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的来历 龙头节的来历龙头节的来历

龙头节的来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龙头节的来历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ldquo;重农桑,务耕田&"rdquo;,每年二月二这天,&"ldquo;皇娘送饭,御驾亲耕&"rdquo;,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ldquo;二月二,龙抬头&"rdquo;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ldquo;龙头节&"rdquo;,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ldquo;龙头节&"rdquo;流传至今。

龙头节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ldquo;花朝节&"rdquo;,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ldquo;踏青节&"rdquo;,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ldquo;迎富&"rdquo;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ldquo;龙抬头&"rdquo;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ldquo;惊蛰&"rdquo;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ldquo;入蛰&"rdquo;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ldquo;惊蛰&"rdquo;。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ldquo;二月二,龙抬头&"rdquo;的说法。

龙头节食俗

1、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ldquo;食龙耳&"rdquo;。&"ldquo;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rdquo;,在&"ldquo;龙抬头&"rdquo;这天,讲究吃&"ldquo;肉菜饺子&"rdquo;,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ldquo;肉菜&"rdquo;之谐音&"ldquo;有财&"rdquo;,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ldquo;食龙胆&"rdquo;。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ldquo;黄、软、筋、香&"rdquo;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ldquo;素糕&"rdquo;,二是&"ldquo;油炸糕&"rdquo;。

3、春饼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ldquo;咬春&"rdquo;,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ldquo;龙鳞&"rdquo;,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ldquo;驴打滚&"rdquo;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ldquo;财源滚滚&"rdquo;的吉祥含义。

5、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所谓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长、宽3-2厘米。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就成炒面旗。

6、面条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ldquo;龙须面&"rdquo;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ldquo;顺顺溜溜、顺心如意&"rdquo;的美好寓意。

7、爆米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ldquo;金豆开花&"rdquo;。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ldquo;金豆开花&"rdquo;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ldquo;金豆&"rdquo;。

8、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ldquo;二月二&"rdquo;庙会又称&"ldquo;黄梨会&"rdquo;。

9、猪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有&"ldquo;龙抬头,吃猪头&"rdquo;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10、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ldquo;龙鳞饼&"rdquo;,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ldquo;揭龙皮&"rdquo;。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ldquo;吃龙耳&"rdquo;,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ldquo;啃龙骨&"rdquo;。

11、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12、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ldquo;撑腰糕&"rdquo;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13、芥菜饭

二月二这天有吃芥菜饭的习俗。当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辙押韵的俗语,意思是这天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得皮肤病,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芥菜里富含的维生素和叶绿素有益于皮肤。

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

福州人吃咸粥

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煮咸稀饭,主要是因为古时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难得鸡鸭鱼肉,只能在过春节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购一番,为大年三十和正月备足&"ldquo;粮草&"rdquo;(因为正月期间,许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场上不易买到合适的食品)。

储存了将近一个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经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将腐烂变质的时候了,节俭的家庭主妇就在二月二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咸稀饭的习俗就形成了。

习俗

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ldquo;正月里不理发&"rdquo;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ldquo;二月二&"rdquo;。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ldquo;二月二&"rdquo;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ldquo;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rdquo;,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接&"ldquo;姑娘&"rdquo;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ldquo;姑娘&"rdquo;,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ldquo;二月二,带姑娘&"rdquo;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ldquo;姑娘&"rdquo;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ldquo;姑娘&"rdquo;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ldquo;带姑娘&"rdquo;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ldquo;引龙&"rdquo;,在晋西北叫&"ldquo;司钱龙&"rdquo;,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ldquo;钱龙&"rdquo;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祭社

南方&"ldquo;二月二&"rdquo;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ldquo;二月二&"rdquo;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ldquo;社&"rdquo;、&"ldquo;社神&"rdquo;,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ldquo;地载万物&"rdquo;、&"ldquo;聚财于地&"rdquo;,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ldquo;土神&"rdquo;、&"ldquo;福德正神&"rdquo;,客家人称&"ldquo;土地伯公&"rdquo;。&"ldquo;二月二&"rdquo;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ldquo;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rdquo;。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ldquo;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rdquo;。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ldquo;土地公生日&"rdquo;,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ldquo;拦门辟灾&"rdquo;;将灰撒在墙角,意在&"ldquo;辟除百虫&"rdquo;;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ldquo;围仓&"rdquo;或&"ldquo;打灰囤&"rdquo;,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ldquo;引龙回&"rdquo;,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