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性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性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性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主讲老师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活动缘起

庚子流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当世界都笼罩在病毒的威胁下时,谈论心理健康显然是尤为必要和重要的。

5月,是上海财经大学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月”,

为了应对疫情,今年心协准备了丰富的线上活动、讲座和课程来确保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的顺利展开。

有感于近段时间不断爆出的性别暴力相关新闻:韩国

N号房事件,

鲍毓明性侵养女案、绵阳副校长性侵男生案、上学期我校副教授性侵女硕士生事件等,我们认为开展有关性别心理教育的课程非常必要,因此

上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与上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合作,联合举办

“云抗疫·心健康·性别议”系列云课程

,希望通过对性别暴力、性别心理相关内容的梳理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自我防范和应对意识,培育、树立良好的性别心理健康观。

此次活动中,我们一共推出“云抗疫·心健康·性别议”为主题的3个课程,第1讲

“性/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姜云飞)与第

2讲“营造健康友好的校园性别环境”(苏熠慧)已在“上财心协”微信公众号推出录屏和音频课。第3讲“男性气质与性别暴力”(张智慧)将在我们中心的这个平台隆重推出。这一讲重点揭示男性在性别暴力中的一些心理特点,补充、拓展了我们对性别暴力和男性心理干预的进一步了解。此外,此次系列推送还将特别增加一篇来自“社会性别心理研究”课程的学生(蔡丹锦)对校园性骚扰的思考,期望能够通过多角度地认知、了解性别暴力和性别心理的多种面向,普及与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

本次讲座内容

一、为什么性别心理教育如此必要?

首先,这是国家的倡导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要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社会性别进入决策主流”,也就是说国家在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基础上,进一步倡导性别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强调性别平等的

社会性别意识

,已经与

人口意识、环境意识

并列成为21世纪三大现代意识。

其次,性/性别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成要素。

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到各高校应该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必修课。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情感、恋爱与性的内容。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一书中所说:“若抛开性别,就无从理解性”,因而性/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二、传统性别观念的危害:

传统性别观念建构出了一整套刻板僵化的恋爱心理和婚姻角色期待,这与当今崇尚多元的社会潮流和青年人尤其独立女性的自我定位会发生许多冲突,至少在三个方面造成伤害:

1、影响婚恋模式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建构出男性会更少承担家庭生活中的责任,使得“丧偶式养娃”成为女性心头之痛,也建构出女性失去自我的付出……身陷此种传统角色中的女性也会难以面对情感创伤。

2、影响平等关系

传统男强女弱的性别文化塑造出男支配、女顺从的模式,这体现在性以及一切非性领域,使得男性习惯支配地位不懂得尊重女性,使得女性在婚恋关系和性骚扰等不平等的性别关系中,习惯忍受和妥协,造成对自身的伤害。

3、影响身体自主性

传统性观念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性道德标准,比如女性要矜持守贞洁,不然就有荡妇羞辱等着;而男性却是可以多性伴为荣。这样的双重标准会使女性在性上更难有自主性;而男性在无止境地追求“性强力”炫耀性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受制于此,为自己的性表现担心焦虑,成为“强大”的奴隶。

三、性/性别教育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一个与性/性别教育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展开分析:

四、性别不友好的严峻现实之——性骚扰的分析

在性骚扰问题上,常常存在着以上提到的多种误解。然而事实上,性骚扰对受扰者的心理伤害是十分严重的,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骚扰

心理伤害

1、情绪压力:愤怒、恐惧、恶心、焦虑、不安全……

2、困惑和自责:是不是我错了?我反应过度?不得体?……别人会说我神经过敏、小题大做?

