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终极解决方案 高血脂的终极解决方案高血脂的终极解决方案

高血脂的终极解决方案

高血脂的误区

统计显示,咱们国家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脂占到了40.4%,体检人群里,更是接近了50%。这50%高血脂里的人里,能把血脂降到正常的只有2%,剩下那48%,就被高血脂这个隐形杀手放上了定时炸弹,一步一步,推到无力回天的那一步。

几乎所有的高血脂,除了能在体检单上发现,是完全感觉不到的。甚至有些人,体检单上数字一切正常,在医生看来,血脂也已经高了。而最可惜的是,以目前的医学力量,你明明已经有能力按下倒计时的暂停键,但是你要么不重视,要么重视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等到爆炸,真的到心梗、脑梗发生,即便动用所有最先进的医疗手段,往往也已经无能为力。

先看看对对高血脂有哪些常见误区:

一是,高血脂一点也不挑人。男女老少,得高血脂的比例都很高。各个年龄组的发病率接近一致。也就是说,30岁的发病率和60岁也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当中,高血脂是最有可能发生在你年轻的时候。

二是,高血脂只有胖子才会得?其实,胖瘦根本不是高血脂的绝对因素,高血脂的瘦子是一点都不少。

三是,是不是吃的脂肪多了就高血脂了,那不吃鸡蛋不吃肉,就能远离高血脂了?错了,这样的结果,你的血脂可能会更加紊乱。正是这些认知误区,导致很多时候对高血脂的无视或不重视。

下面,先让我们正确的认知高血脂。

正确认知高血脂

高血脂的本质,不是一个疾病,所以我们不会只按按照血脂的水平,来决定治疗。比如,同样是高血脂,一个60岁的人,就比30岁风险更大;一个每天抽烟喝酒熬夜的人,比每天健康生活的人风险更大;一个糖尿病的人,就比血糖正常的人风险更大等等。如果一个人各方面的风险都很低,那么他的高血脂很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症”,一个危险因素,并不是一个病,不需要药物治疗。

高血脂的本质上,是血脂代谢紊乱的一种现象,从短期看来,他没有什么直接的危害。也就是说,高血脂不是一个“病”,而是一个“症”。而且血脂的问题不都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降低了才出的问题。除了他,其他的血脂都是以升高为表现的。医学上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血脂异常”。这个异常相对来说是一种常态,并不会忽高忽低。

血脂是什么?血脂的“脂”,可不只是脂肪,而是一大类“脂类物质”,我们可以统称为脂质。你在体检单上看到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等,都是不同的脂质。这类物质,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有害的,它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脂不是血液里的脂肪,而是脂质,脂肪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吃下去的脂肪,也不会直接进入血液。一部分脂肪,会直接消耗掉。而大部分脂肪,都会储存起来。

不同的脂质,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有凝血的,有抗凝血的;有引起炎症的,有对抗炎症;有防御保护的,也有沟通交流的。每一个功能,对于生命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脂质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过度之说。在脂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追求的,其实是“平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下面就从高血脂的产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体说说。

血脂在身体中的代谢过程

要对高血脂进行治疗和预防,首先要了解他在身体中的代谢过程。

吃进去的脂质,压根不能直接进入血液。我们身体中的每一滴血脂,都是身体自己合成的。我们吃进去的脂质,要经过一整套的代谢过程,才有可能会进入血液,成为血脂。

脂质代谢中的三个关键节点,分别是:血脂从哪儿来,血脂如何转运,血脂到哪儿去。搞清楚了这三个环节,我们就能知道血脂是在哪些环节如何升高的,也就有了怎么控制它的思路。

第一个

节点,血脂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血脂可以分为两种来源,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装载的物质不一样。外源性血脂装载的物质,是吃进来的脂质。内源性血脂装载的物质,是来自储藏在肝脏细胞、脂肪组织等自身的脂质。

外源性血脂像满载的大船,一路卸载装载的脂质,最终到达肝脏。刚一到肝脏,肝细胞就把这些大船分解了,再重新组装成了新的船,按照身体的需要,决定是否再次进入血液。只不过这次的船比刚才小一些。这些小船,就是内源性血脂。肝脏,正是内源性血脂最重要的来源。

第二个关键节点,血脂如何转运。

血脂沿着全身血管,把货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当血液中转运的脂质过多,高血脂就出现了,就会增加将来心梗、脑梗等一系列大问题的风险。你吃进来的脂肪类物质,成为外源性的血脂,它们的危害却是微乎其微的。而我们今天谈的高血脂,几乎100%都是内源性血脂造成的。

