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肝的事,竟然不是吃药…很多人天天都在干!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中国是个“肝病大国”。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有肝病。某种意义上说,肝脏与身体健康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肝脏出问题一定是喝酒、抽烟甚至是多吃药导致的,然而对肝脏的伤害罪长期的隐形杀手第一名却不是他们,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排行吧!
伤肝行为排行榜
肝炎是一种相对隐匿的疾病。
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生活受到影响时,病情往往已到晚期。
调查发现,近九成人有伤肝行为。哪些行为是伤肝罪魁祸首?
负面情绪
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人们容易愤怒、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肝功能失调。
道医认为,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
国外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过度饮酒
饮食不节制和过度饮酒对肝脏的损害很大。
人体90%~95%的解毒工作都由肝脏负责,长期过量饮酒会让肝脏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形成酒精肝,甚至演变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研究表明,34%的肝硬化死亡患者和25%的肝癌患者,均与大量饮酒有关。
暴饮暴食以及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的脂肪会将肝细胞包围,细胞无法正常从血液中获得营养,进而因缺血导致脂肪性肝炎。
用药不当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损害,总体病死率高达50%以上。
研究发现,国内最常见的伤肝用药行为是:同时吃多种感冒药(造成扑热息痛过量)、乱服中草药(过量或错误服药、轻信不靠谱的偏方)、滥用抗生素。
护肝小贴士
定期检查肝功能
40岁以上的男性、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长期服药、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查肝功能。
保证充足的睡眠
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个小时,静卧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控制脂肪摄入
豆浆、鱼汤、绿色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猪肝、鱼、乳制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身体有两大“护肝穴”
肝功能失常,容易出现月经不调、急躁易怒、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等症状。
常按两个穴位,对喝酒和熬夜的人大有裨益。
关冲穴
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三焦经是气和水运行的通道,有行气利水、醒神开窍的作用,所以可以解酒防醉。
具体方法是:
用指甲掐关冲穴,每次掐10秒,放松2秒后重复掐按,每侧手指掐按5次。掐按时用力要均匀,使穴位能够感到微微酸痛。
期门穴
期门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于该穴与脏腑比较接近,所以常用来治疗各类脏腑疾病。
搓期门穴能缓解熬夜后出现疲劳、没有食欲等症状,有疏泄肝胆的作用。
具体方法是:
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门5分钟,有微微发热感觉为佳。
小经方,治大病,举13个例子
本文,是李大夫小经方治病的医案,共13例,读来是种享受。
经典小方验案举隅
作者/李宁宁
临证处方时,经常会有患者质疑:“李大夫,我从头到脚都是不舒服的症状,您就这几味药就能治我的病?”尤其是一些危重病人,更是满怀质疑:怎么这么严重的病几味药就打发了?是不是没得治了?有的还会问问为什么,有的干脆药一扔直接换医生了!(很无奈,药效跟药味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啊!)其实,治病只要辨证精准,药虽了了,亦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功!
下面整理出我临床中部分经典小方医案,以飨诸君!
小儿痢疾
雷某,4岁,主诉腹泻一周余,患儿一周前因双目红赤,在他医处服清热泻火药后出现腹泻,
大便泻下白色粘液中夹杂数枚如算盘珠般硬便
,日4-5次,伴咳嗽,干呕,面色暗,小便可,舌质红淡,苔白厚腻,脉缓滑。患儿素体虚寒,妄用寒凉,以致脾胃阳气受损,浊阴下迫而致腹泻。《伤寒论》曰:“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8g(洗),党参9g,生姜15g,大枣3个切为引。
上方服两剂,腹泻消失,病告痊愈!
不安腿综合征
邵某,男,46岁,近一月来,
双下肢沉困如灌铅,夜间尤甚,常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
,伴视物昏蒙,气短乏力,面色黄暗,形体瘦削,纳食可,大便调。舌质红淡,苔白腻,脉细涩。湿性重浊,趋下则双腿困重,更兼夜间阳微阴盛,故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乃立健脾化湿大法,予
苓桂术甘汤
桂枝15g,茯苓20g,生白术15g,炙甘草10g。
上方服七剂,下肢困重已不明显,夜间正常睡眠,乏力气短均改善,守方续服七剂,诸症皆愈!
王某,女,42岁,近
两个月以来常感上臂麻木,从臂至手时如放电
,指尖麻木,面色㿠白,喜汗出,纳可,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涩。处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30g,桂枝20g,生白芍20g,生姜15g,大枣3个(切)为引。
上方服药两周,诸症痊愈!
肾结石
吕某,男,35岁,发现右肾结石一周余,结石4×7mm,
右少腹剧烈疼痛
,输液仍不能缓解,饮水多,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淡有齿痕,苔白,脉弦。桂本《伤寒论》论曰:“
肾脏结,少腹硬,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细思此证与本条条文病机相投,症状相符,故疏方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温阳利湿,缓急止痛:
桂枝15g,茯苓20g,炒枳实15g,生白芍20g,炙甘草10g。
上方服一剂,次日晨起结石从小便排出!
秦某,女,36岁,面部痤疮一月余,他医以甘草泻心汤予之,痤疮未见好转,反增牙痛,邀余诊治。
思患处虽红肿热痛,但面色暗黄,手脚冰凉,脉象沉细,口不思饮,本为寒证
。故处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
生薏仁30g,黑附片15g,败酱草2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患者服后牙痛消失,痤疮明显好转,已不疼痛,照方续服四剂,诸症消失!
