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坛】口腔不健康,全身N种病爱上门别在这个“窗口”埋隐患 【周末讲坛】口腔不健康,全身N种病爱上门别在这个“窗口”埋隐患【周末讲坛】口腔不健康,全身N种病爱上门别在这个“窗口”埋隐患

【周末讲坛】口腔不健康,全身N种病爱上门别在这个“窗口”埋隐患

离9月20日第30个“全国爱牙日”还有几天,近些年医学专家们发现,口腔健康不仅会影响人们吃饭喝水说话,还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相互关联。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就是希望大家更为重视口腔健康,认真打扫这个疾病可防可治的小窗口,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口腔是全身健康的

“窗口”

文/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葛立宏

口腔疾病竟是能影响全身的“隐身病灶”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充满了期望,对口腔健康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健康”呢?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是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当然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口腔健康也是人类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是外界通向人体的一个重要“窗口”,口腔健康也是全身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对于重度牙周病患者来说,患了此病就相当于口腔内有一个长约23厘米的慢性伤口,长期难愈。这个伤口就可成为细菌进入体内通道,能引起多种疾病,口腔作为一个通往身体其他部位的“窗口”,可提供健康失调的信号。例如,口腔病变可能是HIV感染的首要症状;口腔溃疡也可能提示腹腔疾病或克罗恩病;面色苍白,牙龈出血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标志。口腔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时,口腔中的细菌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全身状况变化和治疗方式也会对口腔健康(例如,唾液减少,口腔微生物平衡改变)产生影响。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紧密相关,与全民健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第四次口腔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健康状况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更复杂精细,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提高了龋病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人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未来这部分的投入也会加大力度。

全身健康需

口腔健康护航

文/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俞光岩

口腔作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入口,它和身体其他许多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腔健康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全身健康的状态,它也可以是一个守护墙,保护着全身健康。同样,口腔疾病与全身各个器官的健康互为影响,相互关联,口腔疾病为引起或者加重系统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器官功能的发挥,有时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导致生命质量下降。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部分,口腔疾病也会影响全身健康,例如牙周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牙周病与糖尿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互相影响;孕妇的口腔健康还影响新生儿,牙周病可以导致低体重的早产新生儿。通过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的防治,可以明显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今年“全国爱牙日”的活动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护健康口腔,助健康体魄,享健康生活”。并发布了“爱牙八条”核心信息:

1.每天有效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提倡使用含氟牙膏。三岁以上的儿童每次用量为黄豆粒大小,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约0.5克~1克(长度约0.5厘米~1厘米)的膏体即可。

3.健康饮食保护牙齿。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5.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

6.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长的责任。从出生开始,家长应为婴幼儿清洁口腔;家长应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

7.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8.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不论失牙多少,都应及时进行义齿修复。

健康中国需要

健康的口腔

文/中华口腔医学会秘书长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喜忧参半。一方面,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的存牙情况向好。但是有一些数字,也令人忧虑。比如说: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上升。刚刚长全乳牙的3岁孩子已有一半人有了龋齿(51%)且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2.3颗龋齿;在换恒牙前的5岁儿童中,约2/3的孩子乳牙有龋齿(71.9%),平均每个孩子有4.2颗;刚换完恒牙的12岁儿童,有1/3多(38.5%)的孩子有龋齿,平均0.9颗,半数以上的孩子牙龈出血(58%)。中老年有龋齿和牙龈出血的人在90%上下,几乎所有人都有牙石(96%以上)。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这两个疾病通过及时清洁牙齿是可以预防的。但目前已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比例并不乐观,孩子们并不都能做到每天刷牙,每天刷牙的3岁~5岁孩子只有六成(每天刷牙率60%),绝大多数孩子和中老年人均做不到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

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口腔卫生工作”,“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也要求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减糖除了利于全身健康,也跟我们口腔健康有关系。将“健康口腔”提高到“健康中国”层面的高度,标志着我们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机遇。但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人才仍然紧缺。发达国家牙科医生与人群的比例约为1∶2000,即两千人就有一个牙科医生。中国口腔医生缺口较大,大约1∶7000。此外,这些口腔医生目前主要忙于给大家补牙、拔牙、镶牙,远远没有做到将预防工作放到首位。

