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拖延症彻底吞噬你。」
from十点君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韩星朗读音频
前天晚上,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忍不住刷了下微博,刷到了《胡适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我乐出声儿来,大师也拖延!
查了半天才发现,那句懊恼的“你怎么能如此堕落”系网友逗乐,根据大师生活迹象模仿表述的。
回过头来准备继续干活,一看时间,已经1点了。
啊,还是明天再说吧。
我时常在想,我至今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大概是因为得了拖延症晚期不治之症。
你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
打开英文书,准备读三章,刚坐下,想泡杯咖啡,泡咖啡的间隙刷了会儿微博,看到喜欢的综艺更新了,不由自主地点开看起来。
转眼已经12点多了,书一个字没读,然后懊悔地去睡觉,明天起来却依旧如此。
离项目答辩还有4个月,放心玩;还有2个月,慢慢来,还有2个星期,有点小焦虑;还有两天,抓狂,东拼西凑,潦草地写完。
立志夏天到来之前要每天锻炼1小时,瘦掉20斤,做好了计划表,下载了运动软件,买了瑜伽垫。
结果夏天都快过去了,软件用过3次,瑜伽垫还是新的,体重原地打转。
于是再次下定决心,冬天到来之前再瘦成一道闪电。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书橱里《资本论》都落灰了,还只会刷朋友圈“10分钟看懂经济学”。
装满了哈佛公开课的硬盘被塞到了箱底,《欢乐颂》却已看完了全集。
下载了各类时间管理app,用了三天就永远躺在手机里。
在拖延这件事情上,人往往比他能想到的底线还要烂。
刚还在准备工作,反应过来已经平躺在床上,能感受下这种要求和能力差太多导致的片刻绝望么。
越拖越沮丧,沮丧变绝望。
99.9999%的拖延,都是为了逃避。
简·诺克在《拖延心理学》中说: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
例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感觉有点小累,先看一集剧休息下......
这样因为不自制而导致的拖延更容易把我们拉进“焦虑怪圈”。
一边制定完美的计划,下定决心好好完成,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心里又想着:
“这次我得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
焦虑开始加重,压力也逐渐加重,却又继续埋头玩手机。
之后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陷入到已经无法挽回的焦虑与矛盾中。
总是一边管不住自己,一边嫌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
心理学实验表明,从长期角度上来讲,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还有一些人,面对那些需要极大脑力付出,或者有创造性想法的任务时,思路堵塞,拖延就会发生,他们往往想法多变,为了追求完美而拖延。
例如被称为“拖延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的导演王家卫,《春光乍泄》拍了又拍,让演员忍无可忍,一度从阿根廷返回香港;《重庆森林》拍摄时,王家卫几个月拿不出一个剧本,害得一群演员每天眼巴巴“等米下锅”;《一代宗师》,前后筹备13年,拍摄又历经3年,被笑称为“一代失踪”。
然而大多数人的拖延,并不是因为苦思冥想追求完美。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喜欢拖延那些需要集中精力,深度思考的事情,而选择容易的、不需要思考的任务去做。
一生都在做没有挑战的事,所以也成了平庸的大多数。
有多少人靠“截止日期”这四个字活着。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流传着一种说法:“我校同学每天学习18个小时,每周学习7天,每学期学习1周。”
那时候的我为了推迟写论文,可以刷一整天微博,甚至把宿舍卫生打扫了,或者约着同学,以“备考期间补充营养”的名义,一起出去胡吃海塞。
然后在论文截止日期前1天,跑去自习室通宵,在最后一分钟,以800米冲刺的速度跑到老师办公室把作业交上去。
我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拖延哲学”:在截止日期前3个小时可以开始酝酿,前2个小时,往往都是思如泉涌、效率最高。而在这之前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干点其他的事情,这才是对时间最高效的利用。
直到毕业后,有三次坐高铁,因为赶最后一分钟被闸机口拦下;
有两次项目报告赶在最后一天出,质量差到被上级骂得狗血淋头;
有无数次快要出门才收拾行李,所以不是落了钥匙就是落了钱包。
而且,早年因为拖延症而导致的长期熬夜让我开始面色枯黄,甚至开始掉发。
这时我才发现,什么“拖延哲学”,简直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可怕的是拖延癌晚期不自知,还为拖延找一个完美的理由。
人生很多事情不会告诉你哪一天截止,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TED中有一期关于拖延症的演讲。演讲者TimUrban认为拖延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的影响会被限制在一定时期内。但还有一种拖延,是没有截止日期的。
这种长时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觉,也更少被谈论到,它在无声无息中折磨着人们,是大部分长期抑郁和悔恨的根源。
前段时间《朗读者》热播,很多人都被气质如兰、诗词信手拈来的董卿圈粉。却不知这么多年来她不管再忙,都会保持睡前读一个小时书的习惯,而诸如手机这样的电子设备,也从来不拿进卧室。
她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未来折扣”,是指当一件事离完成还剩下很多时间,那么这件事看上去,就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
很多事情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这些事情开始就没有截止日期,直到你全情投入,才会有一点起色,看到一点进展。
而我们很多人都只愿意做速成的事,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
哪怕知道立刻去做件看似没有成效的事情,10年后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也拖延着,最终没有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
一位做科技报道的记者朋友跟我说,有时候在他们报道过的新产品或新模式的后面,经常会看到有不少人惊叹或感慨自己也曾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想法。
你的想法,有一千个人想到了,有一百个人准备做,只有一个人做了。
这其中或许是因为缺乏勇气,或许是缺乏条件,或许仅仅是因为拖延。
长期拖延让人有时候感觉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沮丧的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甚至还没有开始追寻梦想。
记得《亮剑》里有个情节。李云龙同赵刚商量搞一个特别小队,挑选会武功的战士,赵刚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在国内外很多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内部,都流传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法则。一旦有什么新的想法,会马上去执行,然后通过一次次迭代修正完善,绝不会论证到完美才开始做。
战场刀枪无情,商业世界波诡云谲。
有时候晚一步就是输了一场战争,错过一个时代。
如果说工作拖延尚可挽救,情感的拖延却可能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你曾经因为拖延错过了什么?”
