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
——灯塔管理员索尔
4月13日,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科幻惊悚片《湮灭》在内地上映。
早在2月23日北美上映时,《湮灭》就已经口碑爆棚,获得无数赞誉:烂番茄新鲜度90%,MTC评分高达81,海外影评人将其奉为好莱坞的“新科幻经典”。(相关链接:
《湮灭》:今年画面最好的电影,不看银幕就亏了
电影《湮灭》改编自小说《遗落的南境:湮灭》,是杰夫·范德米尔所著的三部曲《遗落的南境》第一部,后两部分别为《当权者》和《接纳》。《遗落的南境》三部曲是“新怪谭”文学的经典作品,在2014年,三部曲第一本《湮灭》还击败大刘的《三体1》,获得当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后来,三部曲同时在15年获得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最佳图书奖。
三本小说是这样的:挖坑→继续挖坑+略微填坑→填坑。
范德米尔是美国幻想小说家,除《遗落的南境》外,他还有不少佳作。他的中长篇《马丁湖的转变》获得2000年世界奇幻奖;他的长篇《芬奇探案记》获得美国星云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他的非虚构类作品《惊奇之书》获得轨迹奖和英伦科幻奖,并有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他主编的《海底巨兽3》和《怪谭》都曾赢得世界奇幻奖的最佳选集奖……
似乎戴黑框眼镜的长胡子作家都特别出色?
《遗落的南境》相当于范德米尔的转型作品,善于构建架空世界的他,这部著名作品却以现实世界为基础,是个淡化时代背景,具有恐怖元素的探险小说:和生物学家丈夫类似眼神的海豚、地下塔中升起的锥形能量束、植物检验出人的DNA、呼吸的塔和活的文字……这让小说的氛围压抑异常。此外,《遗落的南境》中加入了不少意识流元素,尤其《当权者》,坚持下去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原著三部曲是一个兼有奇幻与科幻元素的故事。
大约三十二年前,南方的偏远地带有一片区域,人称“被遗忘的海岸”,在一次“特殊事件”过后,地貌开始发生变化,同时也出现一道看不见的边界或围墙。根据档案记载,某种幻象,或者“可渗透的边界雏形”——轻薄如雾,时隐时现,几乎难以察觉——从某个未知的中心点向四面八方迅速扩展,然后突然停止于现今不可穿越的边界位置。
三部曲中,第一部《湮灭》是四位女科学家联合探索X区域的地下塔;第二部《当权者》中,新主角“总管”通过对从X区域返回的科学家进行审问,尝试揭开秘密;《接纳》相当于全部真相大揭秘。
根据《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改编的电影《湮灭》视觉惊艳,比如导演和视效团队花大力做出的边界效果。
电影导演嘉兰和视效组将X区域的透明边界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改编也相当出彩。
电影开创了美学革命,情节也十分精彩,但小说中的很多关键情节在电影中进行了删减。相比之下,原著三部曲中的情节更加诡异神秘,也更加好看。
相当关键的情节:地下塔和爬行人
在小说《湮灭》中,女主生物学家“幽灵鸟”和队友勘测员进入地图没有标出的异常地形——地下塔,她们去寻找失踪的队友人类学家。这时“幽灵鸟”发现,塔是活的而且能呼吸,塔内墙壁的文字也是活的生物,组成了一行奇异的文字:
……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
《当权者》中,这些文字同样在南境局局长办公室的墙上出现——在第一部《湮灭》中丧生的心理学家,真实身份是南境局局长。不仅如此,她本名葛洛莉亚,故乡就是X区域所在的地区……
电影中将心理学家称为文崔斯博士,她是书中重要角色之一。
她甚至认识爬行人。
第一部中,神秘的爬行人出场,牺牲了队友人类学家。
我依然眯缝着眼通过显微镜观察从杀死人类学家的怪物身上取下的样本。起初,我搞不清这是什么,因为太出乎意料。那是脑组织——不是别的脑组织,而是人类的脑组织,只不过稍许有点异常。
接着,在塔墙上不断书写奇怪文字的爬行人,窥探了“幽灵鸟”并复制了她。
我从未见过这种蓝绿色的光。强烈的光线耀眼炫目,仿佛有一种厚重的层次感。我根本无法看清强光里的影子,只能迫使自己摒弃视觉,专注于其他感官的反馈。