3、担忧:会不会被报复?穿小鞋?不公平对待?……

4、对自我认知的负面影响:羞耻、无助、脆弱、低自尊……

5、对社会关系人际互动的消极影响:自我收缩防御、改变生活方式、回避环境……

其实,这其中有许多情绪伤害来自于不知道什么是性骚扰的边界。

所以,

认知什么是“性骚扰”是性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

五、反性骚扰的法律制度: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反性骚扰的法律制度:以前中国是没有性骚扰这个概念的,只有“耍流氓”这个词意思比较接近。

直到2005年,“性骚扰”一词才第一次出现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里

。该法第40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妇女维护权益的方式是向相关单位投诉;对救济途径也没有明确规定。

另外,2012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首次增设用人单位有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显然,我国在性骚扰上的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粗放单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单性别保护,没有涉及女性之外的人(男性、性少数)。

2、性骚扰定义缺失,没有原则性条例可以依据。

3、雇主义务过于笼统,没有规定法律责任。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外反性骚扰法律条规:

1、“性骚扰”一词是1974年由美国女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提出的。

当时是一名妇女因为躲避上司性骚扰而不得不辞去工作,却因为“个人原因”无权享受失业救济金,便诉诸法律。麦金农在为她打官司的过程中提出了“性骚扰”这一概念。1986年为美国最高法院所认可,其后欧美许多国家都开始针对性骚扰立法。

应该说,

美国的立法更多指向职场中的性骚扰,分为两类:

(A)"性交易"类型的性骚扰:把不受欢迎的性接近、性要求和其他与性有关的言语和行动通过明示或暗喻的方式作为就业的条件时,或者把服从或拒绝这类学位作为觉得个人就业的根据时,这类学位则构成以性做交易的性骚扰。

(B)"敌视环境"类型的性骚扰:

不受欢迎的性

要求和其

言语和

行动,其目的或家国不适当地干扰了他人工作,或造成恐吓、敌视或令人生厌的工作环境时,这类行为构成”敌视环境“类型的性骚扰。

2、2012年8月6日,法国明确性骚扰定义:

性骚扰是与性相关联的重复性语言或行为,无论是伤害了受害者的尊严,还是使受害者陷入焦虑、恐惧、或者受侵犯的状态。

即使不具有重复性,以实施者或者第三者获取性方面的实际或表面利益为目的而实施任何压力的行为,也被视作性骚扰。

澳大利亚

3、1984年澳大利亚的《性别歧视法》,该法明确禁止性骚扰,归为性别歧视。其定义为:

a、不受欢迎的求爱或性要求,或者

b、其他性本质的、将他人卷入其中的行为;

在有理由认为被骚扰者有可能会被冒犯、羞辱或者恐吓的情形下即可认定。

4、2006年德国于颁布《一般平等待遇法》也将性骚扰归为性别歧视的一部分

定义:

性骚扰是指一切不受欢迎的与性相关的行为或言语,包括不受欢迎的肢体接触,与性相关的邀请以及对带有色情内容的文字传播和图片展示等。

2011年联邦劳动法又在判决中进一步指明:只要骚扰行为客观上侵犯了被骚扰者的人格尊严,该行为即可构成性骚扰。骚扰方不能以“误会、开玩笑”为由进行抗辩。

“不受欢迎”以被骚扰人的感受为准

六、了解了法律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

性骚扰的一些常见类型:

所有不受欢迎的——

身体接触

:“咸猪手”、毛手毛脚、性接近、性举动

语言文字

:性暗示、性挑逗、品头论足、黄色笑话、荤段子、性玩笑、性要求、性命令、散播性谣言……

:色情图片、富有性意味的声音、影像

非典型身体接触

:偷窥、拍照、露阴、偷内衣……

以关心、喜欢的名义频繁邀约或强留

:吃饭、聊天……(如四川班主任梁岗、校园性骚扰案件中的某些教授……)

或者换一种分类:

七、事实上,性骚扰也可以按侵害的严重程度分为至少5个等级:

八、性骚扰的实质:

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1、父权制性别文化建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男强女弱等性别歧视观念和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女性被定义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和生育工具,即使现代社会女性崛起,但男人潜意识里依然内化了对女性身体和性拥有支配权的感觉。所以,性骚扰并不仅仅出于不可抑制的性欲望,更是满足隐藏其后的控制欲和支配欲。