小儿肺炎
4岁患儿,咳嗽3天,日渐加剧,夜间咳嗽频繁,时有喘息,张口抬肩,西医检查为肺炎。刻诊见:
咳嗽频繁,时有痰声,流涕,口唇红,夜间汗出多
,纳可,大便干,每天两次,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初因惧有汗出,不敢发散,以柴桂汤加杏仁厚朴疏散风热,不效。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发,故而咳嗽喘息,张口抬肩,内有郁热,所以口唇红,大便干。予
麻杏石甘汤
生麻黄6g,生石膏18g,炒杏仁9g,炙甘草6g。
患儿服药三剂,咳嗽消失,病告痊愈。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
手臂挛痛
,举物困难,一碗水即难以端住,手腕转动时手臂筋脉则响,声如拽锯。患者因此恐惧万分,恐为不治之症。
刻诊见:面色精神佳,体态偏胖,手臂红肿,稍转动则响,纳可,二便可,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涩。问及患者无明显外伤史,然手臂红肿,许是劳动时磕碰而不自知,故嘱其不必紧张,先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疗效。
《伤寒论》第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芍药甘草汤
缓急止痛,可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尤其是筋脉痉挛性疼痛,且仲景在《伤寒论》多处条文中提到“腹痛者,加芍药。”本案患者手臂挛痛作响,正与本方证相符。故处方:
生白芍30g,赤芍15g,炙甘草15g。
针刺:患侧合谷、外关。
患者服药七剂手臂筋脉已不响,红肿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可提重物,唯手腕转动时疼痛,效不更方。原方续服5剂,后路遇该患者,追访已完全康复,正常从事体力劳动。
袁某,男,35岁,
腰痛月余,稍弯腰或久坐即觉腰痛,时觉腰酸,眠差,盗汗,纳可,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涩
。《金匮要略》有云:“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患者正值壮年,却脉象细涩,加之夜间盗汗,形体瘦弱,故诊为虚劳,处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30g,生姜6片,大枣3个(切)为引。
患者服药后腰痛明显好转,以此方加减,服药一月,腰痛未再出现!
小儿积滞
患儿四岁,
平素纳少,不欲饮食,每次吃饭都要追赶着喂,面黑体瘦,发枯焦黄,大便干难解
,每次三到四天一行,小便可。此证当为小儿疳积,但患儿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小儿化积口服液从未间断,病情未有丝毫改变。细问患儿除以上症状外,
平素手脚凉,怕冷
,顿悟此为阳虚有积,当以温阳攻下,处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
生大黄5g,黑附片9g,细辛3g。
患儿服药三剂后主动开口吃饭,纳佳,父母连连称奇,声称从未喊过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岂知患儿阳气较弱,只知消导,不扶阳气,脾胃怎能强壮?
患女,75岁,
头晕一月余,纳差,心下痞满,手脚凉,大便急迫,一天一次,时有遗尿,面色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涩
。下焦阳虚,故二便不固,水湿不化则舌苔白腻,上泛故而出现头晕。此阳虚水泛之证,予方
真武汤:
黑附片12g,生白芍15g,茯苓20g,生白术15g。
上方服用半月,诸症消失!
李男,70岁,
口腔溃疡2天
,口腔内疼痛,影响进食,鼻内亦红肿溃烂,纳可,大便干,1次/天,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患者
虽年事已高,但声如洪钟,面色红润,精神佳,加之脉象弦滑
,辨为火热内盛,处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
生大黄12g,黄连6g,黄芩6g。
三剂,开水泡服。后患者告余,此药不仅服用方便,且效果明显,三剂药服完,口鼻溃烂已痊愈!
一日在门诊值班,遇一中年妇女,诉其母亲腹胀,不能进食,稍食则吐,住院输液后仍不能缓解,问我能否开些消食药,详细询问得知其母平素胃寒,
因食冰镇西瓜后出现腹泻,之后开始不欲饮食,日渐消瘦,后以致卧病在床
,身覆厚被仍觉身冷,脾胃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此时只需温阳健脾!予之
桂枝人参汤
3剂,三日后带其母来诊,诉已能食软饭,短暂下床活动,后以此方续服十余剂,诸症消失!
乳腺增生
张女,38岁,
乳房疼痛月余,乳腺增生,纳可,平素怕冷,见凉气则流涕
,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紧。查其所服中药大多为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品。岂知寒气郁闭,气机不畅,亦可出现乳腺疼痛。《金匮要略》有言:“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而疏方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
,患者服药一周,疼痛已不明显,见凉气则流涕亦消失!
坐诊之初,开方之后总有不自信感,觉得药味如此之少,病能好吗?常常控制不住想多加几味药,如今临证几年,坚信药方治病不是药味越多越好,经方就像一个阵法,不可随意加减,否则就会破坏他的整体性。就像打仗,一支精锐的特种兵部队多了许多普通战士,战斗力不会加强,反而会减弱!
本文摘自微信号经典中医李宁宁。作者/李宁宁
此物泡水喝,益气又活血,赶走冠心病(防治心血管病的良药)!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尤其是像三高、冠心病这种常见的疾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所以学会预防和有效地治疗非常重要!
推荐一道茶饮——黄芪山楂饮,堪称防治心血管病的良药,制作简单,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血管最怕堵,活血化瘀才能消除百病!
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确,人体的气血、经络、血管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一旦血瘀,心梗、心脏病就都来了!血瘀可以引起很多种疾病:
脑部血淤:
导致脑血栓
肺部血淤:
导致肺栓塞
心脏血淤:
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
下肢血淤:
导致静脉血栓
在这其中,最严重的血淤就是发生在心脏上。轻者是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塞,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推荐中药茶饮,益气又活血,赶走冠心病。
黄芪山楂饮
取黄芪20克,山楂10克;
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400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加沸水继续冲泡。
黄芪:补气之王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主要药物就是黄芪,那为什么还要配合山楂呢?因为:黄芪是补气之最,人体气力足后就会加速血液运行,再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气活血的作用!
