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这是什么意思?肾脏对于人体究竟占据一个怎样的重要地位?
中医里边的肾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中医讲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是讲一个系统和体系
。比如,在讲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讲到任何一个中医的脏腑,都会牵扯到——开窍在什么地方啊?其华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中医体系中的任何一个脏腑都会在人体的体表有一些相对应的指向,它牵扯到的是一个系统。因此,我们不会单纯只讲一个肾脏,而是按照之前讲课的顺序,从
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常见病理的症型分类,常规的中成药用药,以及日常保健这几个方面来阐释。
肾的生理功能
从肾的生理功能来讲,它具备3个主要特点。第一,肾主藏精;第二,肾主水;第三,肾主纳气。
肾的这个基础理论在《黄帝内经》里就早已阐述过,但真正得兴起,是从明清时候的“命门学说”开始,也就是从火神派或温阳派这一套理论体系开始的。人们对于阳气的重视程度,就进一步加深了。
肾主藏精
肾藏精,这个精,不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精液,而是我们中医里面讲的这个
先天之精
,也就是直接由父母给我们的;跟我们讲的脾胃,后天形成的
后天之精
,刚好是相互对立、又彼此统一的一对概念。人体的脾和肾,对人身体的生长发育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精有什么作用呢?它主要作用是促进人的生殖发育,它本身是人体的、生命的一个本源。
从我们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到男子二八(16岁)、女子二七(14岁),在这个年龄之后,肾精就开始逐渐充盈起来。女孩子在天癸到了之后,每个月开始有月经;男子到十六七岁的时候,逐渐开始有遗精,这都标志着人体的肾精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良好或者充盈的状态。
精化气
肾藏的这部分精,它在我们身体里面又会转化为气,也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精化气”。
气又分阴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肾阴、肾阳
,通俗得说,就是你们经常听到的肾阴不足、肾阳虚之类的东西。这是从我们的肾精转化为肾气,然后又分阴阳而进一步转变的。而肾阳和肾阴,又有它们各自代表的一个作用。
肾阳,它主要是阳气在我们身体里边所能体现出来的一些基本作用,比如温暖温煦,推动促进这一部分偏于动的功能作用;而肾阴主要就是滋长滋养作用,是我们身体本身的一个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里讲,肾藏精,主蛰,所以就把肾叫做“封藏之本”。“蛰”字本身的意思是指虫子在地底下冬眠,不进食,引申的含义就是封藏得意思。24节气里就有一个“惊蛰”,什么叫惊蛰,就是天上打雷,把冬眠的小动物都给惊醒了,这就是“蛰”的意思。我们内经里边,对于这个肾藏精,所描述的就是肾藏精主蛰,封藏之本。
肾包含的整体性意义
中医对于五脏的认识是一个比较系统性、整体性的阐释,它比我们现代医学单纯讲一个解剖意义上的五脏,更具有广泛性,也有它的一些积极的意义
从这个生理功能上来讲,
肾主骨,生髓
,它对于这个养脑益智是有一些帮助的。包括我们的头发,还有牙齿,因为
肾主骨,其华在发,而骨之余便是齿,
所以当我们牙齿松动和头发脱落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是考虑从肾的方面去入手;
肾还开窍于耳和二阴
,所以很多耳鸣和耳朵的问题,包括一些二阴(大小便)的问题,我们都会从肾的角度去考虑(但并不是所有都从肾考虑)……在情志方面,肾是主恐;在体液方面,它是主唾。
在中医基础理论里,五脏中任何一个都会有一个与之配伍的五行,以及六腑。
在颜色上边,肾在五行里对应的是黑色,在味道上面对应的是咸味,在方位上对应的是北方,在我们六腑中,它所相表里的是膀胱。
