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 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

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

性别议题不仅是社会议题,也是深刻的理论问题。在以往的研究和社会焦点中,女性、女性气质往往成为热议的焦点。当下对男性气质的关注和管制,值得我们回溯理论重新发现男性研究的脉络。作为经典理论家康奈尔的作品以及对康奈尔理论的概述,是我们进入男性气质议题的一个切口。请跟随本文献,回顾经典。

作者:方刚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2

006年第4期

对男性气质,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所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性角色理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支配性男性气质提出后,男性气质才不再被当做铁板一块。男性气质因阶级、种族、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康奈尔强调男性气质是一个在实践中建构的过程,可分为支配性、从属性、边缘性、共谋性4种。目前男性气质理论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

关键词

男性气质支配性男性气质康奈尔社会性别西方

涉及男性气质的研究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具有清晰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学科,西方的男性气质研究(masculinitiesstudy)得到迅速发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如今,男性气质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性别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男性气质研究发展迅速,视角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领域,甚至包括生物科学和自然学科。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西方男性气质理论

综合当代西方学者对男性气质研究历史的总结,这里分别从5个学科对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男性气质理论作一简要的评介。

1.生物学的观点

生物学的研究集中在研究天生的生理差别对

两性社会行为的不同影响

男性气质更进取

这是由生理决定的

比如认为男人的行动由左脑控制

女人受右脑控制

左右脑有不同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便有不同

再比如

男人每次射精排出1

万枚精子

只有一枚精子会与卵子结合

而女人每次排卵只会排出

20个

所以女人不需要像男人那样竞争

但是这种生物决定论非常容易导致种族主义

没有证据显示某种生理差别必然会导致某种社会行为

而且生物决定论习惯于将对低等动物的研究中发现的规律推论到人的身上

这也受到了批评

事实上

调查显示

不同文化中的男性气质是不同的

并不因为相同的生理特征便有相同的男性气质

2.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学对男性气质的涉及,与精神分析学的

研究紧密相关

其早期主要集中于讨论母子关系

弗洛伊德

弗洛姆及其后的精神分析学家对男性气质都多有论述

但观点有异

弗洛伊德确信性别的经验复杂性,以及男人性格中永远存在女性气质。但他主张,男性应该克服这种男女气质的对立。3荣格则指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并把它称为精神的外部形象,而把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称为内部形象。阿尼玛原型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原型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具两性倾向。荣格认为,通过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特征,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要使人格和谐平衡,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女性方面和女性人

格中男性方面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以展现

如果一个男人展现的仅是他的男性气质

他的女性气质就会始终遗留在无意识中而保持其原始的未开化的面貌

这就使他的无意识有一种软弱

敏感的性质

正因为这样

所以那些表面上最富于

男子气的人,内心却往往十分软弱和柔顺。”

1霍妮是精神分析学家中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代表,她认为,男性气质是通过贬损女性气质来建构的。男性趋向于选择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作为恋爱对象,并习惯于积极地贬损女性的自尊以便

正常男人

的自尊

阿德勒认同女性主义的观点

两性中对立的

一方在文化中被贬值并与柔弱联系起来

阿德勒认为

男性抗争

是神经衰弱症的中心

焦虑将过分激发男性气质

意味对攻击倾向的过分补偿和对胜利的无休止的追求

我们文化的主要不幸是男子气概的过分张扬

不难看出,精神分析学经典作家对男性气质的分析均是单纯从心理学视角作出的,而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因素,因此注定是不完整的。

3.人类学的观点

人类学家考察不同文化中男性气质的不同,

强调行为的差异

性别角色具有文化差异

不同男性气质的差异来自于文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性别是流动的

文化组织起着决定作用

MargaretMead

便通过分析处于方圆

100

公里之内三个原始部落中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差异

揭示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多样性的特点

她认为

在不同文化中

性别角色的规定需要一个结论来支持

即文化是这些差异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4.历史学的观点

历史学研究强调在变迁中考察男性气质,认

为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男性气质也在变化

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欧洲殖民扩张所引起的大规模社会变化中的男性气质变迁的研究

5.性角色理论(sexroletheory)

性角色理论长期主导着人们对男性气质的认

它强调

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就意味着扮演人们对某一性别的一整套期望

即性角色

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两种性角色

男性角色和女

性角色

性角色理论区分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不同

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的是技术熟练

进取心

竞争力

抽象认知

而与女性气质联系在一起的是自然感情

亲和力

被动等等特性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很容易被解释为内化的性角色

它们是社会习得或社会化的产物

按照这一理论

男性气质被视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角色

是文化建构的

这一理论强调社会塑造男性或女性

使之同他们的生理性别相结合

性角色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批评。8理由是性角色被铸造在一个僵死的容器中,男人和女人被要求依据他们的生理性别进入这个容器,而不管他们在行为或态度上是多么地不适合这个容器。这种理论被认为不具有文化普遍性,因此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变化,也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如何针对性别期望的设定来调整他们的角色。