山楂:活血化瘀
山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之一,也是人们熟悉的健胃消食食物。山楂还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适宜人群
山楂适合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久坐久视、脑力体力消耗大、易感冒、脂质代谢异常等人群。
一般人群也可以常服,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注意事项
宜白天服用;
不同的季节配方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10克,秋冬季节加枸杞10克。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
宜保温杯泡服,不宜煎煮,这样可以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闷泡。
泡好的中药茶饮不宜久放,以免细菌滋生。
一道茶饮,两味药,经常喝功效胜过药!
一位老中医治杂病的经验,字字千金!
每每谈及疑难杂症,很多人都倍感头疼。疑难病、杂病,确实令很多人束手无策,诚惶诚恐,每每遇到这些病证,除了胡乱的抓头挠腮,却不知从何下手,要不就是怎么治疗都看不见效果,这可如何是好呢?
益斋先师,性聪嗜学。于清辛丑间,瘟疫流行,死亡者众,立志弃儒从医,自学一载。博览先贤医籍,持之以恒,足不出户。后拜名师学习内外科,为当时四大名医之一。从医50余年,法师仲景、历代先贤,博采各家之长,融汇贯通,擅用经方、时方、局方等,极为医林尊重。
我等从师学习,深得教诲,忆者待之暇,听师讲授口传得意经验,即录数则,临床运用,颇获疗效,无不应手而愈。兹就笔者所得简介如下:
附子理中汤治霍乱
1942年达县霍乱流行,死亡者众。其症起病骤速,上吐下泻,眼眶下陷,全身肌肉消瘦,脚转筋,四肢厥冷。急者半日而死,缓者一二日。师自拟急救方备用。
药物:粟壳30g,蟾酥15g,地胡椒30g,白酒500g,沸开水1500g,浸泡而成。
患者来即送服一小杯(30g)以芳香开窍,回阳救急。继服附子理中汤以救阳补脾渗湿温中,心下悸者加茯苓以淡渗利水,渴甚饮水者加白术以补脾渗水,气虚腹痛者加人参以补中气,里虚寒重者加大干姜用量,寒湿阻遏阳气不充以致腹满者,去术重用附子辛热助阳而散寒邪。此法救人无数,求治者门庭若市。
曾治杨妇年40余,其上吐下泻、脚转筋,急延师诊治,其人面色苍白,眼窝下陷,肌肉消瘦,吐泻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见症立亡之状,即以急救药水服一杯。继用附子理中汤倍人参速煎服,午后病势大减,嘱再服药,3剂而瘥,后服助元阳之品而愈。
按:附子理中汤出自《万病回春》卷二。方中用附子(炮、去脐)、干姜(炮)、吴茱萸、官桂、人参、当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炙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功能温阳祛寒。主治脾胃虚寒而致的呕吐泻痢,空腹绞痛,心下逆满,手足厥寒,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霍乱转筋,中寒厥倒等症。
在当时霍乱流行、贫病交加、医药俱落后的年代,祖父慧眼明察,以急救药水止其危候,用附子理中汤回阳救逆,力挽狂澜,师古不泥古,大胆用于危急症。救死扶伤者众,治人无数。
平胃散加味治疗小儿食积感胃
本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能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师云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肌肤未充,易于感冒,饮食不慎,脾胃虚弱,易于伤食,每见身热夜甚、腹胀食少、呕恶吞酸、舌苔白腻、大便稀臭、完谷不化、小便淡白混浊、指纹赤或白等。
用平胃散加苏叶以辛温解表,加神曲、麦芽、楂肉以消食健中;腹满便结者加枳实、大黄以宽中而通便。
曾治朱某,男,3岁,久患消化不良,就诊时面黄肌瘦,日腹泻二三次不等,色白酸臭并感寒邪发烧夜剧、不思饮食、脉缓,辨证为食积感胃。以平胃散加苏叶、神曲、麦芽、山楂肉,服2剂而愈,后以健脾胃法而瘥,身强体壮。
按: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原为散剂,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捻沸汤冲服。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
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臣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
按:祖父、父亲生前常用上方加减变化治脾胃、湿热、肝胆之病,此方以轻巧、灵活见长。笔者也极爱应用,临床效果满意,并无伤正之副作用。老人、小孩用之佳良。
理脾涤饮法治疗脾实生痰证
本方由黄芪、白术、干姜、白豆蔻、砂仁、半夏、茯苓组成。用于脾阳困惫,气机不化,痰饮等患。症见面色不华,少气懒言,四肢酸软无力,咳吐泡沫黏痰,胸胁满闷,纳呆,大便稀薄溏泄,脉迟缓等症。用黄芪、白术、干姜温中健脾除湿,白豆蔻、砂仁升化气机,宽中和胃,半夏、茯苓降痰涤饮。临床运用,屡见奇效。
曾治张某,男,45岁,精神欠佳,胸胁满闷,纳呆食少,干呕,大便稀溏,脉缓。患者自述已病年余,详见前诸医处方,多是二陈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均收效未显。先师用理脾涤痰饮加附片5剂而告痊愈。
按:本法是祖父学习先贤经验自拟的经验方。主治脾实痰饮效果显著。
如加桂枝、白芍、橘络、炙甘草。主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脉弦细弱者。
或加芡实、石斛、芝麻、枣仁、五味子,黄芪用量减半。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停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痛;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站立等症。
随症变化,力专效宏,为治脾实痰饮等症之妙法。
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大悟之人的诀窍!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周易》谦卦中说: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卦体中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此在人则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
由于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亏盈而益谦的,所以“谦”者有福了。其所作所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这就是中国人为何将谦虚视为美德的原因所在。
一、谦卑,守住低处
《周易》上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牧就是守,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一个君子应该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试想一下,一个人颐指气使甚至飞扬跋扈地与你交谈舒服些,还是战战兢兢、低眉顺眼与你交谈舒服些?显然是后者,同时谦卑并不是卑微。
