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位同事紧急求助微医君,说是自己手残拔了鼻毛,结果导致鼻子越来越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相信不少朋友都做过这件事吧,毕竟鼻毛的存在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还影响颜值。
那么这些看似无用的体毛,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关于体毛的那些事。
鼻毛真的可以随意拔吗?
答案是不可以,至于为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鼻毛的作用。
鼻毛有什么作用?
鼻腔是呼吸道的大门,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而鼻毛则位于前沿阵地,像呼吸道大门的哨兵,
担负着阻拦灰尘、细菌随呼吸进入体内的使命
被鼻毛阻挡的灰尘、细菌由鼻腔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粘住,形成鼻涕排出体外。鼻腔黏膜还可分泌免疫球蛋白A,以围歼入侵的病菌。
拔除鼻毛会有什么危害?
知道了作用,相信大家也就知道了危害。
简单地说就是削弱了鼻腔防御疾病的能力。
在拔鼻毛的同时,也会使得鼻腔黏膜受到损伤。这不仅影响了鼻黏膜分泌黏液和免疫球蛋白A的功能,而且使得细菌容易趁机进入损伤的鼻黏膜,引起
鼻黏膜炎症
鼻毛过长怎么办?
当鼻毛长出鼻孔时,确实很不雅观,这个时候不能拔但可以适当修剪,要注意
工具的选择
及修剪力度。
那具体怎么修剪呢?首先是工具的选择,可以选择
修眉剪或者鼻毛修剪器
;其次,在剪鼻毛之前,一定要先把
修理工具清洁消毒
;最后,
操作一定要谨慎!
尽量选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不要修剪过度。
当然,鼻毛只是我们身体上的体毛之一,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有很多关于体毛的疑问和困惑。现在已经入夏,又到了露胳膊露腿的季节,趁着这个时间,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体毛问题。
关于体毛,你应该知道的5个真相
1.体毛过多,是一种病吗?
确实,有一种病叫做多毛症,但体毛过多和多毛症是两回事哦。
体毛过多
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无需治疗。体毛还受种族、年龄、性别、地域等影响,比如欧洲人比亚洲人毛发浓密,而西班牙和中东的人尤甚。门诊中就诊的女性多毛患者,大约有90%以上属于毛发过多。
多毛症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指女性有些部位的毛发过量生长,一般出现在上下肢、面部。分布形式有男性倾向,下颌、嘴唇上方、耳前、前额、后颈部毛发增多,乳头周围、脐孔下正中线等。
造成多毛症的常见原因:
●卵巢疾病导致的多毛症
。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占多毛症患者的90%。
●肾上腺疾病导致的多毛症
●药物性多毛症
。某些药物也能导致多毛症。
●特发性多毛症
。指不能确定病因的多毛症,占多毛症患者的5%~6%。
2.体毛会越刮越多吗?
体毛是多是少,是粗是细,是黑是浅,都和你是剪了它还是剃了它没有关系,而是由基因和荷尔蒙决定的。人的毛发,是从毛囊长出来的。直接影响毛发生长的毛囊,藏在皮肤的深处。所以
仅仅是表面的剪剃,不会影响到毛囊,也就不会对毛发的状态产生影响。
3.体毛越多,性欲越强?
真的不要想太多,这两者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关系密切。
体毛是一种生理现象,把它和性欲联系到一起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
同理,阴毛过多,甚至向肚脐方向生长也不是因为什么疾病所为,属于正常现象。
4.为什么女生也会长“小胡子”?
相信不少女性朋友都有这样的小困扰,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点,男性为什么会长胡子?那是
雄性激素
在起作用。但不是说雄性激素名字里带一个“雄”字,就和女性无关,女性的卵巢和肾上腺也能分泌少量雄激素。
正常情况下,女性体内的雄激素都维持着一个低水平的状态。如果雄性激素水平上升,就会导致女性的毛发生长旺盛了。
5.夏天要除腋毛,哪种方式更好?
下面微医君来和大家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4种去除腋毛的方式。
脱毛膏/露
●安全指数:
(过敏人群)★★☆☆☆
●安全指数:
(普通人群)★★★★☆
●优点:
对毛囊没有任何破坏、无痛
●缺点:
易过敏
脱毛膏和脱毛露主要是利用其中的化学物质溶解毛发结构,等腋毛变软后,就可以用刮板刮干净或用纸巾擦干净。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巯基乙酸钙,频繁使用可能造成皮肤红肿过敏,甚至发生皮疹,因此敏感皮肤和皮肤病患者慎用。
蜜蜡脱毛
●安全指数:
★★★☆☆
●优点:
可大面积脱毛、维持时间长、不易过敏
●缺点:
疼痛、可能诱发毛囊炎
蜜蜡脱毛属于物理脱发,将有粘性的蜜蜡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敷在皮肤上,盖上纱布,稍后逆着毛发生长方向揭去。不建议毛囊炎患者、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严重患者或皮肤有炎症的人使用此方法。
剃须刀/专用刮毛器
●安全指数:
★★★★☆
●优点:
简单快捷、不易过敏、无痛
●缺点:
维持时间短、操作不当容易刮伤
此方法简单快捷,只要自己小心点别刮伤即可,但因为仅仅是毛干部分,所以一般3天左右腋毛又会再长出来。另外,剃刀的刀片一定要注意清洁,使用前最好用酒精消毒。
激光脱毛
●安全指数:
★★★★☆
●优点:
彻底脱毛
●缺点:
价格贵、需要多次进行、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
激光脱毛主要是通过激光的能量到达毛囊附近,破坏毛囊组织,达到去除毛发的效果。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红斑、毛囊性丘疹、紫癜、水泡等副作用,大多在数月后可恢复。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8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