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说:
人生有七种苦难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这七种苦难
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的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看着失去”的恐惧。经历单纯的人,对老的态度比较平静,因为生活没什么大的变化,本来得到的不多,也无所谓失去。越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物,对老的抗拒越强。若是在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极矣。
第三苦:病
昨天还力拔山兮气盖世,今天就手难缚鸡气游丝了。若是那病不致命,则又有病去如抽丝的过程来折磨人。除了对身体的折磨外,病痛对心灵的考验也颇值玩味。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却,遑论其他感情了。急病考验肉体,久病考验心灵,小病考验耐性。有些人喜欢自讨苦吃,所以总想弄些病来得得,堪称最任性的苦难。
第四苦:死
死的可怕,不在过程,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唯一明确的便是一定会死,对它无可逃避的终极性自然也恐惧有加。死之苦难,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过这只老虎的。当人不再恐惧死亡,它作为苦难的特质也便消失。在七苦之中,死是比较老实的,若有动力,通常这个苦难一求便来,这点比“病”要厚道些。
第五苦:怨憎会
现代社会,朝夕相处的,无外父母、亲人、爱人、同事。对父母,任性可以,怨憎是过分了些的。与爱人相处,不怕怨憎,那样分手就完了,就怕淡漠。午夜梦回,枕边人看上去陌生而苍老,一点也不可亲,生活了无意义的疑问从心底油然而生,怨憎会的苦难便埋下了种子。怨憎会是人际关系上长出的毒瘤,所以在七苦之中,有两苦是可以主动放弃的,只要横下一条心,放弃一些人际关系,怨憎会也便无存;另一个可以放弃的苦难,便是“生”。若说主动去求这苦难,倒也有先例,越王勾践便是。所以成大事之人,必吃大苦。
第六苦:爱别离
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所以佛还说,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谓之“苦苦”。佛主张超脱苦乐,凡人偏偏不想如此无味,明知最终是苦,也要先乐了再说。家人爱之温暖,恋人爱之炽烈,朋友爱之淳厚,就算最终一个别离,又有几人能抵御沉浸其中的欢愉?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第七苦: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世间最怕两种求不得,一种是“得到再失去”,一种是“可望不可及”。又要说希腊神话:话说坦塔罗斯杀子为羹,款待众神,企图证明众神并非无所不知。众神为了惩罚他,将他囚禁于水潭中,水及下唇。潭边有果树,果平于眉,他若是渴了喝水,水位便下降,恒及于唇;他若是饿了去吃果子,果枝便上扬,恒平于眉。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苦绵绵无绝期。这便是著名的“坦塔罗斯的苦难”了,同时符合两种最要不得的“求不得”,简直是苦难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能够跳出世间种种苦难的方法,皆在佛法中,你准备好了吗?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雨法雨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彩推荐阅读
予一己真心,择一城终老
泊岸·归途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
窗里·窗外
世事世中戏·青衣
一生只够爱一人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繁华落尽,始见真心
禅茶一味·一杯禅茶
请给他们爱,而非你的思想
不为来世,只为与你相见
●YUFAYU●
乐梵乐
灵性音乐·
传统文化
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