很多老年人到年纪大了之后,口味会变得越来越重,喜欢吃很咸很咸的东西,这个在我们中医里面也是很好解释。因为咸味就是入的肾。而肾在五色里面,它主的是黑色,所以当你肾虚的时候,都会让你去吃一些黑色食物。恰恰很多黑色食物确实是对肾脏是有好处的,比如黑豆、木耳,黑芝麻等这一类黑色的东西。
所以我们临床上中医在看病的时候,都是通过一系列——在我们体表、由脏腑所能所主以及所开窍的这些地方——生出来的疾病,进行追溯,或者说,综合判断出来,我们身体里边是哪一个脏器出现了问题。对于肾来说,经常耳鸣(耳朵根里边像蝉鸣一样的嗡嗡响)、脱发、记忆力减退,小便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对于中医,我们通过这种整体的判断,首先会考虑是不是中医里讲的这个肾出现了问题。
总结一下,从肾的生理功能上面来说,就是有肾藏精气。而肾藏精气的这一个作用,主要是促进人的生殖生长和发育,同时,它和脾互相结合,一个先天一个后天,给我们身体制造了一个抵抗外邪的物质基础。
从我们出生,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的肾精,随着年龄的增长,它逐渐地充盛,达到一个极点后,又慢慢得衰落。而人整个的生命,也是跟随肾精从盛到衰的一个过程,在青壮年的时候,人的骨骼强健,精力旺盛;到老年的时候,肾精逐渐衰退,全身骨骼经络都变得不灵活,牙齿也松动了,头发也脱落了。所以,有的人会把肾比作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根好了之后,上面的树叶才能长得繁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时,都以补肾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在中老年的延缓衰老或者老年性疾病里边,我们大多数也都是采取一些以补肾填精为主的治疗方法。
肾主水
肾主水其实指的就是肾脏对身体水液的一个代谢。
因为肾和膀胱是相互表里,我们肾气里的肾阳部分,它对于身体的水液有一个气化的作用。这个气化作用,是跟身体其他很多脏器进行协同合作形成的,比如说,脾的运化,肺的宣发和肃降。
肾主纳气
很多人认为,呼吸应该是肺的工作,跟肾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肺和肾,是属于金水相生的两个脏器,肺主金,肾主水,所以在五行里面,它们是一个母子相生的关系
。很多人虚喘咳喘的时候,这个气吸不下去,吸到一半的时候,感觉这个气下不去,好像没有根。对于这种症状,中医不单纯是会个肺上面去进行治疗,很多时候是以补肾为主。这就是我们中医里面所说的这个肾主纳气,
因为只有肾气充盛了之后,跟这个肺结合起来,你的这个呼吸才能有底。
肾脏的基本的症型
下面阐释的,是肾脏在中医里的一些基本症型,和症型下边所包含的一些症状,以及与症状相对应的一些中成药。
首先是把肾虚,分为这个阴虚和阳虚,那我们先看一下阳虚。
肾阳虚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是指经常性劳损过度,久病失养,对肾气的一个损耗,造成肾的封藏功能(固摄功能)失常。
:面色淡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且清澈,甚至小便不尽,遗精,早泄;
脉摸上去是很细柔很弱的;舌苔是淡白的,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这一类的舌脉和症状体现出来就是肾气不足,气化无力的一个状态。那么,我们一般常见的中成药,比如说,
参鹿强身丸
就能补足肾气。肾气之中阴阳同时调补的这一类中成药都可以针对性的来改善这些症状。
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指的是,经常性得劳伤肾气或者久病久虚之后,气不能下潜,不能归于肾。
:气短、喘、气逆;
经常性咳逆,咳逆完之后会有汗出,甚至咳得厉害的时候会造成小便失禁;面色浮肿,白、黄白;舌质淡、苔薄;脉是很虚弱的这种状态。
针对肾不纳气,中医里边具有代表性的方剂是
人参核桃汤,参蚧散
之类的。就是把人参和核桃,或者人参和蛤蚧之类的,凡是能补气能补肾的这种药物搭配起来,让肾气充盈,来帮助肾进一步有一个纳气,固摄的作用。
肾阳不振
肾阳不振和肾气不固,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这个临床症状是比较相似的。