二、谦虚,自强不息
谦虚的本意是不自满,而绝非是一种处世的客套话。“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谦的反义词就是盈,就是满。而谦则是要我们永远都不能够自满,正因为永远不自满,所以还有能进取的空间。
“盈”为满而将外溢;“谦”为不满而能接受。天道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道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虚者;而人的本性也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
“谦”的本质含义是一种永不自满,永远进取的精神,与退让消极以及形式上的谦逊骨子里却狂妄自大的伪君子作风是不相干的。谦有如大海,已然宽广博大矣,却位于百川之下而容纳百川。
三、谦和,谦以容物
谦和,就是以谦的姿态去待人接物。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和的境界,则必然心胸宽广,有容人容物之雅量,正所谓“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处在这一境界中的人总是友善的,他们会真诚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甚至甘愿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自我利益。
保持谦和的心态,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修得谦和在,则能不烦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大悟之人,知世故而不世故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鲁迅
一、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种心态;不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种幸福。
我们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很多,或快乐,或绝望,有时是境遇逼着我们不得不成熟,不得不世故。因为你若不世故,也会不知不觉中陷入别人给你制造的“事故”。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当你无法做到对每件小事都释怀时,你会背负很多,总能找到让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小心翼翼的分析着别人的每一句话,看看是不是在针对你。
仔仔细细观察着别人每一个举动,反省自己是不是又哪里做的不好。为了更好的展示你所谓的谦和,完完整整的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变成了随人哭,随人笑。
其实,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你有没有想过,打破常规,跳出界定之外,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去创造优质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以隐者的这种冷静心态去在俗世里为自己建一座后花园,用超脱尘世之外的心态去体验那世俗世故之外的无极之境。
人生太短,世间太乱。既然来了,愿你不忘初心,美好成长。
二、善自嘲而不嘲人
为人处事中,言语上短兵相接,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往往能出奇制胜——这种迂回进攻的方法,就是自嘲。
一句随意的言语、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就能在顷刻间轻轻松松地给自己解困。自嘲的人,别人不敢嘲笑,因为他先发制人地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不卑不亢地让凝滞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
自嘲的人必定心中有爱,不但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不会用过分的自卑委屈自己,也不会用尖酸刻薄为难他人。自嘲,就是这样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苏轼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他借小儿之口把酒后潮红调侃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三、自嘲是智者中的智者
自嘲的人,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自嘲这项艺术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敢使用,因为它就是叫你自己骂自己,拿自己的缺陷和过失“开涮”;对于自己的丑处非但不遮遮掩掩,反而夸大其词,自圆其说地博取众人一笑,也展示自己的风度和智慧;甚至,还能刺一刺那些含沙射影、无理取闹的小人。
所以说,自嘲的人,别人不敢嘲笑。自嘲,最安全。
对抗心力衰竭,中医也有良方妙计!
中医学中并没有心衰这一病名,按症状中医学将心衰归属于“心悸”“怔忡”“喘证”“心水”“痰饮”“心痹”等范畴。历代医家通过在临床中对心衰病因病机及治疗体会的认识,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心衰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
与文献中各大医家的认识一样,笔者认为心衰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即心之气(阳)虚或兼阴虚为本,瘀血水停、痰浊不化为标,并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心气(阳)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瘀是本病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生水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产物和继发性致病因素。
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则心力内乏,乏久必竭,渐积而成,以致心血瘀阻、水饮内停,瘀血、水饮为有形之邪,又可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气不足、瘀血内阻、阳虚水泛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辨证治疗
一、稳定期心衰
主症:
心慌气短,咳嗽喘促。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治疗稳定期心衰有明显疗效。辨证治疗分为以下4种证型。
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辨证要点:
心慌气短,咳嗽喘促,动则加重,面色苍白或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细或结代。
治则:
益气活血,平喘止咳。
方药:
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具体方药:
