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您关注的中医药界的精品微信号
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医道|药道|人文|视觉
今天是3月17日,中国国医节
也许你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个节日,但它今年却已经是第90年了。
“中国国医”即“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结晶,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个值得铭记感恩,救护先民数千年的中医,近百年却走的颇为不顺。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
中华国货维持会
、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议案最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中医差点被废除?
中医堪称中国“国宝”,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渐
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导致中西医之争日益激化。
1929年2月底,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卫生部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与会者包括各地的卫生局长,各省的医院院长,国立省立医学院的院长以及各地的著名西医——耐人寻味的是,
这次会议竟然没有一位中医参加。
在这种情况下,会议通过了一个
“旧医登记案”
,规定所有未满五十岁从业未满二十年的中医从业者,均须经卫生部门重新登记,接受补充教育,考核合格,由卫生部门给予执照,方才准许营业。而五十岁以上的中医,营业对象也有限制,且不许宣传中医,不许开设中医学校。
在1929年,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余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
(中医)
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
1、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方能营业,登记限期为一年。
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
3、自1929年为止,旧医满50岁以上、在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得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此项特种营业执照有效期为15年,期满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
5、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
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
。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
同年2月,上海《新闻报》首次披露此事。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人们热血沸腾,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上海市中医协会首先发起召开上海市医药团体联席会议,邀集神州医药总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上海中国医学院、医界春秋社等40余个中医药团体的代表商讨对策。
会上决定筹备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定会期为3月17日。
沸沸扬扬的“废止中医案”,惊动了沪上两名年轻的中医师。
此两人一位叫张赞臣,一位叫陈存仁,都是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毕业生
。张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张伯熙为常州名医;陈存仁则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家庭,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又
师从海上名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报《康健报》,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是当时上海中医界的一位青年才俊。
张赞臣编有一本名为
《医界春秋》
的杂志,订户主要是全国各地的中医。因为提案中涉及“检查新闻杂志”一说,所以张赞臣便征询陈存仁的看法。陈问张其父是什么态度。张坦率地回答:“家父年事已高,连这个议案都看不明白,他认为能开业的仍然营业,也就算了。”
张父的看法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中医特别是老年中医的意见,他们没有看透此事背后暗藏的玄机,所以并不十分重视,除了私下发发牢骚,大骂国民政府措置不当外,并无其他法子,只是听其自然,静观其变而已。
陈存仁提议邀请全国中医代表到上海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抗议集会,他认为老一代中医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要他们出面领导抗议不大现实,但这些老中医在社会上人脉极广,一定要借重和他们的声望和地位作为号召,实际工作留给年轻人去做。张赞臣也赞成这个想法,于是两人便约他们在中医学校的
老师谢利恒到上海有名的点心店五芳斋商量。
当晚回家,陈存仁和张赞臣便把各地订户的名册连夜摘录出来,全国三百多个省市县都有了地址
。当时上海中医界正酝酿组织一个统一的“上海市中医协会”,公推丁仲英为理事长,谢利恒为监事长,他们便以协会的名义向全国中医发出通知,决定于1929年3月17日在上海总商会举行全国中医代表大会。
大会的筹备工作做得非常仔细,专门成立了秘书组、总务组、财物组、宣传组、接待组和干事组,负责具体事宜。上海中医药界对这次集会极为重视,
中医同仁纷纷慷慨解囊,各尽其力捐了4000多元
,作为大会的经费。丁仲英专门叮嘱办事人员说:“经费看来不成问题,应该在通电上说明,各地代表旅费自备,到上海后食宿均由我们招待。”当时上海普通旅馆每天的房金大约一两元大洋,上海中医协会按照代表人数预定了几家旅馆;会议预计召开三天,代表们的两餐,也由上海中医界指定菜馆凭券招待。
随后,丁、谢让陈存仁将上海中医界的意见以及召开全国中医代表大会的消息写成新闻稿,分送沪上各大报馆;并分别向总商会、各行业工会、各地旅沪同乡会等社会团体通报情况。几天后,不仅各大报刊均刊发了消息,而且多家报纸还配发了社论,众多社会团体发了声援通电,掀
起了上海市抗争活动第
一个高潮。
当时西医的金字招牌是科学
,他们以生理学、化学、物理学以及药理学为后盾,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等统统归人大仙、会道门和江湖骗术一类。
而中医则扬长避短
,不谈“扁鹊”,不谈“华佗”,也不谈《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所有深奥的理论全不提,自始至终,
只抓住“效验”二字做文章
双方你来我往,争得不可开交。这时褚民谊坐不住了,他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发表长篇谈话,支持全国卫生会议作出的决定。当时新闻媒体对中央要人的谈话非常重视,各报馆都决定将褚的谈话次日见报。《申报》编辑赵君豪与陈存仁很熟悉,马上打电话给陈,要他去看一下。陈存仁赶到编辑部把原稿抄下来,随后到教自己古医文的老师姚公鹤家中商量,姚对他说:“按照报馆立场,褚民谊的谈话一定会一字不改地刊出,你要应付他的话,一定要连夜拟一稿送去,明天早晨就会一同刊发。否则,中央要人的谈话在前,难免会产生先人为主的效果,再驳他就难了。”
陈点头称是,马上就在姚家书房写了起来。稿成后,又请姚公鹤稍加润色,连夜油印了十份,分送各报。第二天,除了两家怕得罪褚民谊的报纸未及时刊出外,其余的都是两文一同刊发,针锋相对,相映成趣,读者读了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场上悬挂着