:面色淡白,那个腰酸腿软,阳痿,头晕耳鸣,身体怕冷,小便频数;
舌质也是淡,苔是薄白;脉也是沉弱的。
常用的中成药跟治疗肾气不固也比较类似,比如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
这一类,凡是能补肾阳的中成药都是可以针对性得应用。
虚水泛
肾虚水泛,其实是肾虚了以后,进一步产生的一个病理状态,一般在疾病发展到很后期、肾阳和肾气虚耗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才出现。
这是肾气不足,身体里的水液代谢造成障碍,导致水液泛滥于肌肤(上逆)的一个表现。
:水溢肌肤造成的浮肿、水肿(是以周身浮肿,下肢浮肿为主);“按之如泥”,就是你手指头摁到腿上会形成手指印,手拿开了之后又很难弹回来;腰腹有胀满的感觉,小便量却变少(因为肾气对于水液代谢的功能出现障碍);咳嗽上逆,痰多而清稀,动一动就会喘;苔质淡薄白;脉象,一般是偏沉,但不是沉细,而是沉滑脉——因为身体里的水液太多代谢不出去,造成一个水湿泛滥的脉象就是偏于沉滑。
肾虚水泛用的典型方剂,如《伤寒论》里讲的
真武汤
,既能温阳化气又能除水湿的这种方剂。
肾阴虚
阴亏虚
:形体比较瘦弱、头晕耳鸣、少寐健忘,腰腿酸软,遗精,口干;它的舌脉跟肾阳虚是完全相反的,一般都是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阴亏虚所对应的常用方剂中,最经典的六
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
,这一类凡是能滋补肾阴的方剂都是可以的。
阴虚火旺
脉症:
两颧潮红、嘴唇发赤、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晚上虚烦、不能寐,遗精早泄、嗓子干、嗓子痛、小便比较黄、大便秘结;舌苔也是舌质红、苔少、脉比较细数。
就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而言,也是偏于阴虚,但是它更体现出火旺,那么针对它的方剂也都是以滋阴、固阴为主。
治疗肾病的注意点
肾病的治疗原则里边,有几点我们要注意:
1、对于肾
阴虚造成的阴虚火旺,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也是有火,就会吃很多清火的东西。
这个要特别当心,肾阴亏虚造成的这个阴虚火旺,我们不能过度得使用苦寒药物
苦寒药物用用多了之后,不但不能有任何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会把胃都吃坏。
所以,我们一般治疗肾阴亏虚引起的阴虚火旺,都是以滋阴甘润的药物为主。
2.肾阳虚也是一样的。肾阳虚之后都会去吃一些补阳气的东西,但是不能过度使用这种辛散的药物,要以甘温之品为主。因为阳气本来就虚的情况下,再过度使用一些辛散药物的话,会进一步造成肾精和肾气的耗损,最后反而会造成肾的阴阳两虚局面。
日常养肾注意点
肾不可伤,伤则必重。
若需养肾,先要明白哪些情况会伤肾。特别是我们要懂得养生,并重视养生,否则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会伤损肾精。
一则,身心过劳,耗伤肾精。
肾中所藏的精既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亦源自后天脾胃运化之精。若身心劳倦,则先后天之精皆伤。
体力过度劳累初则损阳,再则损精。如马拉松长跑、铁人三项等运动都过度耗伤肾阳肾精,不利于健康。
营于名利,心神劳累,亦伤肾精。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若过于用脑劳心,则渐伤髓海,此亦属伤肾。
大多数时候我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因此,健身要适度,不可过度。一般来说,运动可生阳,天冷时动一动会暖和一些,但若过度运动,则不仅不会生阳,反会耗阳,那就会越动越冷了。
若反复持续大量运动,阳气伤损到一定程度,则会伤损肾精。岂不见那些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的运动员个个都是瘦瘦的,即是运动过度、耗伤肾精之征。
名利不可不追求,但亦需量力而行。若过度追求名利,使心神疲乏,则虽得名利而肾精亦伤,反为不美。何况,纵然有了名利,亦需健康的身体去享受这成功的喜悦。否则,健康不再,名利再多又有多少意义呢?
