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ldquo;养生之根&"rdquo;
孔子提出&"ldquo;德润身&"rdquo;、&"ldquo;大德必得其寿&"rdquo;、&"ldquo;仁者寿&"rdquo;、&"ldquo;修以道,修道以仁&"rdquo;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ldquo;死而不亡谓之寿&"rdquo;。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明却传之很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ldquo;少私念,去贪心&"rdquo;,认为&"ldquo;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rdquo;。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ldquo;爱生而不苟生&"rdquo;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ldquo;舍生取义&"rdquo;。他的&"ldquo;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dquo;,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美德名言。他还倡导&"ldqu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dquo;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修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汉代董仲舒指出&"ldquo;养心靠义&"rdquo;,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的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长存。&"ldquo;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rdquo;&"ldquo;故仁人之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rdquo;
唐代着名禅师石头希迁世称石头和尚,91岁时无疾而终,谥号天际大师。希迁的养生精要便在于养德,养德&"ldquo;不劳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rdquo;,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与希迁同时代的孙思邈也认为&"ldquo;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延寿。&"rdquo;
清代养生家石在基认为:&"ldquo;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rdquo;提出了常存正常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
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医家的&"ldquo;德全不危&"rdquo;,儒家的&"ldquo;德润身&"rdquo;、&"ldquo;仁者寿&"rdquo;,道家的&"ldquo;仁者德之光&"rdquo;,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富贵名利不强求,财情意气不强争,坚持正道,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资料显示,大凡长寿者,其90%左右的老人都德高望重。
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ldquo;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dquo;,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4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