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不要脸”?
百度百科上对于“不要脸”的释义是指一个人不知羞耻。
通常这样的人有什么手段?
——无理取闹、无视客观事实,哪怕被当众拆穿也会绞尽脑汁强词夺理;
明知道自己错了也总是要嗓门盖过天,气势压过人;
经常无视尴尬境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旁若无人地自行其是。
积极特性
为什么说一个不要脸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呢?
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某种语境来分析。
例如,公园里一对男女正在打情骂俏,男生冷不防亲了女生的脸蛋儿,女生脸上顿时一片红晕,娇嗔一句“不要脸!
这种情况下,女生是真的对男生的行为感到讨厌,嫌弃他吗?
显然不是。
那么,这个时候“不要脸”的男生反而具有了某种积极特性。
“不要脸”的人心态上是积极的,“不要脸”本身就是指无视令自己感到羞愧的因素。羞愧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是羞愧并不总是好的。
应当举手发言的时候羞愧就会因此而不举手;
应当当众斥责小偷的时候,因为羞于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而不去斥责;
应该及时站出来,揭发台上的人弄虚作假行骗,却因羞于出头而埋没声音等等,这些时候如果“不要脸”一点,就能够伸张正义,表达自我,维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违背群体意识,做出一些与群体意识截然不同的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要脸”是需要勇气的,不要脸是一种大胆的表现。
走没有人走过的路需要勇气;
做大家都嫌弃的事需要勇气;
在众人面前给军人敬礼也是需要勇气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违背群体意识,做出一些与群体意识截然不同的事,以此来排除掉自己心中的焦虑、胆怯,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比于“不要脸”,“要脸”反而更压抑。
没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或患得患失,或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没有能力;
容易找借口,给自己逃避的理由,意志被自我束缚、愿望被自我抹杀、情绪被自我压抑。
因此,压抑自我是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言论会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做品行不端的人反而很健康?
第一,这是文化的负面影响。
“不要脸”是贬义词,用来骂人的。
我们就时代留下了很多陋习,破除陋习的人可能会被视为“不要脸”,文化的局限性,让我们不认可,但是墨守陈规反而危害更大不是吗?
第二,这是固有观念影响。
我们认为坏人就一定是阴暗无比的,反观今天的罪犯,不少人不都是一脸正派的吗?
新的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诞生出一些截然相反的观念、规则,而“不要脸”通常指的是不顾世俗,世俗恰恰又在不断改变,这样一来语言的含义难免就变得淡了。
所谓“不要脸”的人更健康,并不是强调这一类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是“不要脸”这个词的含义决定了它所涵盖的范围内的人必然具有某种特性,因为具有这种特性,他们才能做出“不要脸”的行为。
另一方面,说“不要脸”的人心理更健康其实是一种不完整的说法。
小说《沉默的羔羊》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世界,主角莱克特博士有食人癖好,
积极地杀有劣迹的人和阻碍自己的人并吃人肉——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事实上看完影片和电视剧后,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位博士的行为合理,但是莱克特博士心理变态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另一个例子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本有个食人恶魔叫佐川一政,在法国,他杀了自己的女友并吃掉了一部分她的肉和内脏,因为他的家族很有钱,最终他被移送回日本了,后来被认定精神异常无罪释放。
他在小说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杀人、食人的经历,还因此上了电视,这不是很“不要脸”吗?
毫无疑问,无论是莱克特博士还是佐川一政,他们的心里都是不健康的,因此,对于这个言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观点,而是一个具有讨论意义的论述。
所谓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强调的是这类人自我意识的完整表达和心理层面的积极特性,你认可吗?
-TheEnd-
作者|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积极心理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