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过法考,关键在于你有没有
“学习能力
,能不能对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学习能力是通过
“复习方法”
来实现的。魔方君结合近几年考生普遍反馈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一份
法考复习方法建议
余字,
44页
同时,针对复习方法,魔方君专门录制了一个微课,一共
3小时
左右。为什么已经推送文字稿,还要专门录制课程讲解一下?
第一,限于文字表达的局限性,有些内容如果都写下来,就显得非常啰嗦,但是通过讲解可以展开阐述。同时,一些观点,以课程讲解的形式展现,可能更为妥当。
第二,相比于阅读,部分考生更喜欢听课。虽然阅读接受信息的速度快,但缺点是会忽略很多重要信息,所以为什么总说“一目十行”。通过讲解,能突出强调重点。
有的考生会说“凭什么你说的就是正确的方法?”确实,我们说的不一定就正确,但起码我们不仅会和你说“是什么”,
更会给你解释“为什么”。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课程的全部意义只有两个字:
2021法考复习建议
3小时课程+3万字PDF文档
扫描下图二维码
相信听完后绝对有所收获
以下内容是PDF文档的文字内容
方便大家通过微信浏览
文章较长、建议收藏
魔方法考笔记
”是由
中国政法大学硕博
于2016年成立的法考备考团队。我们提倡“
薄而全的笔记,短而精的课程
”,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复习模式是:
将整个复习过程凝结在一份薄而全的资料上,然后反复背诵并加以练习。
在开始准备法考经验贴的时候,我们就在想:标题叫什么好呢?刚开始想叫“复习方法论”,后来觉得“方法论”这个词有点哲学的味道,不能滥用。去年我们叫“复习方法指导”,“指导”这个词又有点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后来一想,还是“建议”这个词最为恰当,所以2020年经验贴就叫“复习方法建议”,所有的目的只为两个字:启发。
1.“鸡汤”本身没有错!
一说到法考复习方法,部分考生内心深处一定想:“鸡汤!鸡汤!又是鸡汤!”部分考生觉得复习方法指导类似于“心灵鸡汤”一样,听着觉得挺有道理,但是最后也没过法考。其实“鸡汤”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就好比“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用同样的复习方法、听同一个老师的课、用同样的复习资料,最后有的过了法考,有的却没过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
你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坚定地执行下去
”,就好比健身,教练已经给你提供了完整的训练方法,哑铃需要怎么举,跑步需要跑多久,每天需要吃什么。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假以时日都能获得好的身材。但是,大多数的人很难坚持做各种各样难以忍受的动作,也难以抵制火锅、烧烤的诱惑。到头来却说“想要获得好身材,就要管住嘴、迈开腿”是鸡汤。
所以,鸡汤本身并没有错,法考的复习方法也是,不仅没有错,反而很重要。
就好比没有教练教你如何举哑铃,你一个劲瞎举,最后小臂可能都举弯了。就好比没有系统练习过长跑,就直接去跑几十公里的马拉松,最后可能就是心脏骤停。
2.只想给你提供一点小小的启发
有的考生会说,网上关于法考经验贴那么多,为什么要看你们的?网上确实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贴。有的是考生通过法考后基于自身的感受写的,也有名师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写的备考建议。而我们参加过司考,也通过司考,之后连续四年连接了上万考生(目前公众号有10万人关注),也辅导了上千人。所以,相比于普通考生,我们接触了各类(在职、在校)、数量更多的考生,群体共性的问题比单人个性问题可能对你更有帮助。相比于名师,虽然专业知识上我们比不了各位前辈,但是名师通常只是“就一科论一科”,而你是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科目,所以如何“多门科目同步学”,只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才最有感触。
以往一些经验贴往往“
只告诉你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
”。比如告诉你“真题至少要做三遍”,这个“三遍”是基于什么得出的结论,是你自己的经验,还是普遍人的经验?是不是做“三遍”就真的够了?做两遍就不够?甚至一些考生经常在微信群、QQ群中讨论这些问题,A说:我看某篇经验贴说真题做三遍就够了。B说:不行,得做五遍。A又说:三遍就行了。B说:最少得做五遍。到最后甚至能吵起来了,
他们光“就结论讨论结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不通过解释“为什么”来说服对方,只是比谁“嗓门更大”。所以,我们写复习方法建议,要给你解释为什么,更要结合法考具体的问题来说,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总而言之,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新情况
(一)新修法规
2021年面临的新修法律尤其多,从2020年法考结束之后,截止到2020年1月5日,新增或修订法规就包括:新增5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新增6部特定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修改27件民事类司法解释、修改29件商事类司法解释、修改18件知产类司法解释、19件民诉类司法解释、18件执行类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十一、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等,
所有法规汇编,可以在我们公众号“魔方法考笔记(mofangsiakaoo)”内回复关键字“2021法规”,查看完整word文档文件获取方式。
2021法规汇编:word版,2323页,包含最高法最新修订的上百部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十一等等!
说新法很多并非是为了贩卖焦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避而不谈才是会更焦虑。虽然学习任务并不轻松,但是新法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
一是要围绕法考
,有些新法本身并非法考的重点,因此我们也就不必“死磕”。
二是要注意新旧法对比
,修改的地方往往是考察的重点,“新法必考”说的就是一些重大修改。只要把握住这两点,对于新法的学习我们同样能够游刃有余。
(二)特别关注
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
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注意,这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概念,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每天进行大量报到。整个政法系统,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部等都在进行学习,大家自行百度就知道了,所以2021年法案相关内容绝对是重点,特别是在主观题的第一道论述题中,大概率会考察。
二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性凸显。
2020年法考,考生普遍反馈涉及知识产权的题目变得很多。这主要也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202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这个会议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此外,2020年《专利法》《著作权法》都进行了修改,最高法新颁布了7部涉及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修改了18部原有的涉及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对于往年的法考而言,很多考生经常完全放弃知产的内容,2021年要知产更加重视。
规划篇
(一)改革特点
关于法考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报名条件、考试科目等,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魔方法考笔记(mofangsikao)菜单栏,浏览“
法考政策
”的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2021法考政策解读:报名条件、考试科目等基本问题,法考小白必看!
2018年司法部发布了改革方案,从此,“司考”变为“法考”,法考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里要简要说明,以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宏观把握。
法考改革后的几个考试特点:
第一,加大案例的考察比重。
自法考改革以来的多个政策文件均强调要增加案例题比重。这一点从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开就可以显而易见,只有客观题通过,才能参加主观题考试,可见把主观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8法考主观题180分,除了第一道“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其余都是案例题。此外,客观题中,多数也是“小案例”,诸如高空坠狗、男男结婚等等。
第二,加大案例的考察难度。
案例题不仅是分值增多,难度也在增大。具体表现为:
,开放式答案变多,需要阐述多种观点,比如2018年主观题刑法第一问“1、关于吴某的行为定性,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设问增多,2018年主观题第四大题,关于民商法和民诉的综合案例题,一共有13问,很多考生看到后就奔溃了。
,跨学科考察。同样是主观题第四大题,综合了民法、商法、民诉、仲裁等多个学科,是综合性的跨学科考察。
第三,案例多数来均自于现实生活。
法考中的多数案例都不是编的,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比如陨石的归属问题
再如高空坠狗案
因此,很多案例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这也一再说明,要考察你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
所以要关注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的一些典型案例。
第四,强调对“中国特色”的考察。
说到底,法考是为选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设立的,因此一定会体现国家、党的政策。比如,主观题第一大题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600字,38分。38分这是什么概念?主观题一共五道大题,除了综合性案例是50分左右,其他案例都是28-30分。而第一大题写个600字小论文就38分。
第五,强调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考察。
这一点从分值上就可以看出,法律职业道德这部分,2018年和2019年都考了9分左右,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国公才考5分左右,国经8分左右,国私7分左右。所以很多考生经常放弃或忽略这部分,是非常不划算的。为什么要这面强调这个法律职业道德呢?2019年司法部印发《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提出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需达到62万人,而根据司法部发布的中国律师行业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2.3万名。就此来看,律师群体至少还有20万的缺口!