人参10g,黄芪30g,肉桂3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葶苈子10g,厚朴12g,杏仁12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辨证要点:
心慌气短,咳嗽喘促,或见自汗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红少苔或舌质紫暗。
治则: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具体方药:
人参10g,麦冬12g,五味子12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枳壳10g,牛膝20g,黄芪30g,杏仁12g,紫菀10g,桔梗9g。
3.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辨证要点:
咳嗽喘促,心慌气短,动则加重,痰多,下肢水肿,舌质淡,苔腻,脉沉细。
治则:
补肺健脾,化痰祛湿。
方药:
保元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具体方药:
人参15g,黄芪12g,桂枝9g,白术15g,茯苓12g,陈皮12g,法半夏12g,枳壳6g,木香12g,砂仁12g,甘草5g。
4.心脾阳虚、血瘀水停
辨证要点:
心慌气短,咳嗽喘促,下肢水肿明显,倦怠懒言,腹胀,食少,便溏,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或细数。
治则:
温阳健脾,活血利水。
方药:
参附益心方。
具体方药:
人参6g,制附子(先煎)10g,桂枝10g,丹参20g,赤芍15g,益母草30g,泽泻15g,猪苓15g,车前子30g,炒葶苈子15g,砂仁15g,大腹皮15g,大枣12g。
二、急性加重期心衰
1.心脾肾阳俱虚、水气凌心
辨证要点:
心慌气短,咳嗽喘促,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形寒肢冷或冷汗出,双下肢重度水肿,面色苍白或紫暗,脉微细欲绝或脉促。
治则:
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
真武汤合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具体方药:
人参10g,制附子10g(先煎),茯苓15g,白术20g,白芍1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9g,车前子30g,葶苈子15g,大枣6枚,炙甘草10g,地龙12g,煅龙骨、牡蛎各15g。
2.正虚喘脱
辨证要点:
喘促甚剧,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少动则喘剧欲绝,烦躁不安,面青唇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尿少水肿,甚至意识模糊,表情淡漠,舌质紫暗,脉细欲绝。
治则: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
具体方药:
红参10g,制附子10g,煅牡蛎30g,煅龙骨30g,麦冬15g,五味子15g,黄芪30g,炙甘草10g,山萸肉15g,鹿角胶9g。
对临床中遇到的心衰患者,运用以上辨证治疗方案随证加减,每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慢性心衰患者在门诊中定期复诊,明显减少住院次数。
丹鼎派基本概念
一、外丹基本概念
外丹派。
以炼制外丹黄白为修炼方术的道派统称外丹派。外丹相对内丹而言,起源较旱,由秦汉方仙道中精于炼金术和炼丹术的方士承传而来。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晋神仙道教中较兴盛,葛洪的金丹道实际上便是外丹派。唐代外丹派发展到高峰,由于柳泌的铅汞说传人官廷,毒死了不少官僚的皇帝,因之败落,但未失传。宋元以来,外丹派作为地元丹法,仍为仙家所研习。
外丹黄白术从内容上分炼丹术和炼金术两部分。它以丹砂、铅、汞、硫、砒霜为主要原料与其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点”、“关”、“养”、“煅”、“炙”、“封”、“研”、“沐沐”、“渍”、“烧”、“淋”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以及能点化铜铁等贱金属为贵金属的丹药。
从历史渊源上分析,外丹黄白术滥觞于春秋战国的神仙方士,在秦汉时便有了原始雏形。道教创兴后,原始外丹黄白术为道教所承袭并加以发扬光大。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充实和发展,道教外丹黄白术在附唐、北宋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魏晋时期,道教外丹黄白术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从事炼丹活动的道t。而魏晋时期道教外丹黄白术的集大成者首推东晋的金丹家葛洪。
道化。
道教外丹黄白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变化之术。这种变化之术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就是万物自然嬗变论,即认为各种物态、物质之间,包括有情之物(有机物)和无情之物(无机物)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南唐道士谭峭著有《化书》大卷,分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化,其一百余篇。其主题思想是自然万物之间可以互化,所谓化化不同,犹环之无穷”: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要,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同,由环之无穷(丁祯彦、李似珍点校《化书》卷一,中华书局,1996第13页)。《化书》认为,自然之道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变化,《化书》称之为“道化”。“道化”有两种变化趋势,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化书》名之为“道之用”:“道之用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面万物所以通也。”二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化书》名之为“道之用”:“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面万物所以通也。”不仅有无可以转化,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可以互化而且存在“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这段话若转换成近代化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也可以转化为无机物。这一认识在五代时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科学思想,要知道西方近代化学一直到十九世纪之前,始终认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直到1828年德国青年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小分子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才打破了这一陈旧的思想。道教认为只要通晓造化之源,在适宜的场合和时间里,选择适当的原材料,经过一定的中间手段处理,就完全能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炼制出仙丹和金银来。