口腔埋隐患

全身都不爽

文/中国牙病防治基金副秘书长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台保军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是口腔疾病同盟军

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

心血管疾病

有报道指出牙周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长期一天刷牙少于两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口腔卫生差时常会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反复进入血液,对血管造成伤害;微生物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口腔中如果出现严重的疼痛、感染,就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给心脏带来更大的负担,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常常互相影响。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病人患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是正常人的3倍。另一方面,牙周病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伴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往往比牙周组织健康的糖尿病患者差。而积极治疗牙周疾病,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控糖用药量。反过来看,糖尿病也可能引起龋病的高发。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等因素有关。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怀孕期间,因激素水平变化,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发生改变,导致局部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牙龈红肿,都可增加牙周疾病的患病风险。反复多次的出血,可使孕妇的血液成分大量丢失,呈现贫血状态,既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出生。

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牙周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口腔卫生差者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牙周炎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的危险性。牙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

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口腔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聚集地。牙周炎患者的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

常见的这三种口腔疾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口腔疾病

你可以说“不”

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

在日本,已经出现了“0龋学校”甚至“0龋社区”,这说明口腔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大家可以信心满满的从以下几点做起:

1.科学有效刷牙。

通过正确有效的刷牙等方法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是口腔疾病防控的基础。儿童推荐使用圆弧刷牙法,成年人推荐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科学食糖,限制蔗糖进食频率,特别是睡前禁吃糖果,少喝碳酸饮料,还需戒烟限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益口腔健康,还可以促进全身健康。

3.采取防龋措施。

对于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六龄齿的窝沟龋来保护口腔里这个最重要的支柱牙。也要应用氟化物,通过局部涂氟和使用含氟牙膏等措施来促进牙齿的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抵抗力来维护口腔的健康。

4.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早期发现口腔疾病,积极治疗口腔疾病,至少一年要进行一到两次的口腔健康检查。口腔疾病有时候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一些皮肤病、感染性疾病等在口腔也可能有特殊表征,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人牙周不健康

不防不治隐患大

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栾庆先

口腔内的牙菌斑会诱发牙龈的炎症,表现为刷牙出血,吃硬物出血。假如这些早期的警示信号没有引起您足够的重视,持续存在的炎症会导致牙根周围牙槽骨的吸收,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在水的冲刷下流失一样。随着病情的发展,牙缝变大、牙齿变长、牙齿松动等晚期症状会相继出现。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调结果显示:在我国成年人群的牙周健康率仅为9.1%,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炎不仅导致局部的破坏,还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全身系统状态密切相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炎症的作用下,牙龈软组织与牙根面分离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内往往存有大量的菌斑、牙石。在它们的刺激下,牙周袋内壁会出现溃疡面,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壁溃疡的面积相当于本人手掌面积的大小,这么大的溃疡面成为一个“沟通体内外开放的窗口”。每天刷牙、咀嚼硬物时细菌及其毒性产物通过这个窗口进入体内,形成“一过性菌血症”。可以说牙周炎患者全身上下始终处于低度炎症状态,于是罹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预防牙周炎,首先要控制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控制牙周炎没有特效药!抗生素等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炎症的程度,却无法清除菌斑和牙石。

牙菌斑一旦形成牙石,就要靠口腔专业人员通过洁治来完成了。认为洁治有害是一种误区,洁治后会出现牙缝变大,牙齿遇冷热敏感的症状,决不能归罪于洁治,事实上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牙周炎造成的后果,洁治只不过是让以往的问题暴露罢了。如果因此而拒绝洁治,只能让牙周炎越来越严重。

牙齿和人一样也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长期处于菌斑和牙石的包围之中,终有一天,牙齿会离您而去。

护好孩子乳牙

父母一定是“真爱”

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3岁儿童患龋率为50.8%,5岁为71.9%,龋病仍是我国儿童的第一大口腔疾病。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预防儿童龋齿,家长格外关键,他们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首先,从出生开始,家长应为婴幼儿清洁口腔。