培养这面多的法律人,当然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二)通过概率
法考(司考)一向被誉为“天下第一考”,早年也有调侃司考难度的段子:人类没有任何考试的庞杂可以超越司考。15门学科、358万字的教材;290多个、220万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150万字的真题,700多万字的基础阅读材料。这个量早已超越了人类的记忆极限。第一次复习法考的考生,多多少少会被这种段子误导,心理上就形成恐惧。
法考很难,但没你想象那么难。
虽然涉及到很多部门法,但是每年的重点都是非常集中且突出的。
我们切题班笔记,将历年真题的题序号都标注在对应的知识点旁边了,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这个知识点,哪年考了,考了几次。
比如刑法解释这个知识点,每年都考,重点很明确,这就是你复习的重点,所以,你复习法考,只要把80%的重点都掌握,那么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往年司考的整体通过率为15%左右。
司法部每年其实并不公布司考的通过率,因此网上的一些统计缺乏客观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推测。2017年12月,司法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提到:“我国实施司法考试16年来,全国有619万余人次报名,截至目前有88.8万人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粗算了一下,以报名人数计算,司法考试全国的通过率为
14.3%
江苏省的一次新闻报道提到:“前15次司法考试,江苏全省共有309820人报名,有46485人通过考试被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粗算了一下,以报名人数计算,司法考试江苏的通过率为
15%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司考改革后,法考的通过率。
以2018年为例,司法部官网报道:“今年考试报名人数为60.4万余人,首场考试参考人数达到47万余人,参考率为77.89%。”人民网2018年10月21日报道,“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20日在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155个考区、229个考点、5937个考场同时举行,18万余名考生参考。”根据客观题通过才能报考主观题,那么18年通过客观题的至少有18万,那么初略算客观题考试全国的通过率
不低于29.8%
。以实际参考人数算,客观题考试全国的通过率应
不低于38.3%
。可见客观题的通过率还是非常高的。关于主观题通过率,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新闻报道,但是预计,综合来看,和往年司考应该差不多。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法考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远没有达到需要拼“智商”的地步。
(三)复习目标
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学习效率最高?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
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对于法考复习来说:首先,有明确的目标。其次,一定要觉得学习后有效果。最后,学习的知识难度适中,太难会放弃,太简单就会没有成就感。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复习目标。
以焦虑开始的事,往往以焦虑结束。很多考生在开始复习之前,都没搞清楚自己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内心也是惶惶不安,非常焦虑就着急忙慌地就开始复习了,到最后一个月,又在焦虑中走上考场。
很多考生说,“我有复习目标呀,我的复习目标就是过法考。”请问,在考前你怎么检验你是否达到这个目标,只有等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你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过法考,那么也就是说“过法考”这个目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为你在考试之前是没法检验你能不能过法考的,没法检验,你心里就没底,所以你就焦虑。那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呢?
魔方君认为应当具备四个标准:
具体的、可衡量、可实现、时限性
。满足这四个标准才能算是一个好目标。
因此,我们认为好的目标是“
在一段时间内,将历年真题的正确率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首先,这个目标是具体的,不是一个模糊的“过法考”。
其次,目标是可衡量的,历年真题大家都有,考前都可以检验自己能达到的正确率。只要你的正确率达到60%,你就能通过法考(司考、法考历年分数线都是按照60%的及格分划定的)。那么你把目标设定为正确率80%,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你不放心,目标就定为90%。
再次,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过法考很难,但没你想象那么难,任何一个中等智力的考生,用正确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都能过法考。
最后,你的目标要有时限性,我们一定要确定一个复习的时间段,每天都有效的安排,很多考生1月开始就嚷嚷自己准备复习法考,隔几天翻一下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五月了(每年五月份发布当年法考大纲),才开始慌了,所以一定要确定一个时间段,全力复习,有一定的紧迫感。
(四)复习计划
以往的一些经验贴也会谈到制定“复习计划”,但是,很多人简单地以为复习计划就是拿张纸把任务按时间顺序列一下,之后复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复习轨迹根本不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执行,做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执行”,如果根本没法执行或者不愿意执行,那么做计划就是浪费时间,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深深的挫败感,你想想,每个计划你都完成不了,你能不沮丧吗?那么如何做一个可执行的计划呢?
1.合理评估自身情况是制定计划的前提
复习过程中,很多考生会发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刚开始复习,各种“意外”就接踵而至,所谓的“渐入佳境”根本不存在。
导致这些原因的关键在于你没有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估。任何的科目都有很多小节,那么刚开始你要测试一下自己完成一节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比如听完一节课需要多长,看一小节内容的书需要多长时间,做一节的题目需要多长时间,搞清楚这些,你安排的计划才具有可行性,有的考生从刚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比如三天学完“民法”,把自己的24小时都排的满满的,你觉得可能吗?你明明做100道题需要3个小时,你非要安排1小时完成,多么不现实啊?每个人的基础、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完成“单位量”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对自己的情况要有个基本了解。
2.计划要做动态调整
有的考生会说,我就是按刚刚说的过程制定复习计划的呀,但是,我怎么还是执行不下去,那是因为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需要在大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不断的做微调。
比如说大的方向上,你计划20天复习完一轮民法,并且按照你的学习能力,对每天的任务都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但是,复习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民法总则的时候,相对简单,每天两小时就能完成一节,但是到了物权法就很难,可能三小时才能完成一节,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微调你的复习计划了,要么延长你当天的复习时间,要么缩短其他章节的复习时间,但总的时间要在20天内完成民法。
再比如领导安排你明天出差,你又不得不去,那明天的复习任务就完成不了了,所以你就要将明天的任务分解到剩余的复习时间中。因此,安排计划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每天适当留出一小时,作为“机动时间”。
3.别人能给你制定计划吗?
别人能给你制定计划吗?现在很多培训提什么“私人订制”,主要就是给你制定复习计划,包括往年也有很多考生和魔方君说能不能帮他做一个学习计划?这让我特别不理解,因为外人是根本不可能帮你做一个计划的。
第一,我不知道你的时间安排,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有空看书?这些都不知道,怎么能给你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呢!
第二,我不知道你的学习效率。相同的内容,有的人可能看一个小时就掌握了,有的人可能需要三个小时。因此对于相同的内容,我就不知道安排多少时间去学习比较合适。
刚开始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要求别人给他做计划,甚至还花了很多钱,我就觉得不可思议,
把一个复习计划模板换个水印就是你的“私人计划”了?
难道这些考生不懂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吗?后来我也理解了,可能因为觉得自己复习心里没底,好像有个人给你安排一下,他就觉得心里比较踏实一些。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就会有“市场”来满足你,但是,你要知道,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做,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五)复习模式
如果你是二战、三战,那么今年复习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没有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很多考生因为没过法考,甚至对以前的复习资料都产生了厌恶感,都想扔了,今年再重买,然后下个决心,今年好好复习。但事实往往是,如果你不反思过去的错误,那么去年的错误今年依旧会犯,所以为什么有人会三战、四战,甚至五战,难道真的因为是笨吗?当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特定的问题,今天我要说的是大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复习模式问题。
1.现在一般的复习模式
现在法考培训的模式普遍都是:按照先修阶段(现在部分机构取消了先修阶段)、系统强化阶段、冲刺阶段,个别还有什么真题阶段、案例阶段、法条阶段、模拟题阶段等等,然后每一个阶段都有一本书,都有一套课程。
法考一般分为理论法、三国法、民法、民诉、商法、经济法、刑法、刑诉、行政法,一共9个学科,你想想啊,我们就按先修、系统强化、冲刺三个阶段算吧,那么光教材就27本,外加每科的分科真题,就是36本。而且还都有对应的课程,你可以看看去年的,如果你真的完整的走下来,没有6个月是搞不定的,而且六个月你才是看了一遍!!!
当然,
最致命的是,你将自己的复习过程都零散的记录在36本书上了,
那么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你是不可能把当初自己记得内容再看一遍的,既然看不到,那么你的复习效果就落实不了。
比如说先修阶段,你发现一个问题不懂,通过听课懂了,你就记在了先修的书上,但是到了冲刺阶段,你还会再看一遍先修的书吗?有的考生说我当时就记住了,冲刺阶段不需要再看了,那你真是高估自己的记忆力了,你现在想想自己一周前干过什么,你能记得清楚吗?更何况隔了几个月的、你当初不会的、你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
再比如说,你做真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题做错了,通过对答案明白了,于是你就在自己的真题册上标记了一下,但是,你冲刺阶段还会去把各科的真题册再看一遍吗?又有考生会说,我错过的题,再做一次肯定不会错了,你又一次高估自己了,这主要是对第一次复习的考生说,如果之前复习过法考的考生,应该能够明显的感受到,错过的题会反复错,有的甚至做过三四遍还会错。
所以,总的来说,以往的复习模式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
分散。分散的后果就是你后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根本没办法回顾之前自己的复习成果。
2.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复习模式
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复习模式是:
将整个复习过程凝结在一份薄而全的资料上,然后反复背诵并加以练习。
这样后期才能巩固前期的复习成果,这点对于那些复习周期长的考试尤为重要,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一个东西需要反反复复的看,你最后才能记住。
第一,各个阶段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只是在详细程度、排列结构上有所不同,这导致每本书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熟悉了已有的体系再去接触陌生的体系,之前的积累多少会打折扣,要知道,相同的知识点,用不同的形式记忆,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很多考生说,先修、强化、冲刺,都是循序渐进的呀,没有什么毛病呀,确实,
学习是循序渐进地,先把书读薄,然后读厚,最终再读薄,但这并不体现在书薄厚程度的变化,关键是在于你对知识点的理解,把一本书看三遍的效果一定比把先修、强化、冲刺的讲义各看一遍强。
所以各位考生,开始复习的时候一定就要有这种意识,一定要将复习的所有过程、所有笔记、所有标记落实到一份资料上,不管是老师的薄讲义、还是我们的笔记,或者是你自己的笔记(这个并不推荐,因为太浪费时间)
(六)教材选择
有部分考生经常热衷于收集所谓的“内部资料”“独门秘籍”,反正就是那种“只有我有,而别人没有,而且看了以后有奇效”的资料。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这个确实有可能,比如早些年,你用来复习法考的资料很少,可能也就是三大本,各个机构的课程资料都是不对外免费发的,因此如果你用的是各个机构精心准备的、经过整理和梳理的教材,那么你比用三大本复习的考生当然占据优势。但是,现在各个机构的资料和课程都免费了,网上的资料铺天盖地,我就问你,
有什么资料是只有你能找到,而别人找不到的?
