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现象如此普遍 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现象如此普遍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现象如此普遍

为什么青少年早恋现象如此普遍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师生活”的第48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这里有一群正在做教育和准备做教育的人,分享对职业和生活的点滴灵光。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师生活原创第7篇文章“

如何与学生谈“早恋”这件事?看这位班主任写给孩子们的信

”(点击蓝色标题可以直接看原文)。在文章最后收获了不同观点人们的投票,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75%的人都选择了“还是看情况吧,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个选项;16%的人选择了“反对”,7%的人选择了“当然支持”。我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一致,认为顺其自然更好一些,因为,毕竟

早恋不是罪

啊!曾经看过一期节目,有人说“早恋”这个词用的不好,都恋了,何谈早呢?那么我们头脑中的早恋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教师、领导、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青涩的问题呢?

为了解决以上的疑问,我们针对以往有关早恋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也许你作为一枚严肃传统的老教师;也许你作为一枚乐观开朗的新教师;也许你作为一枚正处于“热恋期”的幸福学生……面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你,看看这篇文章也许能够帮到你。

以往研究中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

针对以往有关“青少年早恋”、“中学生早恋”、“中学生恋爱”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我们发现此类研究多涉及到早恋的概念界定、早恋的原因(影响因素)、早恋的现状和特点、早恋的危害、早恋的对策。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来为后续研究提供支点,同时也谈谈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感想与思考。

关键词:

早恋、青少年、中小学生

有人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就是站在十字路口处的勇士,他们拥有成年人没有的那份冲动和勇敢,但同时也为他们的青春埋下了涌动的种子。

青少年恋爱也就是中国本土化常说的早恋,以往多名研究者均尝试对“早恋”进行概念界定,或深或浅,有的是停留于字表涵义,如:过早的恋爱;过早地恋爱主要指的是恋爱的主体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有的则对早恋的时间、条件及性质均进行了说明,如:早恋是指未成年人过早的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一般指年龄小于18岁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早恋是指青少年性冲动,满足性需要的另一种方式,是人生某个阶段的生理、心里交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不成熟但却很正常的感情。

从以往的定义来看,我们会发现不同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产生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在本人看来,早恋,即是指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他们的经济尚未独立、心智尚未成熟、但是生理条件却已越发成熟,最终导致异性之间的相互爱慕、从而产生的感情。

一、青少年早恋的现状及特点

有研究者指出青少年早恋开始趋向

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

。也有学者采取了实证研究调查了中学生相关的想法与态度,发现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个人、家庭的影响,导致中学生面对早恋、性相关的问题上越发开放,青春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侧面也反映出了中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

然而,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心理不成熟的状况,最终导致早恋具有

不确定性、不持久性、传染性、模仿性、朦胧性、盲目性、偏激性、隐蔽性、迅猛性

等特点。由于早恋的种种特性,导致了它会带了一系列的危害性。

二、青少年早恋的危害性

未成年人由于其思想具有不稳定性、心理成熟度不高、经济还不能独立还需要依赖父母,同时也没有自己明确的理想或者事业做支撑,导致他们在早恋的过程中和结果上都会收到不小的伤害。比如,他们还是彻彻底底的孩子,他们涉世未深,他们的心灵远比成人脆弱得多,当面对早恋相关的“情侣之间的争吵”“外人异样的眼光”“家长老师的反感和讽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早恋具有隐蔽性,更多情况下,他们对这类事情的负面情绪是进行“自我消化”。所以,久而久之会对青少年的

心理健康

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此刻的影响会涉及

到成人之后的生活,

比如造成自卑心态等。

而且,他们也正处于青春期,此阶段的个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从内在方面,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个体的

生理发育

,从外在方面,不良的心情和负面情绪会导致青少年失眠、厌食、生病、易怒等。在男女关系中,如果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少女的伤害程度远大于少男,其影响甚至会波及少女今后的生活和心理、生理方面的成长。