2、在现有不平等的父权社会中,男性拥有更多资源,暗示、胁迫女性以身体和性作为交换的性骚扰,更是性别不平等和社会资源、身份地位等多重不平等权力关系交织的表现。

3、父权等级文化的核心是信奉强权逻辑,不仅在男女性别间制造强支配弱的现象,也会在男性性别内部、所有强弱之分的关系内制造等级制,所以性骚扰也不仅只存在男对女、也有男对男、女对男、男(女)对跨性别性少数人群的骚扰。

那么,如果遭到了性骚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九、性骚扰的应对策略

1、相信自己的感觉,及时回避、公开表露不满和排斥神情。

2、观察判断:是不是有意(恶意)骚扰?

3、划出边界:正面明确表达不喜欢、不舒服,请停止!

4、防止误解:紧张尴尬的笑,太近的距离,委婉的拒绝……。

5、寻找支持:判断安全系数,表明立场,求助。

6、保留、收集证据,投诉、报警。

如网络性骚扰可以利用微信投诉功能——到TA的详细资料页面,点卡右上角的“……”最下面有一个选项“投诉”,里面有“发布不当内容对我进行骚扰”,还有其他选项,点击提交证据,很快会收到处理回复。微信团队会限制Ta使用微信功能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性骚扰中的边界之所以不太好确定,是因为

很多人还被刻板性别观念所捆绑

。因为性别观念貌似带有来自天性或男女天生有别的错觉,所以经常被混淆而造成伤害。

十、拆解性别刻板陷阱,明确性骚扰的边界

男人容易掉入的性别陷阱——

1、“女人说不其实是要”

。这个说法典型地来自于性别刻板印象。因为传统文化定义女性要贞洁、矜持被动,所以女人不能表现得对性感兴趣,不然会被骂荡妇;但同时又不能对性完全不感兴趣,那会使男人没有成就感而失去宠幸和地位,所以,在这样自相矛盾的男权性文化夹缝中,传统女人只能半推半就才安全。而男人如果一直抱有这样的陈见,就会忽视、不能正确领会或者不尊重当代独立女性在被性骚扰过程中说的“不”。

2、“荷尔蒙使然,男人是下半身动物”,

热衷表露性兴趣是man的表现,反之,男人对性没兴趣意味着这个男人有病或性无能。有这样误区的男人就会意识不到在公共场合大谈荤段子讲黄色笑话等其实是非常不尊重女性的性骚扰行为。

…………

同样,

女人也有相应的性别文化陷阱——

1、对权威的美化和顺从:

“他应该不会……”。男强女弱的性别文化建构女性应该乖巧听话,温柔顺从地接受男性权威的引导。所以通常容易对男性导师男性权威产生崇拜,被青睐关注也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和美化,即使察觉到身体被越界骚扰,也可能会为对方开脱:这样有学问厉害的人不太可能做不好的事吧?他是不是喜欢我?我是不是想多了?……因而导致失去警觉性和判断力。

2、自我感受钝化:

由于女性被教化为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恰恰最常忽略的就是自己的感受,所以当自己感到不舒服了也会再三地过滤自己的感受,而无法依据自己的不舒服而理直气壮地提出抗议或拒绝。

3、性污名的恐惧:勾引

男权性别文化不仅对性有不洁淫秽的污名化,还会把性污名转嫁到女性身上,比如通奸中对女性进行沉塘浸猪笼等特别严酷的惩罚,比如你被看光光了还有脸做人?比如所谓穿着暴露招蜂引蝶自取欺辱的思维……这些谴责受害者的可怕逻辑都容易使女性对性骚扰采取回避态度。

…………

所以,如果你遭遇了性骚扰,也请尽快跳出刻板性别文化的陷阱,对自己最好的心理调适首先可以运用下面这几句话,理直气壮地说:

1、这不是我的错!

2、脏的不是我!

3、我有美丽的权利,你有不受诱惑的自由!

祝福大家成为一个

内心独立、气场强大、心理健康、人格完整

的人!

文案排版|蔡丹锦、诺也

图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