1.好的备考资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如今法考培训“似乎是”进入一个“免费”时代,网络上各种免费的复习资料,多到无以复加,
要知道“过多的资料”其实约等于“没有资料”
就好比一颗钻石掉入一片沙漠,从某种程度来说,你就丧失了对钻石的所有权,因为要在茫茫沙海中找出一颗钻石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现在法考的主要矛盾是,全国考生寻求精炼备考讲义的诉求,与网络上铺天盖地资料的矛盾。
所以,面对无数法考复习资料,我们要学会的是去“选择”,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我说几点,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第一,这份资料起码要覆盖近五年法考真题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吧。
第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薄,有些资料确实全,但动辄就七八百页,内容远远超出了法考的范围,对法考复习来说,毫无用处。再次强调,法考是一个考试,不是在做理论研究。当然,正是因为它是一个考试,因此要你记忆的内容很多,所以需要复习资料“薄”,这样翻起来方便,可以迅速过完一轮。你不要小瞧“薄”,
很多时候你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因为书太厚
,我想很多考生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
曾经下定决心学英语,励志要把牛津英语字典翻烂,但最后连字母A开头的都没看完,放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字典”太厚,看着就失去信心了。
第三,如果能针对法考的特点,对一些难点、易混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比较,那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满足以上三点,我认为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了,那么综合来看,先修的书和冲刺的书不符合第一点,因为覆盖知识点不全,而且冲刺资料出来的太晚,系统强化的书虽然全,但不符合第二点,太厚了,根本不适合后期背诵。那么最符合这三点的就是各机构或者各位老师出的系统强化阶段的
“薄讲义”
,这些“薄讲义”中,尽可能选较厚的,因为我们要保障覆盖的知识点全面。当然我们的笔记,也是按照说的三点来整理的。
2.一科就选一本资料
很多考生买了特别多的复习资料,这个看几眼,那个看几眼,没有一本是认真看的,静下心去专研的,
很多考生觉得买了很多复习资料就很有“安全感”
,生怕有个资料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像刚刚说的,现在的资料已经多到无以复加,
如果仅仅是占有,而没有利用,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你硬盘、网盘里存了很多学习资源,但几乎都不怎么看,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每个科目只准备“一本”复习资料,现在各个机构针对一个科目,在不同阶段有各种各样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书”,就是正式出版的书,往往会配套免费的课程,有先修书、强化(精讲)书、冲刺书等等。第二类通常是内部的“薄讲义”,这种讲义往往是不对外公开的(但是网上通常可以找到相关资源,部分老师也会在其微博上公开),就是为那些花了几万、甚至十几万,报班的考生准备的。这类讲义相较于“书”更精炼,重点更突出。
我们建议大家各科就选一本“薄讲义”,因为我们要将
“整个复习过程凝结在这份资料上”,
而不是分散地记在多本资料上。那么如何协调与其他资料间的关系呢?
薄讲义:
这是你的核心资料,各科一本,以后听课、做题、背诵发现的疑难点、重点等等,都要标记在这份资料上,最后背诵的也是这份资料。
先修书:
很多机构以及取消先修阶段了,之前我们也说过先修阶段其实很鸡肋,直接从强化阶段复习就行。
强化书:
强化(精讲)阶段的书,往往也别厚,各机构免费的课程通常也是讲这本,这类书各科可以买一本。因为他比较全面,可以当个“字典”查一下,有时候“薄讲义”论述不清楚或缺少的内容,可以在强化书上查一下。这里有考生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强化书呢?因为它不符合我们之前说的“薄”的特点,因为它太厚,少则三四百页,多则七八百页,后期根本没法背诵,而且一些内容过分的扩展,以及一些冷门的知识点根本不会考。
冲刺书:
每年法考大纲在5月中旬颁布,一般薄讲义都是在5月前就整理好的,因此当年新大纲变动的内容并没有,而最后考前的冲刺讲义是有相关内容的。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将相关内容总结到你的“薄讲义”里面。
所以,最后到考前,你手里各科一定会有一本勾勾画画、凝结你复习心血的“薄而全”的讲义,他见证了你做错的每一个题、发现的每一个疑难点、标记的每一个重点、吸纳的当年最新的大纲变动内容。
(七)老师选择
1.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
狭义点讲,老师的作用就是“讲课”(当然讲义也是凝结了老师的付出)。
法考复习中,发现很多考生过分依赖老师“讲课”,感觉好像只有听课才学的进去,自己做题看书,根本学不进去,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状态,就好像学游泳,教练会在岸上教你如何游,手该怎么摆,腿该怎么动?但是如果你永远在岸上听教练给你讲,而不下水游,你能学会游泳?站在岸上听,当然很轻松,
以至于你都沉浸在一种“学习效率很高”的幻觉中,
但是谁不是呛了几口水才学会游泳的,这也是为什么好多考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原因。
很多考生没有过法考就抱怨“自己选错老师了”,这个锅真不应该由老师来背。
过不过法考最核心的原因是你自己,就好比能考上名牌大学的都是自己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第一次下水游很辛苦,很痛苦,但是这是必须的,不要指望教练能帮你游,不要指望老师能替你学,甚至替你去考场,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学,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不要过分依赖老师。
当然,不是说听课不重要,老师不重要,如果教练不在岸上教你如何游,你就直接下水了,估计早就淹死了,如果你还没听“游泳方法”,那么当然要听,但是如果已经听过了,就要自己去游了。
2.用谁的讲义就听谁的课程
选择老师其实很简单,你用谁的书就听谁的课。听课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把讲义上不懂的地方给你讲清楚。试想,你看一本小说,需要找个老师给你讲一遍吗?所以,你用谁的资料就听这位老师的课程,因为这位老师一定是围绕他自己的讲义去讲的。“用A老师的讲义,听B老师的课程”这种方式慎用,虽然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是不同老师总结方式不一样,因此,课程和讲义对不上就会使你思维混乱。
有的考生会说,说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具体说各科推荐的老师呀。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也写过名师推荐(当时粉丝只有几百人),后来随着关注人数越来越多,我们觉得不应该仅仅凭“感觉”就向大家推荐老师,于是我们就根据大家的投票结果,选择大家听得最多的几位老师进行客观介绍(比如哪毕业的等等)。再后来,我们觉得投票可能也反映不出实际情况,比如有的是网课,有的是面授,主要做面授的老师的影响力肯定小于做网课的。
所以,今年我们也不推荐具体的老师,道理很简单“用谁的讲义就听谁的课”。从某种程度上说,
讲义的重要性远大于听课
,因为讲义你是要反复看的,但大多数人听课只是听一遍的,没有必要听好几遍,也没有时间听好几遍,关于听课的问题之后还会说。
我们也大致看了一些经验贴,很多都是去年还在推荐A老师,各种好,各种吹捧,今年有突然换成B老师,又是哪哪都好,不知其中缘由。难道真是在短短的一年内,就有如此大转折?这就是所谓只告诉你“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或者虽然在解释“为什么”,但是明显就是个“拖”。说实话,再差的老师,你为了推荐也能找出几个优点,再好的老师,你为了抹黑也能找几个缺点。
(八)时间规划
1.合理的复习时间是过法考的保障
一些在职考生的朋友经常和魔方君说:我工作特别忙,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九点才能回来,所以每天最多学习时间也就是晚上9点到11点2个小时,而且回来就特别累,无法集中精力。而且有时候还要经常处在,一走就一个星期,期间就没法复习了。你说有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我只能说“如果你智商不是超群,以这种状态通过法考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复习的时间确实太少了。
这时候,有的考生往往会不甘心地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几百年前人们不相信人可以飞上天,现在不是已经证明他们是愚蠢的吗?”只有6个月时间,每天复习不到2小时,你就要过法考?那你不是低估了法考的难度,就是小瞧了那些复习6个月,每天复习8小时的人了(因为法考说到底是一个控制通过率的考生,你要挤进那前10%)。有“一切皆有可能”这种积极心态是正确的,但不要不切实际,飞机飞上天是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不是几个月的时间,同样,法考复习,就算方法再怎么正确,也要投入一定量的时间。
2.到底复习多长时间才能过法考
一定的复习时间是过法考的保障,那到底要复习多长时间才能过法考?很多经验贴有的说3000小时,有的说1500小时,还有说500小时就够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考生往往会被这些经验贴误导,感觉自己好像不复习1500小时,心理就不踏实,就觉得自己过不了法考,反而给自己造成负面效应。我们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还记得之前我们说过,检验你复习好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呢?“
在一段时间内,将历年真题的正确率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只要达到这个目标,管他复习多长时间呢?对于那些非常聪明、记忆力好的、基础好的考生而言,复习1个月就能过法考,这完全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但是,根据我们三年的观察,即便是零基础、非法本,6-8个月,每天4-6小时,也是一个非常宽裕的复习时间。因此,如果能保证这个复习时间,还是没有过法考,
那么起码不是“复习时间多少”的问题
,而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认识篇