二、内丹基本概念
明心见性。
根据丹道学的理论,人的深层潜意识好似一盘录像带,它记录着每个人与生俱来(包括胎儿和童年)各个时期的记忆痕迹,人生的恶性刺激也会键入潜意识之中,这些潜意识是诱发人的不良心境和萌发邪恶念头的根源。人的元意识则是人的真性,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净化潜意识(冲洗净这盘录像带的不良痕迹),去除人生的烦恼,开发出人的最高智慧和真、善、美的良知。因此,道学要求一切有成就的伟人,担当大任的领袖,都应该通过修习丹道成为明心见性的人,才不致滥用权力和威望在历史上留下罪过。可以想见,对那些志在有所作为的人来说,修道在未来的社会里将成为人生的基本需要。
炼形。
丹道的筑基功,首先要在修炼形体这个层次上开始。人门的要诀是“端立共体,空洞其心,真一其念”,能如此人手,即使修炼不到丹功层次,也会收到却病延年的效果。盖因“端直共体”则邪不能干,“空洞其心”则气机必调,“真其念”则正心诚意面神得凝炼,如此身心意三家皆得修炼,必有效果产生。在炼形这个层次上,内丹学功法的要诀在于“开合”二字,凡有开合动作的套路,和丹道相合。必然产生健身回形的功效。现今社会上所传武术套路、健身体操、气功师自己编造的“动功”.大致都有“开合”的动作,因此产生一些健身效果本不足怪。
炼气。
在炼气这个层次上,内丹学的要诀是“调息”。调息这功夫人人皆知,无非要求呼吸细、长、匀,逐步达到胎息的境界。读者且莫以为“调息”功夫早被气功师妙得烂熟,笑我把这样简单易懂的功夫当宝贝。其实真正的丹诀却恰恰在人所共知的简单功夫上,况且浅显的功夫并非真正容易做得好。内丹家马丹阳为其师王重阳守墓十年,其妻孙不二于1175年由山东来长安,和马丹阳相遇,马丹阳以《练丹砂>相授,劝其共修丹道。其词云:“奉报寓春姑,休要随予,而今非妇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脱免三途。炼气莫教粗,上下宽舒,绵绵似有即如无,个里灵童调行动,得赴仙都。”丹家之秘诀不轻易传人,然孙不二为马丹阳之妻,相别十年,千里寻夫,情重自会言真,所授调息的丹决决不会错。由此可知,调息确为丹家炼气之要决。有志修丹道者,要将呼吸降到肚脐(下丹田),只在“绵绵似有即如无”之调息上用功夫就是了。头部两目间的祖窍穴、胸部两乳间的膻中穴、肛前阴后的会阴穴和肚脐部位的丹田穴,皆是炼丹的秘窍,人的双眼就是阳火的火种,将双目之光内视这些丹窍就可起火炼丹,从而分别产生热、力、光的效应。人之初生时以肚脐和母体相联,下丹田位置恰在脐内,这个穴窍危险较少,初学者可在肚脐起火。这里有一个身心相互作用的定律,即人的意识和肉体相互作用,用目光内照丹田(肚脐),会发生放热反应,久之形成以肚脐为中心的原始星云般的旋转之物,沉甸甸地像“铅”,便是真气。如此“凝神人气欠”,不断“积精累气”,后天变先天,气功变丹功,便走上内丹学的正途了。
炼神。
在炼神的层次上,丹家的要诀是“止念”。丹诀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止也枉然”,足见止念为炼神的入手功夫。止念先要“端直其体”,即先调整身体的姿式。宋披云真人《迎仙客》词云:“柳荫边,松影下,竖起脊梁诸緣罢。锁心猿,擒意马,明月清风只说长生话”。指明先要在姿式上“竖起脊梁”,拴住心猿意马以止念。止念要身体直正,松、静、自然,特别要放松咽喉声带肌肉,以抑制语言信号的神经冲动,因为人是靠语言来思维的。以虚、寂、恒、诚为法诀,先使精神进人恍惚杳冥状态,不昏沉不杂乱,渐人念中无念之境。我在《道学通论。仙学篇》中讲内丹学是“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心灵修炼,揭示了丹道的要旨。摒除识神,元神显露,丹家谓之心死神活。
入定。
此法要诀有“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桩要求“内空洞,外清虚”,“注意顶心如线系”,两手轻松抬起,“臂半圆,腋半虚”,最后达到离形去知,虚灵独存,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境界。此术融入丹功,初炼时可用意微注海底阴跷穴,加之以提肛缩肾之动作,功夫加深,一任自然,只求松、静不动即可。再说坐功法,丹家入室静坐是最基本的功夫,比行功、立功、卧功要常用,特别是筑基功完成后则以打坐入定为主要修持法门。丹功之坐安以方便坐为常用,有单盘腿、双盘腿,不舒服则垂腿而坐亦无不可。按法诀说须在坐时要求身正脊直,从头顶沿脊柱如一串铜钱垂下,然而初学者感不舒服,可放宽要求,直到功夫深了姿式自然趋于正确,重身弓背反会不舒服。至于止念、调息等开始亦不严格,但有一条严格要求身形不动,先在外形上死死坐着不动即可。坐功有加以手窍者,一般守下丹田,但也可据师传守眼前虚无屈子、上田、中田等,不拘一格。我所要讲的是佛教的跏跌坐,全真道将其引入丹功,至于金庸小说里也将“五心朝天”当作丹功要诀,这是不必要的。《参同契》中仅有“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之说,魏晋以前古仙更无言跌坐之传。佛陀立面联坐自有原因,我只能说跏跌坐只利于学佛,但不利于学仙。后讲各功法,陈抟有十二睡功图,讲究侧卧。我在这里先不讲睡功,只讲以卧功入静摄先天一气之法,进行人体和字宙的能量交换,还是仰卧最易得气。仰卧一般守黄庭中宫,但亦可配合观想采气法。气功师用尽手段自我搬运体内的气血,结局终不能将人体生命系统发生本质变化。内丹家要进行人体和字宙的大循环,不能仅在腔子里摸索。何况仰卧的变式,符合内丹学“未学生,先学死”的原理,直至息停脉生。如枯木僵尸,生机内脏,这才是真正仙家境界。
静功的时间规定。以静坐为主,半个小时之内,不见效验,真正的效验一般发坐在半小时之后。因之内丹筑基功入手,起码要一小时,即丹经中讲半个时辰。第一年每天从半小时南渐增至一小时,随后逐日增加半分钟,一步紧似一步,第二年则增至二小时(即一个时辰)。
如此逐年增加,由二小时至四小时,再至六小时,再至八小时,再至十小时,直至十二小时(六个时辰).日日炼功,不能间断。丹家直炼到每日八小时、九小时至十二小时连续静坐。如此气满不思食,神旺不思睡,精气神由后天转为先天,相互打成片,练作一团。自然达到结丹的仙人境界。人们可以发现,随着丹功的进程,静坐时间越来越大,饮食则越来越少,最后食睡全无,息停脉住,才是真正的“活死人”功夫。“虚寂恒诚”四字。为丹法要诀,如学者不立大誓愿,尘缘未晰,是难以进人仙道之途的
《伤寒论》食欲辨证要义
有人说,中医看病啰唆,问寒问暖,不如西医干脆,患者坐下了就开检查单,报告回来就开药走人。的确,小小一个患者食欲,中医都很关注。“欲,贪也”(《说文》),因为欠谷而贪是一种需求。食饮是生命之需,患者对食物的贪求状况能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方面面,医者必须关注入微。
仲景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食欲状况的辨证。《伤寒论》中有关食欲辨证的条文竟达35条之多,这既表明食欲辨证是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仲景临证详于问诊的示范,应该努力学习与效法。
一、食欲多指主诉症状
《伤寒论》中食欲状况大多是患者的主诉症状,如不能食、不欲食、消谷善饥和能食等,六经各篇均有分布。
不能食
此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不能饮食。《伤寒论》中“不能食”共有14条,见于太阳、阳明和厥阴篇中,有呕不能食、腹满不能食、反不能食、饥不能食、干呕不能食等。太阳篇之不能食(98、120条,此条目序次据新辑宋本《伤寒论》,重庆市中医学会编注,195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下同)悉是因误吐、误下后的变证,非太阳本经之正证。厥阴篇中之“不能食”(332、333条)是胃气将绝的危证。唯阳明篇中之“不能食”最多(185、190、191、194、209、215、226、228、251条),均属阳明本经之证,然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临床当须分辨。