性角色理论同我们将要论述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有相同之处,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性角色理论忽视了个人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定义、再生产以及权力关系,而后者更强调社会建构与性

别动力学的视角

关注男性气质建构的机制与过程

“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的提出

依照R.W.康奈尔和J.W.梅瑟施米特(JamesW.Messerschmidt)的说法,直到

“支配性男性气质”(hegemonicmasculinity)

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真正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男性气质研究才开始出

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概念是在1982年发表的

一篇对澳大利亚高中的田野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凯斯勒

Kessler)

等人在这项研究中揭示

影响男性气质的因素可分为多种层次

包括性别的

阶级的

种族的等等

它们共同参与了男性气质的建构

男性气质是多元的

而不是单一的

性角色等理论此前所定义的单一的男性气质

实际上是一种

支配性男性气质

支配性男性气质

还有各种各样的男性气质

支配性男性气质从女性的从属中获利

与男性超越女性的支配地位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在此时提出是与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是社会建构的,颠覆了长期以来认为性别是内在的思维。4这一思想对男性气质研究影响重大。

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概念一经提出

就标志着男性气质不再是单一的

而这一学派的学者也不再使用

masculinity

这一单数形式

而是使用

masculinities

这一复数形式

因为他们相信

不同文化

阶层的男性

masculinities

是不同的

此前流行于欧美的

男性气质定义

实际上是依据白种人的

中年的

中产阶级的

异性恋的男人来定义的

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提出后

这样的男性中心被取消了

男性之间的差异被作为中心用以理解男性的生活

工人阶级的

有色人种的

同性恋的

年轻或年老的男人间的不同被加以重视

主流的男性气质仅是支配性的

但不是

有色人种

同性恋者

以及异教的男人构成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挑战

不同的男人建构了不同的男性气质

社会建构的机制与过程进入了男性气质研究的视野

年代中期的一系列研究

进一步完善了有

关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理论

即使在文化单一的

表面看来非常具有支配性男性气质特征的国家如智利

也存在着不同的男性气质

即使在军队这样强调单一化的群体中

同样也会体现多样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不仅受性别影响

也受阶级

民族等多种因素影响

男性气质的类型不仅是多元的

而且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没有固定不变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既不是跨越历史的,也不具有文化普遍性,而是因文化和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E.普莱克(ElizabethPleck)和J.普莱克(JosephPleck)在《美国男性》(TheAmericanMan,1980)8中分析了当代男性主题的历史演变。男性气质同时因为社会群体、文化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它被不同的文化阶层、种族、宗教信仰和年龄所塑造。

“男性气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的成长和成熟而变化的”。男性在成长过

程中为了保护自己

使自己感到成功

将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尝试调整男性气质的定义

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男性气质理论——

男性气质是在社会和历史框架中形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主流。

康奈尔的主要理论

康奈尔(R.W.Connell)是男性气气质理论研究的重要学者,吉登斯曾这样评价康奈尔

:“他的理论在社会学界特别有影响,因为他把父权制和男性气质概念结合为一个性别关系的综合理论。在康奈尔看来,男性气质是性别秩序的重要部分,不能同性别秩序或者同与之相伴的女性气质分开理解。”

康奈尔认为男性气质是一种实践,是实践中的建构。

配性男性气质分析是一种实践分析,可以分析出权力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康奈尔指出:“与试图把男性气质定义为一种客体(如一种自然的性格类型、一种行为的一般标准和一种规范)的做法不同,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过程和关系,正是在这些过程和关系中,男性和女性过着不同性别的生活。如果'男性气质'能够简明定义的话,那么它既是在性别关系中的位置,又是男性和女性通过实践确定这种位置的实践活动,以及这些实践活动在身体的经验、个性和文化中产生的影响。”3

康奈尔非常强调身体在男性气质实践中的作用,他提出了“一个超越现有社会理论的模式”,即“身体的反身实践”。强调“身体同时是实践的对象和行动者,实践本身型塑了定义与约束身体的结构”。

康奈尔指出,

三个互相影响的社会层面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性别秩序,

这三个层面是:

(1)权力关系。

在当代欧洲

、美国的性别秩序中,权力关系的主轴是女性的整体从属性地位与男性的统治,这一结构也就是妇女解放运动所挑战的父权制。

(2)生产关系(劳动)。

在工作的分配形式方面,性别分工是常见的。在这种分工中,资本主义经济积累着性别的差异。这是社会建构男性气质的组成部分,结果是男人控制财富,而财富的积累确实已通过性别的社会关系紧紧地与生产领域联系在一起。

(3)精力投入。

形塑和实现性欲望的实践活动是性别秩序的一个方面。康奈尔认为可以对性关系进行这样的考察:双方是自愿的还是强迫的?快乐是平等地给予和接受的吗?