(一)核心要素
1.方法和努力是我们可控的因素
我们总说法考复习就像魔方复原的过程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叫“魔方”法考),
决定你能不能过法考,有四个核心的因素:
努力、智力、运气、方法
。四个因素中,你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那么你就能过法考。如果你智力超群,过目不忘,法考对于你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如果你运气特别好,蒙的全对,考的全会,那么你也能过法考。
但是智力和运气这两个因素,是不能由我们左右的,作为一个普通人,
我们只能依靠努力和方法。
2.在正确的方法下努力
努力是必须的,如果你企图不看书、不听课、不背诵、不做题就想过法考,那么你还是早点放弃吧,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很多考生无奈又不甘心地说“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了,还是没有过!”核心的原因就是你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瞎努力,就是“方法”不对。所以,
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而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因此,在方法和努力两个可控的要素中,方法一定是优先位的。我们从小被教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花上百年,铁杵磨成针又如何?过分强调努力,而忽略了方法的重要性,
是大多数“那些非常努力但一直过不了法考”的考生的主要症结。
3.有时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努力复习。但总有一部分考生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不离板凳,方法正确,效果却很差,这种情况的存在往往会让人怀疑“努力”的可靠性。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
很多考生说早上8点到12点复习了四个小时,其中刷微信花了15分钟,刷微博花了15分钟,刷抖音刷了30分钟,出去买个酸奶再慢慢喝完又花了20分钟,困了喝杯咖啡,也要有仪式感地花15分钟喝完。这样下来,早上实际复习就两个半小时。所以,同样都是去图书馆复习了四个小时,有的是真努力,有的是一般努力,有的是假努力(特别是去图书馆刷剧的)。
(二)转变思维
1.不要把正常当不正常
很多考生说“我做了一遍题怎么全忘了?刚开始复习的民法、刑法怎么全忘了?因此就特别焦虑,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法考。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自我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
你简单想想,你怎么可能做一遍题就都记住,怎么可能复习了一遍就记住所有知识点?你当初背英语单词难道就是看了一遍记住的?怎么可能么,要是真的都是背一遍记住,那你就是天才了,既然遗忘都是如此常见,你又何必如此焦虑,失去信心。
2.碎片化学习并不适合法考复习
对于在职考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总有人鼓吹什么碎片化学习,鼓励大家利用在地铁、公交上的时间复习,或者在上班的时候学习。
首先法考复习不是背单词,单词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你背一个是一个。而法考复习,是需要你系统地进行学习,每个部门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章节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需要你不断的思考。
就算你集中时间听课,你都未必能听懂,
更何况在地铁、公交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所以为什么有人说自己听了三四遍课了,还是什么都不懂,关键你是怎么听的。对于法考复习,一定要找集中的时间段复习,如果你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学到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
3.认清考试与研究的不同
法考复习中有一种
“伪完美主义者”,
他们集中的表现就是好高骛远,总有一些考生,基本的部门法都没有搞清楚,非要揪着一些非常冷门的司法解释不放,美其名曰“学的细致”;总有一些考生,一些非常明确且重要的知识点还没掌握,非要对一些争议性问题刨根问底,美其名曰“学的深入”;你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吧,好像也是在学习,能有什么不对呢?难道不是在追求一个“完美的”学习广度与深度?
特爱思考不等于善于思考,努力学习不等于善于学习。
法考是一个职业考试,他更强调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有的考生非要按“做学问”的方式来复习法考,为什么有一部分考生觉得越复习越难,越复习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关键就是在这。张明楷教授说:
刑法的任何一个法条,都有两种以上的解释。
对于法考,我们只要掌握其中最常见的那种,所以一定要把握度,你一定是要围绕大纲,围绕真题,由易到难,快速循环。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觉得哪里稍微不懂,就没法继续往下复习了,他们很容易受伤,因为他们的要求太高,也因此总做不到,所以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焦虑中,进而放弃。
真正的“完美主义”是不断接近完美这种状态,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我们最多能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没法完成。
4.摒弃不听劝说的固执
很多考生总说自己零基础能不能过法考?刚开始我的回答总是说“当然可以”,零基础,无非就是没有学过法律知识,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方法正确,通过法考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后来逐渐发现,
有些考生其实是“负基础”,不是表现的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不听劝说的“固执”,以及没有主见的“随波逐流”。
他们总是重视一些完全没有必要重视的东西,而那些需要重视的东西又总是被他们忽视,如果有人站出来告诉他们真相: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他们反而更加倾向于绝不相信。
纠结于“冷偏怪”。2017年的时候(注意我说的是2017年),不断有人问《公司法解释四》考不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考不考?《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意见(试行)》考不考?我说“这些都不在2017年法考大纲里,原则上都不是考察对象。”他们就会疑惑,进而问道“这是新法呀,新法不是必考吗?而且某某老师说了要重点掌握。”我说“真不是重点,法考大纲是官方给的考试范围,所以一个不在大纲里的法律文件,怎么会是重点呢?而且从历年真题看,超纲考察几乎没有”。
我本以为说到这,他们应该知道了这不是复习的重点,事实证明我根本没有说服他们,因为他们问我的时候,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地相信这些都是重点。这类考生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去研究这些“根本不在大纲里的内容”,然而一些基础而简单的知识点却视而不见,比如合同相对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用罗翔老师的话说“这就像一个愚蠢的渔夫,遍地撒网,费尽千辛万苦,却无功而返,因为他根本不愿听从他人的建议在密集的鱼群处撒网。希望大家把握重点,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自律意识
感觉很多考生已经丧失一种能力叫“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别人来监督自己。
1.如何才能有效监督自己
第一种是外在监督,就是别人监督你。
就像我们小学的时候一样,如果你不完成作业,老师就会用教鞭“抽你”,你基于对疼痛的恐惧而完成作业。但是对于一个要考法考的人,都是成年人,这种外在监督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外在监督都是基于“我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恐惧,比如你完成不了工作,老板就不给你发钱。通过网络让别人监督你,那就更扯了,通过网络怎么去监督你学习,我发微信提醒你,或者打电话提醒你,只要你不想学,我又能把你怎么样?最吊诡的是,通过网络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在玩还是在学习,比如很多人刷微博微信,但很多时候都不发状态,所以这个时候我怎么知道你在玩呢?我又怎么去监督你呢?还有各种名义的相互监督群,包括微信,qq,这些群大多都是闲聊群,除了浪费你的时间,没有任何作用。当然,如果几个同学一起复习法考,每天一起上自习,外在监督也是管用的,很多考生报面授班,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种是内在监督,就是自己监督自己。
从小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不想学的学生,再通过什么样的监督,他的成绩都提高不了。只有当他内心想学的时候,成绩才会突飞猛进。所以对于法考复习,内在监督才是能起作用的方法,怎么进行内在监督呢?你首先要认识到法考对你的重要性,以及不过法考会给你带来的不利后果,比如说,你不过法考就没法踏入相关职业门槛,你屡次不过法考让你身边的亲人也跟着心累等等,
一定要把这些写下来
,或者作为手机屏保,当你不自觉放纵自己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些不利后果时刻会提醒你“滚去学习”。
如果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记录你“堕落”的瞬间。就是将你每次走神的时间都记录在一个本上,然后一天结束后自己看看今天一共走神了几小时,你会惊奇的发现,“我真TM的堕落,这样怎么过法考?”,然后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争取明天比今天走神时间减少,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这个方法管用?因为有时候你不自律,是因为你忘记了过去的“堕落”,每天都记下来,就是时刻提醒你,该努力了。
2.远离无效社群
