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走神”也有好处 原来“走神”也有好处原来“走神”也有好处

原来“走神”也有好处

我们很容易将&"ldquo;无聊&"rdquo;或&"ldquo;心不在焉&"rdquo;贬损得一无是处。从表面上看,人若处在这种心理状态,就好似死水一潭,心灵也仿佛槁木死灰般麻木。这就是为什么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将其描述为&"ldquo;心灵的撒哈拉&"rdquo;一片认知的沙漠,自&"ldquo;在卧室醒转,睡眼惺忪,望向天地交界&"rdquo;(Listening to Boredom,2005)发其滥觞。此刻,时钟的指针似乎停滞,意识之流缓慢如滴水。我们的思想不在此间,游移别处。 &"rdquo; 然而,布罗茨基又写道,心不在焉以及其它与之相似的状态,都能够转化成为激发灵感之利器。&"ldquo;心不在焉,如同窗口。&"rdquo;诗人写道,&"ldquo;若其敞开,切莫合上,而要任其大开。&"rdquo;

走神的科学研究

布罗茨基说得没错。但奥妙并不在于心不在焉本身,而在于它是如何促进我们思考的。当人们为单调乏味所包裹,他们的大脑活动就会自动进入一种特殊的认知状态:&"ldquo;走神&"rdquo;(mind-wandering)。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里,走神常被贬为懒惰一种&"ldquo;懒得去思考&"rdquo;的心理状态。(弗洛伊德认为&"ldquo;走神&"rdquo;是一个体现&"ldquo;婴儿期思考&"rdquo;的例子。)它是拖延症的标志,与生产力绝缘。

但近年来神经学家已经戏剧化地颠覆了我们对于&"ldquo;走神&"rdquo;的看法。一方面,研究显示我们走神的时间之长、频率之高,远远超乎想象。去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和马修基林斯沃思(Matthew A. Killingsworth)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极其精彩的 论文 ,证明了我们是如何频繁地掉入我们自己头脑里的这个名为&"ldquo;走神&"rdquo;的兔子洞。他们开发了一种iPhone 应用软件 ,利用它不定时联络总数共2,250名志愿者,询问他们现时所进行的活动和快乐程度。研究发现,人们有46.9%的时间都在走神。事实上,能阻止人们持续走神的唯一活动是做爱只有在做这件事时,人们才能专心致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