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擦洗口腔和牙齿。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3~6岁开始,家长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圆弧法刷牙,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6岁以后,家长要监督孩子,以保证刷牙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由于婴幼儿食物软、黏、细、甜,进餐频率高,这样的饮食特点决定了龋病高危。应避免“少吃多餐”,避免在睡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进食黏度大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在牙齿萌出后避免睡觉时进食母乳和/或奶粉。

第三,家长要注意科学合理的母乳喂养。

乳牙萌出后随意的母乳喂养和过长母乳喂养是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直到6个月(不加水、茶或其他任何食物);6个月后添加辅食,并要保持合理的喂食间隔;1周岁时鼓励儿童使用水杯,1岁半脱离奶瓶,不要把奶瓶或母乳当作安慰奶嘴。

第四,使用氟化物。

研究显示1000ppm及以上的含氟牙膏有明确的防龋效果。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含氟牙膏的量应该在“米粒”大小,抹在牙刷上。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在其防龋策略中指出每天至少2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目前为止降低儿童患龋率最有效的方法。

孕前口腔检查

备孕必选项

文/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教授

阮建平

很多备孕妇女都不理解为什么孕前检查要包括口腔检查呢?其实口腔内一些疾病的早期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容易被发现,所以,牙不痛不意味着你的牙就没问题;另外,怀孕期间的生理变化可能会诱发一些口腔疾病的发生,或者一些口腔原有的疾病加重或出现症状。例如龋齿孕前可能不疼,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可一旦怀孕后,它很容易快速发展成牙髓炎。还有牙石和妊娠期的牙龈出血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平常不痛的智齿在孕期也会经常肿胀疼痛。这些都会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所以,这些情况需要通过孕前口腔检查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有的孕妇会存有侥幸心理,万一孕期出现了口腔疾病再治疗呗!那可要不得。因为口腔疾患的诊治离不开放射诊断和麻药止痛,而这两者对胎儿的发育都会产生影响,使治疗受到限制。因此孕期出现口腔疾病,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治吧,拍片子和打麻药怕影响胎儿的发育;不治,疾病本身及其疼痛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境界,备孕的女性朋友还是应该尽量孕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诊治口腔疾病。

孕期如果出现了口腔急症需要处理,相对安全的治疗时机是孕中期三个月,孕前期三个月有流产的危险,孕后期三个月有早产的危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还是要孕前口腔检查,不带牙病怀孕,并注意维护好口腔卫生。

老年生活

牙好质量才高

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

潘韶霞

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味着保持牙齿健康和良好的咀嚼能力,增进味觉,保证发音清晰,能够通过进食提供足够营养,辅助消化过程,以及增进社交活动、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老年人进食食物的量、质量以及协调性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老年人的咀嚼效率和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而口内余留牙齿的数目则直接影响咀嚼效率。因此,倡议“在80岁时仍然保留20颗以上的牙齿从而保留足够的咀嚼功能”。

首先,保持口腔清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效刷牙和使用邻面清洁工具可以预防龋病和牙周病。

其次,如果出现龋齿、牙周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对确实不能保留的牙齿,残根残冠松动牙,应及时拔除。

第三,牙齿拔除或脱落后,牙列出现缺损,要及时进行义齿修复。无论采用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还是种植义齿,都能够修复牙列、恢复咀嚼功能。

第四,进行了义齿修复后,也要像维护天然牙一样维护假牙。若采用活动义齿,应注意在清洁口内余留牙的同时,饭后睡前认真清洁活动义齿。

第五,如果义齿发生了损坏或因长期使用发生了磨损,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有问题的义齿。活动义齿建议每年定期复查。

最后,义齿修复后,尤其是可摘义齿或全口义齿修复后,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故而应遵医嘱正确戴用修复的义齿,否则停戴时间过长,义齿基牙可能发生移位,导致义齿无法戴入。

在日常戴用义齿过程中,定期的维护必不可少。建议白天坚持戴用义齿,三顿饭后及时取下清洁,用专用的软毛牙刷刷洗,晚间睡觉前可将义齿存放在清洁的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定期使用义齿专用的清洁片护理义齿。

本期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组稿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