中学生物教材中也清楚的写明青春期是个体体质、智力发育的黄金时间,在生命长久的进化道路上,人类之所以称为高等动物也和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分不开的,6-18岁大量的时间并非用于生殖而是用于学习也正是此原因,所以,在此阶段早恋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学习时间大大削减、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等状况会纷扰着青少年、家长、学校等多方面,反过来大量的压力会再次落到青少年的肩膀上。

处于早恋的少男少女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和对方的接触上,同时也会影响和同龄伙伴的正常交往,与此同时,若沟通方式不当也会导致与家庭、学校的关系不和谐;更有甚者,由于早恋对青少年的

心理、生理造成的严重伤害

还导致了青少年、殉情、吸烟、酗酒、犯罪(吸毒、斗殴、盗窃、杀人)事件的频频发生。

三、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有人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就是站在十字路口处的勇士,他们拥有成年人没有的那份冲动和勇敢,但同解析早恋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引起早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研究者尝试寻找时代背景中的早恋原因。

其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经济条件越发变好,青少年的生长环境越发优渥,同时也不断接受到西方开放的性价值观,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丰厚的经济基础的确也为青少年早恋成因做出了贡献。

其二:

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同时大量负面食品信息扑面而来,青少年的饮食问题也是促进青少年早熟的元凶之一。

其三: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现懵懂的性冲动,性意识逐渐强烈,这种在青春期性生理不断完善的状况下,早恋心理也是必然趋势。

其四:

青少年存在从众心理、炫耀心理、竞争心理,换句话说,同辈群体的起哄行为、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会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早恋的发生。

其五:

少男少女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青春期的驱动力下,青少年有强烈的叛逆心,也会导致早恋的发生。

其六:

强大的学习压力,社交范围太窄、兴趣爱好太少都是青少年寻求知心玩伴的驱动力。

其七:

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如过激、放任都不可;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当;学校举办有益活动太少,将学生的一切生活固定在教室中;更重要的是,性教育严重缺乏。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明确的提出了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必要性

其八:

家庭教育方式有误、过激的管理方式使得结果背道而驰、父母关爱的严重缺失、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家庭变故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所谓,孩子缺少什么就会在外面寻找什么以作弥补。

其九:

社会大背景可以说是青少年早恋的始作俑者,大量的媒体、网络色情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来自[24]

研究者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针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建议和对策。

从社会角度上看,

社会风气有待改正,有益媒体应当弘扬,有害媒体应当加大力度进行打击;针对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必须理性的思考并意识到,青少年早恋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旁观者不应抛以鄙夷的眼神和恶劣的话语,应该真正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从学校角度上看,

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早恋不是病,早恋只是青少年性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而已,有部分研究把早恋比作疾病,得治,个人认为这种想法过于偏激,如若对青少年早恋的背后原因加以细细分析,青少年并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学校需要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性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透彻学习后会发现,青少年拥有接受性教育的权利,然而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其必要性,导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仍然懵懵懂懂,掩掩藏藏。

而且,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其他课余活动太少,形式单一,应该开展更多有益身心发展、促进广泛交友、促进异性有益交流的活动,突破学生性心理引发的异性交往障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尊重作为处理问题的标尺,不宜严厉打压,建立柔性管理制度;要多关心学生,并且注意温暖正直班风的建立;也可以采取性别差异教育,进行个别、集体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小组,真正做到对青少年性心理的保护和教育。

从家庭角度上看,

意识到早恋的正常趋势,作为家长不必过度急躁,应平静的看待问题,并与孩子温和的沟通,正确的引导,切忌打骂粗鲁行为,只会适得其反;多给孩子营造温暖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内心的渴望与孤独,不要让孩子出现身处家,却体会不到家温暖的状况;

从青少年个体角度上看,

意识到性生理、性心理发生的悄然变化是正常的,将情愫转移成学习的动力,和喜爱的男生(或女生)多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头脑建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观点,坦荡的与异性进行交往。建立自己明确的理想,不断为理想而奋斗。