先前我听到的嗞嗞声,此刻变得像是冰晶碎裂声,逐渐增强,十分诡异。它开始在我脑中形成急促的曲调与节奏。我仿佛从遥远处隐约意识到,墙上的字也被注入了声音,只不过原先我听不见。震颤仿佛具有质感和重量,同时伴随着一股焦味儿,类似于焚烧的落叶,又像是远处有一台过热的巨型引擎。我舌头上则有盐水燃烧的味道。
电影中耀眼夺目的光似乎是这么表现的。
后来“幽灵鸟”发现,爬行人的脸和灯塔管理员索尔一模一样……剧情越来越克苏鲁化。
“地下塔”部分情节是原著第一部极为重要的场景,电影中缩略版的“灯塔地洞”似乎无法相提并论。让人精神紧绷的诡异氛围,在原著中更为突出。
知乎网友杨智认为,地下塔部分的缺失是电影改编的败笔之一。
虽然电影中将复制人淡化处理,不过原著中的复制人更有个性,玩得越来越大。
电影《湮灭》中揭示,X区域能将一切东西的DNA复制。
这是故事的核心设定,在电影里,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复制人,第一个就是女主的丈夫,复制体回家突发疾病昏迷,促使女主探索X区域;第二个是女主的复制体,在电影里疑似被炸死。
x区域:小心有来无回。
但小说中还讲了更多——
每个进入X区域的人都有了复制体,“幽灵鸟”丈夫那一期的复制体都回家了,然后因为癌症死亡;“幽灵鸟”的复制体被带去南境局审查,后来带着“总管”重回X区域;心理学家的复制体被副局长爆头……复制体有记忆,甚至会意识觉醒。
基本每个复制人都会突然出现在X区域外、原来的自己最有感情的地方:家、诊所,还有“幽灵鸟”的宝贝空地。但在随后南境局的调查中,除拥有自己意识的“幽灵鸟”复制体外,每个队员都对X区域失去了记忆。
面谈过程都相当短,所有八名成员所描述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在X区域内,他们并未经历任何反常现象,没有测量到反常数据,也没人提及反常的内部冲突。但过了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强烈地想要回家,并付诸行动。他们中没人能够解释自己是如何跨过边界返回的,以及为什么直接回家,而不是先向上级汇报。不知出于何种缘故,他们一个个放弃勘探任务,留下日志,游荡回家中。
复制人彼此相见也很早。第一期的科考队中,有队员拍到了队友洛瑞和其复制体,这录像带后来成为南境局机密,“总管”看完几乎魂不附体……
“我们才不是第一个相见的复制人呢!”
而复制人的灾难,是心理学家有次偷偷进入X区域,于是区域做出了反应:因为心理学家得了癌症,所以区域里所有队员的复制体也都折射到了癌症。于是他们纷纷回家,再因癌症死去。
要是多一点复制人情节,电影兴许还能再有趣一点。
能解释
电影看似不太合理的设定
电影中,主角们似乎不戴防毒面具,没有野外常识,抛弃几乎所有现代设备进了X区域,没有一点防范措施。而且,如此重要的考察,南境局仅派了五个非战斗性的女性科学家,显然也不合常理。
主角五人似乎是加了不少外挂的普通人?
但其实,这都是因为X区域的设定所致。
首先是人物和科考队的命名。
X区域出现后,南境局负责保护其秘密,并定期对其展开侦查。总部源源不断地将一期期科考队派入神秘地区,到故事展开时,总共有十二只科考队。
由于某些目的,他们将科考队名字变为数字加字母的形式,比如十一期M,十一期K……所以究竟多少人丧命于此,我们不得可知。并且,由于上级避免让各队伍的人过于亲密以至于对任务提出质疑、产生想法,队员们只能用身份而不是名字互相称呼——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勘测员……
第二个月时,他们消除了每个人的名字。只有X区域里的东西可以有名字,而且都只是最宽泛的词条。这同样是一种扰乱,防止提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只有通过了解具体细节才能提得出。
电影中没有采用名字设定,估计是怕坑挖太多解释不了。
边界会干扰现代设备,甚至让进入X区域的飞机无故坠机。
南境局第一次派考察队员进入X区域,大家带了很多现代设备,回来都损坏了。因此,后期考察队员们只能携带纸张、老式步枪等非电子用品。这也解释了很多网友的质疑:为啥不直接飞机大炮直接开进去完事?
“‘第一期’勘探队真正发现了些什么?”
心理学家皱起眉头,这次并非因为疼痛,而更像是想起一件令她羞愧的事。“那次勘探有……应该算是录像吧。那就是后来不准带入先进科技的主要原因。”
在“幽灵鸟”盘问濒死的心理学家时,她还表示,第一期科考队用录像拍到了要命的东西,这以后先进科技设备就不让带了。
而且,小说中多次强调,X区域是一片洁净区域,没有一点污染。为了环保,他们舍弃了现代设备,自然也就不用带防毒面具。
……由于担心不可逆转的污染,进入X区域勘探的规则之一就是不能尝试与外界联络。我们携带的物品也大多与当前的科技水平不符……
比起外界的工业污染,果然还是X区域更加纯净吧?
