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上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心理困扰,每个人都有提升心理健康的空间,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大多数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因此,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关系人们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干预。
心理健康促进歌
树立健康意识,普及心理知识。
培养自我接纳,促进自我认同。
加强人际连接,共创和谐环境。
牢记心身一体,不忘强身健心。
关怀儿童心理,培育坚韧自信。
心理疾病的预防
大部分精神心理问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1.日常压力常管理
:人们往往重视重大创伤事件的影响,而忽略日常生活中的慢性压力造成的长期影响。提倡科学减压,避免吸烟、饮酒、过度消费、沉迷游戏等不健康的方式。
2.灾难事件防创伤
:危机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没有任何人,能在一生中完全避免危机。灾难事件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灾难事件的亲历者和间接的接触者,都可能形成心理创伤。尽量避免暴露于灾难,加强心理防护。
3.儿童心理齐助力
:父母、老师也需要持续的心理成长,共建温暖、支持、有爱的养育环境,不盲目夸赞,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避免过大过早的压力。压力过大,缺乏运动和社交,不利于大脑发育,阻碍心理成长。
4.不良情绪要调理
:感受抑郁、焦虑不等于患病,持续的不良情绪提示内心被忽略的盲区,蕴藏心理成长的机遇。增进情绪觉察、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积极寻求人际支持、找出消极想法、直面焦虑的对象可给你带来全新视角。
5.失眠改善有技巧
:失眠更需保持规律作息,不急不躁,能睡则睡,不能则起,困了再睡,切忌刻意努力,也不可依靠饮酒助眠。
6.老年心理需留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丰富老年生活,广泛接触社会,减缓大脑功能衰退,保持乐观心态,与时俱进。
心理疾病的干预
心理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重视康复。
1.识别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
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
抑郁症
:表现为至少两周每天大部分时间的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缺乏、无望、不自信、少言懒动,常伴有思考力、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和睡眠、食欲、体重的变化及身体不适等症状,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部分患者有自杀风险,需及时防范。
焦虑障碍
: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或与实际状况不匹配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焦虑障碍还包括惊恐发作,会让人有心悸、强烈的恐惧和失控的绝望感,很多时候毫无缘由和规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时常有不安的感受,感到担心,永远关注这些担心,惶惶不可终日,还会导致睡眠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社交焦虑障碍
:表现为明显而持久的害怕和回避社交性情境或可能诱发使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出现严重焦虑反应。
应激障碍
:指由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所引起身体和心理的急性或慢性的应急反应。
失眠症
:表现为一周三次及以上的入睡困难、易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质量差,无法恢复精力;白天可能会疲劳、积极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和情绪低落。
心身疾病
: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甲状腺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糖尿病、肿瘤科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的全过程。
强迫症
:以反复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明知没有现实意义,依旧无法控制,对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和破坏,并引发情绪紧张和恐惧,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例如反复洗手,甚至洗几个小时等。
疑病症
:表现为缺乏医学证据的前提下依然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就医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精神分裂症
: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思想、言语和行为的混乱,让人难以理解,有些患者变得孤僻,淡漠,发病期间往往没有自知力。
老年痴呆
: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表现为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难以做出决策、言语表达出现困难、性格发生变化等。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
2.心理服务的内容和求助途径
服务内容:专业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自杀预防与干预。
求助途径包括:心理热线、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专科医院、有资质的心理机构。
求助流程: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评估、诊断和治疗,完成心理评估(标准测评+面谈),选择适当的心理或药物干预等方法。
3.心理疾病的康复
(1)关爱支持:家人、朋友以及集体的关爱,维持日常人际交往。
(2)承担角色:保持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生活任务。
(3)跟进心理:心理治疗能更好地理解症状背后的内心活动。
(4)合理用药: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不随意调整药物,按时复诊,药物反应需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
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
大部分人都能从灾难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中复原。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经历灾难的人们更好地度过艰难时期。
强烈的失落无助、不知所措的茫然、深刻的哀伤等,都可能会引发自杀。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自杀风险较高的两种心理疾病。但也存在大量的冲动型自杀。
记住:有自杀想法的人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大部分自杀行为发生之前都有一些预警或求救信号,是发现和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机会。
识别自杀风险,关爱我们身边的人!
文:王文菁;王诗镔;丁凯荣
排版:
张筝驰
校对:杨芸
审核:刘向欣
心理健康资讯相关公众号推荐
长按关注
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
微信号:Drugaddiction2017
长按关注
精神卫生686(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
微信号:Mental_Health_686
长按关注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微信号:
gdjwzx
往期推荐
●专题丨
2021年广东省心理援助热线技术初阶培训班顺利举办
●专题丨
【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卫生党支部到基层开展党建共建
●专题丨
2021年广东省基层人员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培训师资班
●专题丨
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暨2021年学术年会在佛山胜利召开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