总体来说,研究者们建议应多采取

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策略

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使得早恋问题解决的事半功倍。

四、青少年早恋的展望与思考

综上所述,根据以往研究点的说明和分析,我们发现关于青少年早恋的实证研究、以及早恋对策之性教育课程均占少数,所以,个人认为,将来关于青少年早恋的研究点可以从

性健康教育课程开发

、北京(或某地区)中学生、教师群体、社会群体

对早恋的

态度研究

两方面来看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早恋问题应该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认清早恋背后的驱动原因,从根部解决,作为教师可以多多开展有关性教育的课程,也可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当然,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润物细无声,不需要太强硬的生搬硬套,而是应该找准切入点,适度扩展深入。与此同时,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好感、友谊、早恋的区别,同时,教师要明白早恋并不代表学生品质的恶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我们需要加以

正确的引导和沟通

来解决问题。

青少年内心娇弱,需要保护,他就如同沙漠上的朵朵雏菊,枝桠小而娇嫩,作为家长、教师、旁观者来说要小心呵护,但是,我们仍然无法避免沙尘的来袭,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避风港湾建立的前提下,教会他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美丽的绽放。这一点,既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也需要作为教师的你和我来小心引领。勿让狂风暴雨伤害了他,愿他在蓝天下烂漫绽放。

参考文献:

[1]林安琦.中学生早恋及其原因分析.﹝J﹞.文学界、文化万象.2011:241-242.

[2]叶燕芬.中学生早恋现象初探.﹝J﹞.教育战线.2012:124.

[3]宋顺荣.探讨处理中学生“早恋”的几种方法.﹝J﹞.教育管理研究.2011:99-100.

[4]涂绍红.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J﹞.特别关注.2011:7.

[5]杨鹤鸣.中学生早恋中的原始动机.﹝J﹞.青少年性健康.2011.20(9):34-39.

[6]王永德.浅谈中学生早恋原因、危害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25:100-101.

[7]芦巧慧.当前中学生早恋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11(3):62-65.

[8]彭怀永.班主任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学生早恋问题冷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3):51-52.

[9]陈容彩.新会市部分中学生早恋倾向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22.

[10]宋书泽.中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1999:112-113.

[11]李文虎.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J﹞.江西教育科研.1992.5:20-23.

[12]王艳武.浅谈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预防.﹝J﹞.中小学管理.2006:153-154.

[13]刘玉新.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6:12-15.

[14]李玉艳.小学高年级与初高中学生恋爱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1-5.

[15]叶聚隆.嘉兴市区中学生恋爱状况与性态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33.

[16]柳晓.青少年早恋的诊治.﹝J﹞.学校卫生.1989.10(5):22-23.

[17]贺佳.从青少年早恋浅谈公安院校学生管理.﹝J﹞.世纪桥.2006.2:93-94.

[18]张华.对上海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前沿探索.﹝J﹞.青少年问题.2001:48-50.

[19]甘灵杰.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湘潮.2015.11:103-104.

[20]杨秀芹.不要在春日里挥霍夏天,谈青少年早恋.﹝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2:17-18.

[21]刘凤英.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其疏导策略.﹝J﹞.基础理论研讨.2007:378.

[22]杨柏龄.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J﹞.教育管理.2015:243.

[23]张玉娟.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2):117-118.

[24]刘兵.社会生态视角下青少年早恋现象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38-41.

[25]郭迎新.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现象.﹝J﹞.生命与灾害.2011:32-36.

[26]江新梅.青少年早恋现象心理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253-254.

[27]林文.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理性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1):88-90.

[28]康成.浅析青少年早恋.﹝J﹞.现代教育科学.2004.4:53-55.

[29]刘文利.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发展概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9-22.

[30]蒋凌燕.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7:53-57.

[31]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50-57.

上上签:一位高三老师的暖暖心声

教师编制,你了解多少?

笑晕!那些毁三观的高考标语

毕业论文哪部分最好看?必须是致谢啊!

这些教师的高质量恋爱,总有一段感动你…

新教师如何备好一堂课

cell不是你想涂,想涂就能涂

三年青春换得一纸硕士文凭,值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