二则,相火妄动,扰动肾精。
见美女而心起邪念,或看黄片,或思淫欲,即会导致相火妄动,扰动精宫,虽未见其伤,而肾精暗耗,最不利于健康。
再者,见他人之财富地位而心生羡慕,这本是人之常情,亦是人生进取的动力。但若沉浸在羡慕之中而不知节制,则亦属相火妄动。
故年轻人需努力培养正念,安心神,止邪念,修养得一身浩然正气,自然相火不妄动。另外,若相火妄动不能节制时,可吃些苦味的食物或中药,如苦瓜、咖啡、黄连、黄芩等。苦可坚肾阴,又可泻心火,既可清火,又能补肾。
三则,房事过度,暗耗肾精。
房事需有节制,则既可爽神,又可健康。若房劳过度,最伤肾精,甚至可短寿而亡。古人早有明训:醉不可入房、天气剧烈变化不可入房、四时节气变化之日不可入房。若贪图一时之享受而不知持养,则伤肾损精,后悔莫及。
特别是冬天,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时若过度房事,使敛藏的肾精外泄,年轻时或不觉其伤,反觉其爽。或久久耗精,中年之后即迅速出现肾衰,或精神不振,或记忆力减退,或头发早斑,或腰膝酸软,或手足冰冷等等,皆属肾精伤损之征。
四则,久病及肾,由表入里
邪气侵袭,初则在表,多属三阳,若正气抵抗不足,则邪气会内陷,进入三阴层次。或者,若少阴阳气不足,邪气亦可能从太阳直入少阴。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邪入少阴,或入心,或入肾。入心则心慌、怔忡;入肾则腰软而尿见精浊。
再者,正气充足,则初病尚轻,亦可速愈;若正气虚弱,病邪久久不退,渐而入肾,则症状加重、缠绵难愈。邪之入肾,则会伤损肾气;而肾中精气不足,则祛邪无力,导致病情难愈,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久之必陷入不治。
养肾补肾的方法
一般黑色食物对肾有补益作用,比如说黑木耳、香菇、芝麻。常见的栗子,红豆等也很补肾。
:一些动物的肾脏,羊肉,鲈鱼等
:芡实、山药等
:桑葚等
:核桃等
药食同源
:枸杞子,冬虫夏草、首乌、杜仲、海参等
一则,肾在味为咸。
咸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
骨折后需忌盐,因肾主骨,骨既已折即不可再伤肾。推之,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忌盐或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
即使尚未见肾伤,平时饮食亦需少盐。现代研究认为每人每天食盐不可超过六克,这个量不好把握,但总需注意不吃过咸的食物。
有人说,若做的菜或汤太咸,那我加些水再喝完,是不是会好些。这样做其实没有意义,因为进入体入的盐并没有少。
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并且,凡属肾病,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肾功能减退等等,都需忌盐至病愈。若不能忌盐,轻则病情缠绵难愈,重则导致不可预计的恶果。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太咸的,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其实这也是咸伤肾的体现。
中医认为,若邪气入肾,其病状多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肢肿胀、身体沉重、喜睡、骨痛等。再者,若属肾阴虚,则表现为目眩、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若属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阳痿遗精、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凡有此类症状,皆需注意少吃或不吃盐,以免过度伤肾,影响病情康复。
中医认为: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
二则,肾在志为恐
恐会伤肾。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
肾不容易养好,需努力避免伤肾。因此,容易出现恐惧的事情需尽量避免。
比如,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夜属阴,特别是在山林中夜行,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易受夜之阴气侵袭而生病。若心中存有鬼怪,在夜里行走会自己吓唬自己,更会伤肾伤精。特别是夜里一个人经过坟地,最属养肾的大忌。
有人恐高,若站在高处下望则下肢发软。如此则尽量不要站在太高往下看,以免因恐惧而伤肾。比如上数百米的东方明珠,恐高的人最不宜去。
恐怖片很是流行,我非常不能理解。把自己吓得不敢关灯睡觉,不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这又何必呢。看一次恐怖片会形成多年的恐怖记忆,每逢黑暗或一个人睡觉则恐惧,如此会让肾精一直暗耗。
有人喜欢听鬼故事,甚至讲鬼故事。把别人吓得一愣一愣地,自己觉得非常刺激,岂不知因听了鬼故事而心中产生恐惧,如此亦能伤肾伤精。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我想怪力乱神属于虚妄之事,既伤肾气,又无益于人生进取,何必要说呢。