不欲食
此指不思饮食,但仍可勉强吃一些。《伤寒论》中“不欲食”共5条,有邪热郁胸,气机不宣,影响脾胃的“嘿嘿不欲饮食”(96、97条);热结于里,不能外达的口不欲食(148条);厥阴篇中的寒痰阻滞和上热下寒的饥而不欲食(326、355条)。从病情上看,可知“不欲食”较之“不能食”要轻些,但都是食欲减退的表现。
此指食欲尚可,也是胃气尚强的表现。《伤寒论》载“能食”者9条,根据所在条文的不同情况,分别有“若能食”(190条)、“故能食而咳”(198条)、“能食者则衄”(227条)、“虽能食”(251条)、“其人反能食而不呕”(270条)。其中有的能食是胃气和的正常现象,也有的是胃气败绝的反常现象;有的标志着疾病向愈,还有的提示疾病有恶化的趋势。
消谷善饥
此指进食后消化甚速,易饥饿而食欲旺盛。《伤寒论》中仅有2条,即257条“消谷善饥”和122条“当消谷引食”。病机都是胃中热盛、精微耗散所致。
食则欲呕
此指食欲尚有,但进食后想吐,或食入即吐,终致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如243条“食谷欲呕”、338条“得食而呕又烦者”,以及359条“若食入口即吐”等,从文字上可以明显地看出食欲状况的轻重缓急。
此外,尚有“饮食如故”(129条)、“初欲食”(192条)、“食不下”(273条)、“人强与谷”(398条)等,都足以说明仲景在询问病情,描述症状方面诚是一丝不苟、至微详明,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与食欲相关的症状
从病机分析,《伤寒论》中与食欲有关的各种症状,有寒、热、虚、实等不同属性,以此为纲来观察食欲状况,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阳明中寒
阳明属胃,中寒者乃胃中虚冷。若患者脾胃素虚,加之外寒直伤胃阳,或误用苦寒攻下,必致中虚寒盛,阳气衰微,不能腐熟水谷,因而食欲减退。
如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190条“阳明病,不能食,名中寒”;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等均为阳明中焦虚寒证。
可见,阳明虽主燥,病多阳热炽盛,但因中寒而不食者亦不少。中寒之证与体质有关,胃气素虚之体再受外寒侵袭,必然胃阳更衰,影响食欲。即使外受热邪,胃中之寒也未必就能化解,切不可认定阳明之不食都是属热属实。
胃中积热
邪热盛于胃者亦能杀谷,最多见者是消谷善饥、食欲亢进。如257条“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122条“患者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等将消谷能食之症辨作为“热”。
但在《伤寒论》中更多见的是因里热壅盛所致的食欲减退,如太阳篇中有汗不得法而热阻于胃,转属阳明的呕而能食(185条);阳明病下后,余热不尽的“饥不能食”(228条);热结于里,不能外达的“口不欲食”(148条);蛔厥之“得食而呕又烦者”(338条);少阳热郁“嘿嘿不欲饮食”等等。由此可见,热郁中焦,既常见消谷善饥,又可影响气机升降,伤阴耗液,出现纳差食少的证候,这在辨证上不容忽视。
胃气虚损
食欲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纳运功能是否协调,倘若脾胃虚弱,既不能纳谷,或虽可纳谷亦难运化等都要影响食欲。在太阳篇和阳明篇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误吐、误下所致的脾胃虚弱不能食。
如120条“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陆渊雷解释说:“一二日、三四曰谓病之深浅,不可拘泥日数。病浅而误吐之,则胃受刺激而为热,故食即吐,虽饥不能食;病渐深而误吐之,则胃受刺激而充血,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
又如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医二三下之,不能食……”此因患者气血素虚,邪人里而表未解,医见邪入,竟二三下之,重虚胃气,因而不能食。此外,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运化无权;其主症是腹满而吐食不下,为太阴病的提纲证之一。再如厥阴病上热下寒,风木横侮脾土,脾胃受病,胃中空虚,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等诸如此类的食欲变化都属虚。一般情况下,辨证时可作为鉴别脾胃虚损的特征性证候。
《伤寒论》的除中证是胃气虚极的反常现象。332条:“……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333条:“……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除中能食,是胃阳将绝前的虚性兴奋,故总属死证,是《伤寒论》通过食欲推测疾病预后的一种方法。
实邪阻胃
经云:“邪气盛则实。”这里的邪气是指湿热或实痰壅积于胃,胃失和降,因之不食。
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阳明病邪已入里,阳热亢盛,理应能食,今不受食,故曰“反”,又见潮热谵语,是燥屎已成,腑实太盛之征。
又如251条提出“虽能食”“虽不能食”,用以讨论大承气汤的使用时机,能食与不能食在此均是胃犹未虚之实证,但肠尚未成实。还有因停痰实积于胸胃而致“饮食入口则吐”(324条)和“饥不能食者”(355条),前者属热属实,后者病在胸不在胃,故当知饥;但又因痰涎壅盛,所以虽饥而不能食。
这里所论,不仅能通过食欲状况辨明疾病的属性,而且也能通过食欲状况确定疾病的部位所在。
脾胃调和
《伤寒论》中能食且食入不吐者都是脾胃调和的佳象。反之,不能食或反能食、或能食而呕,多是脾胃不和之故。
试观339条“欲得食,其病为愈”、270条“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384条“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以及129条“饮食如故”、192条“初欲食”等,都是脾胃调和,食欲好转,疾病向愈的条文。
足以说明,食欲状况的顺逆是脾胃调和与否的重要标志。后世《脾胃论》中“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的学术思想,当是从《伤寒论》中得到的启示。
三、小结
仲景临证,以胃气的盛衰作为辨证、立法、处方、遣药的依据。较之二便、脉、腹、呕吐、汗出、寒热、渴与不渴等与胃气有关的症状体征,食欲状况与脾胃的关系更为直接。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强调了食欲是脾胃的一大功能。“仓廪”指受纳,“五味出焉”主要是指味觉,受纳加之味觉就是食欲。根据食欲状况辨别疾病的属性,确定疾病的部位,了解疾病的传变规律,推测疾病的预后,这是仲景示我们以探骊得珠的手段。我们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应当倍加珍视之。
本文摘自《老医真言》
早上起床黄金9分钟,做对了多活10年!为了自己快收好
中华武术搏击
早上起床之后,你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呢?其实,我们早上起床之后有一个“黄金9分钟”,将这9分钟做好了,至少可以多活10年!
