽量让病人不那么痛苦。
大步迈进,让未来的医疗更好!
虽然我们了解美国癌症治疗的种种优势,但
癌症毕竟是个很复杂的病症,美国也不存在神医神药。尤其是晚期的病人,有时为了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盲目的前往美国就医,但很多会白跑一趟失望而回。实际上,美国最大优势是新药上市快,临床试验多,因此对适用国内买不到的新药,或者患罕见癌症的病人而言,机会大一些,另外美国就医服务、体验好,给患者更好的关怀和高质量的服务。但很多标准治疗方法,北上广的三甲医院和美国差距并不大。在中国,如果找个专家,通过熟人或黄牛,有时比较快就能看上,即使质量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能及时满足。在美国,要预约、要排队、要等候,对有些人来说,还不如中国呢。”
今年,本届政府提出了各种抗癌救命药的市场化的改革方案,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内新药上市速度已大幅提升。相信中美之间的癌症诊疗水平差距会逐渐缩小。
疾病不分国界,对抗癌症也不止于一国一地,而是整个人类的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国家的医疗能大步迈进,而医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福音!
参考资料: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59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