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旧时婚嫁礼俗——在繁文缛节中姻缘终生 坝上旧时婚嫁礼俗——在繁文缛节中姻缘终生坝上旧时婚嫁礼俗——在繁文缛节中姻缘终生

坝上旧时婚嫁礼俗——在繁文缛节中姻缘终生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在证婚人不断喷吐着的呵气中,一对儿穿戴臃肿的年轻人在举行着传统的婚礼仪式,新娘子含羞地一边按照证婚人的要求典礼,一边斜瞅着堂门口,随机冲过重重阻碍往新房跑,但围在堂门口早已做好逗新媳妇准备的小叔子、小姑子们一次次把她挡了回来…..坝上隆冬,因婚嫁而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这已是70年前难忘的一幕了。举行婚礼仪式的新娘子如今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太太了,这位名叫许二仙的老太太幸福地回忆道:“我们是按照传统的婚礼仪式举行婚礼的,当时是很讲究的,虽然礼节上繁杂一些,但办得很体面、很风光,也很幸福。”在许老太太认为,结婚,一辈子就这一次,繁文缛节的仪式是对婚姻的虔诚,更是一生的追随和忠贞。在那个时候,婚姻被赋予了极其神圣的意义。

下小定——缔结姻缘

许二仙是在一次给舅舅送葬时认识她的丈夫的,她的舅舅寿终正寝后,她参加了葬礼,他的丈夫是她舅妈远方的一个侄子,是代表他的父亲去参加葬礼的,在农村,葬礼办得也很隆重,特别是冬天,筹办葬礼一般都要九天,他们在帮助办理丧事的过程中认识并爱情了。那年许二仙16岁,对方18岁,正是怀春和钟情的年龄。他们认为,婚姻乃天作之合,是前生注定事,因此莫错过姻缘。但封建时代的婚姻制度是以家族利益为前提的,择婚行为,既是求婚人个体意识的体现,更是封建家族群体意志的体现。所以,这对年轻男女只能把情脉脉地留在的眼神中,旧婚姻制度里,始终强调要有主婚人,否则,这对青年不被看好,这桩婚姻不被肯定,按照传统的习俗,他们自己“擒”了一个他们信赖的人做了他们的媒人,也按照传统的习俗提亲、相亲、定亲。“好歹丈夫的家境能通过父母的‘关卡’,婆婆见我‘盘腿稳坐不动身形。粉颈低垂,含娇带愧,香腮上一阵子白来一阵子红。’于是我也通过公婆的‘验收’,”许二仙说。

在将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婚卜定后,男方择了个黄道吉日到我家下了小定。下小定就是婚事即已初步规定下来。定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用意在于把婚姻关系通过因袭相传,约定俗成的喜宴肯定下来,使双方家族、亲朋公认。从此,双方不得反悔,带有很大的约束力。如无特殊情况、非常情况是不会解约的。下小定时,有条件之家必要邀请家族内的至亲至友前来聚会,以酒酌进行招待。为了防止毁约,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彩礼,如果男方毁约彩礼就不能要回,如果女方毁约,男方不但能要回彩礼,而且还能要回利息。“那时他们家送给我们家两担谷子和用三镶点翠、珊瑚、玛瑙的如意。”许二仙老人回忆道。

下大定——拿着茶点邀亲戚

“因为我的年纪尚小,父、母不忍过早遣嫁。所以一放就是二年。第三年适逢风调雨顺,粮食富足,此时,我们的年岁、时间已经适合,各方面条件成熟,男方要求迎娶,女方自当遣嫁,于是男方就择吉下大定了。”许老太太说。

下大定,亦称过大礼,即古礼所谓的纳征、纳币之仪,有要求男方向女方送彩礼的含义。其仪式的规模仅次于迎娶。这乃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不过,下大定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所演变,在当地,有利用纳征礼,索要高额彩礼的,使婚姻更加商业化,成为名符其实的买卖婚姻。好在我的父母比较开明,我们家境也较富裕,所以在彩礼上只是男方家说了算。”许老太太说,“我记得放大定是在迎娶前一百天进行的,放大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男家通知女家迎娶的吉期。在这之前,男家循例索要新娘衣服的尺寸单和小日子。尺寸单是为了给新娘做衣服用的;小日子是预先问好新娘经期,以便选择迎娶日子时好规避。”下达定后,男方和女方就开始各自为迎娶和出嫁作准备了。通常女方在收到男家的定礼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或喜字馒头、茶食点心、干鲜果品等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然后,家人分头捧盒给至近亲戚送去,告知陪送妆奁和聘女的具体日期,表示邀请。

