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在我们的妈妈群里
几个妈妈在激烈地讨论小儿发热
我仔细观察过
对于小儿发热
妈妈们的表现基本大致分为二种
一种是很焦虑,非常焦虑
恨不得每15分钟量一次体温
只要体温稍微高一点
就非常非常抓狂,非要干点什么才好
还有一种呢?就属于佛系麻麻
那天讨论群里
恰好也有一位佛系麻麻
她提到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说法
就是有些小儿发热不用太担心
很有可能是生长热
她的原话是:
只要宝宝精神好
有时候是生长烧
身体自己在加强免疫力
这种说法就有点接近
民间有些老人常说的
小儿烧一烧,高一高,壮一壮
那这种说法到底可信吗?
是不是迷信呢?
其实,
上面说的小儿生长烧,生长热
在中医里的官宣名叫——小儿「变蒸」
创始人就是王叔和
普通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很牛的事
就够老的时候茶余饭后谈资了
但王叔和先生呢?
一辈子做了二件很牛的事
第一件事
就是整理出红了2000多年的《伤寒论》
第二件事
就是写了《脉经》
而变蒸学说就是出自他的《脉经》
他说小儿变蒸: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总是)吐。但无痛苦。故非病态。
说白了就是
有一种小儿发热,不是病,不用治
那后世的医家有没有买账这个说法呢?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1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1
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1
元代朱丹溪的《幼科全书》+1
。。。
。。。。。
除了很有个性的官二代张景岳
其它人都给王先生的
变蒸学说
点赞了
在这些名医的著作里
他们统一认为
变蒸是小儿3岁以前
身体逐渐发育成熟的
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就是变化
变其情智,发其聪明
蒸呢?表现为发热
蒸其血脉,长其百骸
变蒸后小儿会有什么改变呢?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里认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竞辄(总是)觉情态有异。
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钱乙则认为:变蒸是小儿身心由成而未全到全而未壮。。。直至全壮的自然现象。
(说人话就是烧着烧着长大变强了)
由此可见
古人认为小儿只要精神尚可
发些低烧
真的不是坏事情
是小儿自身正气(免疫力)
在自动更新升级的表现
这些名医们认为
小儿变蒸时可能会表现出:
呼吸急促,体温增高,不欲食,呕吐等表现
但总的来说
一般轻者三~五天可以痊愈
重则七八天即可痊愈
所以小儿发热变蒸这件事
放在古中医里根本没有什么非议
但放到如今
这件事却渐渐被说成
迷信,愚昧了
被质疑的点在哪?
就在下面
对于变蒸的周期:32天一变
有些人的反驳点就是
有几个孩子能乖乖
按照32天来发一次热?
既然小儿没有按照这个周期发热
那你们中医就是在搞封建迷信!
且慢,大侠
我们把现代科学对小儿行为的描述放进去
对比一下
再做定论不迟
你会发现变蒸学说的时间节点
与现代小儿活动描述竟极其吻合
64天一蒸:小儿会认人,能笑
128天二蒸:小儿会嬉笑,会玩
192天三蒸:小儿会坐
256天四蒸:小儿会爬
这个周期
与美国儿科专家盖泽尔提出的「枢纽龄」
以每4周为一个生长阶段
也是惊人得相似
所以变蒸周期
是古代医家对
小儿生长发育时间节点规
律的一个总结
在实际运用中
你不能只采纳
这一个点
去机~~~械~~~化~~地
生~~~~搬~~~硬~~~套!
举个不好听的例子
就像女性生理周期规律一样
有些人是28天
有些人是30天
有些人甚至是35天
这不是很正常吗?
对于那些非常纠结孩子发烧问题的麻麻们
我的建议是
在孩子生长过程中
请单独准备一个小本本
记录孩子每一次发烧日期,温度,
服药情况
这样的记录会非常非常
有助于你了解孩子生病的规律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发烧
整个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睡,能玩
体温又在38.5以下
那你真的不要惊慌
你可以先用儿推来帮助退热
只要孩子热度下来了
那就说明没有太大的问题
古人1000多年的经验都放在那
烧一烧,高一高,壮一壮
说的直白一点
小孩子就是在烧着烧着过程中
慢慢建立起他自己的免疫系统
慢慢壮实起来的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
对于变蒸学说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其实是每个中国人
如何看待前人留下的文化问题
任何医学发展都会受到时代的局限性
西医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历史悠久的中医呢?
我们不能用现在科学的眼光
去抹杀它过去发挥的一切正面作用
更不能把它好坏全一棍子打死
中医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已经无需多言了
前不久中医已经纳入WHO了
如今,针灸也即将被美国纳入医保
连外人尚且如此厚爱它
为何我们国人对它
就不能有一颗包容疼爱之心呢?
期盼早日有一天
我们每个中国人
都能携手同心
既不抹煞先人的智慧又不贻误来者
好好继承中医,发扬中医
散。。。会
||推荐阅读||
大风+寒潮警报:明天最低3度!除了穿棉毛裤,切记做好这四点!
当妈之后可容易了。。。看完你一定会笑着哭!
去年流感致死160人,卫健委官宣今年流感来袭,想保护家人请认真看完此文!
手脚冰凉是虚寒体质吗?错了!快来测试一下这四种原因你属于一类
家长请注意北京已确诊两例鼠疫!千万不要亲吻、喂食、接触野生鼠类或旱獭!
清鼻涕、白鼻涕、黄鼻涕、黑鼻涕,不同颜色的鼻涕说明什么?
弄清楚你是否属于“虚不受补”体质后再考虑冬令进补,否则越补越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