搓一分钟
治疗肩痛
手指摩头一分钟
头发乌黑
轻揉耳轮一分钟
防治耳鸣目眩
转动眼睛一分钟
提神醒目
拇指揉鼻一分钟
防治心脏病
叩齿卷舌一分钟
牙齿保健
轻按肚脐一分钟
促进消化
收腹提肛一分钟
促进血液循环
伸屈四肢一分钟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蹬摩脚心一分钟
清肝明目
长寿秘方
“喝水”是长寿的第一要素;
“睡觉”是长寿的第一大补;
“走路”是健体的最好运动;
“唱歌”是心情愉悦的最好娱乐。
枸杞爱上了菊花,眼睛就亮了。
山药爱上了灵芝,血糖就低了。
三七爱上了山楂,血压就降了。
决明爱上了荷叶,大便就通了。
莲子爱上了欠实,脾胃就运化了。
黄芪爱上了当归,气血就顺了。
茯苓爱上了薏米,湿气就祛了。
金银花遇上绞股蓝,炎症就消了。
莲子心遇到了麦冬,心火就清了。
酸枣仁遇上了龙眼肉,睡眠就好了。
您爱上了养生,美丽健康就来了!
我们早上起床之后有一个“黄金9分钟”,将这9分钟做好了,至少可以多活10年!
这5种食物是眼睛保护神,眼睛疲劳、干涩就吃它们!
眼睛是我们观察世界最重要的器官,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这些菜对眼睛好,记得要常吃!
眼睛干涩吃荠菜
荠菜被称作春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院,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荠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钙、铁含量也较高。
办公室白领易发生干眼症,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吃荠菜能预防干眼病,也可以减轻眼睛干涩不适的症状。由于荠菜性凉,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尤其是大便不成形、经常便溏者。
荠菜食疗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作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
眼睛疲劳吃甘薯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眼睛就会容易疲劳,有时会感到疼痛、睁不开眼,视力出现衰退。“眼睛是内脏的镜子”,眼睛出现故障是内脏,特别是肝脏、肾脏衰退和老化的信号。
因此,要提高眼睛的机能,先决条件是使内脏机能能得到恢复。
为了增强肝脏和肾脏和机能,除了注意防止过量饮酒和过度疲劳之外,还可以通过摄取有益的食物来加以解决。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就是甘薯。
甘薯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能提高消化器官的机能,滋补肝肾,对机体的衰弱也有恢复效果。甘薯也可以有效地治疗肝炎和黄疸也有一定的帮助。根据营养分析,甘薯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用甘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直接将其烧煮吃,或制作成干点吃,甘薯粉则可溶解于牛奶或豆奶中饮服。
蛋黄越黄对眼睛健康越好
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由蛋壳、蛋黄、蛋白和蛋系带等部分所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其中蛋黄营养价值最高的。
有些人不喜欢吃蛋黄,特别是肥胖的人或是正在减肥的人,他们担心吃了蛋黄后会发胖。
还有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它被认为可能会使血脂增高,导致血管硬化,所以很多人也担心吃了蛋黄增加胆固醇,因此只吃蛋清不吃黄。
会有这种顾虑,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蛋黄的成分中有两种营养是要特别提到的,那就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关心眼睛的人们可要注意了,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跟保护眼睛有密切的关系。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作用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人眼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而视网膜有一个“黄斑”,里面的黄色营养来源,就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这两类营养物质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疾。
蛋黄中颜色为深黄色的,正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来源。蛋黄中的脂溶性黄色物质当中,有1/3以上来自于这两种成分,而且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对于正常的蛋,蛋黄的颜色越黄,对眼睛健康越有好处。
专家建议,在吃蛋的同时,多吃蔬菜水果,这样能避免胆固醇过高同时还保护了眼睛。
多吃菠菜眼睛“亮”
眼睛是人体最辛苦的器官之一,因此特别容易因为辛苦工作而疲劳、衰老的眼睛也需要通过食物补充营养。
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菠菜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而叶黄素对于预防眼睛衰老导致的“视网膜黄斑变性”十分有效。
像菠菜这种深绿色叶菜中的大量叶黄素,对于预防白内障有很大帮助。根据研究,绿叶蔬菜还是维生素B2和β-胡萝卜素的好来源。维生素B2充足的时候,眼睛便不容易布满血丝;而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等症。
而绿叶蔬菜中的菠菜好处还不止于此。它富含钾、钙和镁元素,能帮助眼部肌肉增强弹性,不容易发生近视。
人们都了解,缺钙的人眼球弹性差,眼轴容易拉长。研究人员还表示,每天大米饭、炒肉、红烧鱼加甜饮料、甜点的生活,会使人体中的钙流失严重。如果能少吃点肉,多吃点菠菜,就能弥补这一缺憾,对提高眼球肌肉弹性大大有利。
经常用眼,多吃黄色玉米
由于老化,黄斑部位的脂肪氧化、受损而遭到破坏的时候,出现了黄斑变性、视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失明。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凭借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吸收进入眼球内的有害光线,保持黄斑的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黄色的玉米中才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白玉米中却没有。所以出租车司机、中小学生、编辑、作家等经常用眼的人,应多吃一些黄色的玉米。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专业学术,严肃易学
播文化经典,打造智慧平台,传播正能量,
天罡大师:擅长周易八卦、风水布局、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麻衣神相。柳庄相法,阴阳宅堪舆之术,道家玄术,姓名学等,
专注领域:企业投资咨询、建筑地产风水布局、家居风水布局讲座、名称策划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