有人喜欢吓唬别人,先藏在某个角落,等人走过来,突然跳出来吓人;或者,穿着鬼怪的衣服在晚上跳出来吓人;甚至医学院里有学生躺在尸体解剖室里,乘人来学习里突然坐起来吓人,如此等等,为了自己寻求刺激而伤损别人的肾精,十分不应该。人受恐惊,轻则心神不属而心慌心悸,重则胆破肾虚而致昏迷、死亡。
中医认为:思胜恐。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寓言吧,这就是思胜恐的案例。搞明白了就不害怕了。
三则,肾在液为唾。
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
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然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
吐口水是坏习惯,乱吐唾液既不卫生,又伤肾气。
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古人讲:远唾远伤,近唾近伤,不唾不伤。小时候无知,与小朋友们比赛看谁叶唾液吐得远。现在想想,这可不是个好比赛,至少会伤肾。只是小儿肾气健旺,不觉其伤而已。再者,从中医来看,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因为唾液为肾之液,由于心主藏神,精能化气生神,故多唾远唾会导致肾中阴精损耗,即可损气、损神。
唾液与痰不同,若口中有痰,则需吐掉,此与吐唾液无关。
四则,肾在色为黑。
黑色养肾。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
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再如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另外,黑巧克力亦有养肾之功。现代研究认为其能抗氧化,大概亦是养肾之功效表现吧。且认为巧克力越黑,可可含量越高,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尤其珍贵的是完全无糖的纯可可棒。
另外,在欧洲超市里有卖黑莓、蓝莓、覆盆子等做的果汁饮品,其色黑,其味甘,有不错的补肾效果。
乌骨鸡其骨色黑,入肾,用乌骨鸡炖汤,最能补益肾精。古有成药乌鸡白凤丸,即有养肾调经之效。
养肾之法极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
久睡会消耗肾中精气,故养肾需忌久睡;亥时睡觉可养肾;齿为骨之余,健齿可养肾;肾其华在发,故养发可养肾;肾在窍为耳及二阴,平时搓耳或按摩阴囊及睾丸周围,即有养肾之功;怡养心神可使心火不妄动,则肾精自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伤血即伤精、伤肝即伤肾;肾主水而水性寒,寒又会伤肾,故养肾需保暖防寒;如此等等,都是养肾之方法之一。若以中医之理推而广之,则其中皆有深义。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指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代表了两层含义:
其一,心藏神、肾藏志,“秋收”不单单与肺有关,也和心、肾有关;
其二,如果“秋收”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冬藏”,导致肾气、肾精不足,导致肾病复发和加重。
细绎《内经》之旨,知肾和北方、寒、水、咸、骨、耳、黑、羽、颤栗、呻吟、恐等相关。若能深以悟之,则养肾之法尽在其中矣。
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天生爱胖嘟嘟
往期精选
这家医馆用十一年时间告诉你什么才是好中药!
立秋养生攻略,不看亏大了!
中医药防治勃起功能障碍,从学术角度怎么看?
COMEON~~福多多中医馆团队“七夕集结令”!
抓住三伏最后时机,养阳才是正经事!
男人性功能衰退有哪些原因?
6招延缓男人性功能减退
比憋尿还伤肾的4种美食,肾不好的男性要戒掉,远离肾炎、肾透支
微信公众号对话框中直接回复
问题咨询,就可以向专家直接提问,专家即刻给您回复、帮您分析解答!
提问完全私密。
快来试试吧~!
咨询方法如下图所示:
如果您有了解健康方面的需求,
南京福多多中医馆
欢迎您,
这里有
顶尖的医疗专家后援团队,
致力于做您最贴心信任的医疗顾问!
医馆唯一服务电话:
025-89665758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光华东街6号7号楼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
始创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一百四十多年来始终秉承“戒欺”祖训和“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已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五千年中药文化的重要场所,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药号也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是全国唯一一家双国宝单位。
福多多中医馆
于2016年正式成为胡庆余堂协作机构,至力于传承发扬祖国中医药文化,以打造百年中医品牌为宗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