旧时,嫁女普遍重视陪奁。一旦出嫁,父、母必须为她精心办上一份体面的嫁妆,使她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走向新的生活。另一方面,妆奁如果体面、阔绰,也能让婆家人和婆家的亲友高看一眼,在某种程度上能高抬姑娘的身价。有利于婚后妯娌之间的地位平等、和睦。故富户办嫁妆往往不惜代价,要求好上加好,多多益善。就是贫苦人家也要想方设法尽到自家经济上的力所能及,给出嫁的女儿办些嫁妆,哪怕是象征性办一些,也得盖盖大面,否则就会被对方亲友指责为不尽情理。嫁妆往往成为门第的标志。“我父母比较大气,他们送我的嫁妆有地面上摆的木器家具大、小架几案、八仙桌、圆桌、茶几、顶箱、立柜,炕上的木器家具是中间镶大理石心,四帮镶蛤蜊蚌子的螺甸硬木炕桌一张、镶蛤蜊蚌子螺甸金钱柜一对,还有大瓷掸瓶一对,内插红、绿鸡毛掸,玻璃砖的大帽镜一座。在当时那是相当气派了!”许老太太至今还是一脸的满足。

迎娶之前,男家如果有条件,必要自己动手糊糊顶棚,找一把糜翎笤帚蘸上白灰水把墙壁粉刷一新。炕上只添一领新芦席。做一个蓝布长方形枕头,但两头要缝上花布堵头;四铺四盖。为了装点喜庆气氛,墙上不能空着,如是腊月底办事,就贴一张大胖小子抱鲤鱼的年画,再用红纸剪两个双喜字贴上。

迎娶——选个男童提盖头

下小定、下大定仅是成婚的过渡性礼仪,而迎娶才是正式婚礼。民间办喜事的种种庆贺活动都集中在迎娶前后进行。

男女婚嫁双方为把喜事办得符合礼法,根据传统习惯,都要在事先请几位至十几位至亲至友,在迎娶过程中担任不同的礼仪性职务。但这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所谓全福人,亦做全科人。一般应有配偶和子女;父、母在堂则更为理想。总之,人伦关系上下要全,七世同堂、五世同堂者更好。最好是面容姣好,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者。鳏寡孤独者绝对不用。

迎娶时,要从娶亲人当中选择提盖头红包袱的小男孩一人(最好在十岁以下),谓之压车。于迎娶发轿后,随着娶亲人一同乘车(轿),将包有盖头的红包袱提到女家。届时,大人必再三叮嘱,无论用左手右手提,都要一提到底,不得中途倒手,否则意味着新娘终必改嫁。新车走之前,新郎要从100个刚炸好的糕里用劲抓一把,余下的糕要送到新娘子家。同时要在送给新娘子佳的酒瓶上头朝下系一根大葱,到了新娘子家后,新娘子家人要把酒倒掉,瓶内装上水,并把大葱头朝上放在瓶子里,意为给男方家扎根去。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一刀带骨离娘肉,意为女儿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有骨肉离别之意,同时表达对养育之恩的感谢。