回答五花八门,有一个回答却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每次她叫我做点什么事,我都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而我也错过了她。”
韩剧《请回答1988》里,金正焕从18岁开始就喜欢成德善。可每次德善对他表示好感的时候,他却不肯表露心迹。直到5年后,正焕终于有勇气对德善表白,德善却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女朋友。
很多观众心疼正焕,可是他一直拖着,不愿意付出行动,注定要失去。
去年五一回家看80多岁的外公,从小在外公家长大,所以格外亲昵。送我走的时候,他站在门口说:“囡囡我们暑假见!”
我回头,看到他满脸皱纹,穿了多年的衣服已经被磨得破了个洞,那一瞬间我眼眶湿润,特别想回去抱一抱他,但是生性腼腆的我还是犹豫了。
之后外公溘然长逝后,我才发现,那个拥抱我还欠在心底。
看过的情感类节目中,大都是父母在世时,儿女很忙,一年见不到一面,直到父母去世了,儿女为从来没有陪父亲好好说说话而在坟头痛哭流涕;
有些人,快走到生命尽头,才为这辈子忙忙碌碌一心赚钱却从来没有好好旅行过而懊悔不已。
你一直在拖延的,其实是内心一直想去做的事情啊。
而那些安好的年岁里我们都干了什么呢?
今年父亲节,一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让太多人泪目。
想爱的人没有爱,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想抓住的机会没有抓住,想孝敬的爸爸妈妈也已经不在。
一个人回顾一生,只会后悔没做过什么。
生命的尽头,却发现那些重要的都被搁浅了。
拖延是病,有没有药?
在网上搜“如何治疗拖延症”,有一堆方法论:做好计划表,扔掉手机,苦心志饿体肤.....如果按照那些方法长期执行,我们都会成为一个效率奇高,逼近完美的人。
然而方法再多,大多数人都是陷入那种反反复复,无法根治长期拖延的状态中。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什么一下子结束了你的长期拖延?”
有这样一个匿名回答:
“突然有一天睡梦中惊醒,今年我已经30岁了,如果我再不努力,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以前因为不懂事,变成了现在的我,过着现在的生活。但是如果因为以前的不懂事,我的后半辈子都得为此买单,我不甘心。”
如果你收藏了很多治疗拖延法却依然没有执行好,可能还是因为走的路不够长,吃的亏不够多,人生经历中,还少了一个午夜梦回时惊醒自己的瞬间。
曾经有人按照可以活到80岁,把人生划成了无数个小方格,每过完一天就涂掉一格。
人生几何,去日良多,涂掉一格少一格。
我们需要好好看看这个生命日历,好好想想,我们真正在拖延的是什么?
有什么事情是那个追求更好的自己想要去做的,如果要做,为什么一定是明天,而不是今天?不是现在,立刻,马上?
如果还不能彻底摆脱拖延症,至少也不要让拖延症彻底吞噬你。
希望你不是为了拖延手边的工作,才点开这篇文章的。
十点君说
“提升内在的确定性,在失控中自控。”
十点课堂邀请崔璀来开课啦!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崔璀是谁
如果你也想摆脱失控、迷茫的困恼
击下方图片
,去了解崔璀更多的故事
-背景音乐-
古巨基《忘了时间的钟》
-作者-
本文系网易新闻《槽值》栏目出品,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槽值小妹,既能提笔把文造,也能教你把妹撩。本文原标题为《
99.99%的人都在靠“截止日期”这四个字活着
》,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韩星,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记录生活,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一个好声音的公众号:韩星(ID:blingblingmusic)。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人生管理课】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