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桓心理马洁丽|作者
在你们家庭中或者在身边的家庭中,你是否经常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画面:
孩子刚开始写作业就时而要喝水,时而要上厕所,时而玩铅笔或橡皮?
孩子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你在一边急火攻心,他却悠然淡定?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得了拖延症,做事懒散、写作业拖拉、吃饭磨蹭,总之有一半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导致本来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拖延两至三个小时,或者别人一顿饭15分钟解决,自己的孩子却可以
慢慢悠悠
半小时以上才吃完。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
有研究得出,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
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在以上情境中,单纯的做事拖拉、磨蹭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拖延的现象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
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拖延现象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帮助孩子改掉拖延的坏习惯,可用以下几个
小妙招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认识时间的价值
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起床、洗漱、吃饭或者写作业,我们都要给孩子规定时间,这个规定的时间可以跟孩子一起商定。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给他充分的肯定;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父母则要给予一些惩罚,让孩子感受到拖延带来的后果,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改掉拖延的坏习惯。
改变说话方式,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不妨经常对孩子这么说: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
“比一比我们谁能更快的做完这件事情。”
“妈妈相信你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会完成。”
父母用鼓励或者激励的语言跟孩子说话,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教会孩子做事情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情拖延是因为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会提高做事效率,
父母有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
,比如怎样穿衣服更快、怎样洗漱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让孩子学会这些必要的技能后,也能帮助孩子改掉拖延的坏习惯。
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消除分心因素
孩子学习时,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在孩子身边发各种各样的声响,也不要时不时去看孩子学习得怎么样了,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专心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有助于减少拖拉现象的发生。
父母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常听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父母做事拖拉懒散,则会直接影响孩子守时习惯的养成,成为孩子改正拖延习惯的阻碍物。
反之,
如果父母平时做事情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会像一盏明灯一样一直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是中国明代学者钱鹤滩在脍炙人口的《明日歌》中写道的诗句,意思是“总是在等待明天,又有多少个明天呢?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这首诗多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延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
TheEnd
xihuanxinli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养育,只要父母能用对方法,帮助孩子去改正坏习惯,相信你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本文作者
马洁丽
长按识别找到老师
熙桓心理入驻的马洁丽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倾听疗愈师、正念教养指导师。擅长亲子教养、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她一定能够帮助您找到内在力量,走出心理困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