"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
等巨幅标语,高呼
"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
等口号。
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上海中医药界全力支持大会,罢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
社会公众为了表示对大会的支持和拥护,上海中医药界停业半天,并在药店门前张贴了许多醒目的标语,如
"拥护中医药就是保持我国的国粹"、"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
等声援口号,一时间群情激愤,运动的浪潮颇似"五四"运动在中医问题上的重演,可见废中医是何等地违背民心。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向代表表明: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历史上的中医十大名家
一、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姓:姬,公孙、氏:有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二、脉学介导者——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三、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208)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四、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六、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七、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八、法医之祖——宋慈
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九、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比中医药现代化更迫切的,
是中医的传承
现在关于中医药的介绍,大部分都集中在医药典籍、古代名医著作等等历史性的话题,那也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医最好的时代在过去?或许,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只有先传承下来了,才能谈其发展。
好在国家层面和民间都非常重视中医中药的保护和传承。2015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号召人们重视对中医的传承。
国家层面也指出,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尽管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很多人存在偏见,但国家层面对中医文化的呼吁和传承重视度益发高涨。
传承中医,需要行动
要纪念请先明晰历史,要发扬请先吸取教训!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顾中医走过的路,虽饱经沧桑、磨难重重,但数千年来依旧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上至朝堂,下至山野,历代名医辈出,悬壶济世,治病护生,代代传承!涌现出像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钱乙、吴谦等先贤大医,为人类留下无数的医学珍宝。
在今天,我们应该铭记这个中医由死到生的节日,感激中医前辈的据理力争,时时想起复兴中医的重担,也不愧于中医前辈对中医的拳拳挚爱之心。
今天我们知道的中医的一切,都是先人赐予我们的,是历史中的每个人战斗、痛苦挣扎、牺牲生命,坚决地保护下所得来的。
所以,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双手,给予后人更光明的未来。
“中国国医节”正是在提醒我们关注中医,关注国粹,让中医药学以及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精彩回顾
中药减肥经典方
中药情书,美哭了
中药功效七言记忆歌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一览!
睡前玩手机?小心手机肩!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520,中医人有自己的告白方式
特效冻疮方,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巧用黄芪,用量分三等,功效各不同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看这张对比表!
六步颈椎操,有效预防、缓解颈椎病!
常用300多种中成药使用说明!不要错过
藿香正气水妙用16招,今天总算知道了!
红薯紫薯白薯,功效各不同,千万别吃错
舌头出现这18种症状,就要警惕心生病了
饭后一个神奇小动作,吃再多也不怕胖了
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在生活中可以这样用
朗朗上口,九种体质辨识简易歌诀,学起来
手上出现这6个变化,说明你的肝在“求救”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谱,附治疗方案,人手一份
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竟是少放这种“调料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啤酒白酒到底能不能混着喝?常喝酒的人一定要看!
心肝脾肺肾最怕什么?已经帮你找齐了,还不来看看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
黄菊散热,白菊明目……4类菊花功效不同,别喝错了
咳嗽,胃疼,三高……常见疾病坚持按这些穴位有良效
为什么有时小方小剂能治大病?谈谈处方与剂量的关系
5个健康小动作,胜过运动2小时!懒人必学的健康秘籍
每天这样拍手100次,弥补久坐伤害,快来给内脏按按摩
黄、紫、绿、红、白,不同颜色的蔬果各有营养,怎么吃?
9个良效养生穴,针对九种体质,每天按一按,疾病少一点
大方≠大处方!别让中医大方污名化,遣方用药还需因人而异
起床后口干、口苦、有异味?是身体的这3个地方需要“灭火”
“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你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颈椎最怕吹、肠胃最怕凉:入夏身体最怕的5件事,不看太亏了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常听中医讲的“阴虚火旺”到底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调理呢?
晨起一件事,伤害身体!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为什么你的身上会无缘无故出现淤青?这4种情况最要命,一定注意
男性为何比女性寿命短?这些男女差异养生法,才是寿数过百的诀窍所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投稿信箱:980151516@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传统医学
(QQ、微信号:980151516)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服务中医,期待支持!
HAOYISHENG
》为旗下超100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980151516@qq.com
,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
980151516
)或者微信沟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