每年法考复习开始的时候,在各种渠道,都会建一些微信群、QQ群等等,魔方君前两年也建了很多群,因为当时想,有个群大家可以讨论问题,交流交流经验,但是,后来发现这些群里基本上都是瞎扯淡,真正有用的可能1%都不到。
根据我们3年以来的观察,各种微信群中,一讨论具体的知识内容就没人回答,一讨论经验老师就全出来了,一聊其他的就嗨起来了,每天都热衷于“交流”法考经验,都是一些陈词滥调,然后再把一些名师批判一番,更有甚者,好似高分通过的考生,“传授”经验,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然后互相说说“加油努力”之类的话,第二天又是如此。就好比小酒馆听人喝酒扯淡,你会发现越是闲人越爱聊宏大的话题,中美建交、军事部署、政治局常委、各国内政。这些话题都有一个特点,话题宏大到根本没法验证。
谁更正确,全靠谁的嗓门更大。
这些群中也是这样,因为这些经验都是“虚无缥缈”的,而且没有什么绝对的错与对,很多时候,两个人观点不同,甚至能够吵起来。
你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取决于你的沉浸能力,第一是你进入的速度,第二是保持的程度。
复习的过程中,一定是要专注,然而微信群或者说微信本身就是分散你注意力最严重的干扰源,你现在可以测试一下,你最长能够坚持多长的复习时间而不看手机,很多人连十几分钟都坚持不了。别说什么找个群,好像有一帮战友一起复习,感觉心里踏实,其实完全是一群已经迷失了的人在互相安慰。
同样,朋友圈是分散你注意力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朋友圈是一个让你反应更快更高频的东西。很多人都是:“上班焦虑刷下,看别人在干吗。下班路上刷,出去玩总想着发。发就发好看点儿,就要摆拍,拍完又要美图,美完要想写什么,写完又着急看点赞数,一直看到还在加班的老板默默地在下面点赞,又开始担心怎么办,要不要给他带礼物……这样一天的时间都花在朋友圈上了。
所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删其微信,卸其QQ,封其电脑,夺其手机,收其pad,断其WIFI,使其百无聊赖。然后净面、思过、读书、锻炼、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虽然话有点夸张,但是,各位一定要主动避开各种干扰源,而不是主动扑进各种“瞎扯淡”的群。
执行篇
(一)总述
无论是客观题复习,还是主观题复习;无论是系统强化阶段,还是冲刺阶段,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复习,必然会涉及到
看书、听课、做题、做笔记、背诵
五个执行步骤。
以往的法考复习,很多考生过分重视“听课”,
甚至有一种“听完课就复习完”的错觉。
其实五个复习步骤中,只有听课是被动接收的过程,而其他都是主动吸收的过程。听课过程中,其实是没多少时间思考的,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而看书、背书、做题、做笔记是主动吸收的过程,因为这个时候主动权完全在你,你可以停下来思考,这点到底有没有搞懂,这个题该从什么思路解答。而且,通常而言,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高于被动灌输。
因此,五个步骤都要重视,不能偏废。
不要让自己陷入舒适区:懒得做题,就听真题课;懒得看书,就听带读;懒得背诵,就看押题。
我们认为完整的复习链条应该是
“看书-听课-看书-做题-看书-笔记-背诵”
,下面展开详细给大家说明。
(二)看书
我们这里说的看“书”,主要讲的就是之前说的“薄而全”的讲义。根据复习链条,一共要看三遍书,每一遍都有一些侧重。
第一遍。在复习本节内容前,你首先要大致浏览一下相关内容,看一下基本的一些术语是否都明白,比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等。很多第一次复习法考的考生可能都第一次听说这些术语,那么你就要查一下相关术语的含义,多读几下,起码混个“脸熟”。
第二遍。在听完课后还要再看一遍书,这时候看书主要是看老师讲的内容有没有不懂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地方我还似懂非懂。这些的地方要仔细看看。然后把本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都标记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遍。做完题后再看一遍书。做完题以后,你肯定又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做错的题,对应的知识点肯定没掌握,要做“错题回归”的步骤(之后会详细说),这个时候再看书,一方面是对错题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是对整个知识结构的再强化。
(三)听课
1.认真专心听一遍课
首先,听课要专心。
在地铁、公交上听课,不如不听;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课,不如不听;一边工作一边听课,不如不听;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课,不如不听。
其次,要抱着只听一遍的心态去听课。
一开始就要抱着只听一遍的心态,千万不能想着这遍先听个大概,反正还要听第二遍,一是因为没有时间,二是因为一旦抱着这种心态,效率会很低。那么具体听什么呢?就是重点、热点、空白点、预测点,一定要做好标记。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时会说哪些是重点每年必考,哪些是空白点,哪些是热点……
最后,听课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你不可能听一遍课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懂了,如果每个人听一遍课就能把所听的内容都掌握,那么每个人都能过法考。所以你听不懂是正常的,不要气急败坏。但是,你完全听不懂是不正常的。听不不懂的时候,别着急再听一遍,看完讲义做完题,仔细思考之后,还是不懂,可以在听一下。
2.搞不清听课与做题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如果你问他复习的重点是听课还是做题,大多数的考生可能会说是听课,或者即便认为做题重要,但实际上在听课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做题。
过法考就像你学游泳一样,听课就好比教练在岸上教你怎么游,该怎么摆腿,怎么划水。做题就好比你下水自己练习游泳。那么你觉得,要学会游泳,到底是在岸上听重要,还是下水游重要呢?
两者当然都重要,要是没有教练教你怎么游,你直接就下水乱扑腾,很可能就溺水生亡了。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岸上听老师教你怎么游,从来都不下水或者很少下水练习,那么不管你听多少遍都学不会游泳。
对于法考复习,
很多考生有一种“听完课就好像学完了”的错觉
。殊不知,你才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要“下水”练习啊!因此,你的精力起码有一半要放在“练习”上。所以,法考复习中有一些“听课族”,先修课、强化课、真题课、法条课、冲刺课、押题课……,有课必听,就是自己不练题,这种考生基本是过不了的,主要时间都在岸上听老师怎么教游泳了。
(四)做题
1.要做什么样的题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复习目标是什么?“
在一段时间内,将历年真题的正确率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但是,2018年法考改革之后,司法部不再公布考试题目及答案了,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准确知道历年法考到底考了什么题目。
往年司考真题是否还有做的必要性。
2018年只是法考改革的第一年,往年司考真题起码在未来3-5年内依旧具有做的价值。因为根据对历年真题的观察,对某一重点的知识点会反复考,即所谓的“重者恒重”。比如“最高额抵押”,15/16/17都考察了。
法考回忆版真题是否有必要看。
虽然自2018年起,司法部官方不再提供法考真题,但是网络上有考生回忆的一些真题,魔方君也都收集好了,在微信公众号:魔方法考笔记(mofangsikao),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模拟题是否有必要做。
除了真题,很多机构和老师都会编一些模拟题,是否有必要做呢?我们觉得在做好真题的基础上,是可以针对性地做一些模拟题,但是不要做那种“偏难怪”的。我们也编一些模拟题,但是我们叫
“孪生题”
命题人往往都会借鉴往年的真题,在往年真题上进行改编,因此就诞生了很多“相似而不同”的真题。大家看看下面这两道真题就知道了,有考生问魔方君这两道真题的d选项表述一致。为什么一个对一个错呢?
【15年卷一65题】某设区的市的市政府依法制定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决定》。关于该决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该决定不适当,可以提请上级人大常委会撤销
B.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该决定与上位法不一致,可以作出合法性解释
C.与文化部有关文化保护的规定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D.与文化部有关文化保护的规定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答案】CD
【16年卷一27题】2015年10月,某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一部《关于加强本州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决定》。关于该法律文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由该自治州州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B.可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C.该自治州所属的省的省级人大常委会应对该《决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D.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答案】C
上面这两道题你能做对吗?这两道题是不是“相似而不同”的孪生题,很多不理解知识点,只是记住答案的考生,一定做不对这两道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生做历年真题时正确率很高,真正考试的时候就很低,因为你可能只是记住了答案,或者只是“大概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已”,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才推出了“孪生题”。
所以我们要编与真题相似而又不同的“孪生题”,就是尽可能的遵循于真题,有的是题干没变,设问变了,有的是对题干中的情节进行细微的改动,总而言之,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相似而又有细微差别,只有真正“懂”他们的人才能区分出来,或者说,给真题批了一个“马甲”,看你还认不认识。
比如对16年卷一27题改编的“孪生题”如下,你能做对吗?