迎亲——偷个酒盅入衣襟

迎娶到达女方路口,首先由走在最前面打着开道旗的鼓手猛烈鸣锣,通知女方喜车马上就要临门了。女家闻讯后,即由四位送亲的人,临时将街门关起来,谓之闭门。说是杀杀新娘的性子,或说是避避煞气。这时,要由娶亲的人们叫门,门里门外互相逗话。娶亲的在门外喊道:天不早啦,开门吧,别误吉时!送亲的人在门里问道:你们是干什么来的?我们是到贵府娶亲的。你们都有些什么举动?花红大轿,旗鼓喇号!太好啦,那就请你们吹奏一个吧!据说,闭门拦轿,进行斗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等吉时,有时夜间一两点钟花轿即已临门,却要等到卯时。俗云日出为卯。这样,就要从深夜等到天亮。所以,女家事先就找了当地的土秀才把门,狠狠地给男方娶亲人出难题、怪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云山雾罩,漫无边际。男方这边也自有准备,专门找一些善于词令,思路敏捷的当娶亲人。这样,双方旗鼓相当,展开一场舌战。男方娶亲人进入女家后,即在茶点桌前序坐。趁女家不注意,偷起两个茶碗或酒盅放入衣襟或袖里,象征着窃去子孙。新人穿戴整齐以后,盘腿坐在炕上,面向喜神方位,静候上轿。到了吉时,由新人的兄长伯叔抱入轿内。“我那时是大皮车(三套马车)来迎娶的,大批车也做了各种装饰,用毡子做成轿子的形状。我做在车里围着婆家拿来的大红被子,天很冷,我却很暖和。”许老太太笑着说。

送亲——越炭盆跨马鞍

喜车回到了男家街口,放一挂鞭,加上两个二踢脚。随之锣声大震,说是为驱逐一切妖邪外祟给喜车让路。实际上就是通知本家做好迎接喜车的各项准备。男家也像女家一样,把街门关起来,但没有像女家闭门的时间长。由送亲的人去叫门。到合意开门时,要洒满天星,仍出几百吊大铜钱来。这时,男家院里正中,摆上一个生铁铸的三爪扁圆的钱粮盆,里面烧上木炭,必使火势旺盛,谓之烧炭盆,象征夫妻婚后生活红火兴旺。同时,让炭火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让新娘子走过去,谓之熏煞。最后,停在喜房前边。男方家将马鞍放于即喜房门门坎上,让新人越过,表示新婚平平安安,并由另外两个小姑娘,以两块红毡倒换着往地下铺,铺时是角搭角,边对边,不留空当,新人穿新鞋不沾地并且要从红毡子上踏过,不能让新鞋沾地。新人头上搭着红盖头--上不见天;脚踏红毡--下不履地,由男家请来的两位全福不忌的妇女搀扶上炕,坐的时候新人必须把炕上的四铺四盖中的一件拉下来坐在屁股下,目的是步步高升。

典礼——全福女性来开脸

新娘在新房坐定,略加休息,就开始进行拜天地的前置程序---开脸。所谓开脸,就是用五色衣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这是妇女出嫁的标志。这一礼仪要由年轻的全福女性执行,一般是嫂子或大姑姐之类的女性,而男子行剃头礼。同时,洗脸水要由一个小女孩去倒掉,一般由男方的侄女或外甥女完成,倒水时新娘子要往脸盆里放一些当时的钱币。接下来举行拜天地的典礼仪式。正如文章开头那样,在寒冷的坝上地区拜天地的仪式比较简短。农村人之所以选在寒冷的冬季举行婚礼一则是因为冬闲了有充分的准备,二则在寒冷的冬天,肉类和米面做成的饭菜容易存放,不易变质。在中午之前,婚礼仪式举行完毕。

坐席——论资排辈尽礼仪

席面因家境而定,也是男方彰显家境的一次展示,很多家庭都希望办得体体面面,甚至不惜和亲朋好友借钱。坝上的席面讲究“八碗八碟”。其中八碗必须是爬肉条2个(红色和白色各一个)、鸡肉、鱼肉、扇子管儿(片肉,摆成扇子形状)、肉丸子、肘子、刮拉遍(粉条、肉、海带),四碟应情况而定,坝上蔬菜少,四碟菜一般是炒鸡蛋、冷肉片、瓜条、豆角丝、豆芽菜等。

坝上坐席都是在炕上,炕上摆一个四脚桌,一座四人,按辈份坐正席、下席和首席。菜肴一道一道地上,席间,总管领着新郎新娘要过来敬酒,新郎、新娘分别为客人斟酒,随后,总管高声叫道“二位新人给XX典礼啦,XX贺礼大洋XXX块,于是新郎新年齐齐向这位客人鞠躬,长辈们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李倩交给总管,总管点好后交给记账先生。此时,如遇到小一辈的弟弟妹妹们时要逗新娘子了,他们往往把钱兑换成最小的面值,他们一个一个地给总管,而让新娘子一次次典礼。农村办喜事坐席有时候从中午一直要持续到掌灯时分。略晚一些还要给送亲的人吃宵夜,不管是否吃,宵夜是一定要做的,宵夜一般为面条、四个菜。