不仅如此,由于边界的影响,X区域不能随意进出,也无法用先进仪器窥探。
其有好几个入口,有一个在南境局旁边,一个在水底,《当权者》末尾,“总管”和“幽灵鸟”的复制体由此进入X区域……
你不可能从海上的边界底下钻过去,也不可能经由隧道越过陆地的边界。雷达、声纳等先进仪器无法穿透边界。从卫星上俯瞰,只能看到一片荒野,没什么特别的,而且图像显然是实时的。但那只是光学假象。
穿过入口进入X区域过程中,队员们有可能看见幻像,于是队长心理学家要暂时催眠大家,以免让幻觉干扰感知能力。
队员们在南境局总部受过的高难度生存与武器训练中,就包括更好地让他人催眠自己。这也许能解释队员们记忆偶然消失,虽然在X区域时间流速本来就变快了。
片刻之后,心理学家说,“现在,放松你们的头脑。”这意味着她将开始催眠,好让我们穿越边界。然后她也会让自己进入半催眠状态。我们得到的解释是,穿越边界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受到自己头脑的欺骗。显然,幻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至少他们是如此说的。我不太确定这是否属实。出于安全原因,他们并未告知我们边界的真实性状,我们只知道肉眼是看不见的。
边界还会扩张。
在《当权者》中,南境局分局已经被边界吞噬,X区域进一步扩大:
边界往内陆扩展至距离灯塔约七十英里处,沿着海岸东西两侧各有约四十英里宽,空中直达平流层的下方,地底则到软流圈上方。
边界上有一道门或一条通道,可以进入X区域。
那道门也许不是X区域的制造者创建的。
女主“幽灵鸟”的设定在原著中更加讨喜
原著中,人型树所在的村落很可疑,周围还不时有野兽(其实是野猪人)的嚎叫,但“幽灵鸟”还不忘采点人型树的样本拿回去显微镜观察,工作狂属性十分可爱。
电影中,导演设计了这个人物的“自我毁灭”:出轨男同事,但得知丈夫间接因自己受伤昏迷后,决定出发寻找自我救赎。
小说中,这是一个异常孤僻的工作狂,她喜欢丈夫,但孤僻性格让她融入不了丈夫的朋友群体,两个人的相反性格让他们异常痛苦,婚姻因此亮红灯,两个人不断挣扎。后来丈夫被人催眠,“自愿”参加科考队,“回来”后得了癌症死掉。于是,她为了寻找丈夫经历过的事情主动报名科考队。后来,她在灯塔活板门下发现丈夫给自己写得一堆堆日志,压抑的故事来了一丝温情。
在原著《湮灭》的结尾,“幽灵鸟”决定继续前进,去“遗忘的海岸”的岛屿上寻找丈夫的踪迹。
每次都有我这样的人吗?当其他人死后,替他们葬尸,然后在悲叹中继续前进?
我是第十一和第十二期勘探队合在一起的最后一名遇难者。
我不会回家。
她还和体内的“光亮感”抗争了差不多三部。她由原先的抗争,拼命保持自我意识变得坦然接受——
幽灵鸟从平台窗口望出去。生物学家在黑暗中现身,她的身体忽隐忽现,直到化作一团闪烁的波浪,强行侵入覆满森林的山坡。那巨硕的身形沿山坡翻滚滑落,林中的树木发出噼啪崩裂声,在碾压之下变成一堆碎柴。黑暗中,闪烁着翠绿色荧光的表皮底下是厚实的肌肉。生物学家尚未到达,气味就已先至:浓重的海水味儿和油味儿,以及刺鼻的碎草药味儿。它发出的音响仿佛风与海撞到一起,余震中回荡着先前那种深沉的轰鸣。这是寻找,是探问,是交流与沟通。幽灵鸟能够理解,能够辨识。
“光亮感”是
“幽灵鸟”在地下塔中的活性孢子产生的感觉。心理学家的催眠因此对她无效。
“新怪谭”作为新兴流派,在国外都算十分小众,但以杰夫·范德米尔和柴纳·米耶维为代表的“新怪谭”作家,多次夺得星云奖、雨果奖、阿瑟·克拉克奖等幻想文学界奖项,都宣告着“新怪谭”类型的崛起。
确实,不断有作者将“新怪潭”特征与其他元素混合,创造出新奇精彩的篇章,《遗落的南境》就是其中之一。“新怪潭”代表人、《遗落的南境》作者范德米尔在《新怪谭》合集的序言中指出,新怪谭作为一种运动已经成为过去,然而其效应仍在扩散。或许,以《遗落的南境》为首的“新怪潭”文学说不定能成为将来的主流作品呢?
热文推荐
斯内普教授+异形之母,用演技打败外星人
这部科幻剧烂番茄95%,顶级物理期刊都打call
这届美国政府不行?大脑可能让外星虫子吃了……
完爆《神探夏洛克》,zhèi悬疑剧让你过足推理瘾
未成年绝地求生!看霓虹偶像剧如何弯道超车科幻经典
奇幻|科幻|悬疑|惊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