2015年10月,某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一部《关于加强本州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决定》。关于该法律文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该法律文件须经省一级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生效
B.该法律文件由该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并予以公布
C.该法律文件生效后由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该法律文件
【答案】C
2.核心的问题是真题怎么做,而不是要做几遍
开始复习的时候,很多考生都问魔方君“真题到底要做几遍?”再强调一次我们的复习目标,“
在一段时间内,将历年真题的正确率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所以,不管你做几遍真题,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有的考生号称刷了五六遍真题,再做的时候,依旧还是错。这个时候,
单纯地追求做多少遍就没有意义的
,这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
因此,
核心的问题是真题怎么做,而不是要做几遍?
我们认为做真题的步骤应该是这样:
首先,你一定是在看完书、听完课的情况下做题。做题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和检验听课和看书的效果。很多考生听完课去做题的直观感受就是,
“为什么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呢?”刚开始做真题错误率高是正常的。
正如上文说的,你学会游泳的方法,和你已经会游泳是两回事。方法掌握了,如何做到,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做题就是练习的过程,所以没有哪个刚学游泳的不会被呛到,也没有哪个考生第一次做真题,正确率就能达到“80%”。对于第一遍做分科真题,你错50%都是正常的,甚至比这更多。因为你才刚才是复习,千万不要觉得错这么多就没希望了,或者对你的复习方法产生质疑。
其次,当你做完题后,必然会有三种结果,“
完全会的、完全不会的、似懂非懂的
”。你如何处理这三类题目,你直接决定了你做题的效果。针对完全不会的之后可以不再做了,你都“完全会了”,你再做不是浪费时间吗?
针对“完全不会的、似懂非懂的”,一定要进行一个“错题回归”的步骤,这个下面我们会单独说,因为实在太重要。
最后,在会的基础上,要追求熟练。
就算你都会,你就能保证一定作对吗?两位数乘法,我想大家都会,但是要你在1个小时内做100道两位数乘法,你能保证都做对吗?任何的考试都会考察你的熟练程度,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所以,不是你会了就能考好,而是你熟练了才能考好。因此,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做题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熟练,要卡着时间去做题
3.更重要的是错题回归
很多考生肯定有这样的感觉,做错的题,重新做的时候还是错,或者之前已经参加过法考的考生,在考场上可能会发现某个题和之前错过的一个题类似,就是死活想不起来。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将做题的效果进行巩固,你可以简单回想一下自己错题的过程,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的,找一本习题册,做完后对答案,错了的题看看解析,然后稍微记一下,这样就结束,这个过程有什么问题吗?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测你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
因此错题是在提醒你“这个点你没理解、没记住、没掌握,后期要重点背诵”但是,在最后我们不会拿“习题册”去背诵。因此,这就导致通过错题发现的没掌握的知识点,在最后阶段没有进一步巩固。
有的考生会说,我当时看看解析就记住了,不要对你的记忆力过分的自信,你现在想想一周前的今天,你做过哪些事,估计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来,法考复习战线这么长,遗忘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常见的,关键是要考前集中背诵。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还记得我们当时讲的复习模式吗?“
将整个复习过程凝结在一份薄而全的资料上
”。做错的题,一定要在笔记或者讲义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标记,记录自己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就错了,只有这样,后期背诵的时候,才会更有针对性,它会提醒你,当时这个点你做错了。所以,对于切题班的学员,为什么反复强调“错题回归笔记”,就是这个原因。
(五)笔记
1.做笔记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
很多考生会问,法考过程中需要做笔记吗?其实,随着复习的深入,
你就会有一种“归纳和总结”的冲动
。因为你发现一些疑难点、易混点,所以你就会不由自足的在你的讲义上进行勾画。当勾画的越来越多,你就会觉得“咋这么乱呢?”于是又有一种要进行“系统总结”的冲动,想打造一份完美的讲义。
市面上上无论那份复习资料,他都是针对大多数人群的,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认为的难点、易混点就有差别。而在复习过程中,“你
要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
”,而做笔记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记得东西,往往就是你错过的、你记混的。而且,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做笔记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2.做笔记不等于抄书
很多考生用的是系统强化厚的那本书,听完课以后他就觉得里面有些内容太繁琐,有些可能又不全面。于是想“精炼”出一份比较薄的资料。因此就是开始从厚的强化书中摘抄一些内容,这个过程并不是做笔记,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机械”的抄书过程。所以,为什么我们推荐大家用各机构系统强化阶段出的“薄讲义”呢?因为薄讲义实际上就是对系统强化那本厚书核心内容的提炼,在这个基础上在做你自己的笔记。
3.如何做笔记
针对难点,做笔记就是“错题回归”的过程。
之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讲如何进行错题回归。就是你在做题的时候,发现哪个地方老错,理解不了。那么你就在笔记中对应的知识点那里进行标记。当时怎么想的,为什么错了,实际应该怎么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记一个精简的小案例(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刑法科目而言的)。
比如刑法中,犯罪形态,关于终局性时刻的判断,就是一个难点,就列几个小例子,这些例子也是在做20120208这道真题时产生的灵感。
针对易混点。
对比是最好的方式。
找到易混知识点的相同部分,发现差异部分,对于相同部分,一起记忆,减小记忆量,对于差异部分往往就是考察的重点,比如商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在一些维度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时候你就需要列表总结一下了。
针对难记的知识点,用口诀等其他方式记忆。
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口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记忆方式。有的考生会说口诀没用,背了也就不住。但是,你想想,
你连一句朗朗上口的口诀都记不住,口诀后面的一段知识点你能记住?
各机构的名师都会编一些口诀或记忆方法,当然大家也可以自己编一些。
4.笔记是用来反复看的
很多考生写完笔记就再也没翻过,将其束之高阁,写笔记的目的是为了看的,按照我们上文说的方法做笔记,它是记录了你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都凝结到那份薄讲义上了,这份薄讲义在最后冲刺阶段需要反复背诵。
(六)背诵
1.记忆依旧是考察的一个方面
之前也说过,任何的闭卷考试都会考察你一定的记忆能力,因此一定要背诵。即便法考主观题考试提供“法规汇编”,但是,这也不是开卷考试,其他任何的讲义资料都不让带。根据考生的反馈,这本法规基本上没啥用。
2.快速循环是有效的背诵方式
很多考生经常抱怨的问题,说自己记忆力差,背了10个点,没多久就忘了8个,怎么办?
