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导演,也是多重人格症患者…… 他们是导演,也是多重人格症患者……他们是导演,也是多重人格症患者……

他们是导演,也是多重人格症患者……

十三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我收获了一份极大的观影惊喜,就是这部匈牙利电影《盗梦特工队》。

画面不美却好看,每张面孔都透着毕加索画作的诡异。

片中男主叫鲁本,是个心理治疗师。

长久以来,他的梦境都饱受“妖魔化”名画的侵扰。

在他的梦中,蒙娜丽莎、维纳斯都是骇人的怪物,想睡个好觉的唯一办法就是偷走带给他梦魇的名画。

好巧不巧,鲁本的患者中正好有三个各具本事的病人,为帮助鲁本脱离梦魇,四个人组成“阿卡贝拉”,偷遍罗浮宫、泰特现代艺术馆……

弗洛伊德曾说,“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这话不但适用本片剧情,也适用于导演MiloradKRSTIC。

现年67岁的MiloradKRSTI是名画家,定居布达佩斯,开过画廊、出过书、当过律师。

画家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忌刻板矫情、中规中矩;律师需要冷静勤勉,最忌抽离的思维与浪漫。

画家与律师,格格不入,充满矛盾,却在MiloradKRSTIC的身上完美融合,是不是很神奇?

虽然我相信“干一行爱一行”,但我更相信“术业有专攻”,样样都能做的好的人毕竟是少数,能样样做好的人往往需要“多重人格症”做支撑。

经过六年半打磨,《盗梦特工队》带给观众的惊喜说明一切。

片中关于心理创伤的设定,灵感来自希区柯克1945年的《爱德华大夫》。

片头这句“我梦见我是两只猫,两只一起玩”出自匈牙利作家卡林西,很多读者都知道,卡林西是“六度分离理论”的簇拥者。

啥叫“六度分离理论”呢?

这是1967年,由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神奇理论。

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能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起联系,期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换言之,世界上所有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关系网以特殊方式联系起来。

片中,“阿卡贝拉”组合正说明这一点:人从众,无往不胜。

现在,“六度分离”理论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商人和求职者都将它奉为认识朋友、扩展人脉的金玉良言加以实践。

研究表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中,有80%是出于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想要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隐形患者。

佛洛依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而电影被称为“造梦的艺术”。

电影正是影人与观众将灵魂剥离、展示的造梦过程,要想把故事讲精彩,经得起推敲,导演不研究心理学,或者说没有点“多重人格症”,还真办不成事。

不信?你接着看。

从1879年心理学正式独立为一门学科后,公认的四大门派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学派。

这其中,行为主义最先产生。

代表人物华生提倡“后天决定论”,他认为,人经后天打磨可以被塑造成任何样子: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简而言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天决定论”须依赖“行为塑造法”斧正。

这种方法虽说极端,却对人们改良不好习惯或恐惧行为提供了方法。

在影片《发条橙》中,为消除罪犯的邪恶想法,当他产生犯罪念头时,会被喂生石灰,或折磨其生理,这就是在实践“行为塑造法”。

我为你们找来一节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视频,这位教授就以电影《发条橙》为例讲了经典条件作用。

事实证明,“行为塑造法”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华生一味强调外力而忽略人性和情感的体验,最终遭到铺天盖地质疑。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最终奠定精神分析学说。

他重视人的内心感受,挖掘潜意识的精神力量,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结构组成的。

所谓“本我”,是人的本能和欲望;“自我”则是个体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的过程;而“超我”却是制约自我后,达到更好的理想型状态。

这一理论深入人心,迅速替代“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主流。

在很多电影中,导演常常通过“扭曲的五官、失调的四肢比例和额外的器官”来影响观众的内心感受,最终起到与剧中人同呼吸的“超我”状态。

毕竟,在一个崇尚美的世界,任何差异都应该是被接受的。

很多人在看过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后都惊呼,它是史上最高智商电影,能拍出这样剧情的导演,一定是个精神病!

真巧,《穆赫兰道》也是部关于“梦”的故事。

戴安妮是个女同,属社会边缘人物,她面对的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对方叫卡米拉,是当红女明星,痴迷于英俊帅气的导演。

随着导演与卡米拉的日渐亲密,卡米拉迎来了演艺事业的高峰。

戴安妮只能在片场依托卡米拉的关系出演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她的人生充满失意。

噩梦是做梦者在现实中的焦虑体现。

戴安妮的梦每天都很吓人,有车祸、有黑脸怪物、有杀人、有腐尸……

须知,潜意识收集信息的能力较意识强8万倍,人行为的95%都是由潜意识主宰的。

看不懂《穆赫兰道》的观众,我劝你们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一定会得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结论。

抛开恐怖、惊悚的外衣,导演大卫·林奇并非精神病,其内核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

在电影里玩转心理学的导演,最厉害的当属悬念片大师希区柯克。

他的影片曲折离奇,镜头具有超强视觉冲击力,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这是因为,在希区柯克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莫名的焦虑,一种绝望的感觉,他曾多次在媒体前坦承自己脑中有着无穷无尽的荒谬,属多重人格的症状。

好在,电影是虚构生活的现实表现,也是高于现实生活的再构建手段,一如希区柯克的《后窗》与米切尔·鲍威尔的《偷窥狂》,极好的透露出电影造梦的本质,即“透过荧幕,我们都在偷窥别人的生活。”

这么爱看电影的你,想必与我一样,只是不愿承认自己心存偷窥他人的欲望,时过境迁,经过科波拉和马丁·斯科塞斯的推崇,人们开始重新看待《偷窥狂》,将它列为影史上的杰出经典。

平凡如你我,能爱电影到癫狂,对“多重人格症”这件事还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呢?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标题即可阅读)

女童模被打事件:你拿孩子赚钱的样子,真可悲

喜剧演员的人生究竟有多惨?

电子情人时代,男人性生活成本有多高?

玩转“荷兰镜头”,让你的电影甩别人一条街

陪伴我们十年的复仇者联盟,说散就散?

今日阅舰仪式指挥舰或不是055大驱、海军航母

斯里兰卡8起炸弹袭击:猛虎组织死灰复燃?

男子将爱猫葬于神秘墓地,次日它奇迹复活

伟大,向来以“疼痛”取悦人世

8K修复首映,最炸裂的电影来啦

“北京市场”签约额:309.028亿!破纪录!

电影评论

dypl8848

电影丨批评丨评论丨体验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