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小心耳机偷走了你的听力 【疾病诊疗】小心耳机偷走了你的听力【疾病诊疗】小心耳机偷走了你的听力

【疾病诊疗】小心耳机偷走了你的听力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青少年长期受娱乐性噪声的刺激,他们的听力因此受损,却毫无察觉。严重者,最终甚至要佩戴助听器。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青少年成为娱乐性噪声最为广泛的受害者。

娱乐性噪声无处不在

娱乐性噪声,是指由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声音。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这样的噪声无处不在:

•各种播放器:如MP3、MP4、复读机、平板电脑、电视等;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各种玩具如电动玩具车、发声枪支等发出的声音;

•休闲娱乐场所如迪厅、KTV、游乐园里的声音;

•各种群体活动中的声音:聚会联欢、大合唱。

长期噪声刺激,最终导致要戴助听器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研究证明,噪声性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赫兹(高频),这一频率的听力损失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随着噪声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会出现下降,最终导致“噪声性聋”,需佩戴助听器来解决。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听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只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甚至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声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声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阈上移的元凶。认识到这一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可以避免噪声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

1.减少接触

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

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3.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另外要提醒,两种情况下不要用耳机——

•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声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

•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此外,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高危人群定期做听力检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