首先,不要焦虑。遗忘本来就是正常的,你看下图的遗忘曲线,一个月后,留存的记忆只有25%。三天前你干过什么事情,估计很少有人能记住,更何况几个月前复习过的、数量众多、非常难的知识点。所以,大家都一样,不用焦虑。
其次,怎么办。
快速循环,大量的背,大量的忘
。第一,背诵要
广铺面。
比如你今天背100个点,明天忘了80%,但你还记得20个点。但是,如果你今天背了10个点,明天忘了80%,那你就只记住2个了,所以,你千万别盯着10个点,非得把他们都记得牢牢的,然后再背接下来的10个。第二,
要多次循环
。根据遗忘曲线,你不定期进行复习,记忆的维持率就会越来越低,“多次循环”背诵就是复习。
3.正确认识理解与背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解与背诵的关系。背诵的时候,有的经验贴和老师都会强调
“理解性记忆”
,这是非常正确且必要的。但是,部分考生会误认为
“我理解了,我就记住了。”
对于数学可能确实是这样,比如两位数乘法如何计算,你要你理解了算法,那么也就记住了。但是,文科性质的考试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你理解了只是会让你的背诵的时候稍微轻松一些,不代表你就记住了。法考中,很多知识点,先将一个原则,然后又会有多个例外。考试往往还就爱考例外,因此,每个例外,你都得准确的记住。
4.背诵小技巧
很多考生反映背诵的时候走神,如何克服呢?第一,要远离干扰源,比如手机零食等,再比如边背边听歌。第二,背的时候可以出声读,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放慢速度,看的更细,大家都知道眼睛接收信息要快的多,但是不细致,正如我们经常说一目十行。第二是因为你读的时候,耳朵又听了一遍,双重巩固,而且时刻能牵住你的注意力。第三,实在走神了,可以稍微活动一下,高强度记忆本身就很累。第四,中间可以穿插做几道题或者看几道错题。
阶段篇
学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式,但是我们认为主要就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系统学习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大多数的知识点都“学会”,就是理解清楚。
第二个阶段是冲刺背诵阶段,核心的任务是“背诵”,是收获你前期复习成果的一个阶段。
(一)系统学习阶段
1.补充基础概念是前提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基础欠佳的考生来说的,在我们开始系统学习之前,如果对一些基本概念还不熟悉、没听过,那么对于你听课、看书都是障碍。
零基础考生和法本考生差在哪?很多考生觉得法本当然那里都比你强,他们学了四年的法学,很多法条都如数家珍,很多具体的知识点都已经掌握了。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就法大的法学课堂来说,平常讲课的内容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并不是像法考复习一样,每天看法条、做题,都是一些具体的知识。更多的是讨论一些理论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个民法中的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往往可能就讲好几节课,但这并不是法考的重点,再比如说,讲死刑的时候,更多的是讨论“到底该不该废除死刑”这样的问题,展开研究国内外各种观点,通常还会让同学们分组做展示,这同样也不是法考重点,法考的重点可能更多的是“那些罪行的最高刑有死刑,死缓相关的制度”。
所以说零基础与法本的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已经掌握了多少具体的知识点”
,而且法考很多的内容本科阶段是不学的,比如证据制度,在法大的本科课程中,这是选修课,很多同学都没上过的,再比如证券法、票据法、审计法、环境法、海商法、证券法、税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些都是选修课,甚至有的就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这也再次说明,法考更偏重于“广度”,要求你每个法都有点了解,重点法规要深入学习,而本科法学教育更偏重“深度”要求你对某个问题要有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观点,争议是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ps:这种情况仅限于魔方君们当时上课时的情形,仅限于法大,其他院校不太清楚,听说有些院校法学专业上课就是奔着法考去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要说明的是法本和零基础考生的根本差距不在于法本已经学了多少法学知识,所以零基础的考生不要觉得好像与法本的考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差别到底在哪里呢?魔方君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法学基本概念。意思自治、无罪推定、罪刑法定、合理使用……这些法学术语,对于很多非法本或者零基础的考生来说,可能根本都没有听过,但是法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他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个名词的概念,但知道是怎么回事,你想啊,一个负担行为都能讲几节课,就算其他都没听懂,大致总该有个概念吧,所以,基础差的考生,一定要讲一些基本的法学概念补起来。
第二就是法学体系。很多零基础考生根本不知道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到底是物权的内容,还是债权的内容,搞不清楚担保、担保物权、保证、定金之间到底什么关系,法本通常对这些都很清楚,这都是法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的体系不清楚,学具体的知识就越来越乱。
2.构建知识体系是关键
本阶段重中之重是建立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要内化在你脑海里。
知识体系就是你闭着眼睛都能说出这个部门法的“脉络”。
知识结构与具体知识的关系,就像砖头与房子的关系,房子是用砖头构成的,但是一堆砖头肯定称不上是房子,没有知识结构的构建,具体的知识无非就是一些杂乱的砖头。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3.快速循环是有效模式
学习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
“快速循环型”
,快速将知识迅速学完一遍,先学最精华的,然后再学其他的。另一种是
“深耕稳健型”
,先把一个科目学到100分,把所有的争议理论学个精通,再进入下一个领域。显然,前者更适合于考试,后者更适合理论研究。对于我们的学员,最开始就反复强调“先杀掉80%的小兵”,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是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到重点内容,而不是在一些有争议,近六年都没考或者很少考的点上。
(二)冲刺背诵阶段
1.背诵第一
我们要比的是谁能在最后一个月快速回忆起复习的所有内容,而不是谁复习的最多。
如何在最后一个月快速回忆起几乎所有知识点,很多知识你都已经学过看过,脑海里是有意识的,需要在最后一个月唤醒,需要进一步加深巩固,那么靠什么迅速回忆起来所有知识点呢?
就是一份薄而全的资料,而且最好能够记录了你整个的复习过程。
包括将听课、做题将精华都记录在上面,这份资料首先要全,起码覆盖90%的知识点,第二要薄,不然后期根本背不完,第三要有针对性,你要将做题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重点进行标注,这样后期背诵,你才会注意到“这个点我当时做题时做错了”。
如果你先修用了一本资料,听课做笔记,系统强化用了一本资料,听课做笔记,冲刺又用了一本资料听课做笔记,同时也做了分科真题,并且在真题上也做了笔记,那么粗略算一下,法考一共9科,如果你要在最后一个月,把你复习过程中所有内容复习一遍,那么你至少需要看36本书,那么也就是说你最后一个月,每天要看1.2本书才能将你所有的复习过程再现一遍,你觉得这可能吗?光一本系统强化的书,少则两三百页,多则五六百页,你一天能看完?有的考生说,我干嘛要把所有阶段的书都看一遍,我看个冲刺阶段的书不就行了?因为如果你两个月前做错一道题,如果考前没有再巩固一次,那么考场上你依旧会错,因为你已经忘了,因为遗忘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很多考生走出考场才会拍着脑门说“这个题我做过,就是记不起来了”进一步而言,你复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记录在各本书上的,那么你最后只背一本冲刺阶段的书就能覆盖到这些“点点滴滴”吗?
最后,听完系统强化的课程之后,冲刺阶段魔方君认为没必要再听冲刺阶段的课程,起码没必要每天都在听,而忽略了记忆与练习。
很多考生企图用最后听课来代替背诵和练习,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
2.做题第二
(1)熟练是冲刺阶段练题的主要目的
冲刺阶段第二重要的就是做题,这时候做题的重点不在于扫除障碍,而在于要“熟练”。任何考试不是你会了就能考好,而是你熟练了才能考好,怎么熟练呢?就是要通过做题。很多考生,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按照法考的标准做过一套题,什么叫“法考标准”呢?就是如下图,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和题目进行模拟演练,期间不翻书、不玩手机、不上厕所。你想想,如果你上考场前都没有完整经历过一遍,那么考场上就是你的“第一次练习”,正是因为很多考生的不熟练,才导致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写错答题位置,时间不够等等。
客观题
试卷一
8:30—11:30,考试时间180分钟。
50道单选、50道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
试卷二
14:00—17:00,考试时间180分钟。
主观题
8:30—12:30,共240分钟
五道大题
(2)押题有没有必要做
到了冲刺阶段,很多考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时间怎么这么少,还要复习的怎么这么多,已经复习的怎么都忘了,每天很忙但是又不知道在复习什么。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就会陷入一种“既勤奋又懒惰”的状态,一方面非常“勤奋”地忙于听各种押题课程,但这同时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万一哪个老师压中真题了呢?我们先别谈能压中真题的几率,假设某个老师压中真题,你也做了这道题,那么你就一定能在考场上做对这道题吗?历年真题试卷你可能已经做了N遍了,但是错过的题,下次再做,你都能作对?很多考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对“时间压力”感受。“因为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
最后一个月时间非常宝贵,你一定要搞清楚主次,如果你真题都没有做了一遍,各科还没有系统的复习完,你做什么模拟题?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总有考生会说:“据说,某某老师押题特准,他的模拟题和真题基本一致,又是命题人的弟子,据内部透漏的消息,某某题今年必考。”
你想啊,法考是国家级的考试,就不存在泄露题目,甚至泄露任何与考题相关的信息都是不可能的,这里也要提醒考生,法考期间,会有各种贩卖法考答案,以及改分的垃圾短信,大家切勿上当受骗。所以,任何的预测和押题都是要有一定的依据的,无非就是重点、易混点、新增点,有的老师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准确,出的模拟题也会覆盖到这些知识点,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某某老师押中题”,但是,你“重点”的知识都没掌握,覆盖“重点”的真题都没做,然后去做覆盖“重点”的模拟题,你不觉得本末倒置吗?