闹洞房——筛子扣锅吃翻身饼

席毕,二位新人步入洞房。此前一夜的婚房是不能空着的,必须由一个童男子压房。此时,婆家要用一个小菜碟倒上麻油并在碟内放一根用线做的灯芯,然后放在洞房的灶锅内,随后在锅上扣一个筛子,筛子上还要放5个馒头,光线从筛子上发出斑斑点点的光斑洒在洁白的墙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如果筛子映在墙上是一颗树的形状,将来要生男孩子的,如果映出的是窟窿的形状将来要生女孩子的。”许老太太说,“其实那个时候不计划生育,生男生女只是先后的问题,很少有只生男不生女的。”约略晚上10时左右婆家还要给二位新人吃翻身饼,意即改变原来的样子翻身成为新主人。

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闹洞房了,一些比较调皮的年轻人开始变着法子逗二位新人,尤其是新媳妇,内容有文明与粗俗的,有高雅含蓄与情趣低俗的。让二位新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此时的心媳妇还不能生气,否则,新媳妇就太小气了。民间还有“结婚三天没大小”的说法,也就是在结婚的三天内无论长幼都可以逗新媳妇的。甚至在坝上还有半夜听房的习俗,仍然是都二位新人,总之,新婚之夜,二位新人是休息不好的。

回门——下马饺子耍女婿

第二日早上梳洗完毕的第一件事是拜祖,由新郎带着新娘到祖坟上走一趟,算是认祖。回来后吃过早饭,新娘还要在婆婆的带领下认大小,就是进一步认识亲戚。认大小的时候这些亲戚要给新媳妇见面钱的。

迎娶仪式礼成后,新妇必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见礼,谓之回门,也叫回酒。即古代所谓的归宁。有的从迎娶之日起算,第二天回门回,回3天、5天、7天、9天不等。回门是新妇首次归宁,新妇出于对娘家的留恋;娘家出于对闺女的关心,所以,对此举都非常重视。

回门一般下午到娘家,娘家首先给新女婿吃的饭叫下马饺子,此时,是做弄新女婿的时候了,大姨姐、小姨子、大舅嫂子等齐上阵在饺子里包上各种比较刺激的调料,如辣椒、花椒等让新女婿吃,从而考证新女婿傻不傻。如果新女婿吃掉这样的饺子就是傻女婿,即使傻但生米煮成熟饭,好坏都无法改变。“其实从这一点也看不出傻不傻的,我的丈夫爱吃辣椒,正好我的娘家人给他包了辣椒面饺子,结果可把他吃香了,而我的丈夫是个很聪明的男人啊。”许老太太笑着说。至此,一个女人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回门乃是传统婚礼的尾声。回门礼仪的结束标志着全部婚礼礼成。

婚嫁——繁文缛节中定终生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越是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人生大事,越要突出一个礼字。儒家认为,夫妻关系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否则谓之苟合,即不被承认。而且认为,必须繁其文,隆其节,严男女之别,而后夫妻关系才能稳固。从另一角度上看,婚礼的用意还在于把婚姻关系合法化,舆论上公开化,使得三亲六故、同人、邻里等一体周知,予以承认。

“那个时候,只要是办了喜事就开始过日子,日子过得好坏全由双方打理,即使日子过得很穷困也没有离婚的,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许二仙老太太说。

也许,就是这些繁文缛节的礼仪约束着人们的德行,制约着人们责任,让恒古而传统的婚嫁礼仪把婚姻一步步走向终生,而让现在简单而功利的婚姻趋于多变;也许,当今栅繁就简的婚姻礼仪模式是一种文明、一种进步。但婚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古往今来,婚嫁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前辈的心态,追求与向往,生活方式和准则,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故婚嫁礼俗适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王守刚/文段明/图)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