康奈尔认为男性气质之间存在着等级。

他将男性气质划分为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边缘性4类,

它们共同建构着现代西方性别秩序中的主

流男性气质模式的种种实践和关系。

具体而言,支配性男性气质被认为是男性气

质的“理想类型”,一个集团可以凭借支配性男性气质来声称和拥有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支配性与整个社会的主导文化有关,在这个总框架中,存在着不同男性群体之间的具体的统治与从属的性别关系。

男性中也有性别等级,同性恋者就处于最底层,其处境类似于女性。此外,一些异性恋男人也被从合法性的男性气质圈中驱逐,处于从属的地位,如穷人。

共谋性的含义是:能够从各方面严格实践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男性是相当少的,但大多数男人从支配性中得到好处,这是男人们普遍从女性的整体依附中获得的。某些人一方面谋取权力的利益,一方面又避开男权制推行者所遭遇的风险,这类人的气质就是共谋性男性气质。

边缘性是性别与其他结构,如阶级和种族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出的男性气质之间的进一步关。占统治地位的男性气质与从属阶级或种族群体的边缘性男性气质之间存在关系,比如,黑人男子具有从属性,而富有的黑人明星,则显示边缘性。5

以上4种类型并不是僵死的,而是一种

的存在。

男性气质研究的其他发展

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男性气质研究领域产生出众多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它们涉及到男性气质的界定、青少年男性的成长、男性的特权与危险、男性与工作、男性与健康、两性关系中的男性、男性与家庭、传媒中的男性、男性运动等诸多方面。

父权文化通过各种方法建构着支配性男性气质。

M.梅斯纳(MichaelA.Messner)就指出体育运动是表现男性气质的重要方式,如有些喜欢芭蕾的男孩子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男人转而投身体育运动。支配性男性气质可能通过将自己与权力、地位、与生俱来的作为男人的优势联系在一起来获得,比如那些在体育、工作和性关系上总是成功的男人。1

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存在也对男性本身构成压力,M.费根-法斯蒂奥(MarcFeigen-Fasteau)的《男性机制》(TheMaleMachine)2和W.法雷尔(WarrenFarrell)的《男性解放》(TheLiberated

Man)3就讨论了这种压力让男人付出的身心代价。

托马斯(Thomas)则分析了不符合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人应对压力的策略,他对10名身体有残疾的男子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他们以三种模式来将自己与支配性男性气质联系在一起:

(1)重新定义。

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解释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定义,以使自己符合这种定义。

(2)依赖旧定义。

认同那些占支配地位的定义,坚持要做他们做不成的事,这使他们更多地陷入苦恼中。

(3)拒绝旧定义。

他们相信支配性男性气质是错误的,他们都强调自己作为“人”的权利,发展出与自己嘲笑的男性气质相对立的气质。4

性也一直是男性气质研究所关注的。K.普卢默(KenPlummer)认为,直到性角色理论被解构之前,男性气质在性方面的表现,一直被解读为应该是充斥着权力的、强烈的、受自然本能驱使的、难以控制的、阴茎中心的、只为了满足生理机能的等等。性能力的强大,是男性自我认同的主要标准。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认为,性不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人类的性与历史、文化、政治与道德、亲密关、通过隐喻和语言进行的实践等等联系在

一起,而且一直是开放的,处于变化中的。

性同样与阶级、性别、年龄、家庭结、信仰、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交群体等等都有关系。

K.普卢默指出,强调男人的性的这种多元化,并不是否定支配性男性气质定义的支配性的性的存在。

它确实存在,而且非常常见,但它不是惟一的。

性不是男人的简单的财产,不存在于社会真空中,而是和社会一起流动,在人类的相互影响中相互建构。

父职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男性气质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性角色理论中,母亲被赋予养育孩子的“天职”,而男性的父职被忽视,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但是,大量的研究显示,父亲完全和母亲一样有很好的抚养孩子的潜质,只是这种潜质被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模式压制了。实际上,缺乏父爱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都非常不利。6

近些年,西方男性气质研究者普遍注意到全球化对世界范围内男性气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非西方国家男性气质的深刻影响。当世界资本主义秩序愈发完善的时候,当更多的本土生产体系与世界市场相连接的时候,当本地劳动力进入工资体系的时候,西方父权制制度的各种本土版本便创立了。可以说,

西方的男性气质,通过殖民经

济、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劳力输出、跨国际媒体等等,对非西方国家施加了深刻影响。

在西方社会,一些学者提出当代社会正面临着性别危机,或者说是父权制危机。康奈尔则认为,我们只不过是面临着走向危机的强烈趋势,而这种危机倾向可以用来消除性别不平等。危机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会。2

西方男性气质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是与女性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的。当女性主义挑战父权制模式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求对男人扮演的角色作出说明。而男性面对女性主义的冲击,同样要作出回应。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就与女性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男性气质具有历史性,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不同,男性气质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中国学术界对男性气质的研究必将为男性气质理论作出贡献。可喜的是,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的10年间,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快速发展。与西方的过程相似,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也必将激发中国的男性气质研究,如《中国女性主义》便从2005年开设了“男性研究”专栏,《河南社会科学》也在2005年第6期编发了“男性问题研究专辑”。可以预期的是,不久的将来,男性气质研究会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