3.合理取舍
到了冲刺阶段,总有一种声音“劝你放弃”。
一是劝你放弃民刑。“民刑放弃吧,再看也搞不懂啦,多看一下那些背就能得分的科目”。二是劝你整块放弃一些小法。比如让你票据法、破产法、法制史、环境法……等等。
之所以有很多人建议你放弃这些,核心的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一份“凝结了整个复习过程”的讲义,
大多数考生在冲刺阶段都是拿着一本“新的”冲刺背诵讲义背诵,之前系统强化阶段的书和做过的题早就不看了。这与你选择的复习模式具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反复强调
要将整个复习过程落实到一份薄而全的资料上。
如果你后期有这面一份讲义,那么你放弃是
“精准放弃”:
有些法虽然很熟悉,但是考的难,比如刑法、民法。这类法你放弃的是怎么都理解不了的“难点”。
就是你前期在系统强化学习阶段,通过听课、看书、做题依旧搞不懂的点,这些你可以放弃。怎么知道这些点呢?就是你在讲义上的各种标记。所以,对于强化阶段民刑复习不错的考生,千万不要被这种论调误导,对于已经理解的民法、刑法的知识点,一定也要反复背诵。
有些法很陌生,但它考的很简单,比如票据法、破产法。对于这类法,你放弃的是不经常考的。
这类法有个特点,就是经常考的点很简单,稍微复习过的基本都能做对,但每年也会有个别非常难的题,这就需要你完全“吃透”这些法,但这并非易事,因为这些法的专业性都是非常强的。有时候不仅需要你懂法,还需要你懂金融、会计等。
所以,对于这些法,不是要把它整个放弃,而是要放弃考的少的点,以及历年真题都没有考过的地方。
我们切题班笔记,把2011-2020年历年真题序号都标准在对应知识点旁边,没有题序号的地方就可以放弃。比如票据抗辩中,任何票据债务人都可主张的抗辩,历年真题就没有考过,这个点最后就可以放弃。
(三)客观题注意事项
1.不要对机考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司法部官方公布的机考模拟系统:(1)客观题机考模拟系统http://t.cn/RBzXWx8(2)操作说明http://t.cn/RBzXWxY(3)视频演示http://t.cn/RBzXWxH。法考客观题完全改为机考,很多考生担心不适应,这个系统还是很简单明了的,和考驾照科目一的感觉差不多。另外,
考试会提供草稿纸,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很多考生担心对着电脑看三个小时,眼睛会不会瞎掉呀!
其实这个完全不是问题,平常我们对着手机一玩就是四五个小时,看个电影都两个半小时,
所以盯着屏幕看3个多小时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知识点不会,所以不要因为屏幕的事情给自己心理造成负担。
2.客观题复习的同时就要兼顾主观题
今后法考都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进行考查。因此,有的考生想,我先复习客观题,等9月考完客观题,我再开始复习主观题。这种做法不可取:
第一,客观题之后,再复习主观题时间紧张。
以2018年为例。客观题成绩9月27日公布,主观题考试时间为10月20日,如果客观题成绩出来再开始复习主观题,那么最多也就22天,再加上你购买资料的时间,中间一般还有3天左右的邮寄时间,那么实际复习的时间也就18天,因此想要在18天内对涉及10个学科的知识点系统复习一遍,同时还要做大量的练习。
因此,主观题很难有充分的复习。自2019年开始,法考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考试时间间隔加长,2020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客观题和主观题考试均有推迟,但是时间依旧紧张。
第二,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的内容高度重合。
除了经济法、法制史、三国法等个别科目主观题不查考外,其他“大头”的部门法,比如民法、刑法、民诉、刑诉等,主观题和客观题都考查,只是在考查难度上有区别,因此前期复习客观题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加大难度,不能仅仅满足于客观题的难度。
第三,不要抱着“如果客观题没过,主观题就白复习了”的心态。
难道你就没有想到“如果现在不复习主观题,万一客观题过了,主观题可能就没时间复习了,就有可能得再等一年考主观题”。
(四)主观题注意事项
1.主观题全面推行机考
2019年开始,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应当使用计算机鼠标或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直接作答。
应试人员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可在确认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时申请使用纸笔考试方式。省(区、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参加纸笔考试人员数量等情况集中设置纸笔考试考区考点考场,参加纸笔考试的,应试人员应当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实行纸笔考试方式。
主观题纸笔答题的,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
首先,主观题需要大量的文字书写,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字迹应当容易辨识,当然魔方君不建议一笔一画,适当的连笔是必要的。优美的字迹会让阅卷人赏心悦目,从而提高印象分。
其次,不要随意涂抹,尤其是大段涂改删增。阅卷人面对的是几十万份试卷,而卷面是考生留给阅卷人的第一印象,如果阅卷人看到一份乱涂乱画的试卷,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你思维混乱,没有逻辑,当然不会得到高分。因此,如果单个字错了,轻轻用斜线划掉即可,如果错误不明显就不用修改;如果在论述题中觉得内容偏题,不要轻易删除,最佳做法是不动声色地回归正题,一方面保持卷面的整洁,另一方面防止因删除修改导致字数明显不够。
此外,主观题采取网上批阅,将考生写在答题纸上的答案扫描到电脑上,一旦写错了位置或超出了范围,阅卷老师仍然根据该位置的答案评分,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听法考阅卷的老师说,如果写错答题位置,批卷的时候会给纠正,但像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一定不要犯!
2.主观题考试,到底需不需要将法条完整抄一遍
对于纸笔答题,主观题考试提供了一本纸质版“法规汇编”,就是下图这本,这本法规汇编还是比较全的,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法律、司法解释等。对于机考,会提供电子版法规汇编,电子版的法规汇编有目录,但是
不能检索、不能复制
,同时不再提供纸质版法规汇编。
无论是纸笔答题,还是机考,都面临一个问题:
主观题答题时,大前提是否需要把相关法规完整抄写一遍?或者完整打一遍呢?
关于这个问题,官方并没有明确回复,唯一的回复是大连司法局的,也含糊其词。
魔方君认为,考试的时候并不需要把法条完整抄一遍,只需要将要点答出即可。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原因1:抄法条与考试改革的精神不符。
官方已经多次表态,法考改革要注重考察考生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因此才会反复强调对案例的考察。因此考试的重心不在于“定位法条、抄写法条”。而且这个能力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想,涉及到故意杀人肯定要抄故意杀人罪的相关规定,任何一个考生都知道,大家都会的内容,又如此简单与机械,一定不是法考的重心。另外,现实中早已实现电子化,法院、律所一般都会用电子版的法规汇编,要找什么法条,直接输入“关键字”就行,所以这个能力并不需要在考法中考察。
原因2:抄法条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答案是“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与盗窃罪中止,数罪并罚。”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你看看需要抄多少法条,光法条就得写大半页,考试答题纸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让你写这么多,而且你也没有时间写这么多。
千万不要因为抄法条浪费时间,法理分析却没有写。
(1)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第六十九条【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4)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条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那么官方提供法规汇编,一定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如果不是让你抄法条,那是什么呢?魔方君认为,法考改革主要就是让你“灵活运用法条,解决具体案件”,因此给法条是为了减小你的记忆负担。每年司考卷四,都有很多考生因为某个知识点记不清,导致整个题答题思路都错了,如果这时候有个法条,翻一翻,一下就记忆起来了,这道题说不定就答对了。因此,
魔方君认为提供法条的目的在于“避免那些本来能灵活运用法条,但因没有记住具体规定而失分的考生。”
3.要夯实各科的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也是客观题考察的知识点,只是考察的侧重和方式不一样,要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案例题,对于这些知识点,要重新温习。客观题的选项能帮助考生确定考点,对知识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即考生能凭借选项在记忆中搜寻相关知识点,而主观题没有这样的条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的要求更高。大家切记不要觉得提供法条就忽视了记忆,第一,能把题目写完就非常不容易了,因此考场上根本没有时间翻法条。第二,法条都是高度凝练的语言,与我们平常经过整理的法考讲义是不一样的,你想,平常你看讲义很多内容都理解不了,又怎么能企图在考场上这么短的时间内理解更抽象的法律条文呢?
4.培养阅读速度和写作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官方教材中的案例,很多案例题仅题干部分就超过1000字,因此,建议大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题干,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因此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很多考生读完一遍题还是一头雾水。
练题过程中培养的第二个能力就是写作能力,主观题中,无论是论述题还是案例题,都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作答,因此,平常练习做案例题时,
大家一定要先自己做,并完整地把答案写出来,然后再看答案找问题。
切勿在头脑里拼凑答案,觉得“差不多了。应该就是这样……”,然后就直接翻答案,不把答案完整地写下来,写作能力是提高不了的。
5.二战主观题的考生如何安排
这部分考生去年客观题已经通过,但主观题未过,今年仅需参加主观题考试就行了。但是,在复习时间安排上,千万不要觉得“我晚点开始复习,今年就考个主观题。”首先,虽然你客观题过了,但今年复习说实话就是从头开始复习,因为去年的内容你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不信你可以做套历年真题,看看现在还能记得多少。其次,今年二战主观题的考生,心理压力比较大,因为万一今年你主观题没过,那么明年你就得重头开始,客观题又得再考一次。最后,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强大,那些第一次参加法考的考生,信心满满,规划周全,全力以赴要一次性通过,而这个时候如果你侥幸想“我就最后两个月复习一下主观题”,那么你怎么能竞争过那些复习了6个多月的,信心满满的一战考生呢?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式。
以上给各位提的建议都是根据魔方君的经验以及各位考生集体的智慧总结而形成的。但是,还是要说明一点,尽管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是对的,可是你操作起来却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关键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批判性的吸收,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己对法考复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握,所有的结果必定都是过程导致的,能控制过程的每个环节,那么结果就是顺气自然。
最后,祝愿大家今年法考顺利通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