第三个关键节点,血脂到哪儿去。

血脂的出路只有三条:第一条,加工成我们身体需要的脂类;第二条,变成胆汁酸,排出体外;第三条,变成能量,燃烧掉。

第一条出路,是被身体各个组织利用加工,其实还是在身体里,不算离开我们的身体,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有的还是变成了脂肪储存起来,这就是肥胖的来源。

第二条出路是,被转运回肝脏的胆固醇会合成胆汁酸,从肠道排出。但是因为我们每天的胆汁分泌是极其有限的,这条路也就比较窄。

第三条出路,就是转化成脂肪以后直接燃烧掉,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彻彻底底排出体外。

对于高血脂这件事来说,脂质有没有真的离开身体,不重要;它有没有在血管里乱窜,才真的很重要。血脂,是脂质在血管里转运的产物。血脂升高的本质,就是处在流通环节的脂质过多了。所以,如果一个胖子的脂肪都好好安置在肚皮下、屁股上,没有跑到血管里,他就不会有高血脂;而一个瘦子,平常吃的脂肪并不多,但他的身体里的脂质,都到了血液里,那他一样会得高血脂。

控制血脂的关键,就是控制住流通中的脂质的量。把它们都妥善安置好,不要乱跑。

了解了血脂的代谢过程,接下来我们看看高血脂如何诊断?

高血脂如何诊断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确定关键变量。

医生最先看的变量,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目前医学界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治疗最关键的变量。接下来,还可以看看载脂蛋白Apo-B,这个变量也很重要。研究还发现,Apo-B这个变量,甚至比LDL-C这个变量更加精确。但是,关于Apo-B的研究数量还不够多,目前医学界判断心脑血管风险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LDL-C,它升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病率就跟着升高。直到今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测和治疗的风向标,LDL-C依然独霸江湖。

第二个层次:划定变量区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绝对危险值,是4.9mmol/L以上,这说的是任何人,只要你到了这个数值以上,血脂随时随地都会产生风险,必须立即开启医学治疗。

绝对安全值,是1.8mmol/L以下。解释一下,这个数值不是针对所有人的,而是针对最危险的、已经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他们需要达到这个目标,才能保证安全。

这两个数值之间,就是一片非常宽广的灰色地带。

第三个层次的盘算:预测你的全局风险。

只有预测了你的全局风险,诊断你血脂的高低,才有意义。对于医学来说,你的风险才是最有意义的指标。诊断你的血脂是高了,还是正好,是要匹配你的风险才能决定的。否则在灰色地带中,单独谈血脂是多少,高还是低,这个没有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的血脂还在正常范围内,医生已经告诉他要开始药物治疗了,因为他的全局风险很高,血脂需要控制得更低一些才行。而有的人,全局风险很低,即便指标高出了正常值一些,医生也没有追着让他一定要吃药。

具体要怎么预测全局风险呢?它跟很多因素有关:年龄、血脂、血压、血糖、吸不吸烟……等等。

可以根据以下表格进行确定:

如果在表格中你只是低危、中危人群,你LDL-C最理想的指标是3.4以下,但只要不超过刚才我们说的4.9,我们都还有不用药物的干预的机会。

如果已经是高危人群,则必须控制在2.6以下;

如果到了极高危,那么1.8以下才是你的目标。

另外,还有两点要注意的:

第一,在你20岁之后,就应该开始检查血脂。

第二,即使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健康人,39岁之后,每年不仅要检查一次血脂,而且需要按照表格,评估心脑血管发病风险等级。

那么导致高血脂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哪些因素会导致高血脂

所有血脂,在身体里都需要经过输入、合成、转出三个步骤。这其中,无论哪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高血脂。

第一个环节,输入,也就是吃。

吃什么会导致血脂升高呢?导致高血脂的第一个输入因素,是长期吃过量的胆固醇。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肥肉、蛋黄、动物内脏、鸡皮、黄油等等,这些非水产动物的油脂。最近5到10年,营养学家、医学家明确认为胆固醇也有自己的地位,只要每天控制在500mg以下,大概率也不会出现高血脂。所以,胆固醇不是不能吃,只是不能过量。这个量大约就是不到两个鸡蛋,也就是每天一个完整的鸡蛋,再有一点别的胆固醇,就可以了。

还有第二个输入的因素,就是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具体来说,就是主食超过了一天总能量的60%。即使是完全吃素的人,也会得高血脂。这是因为,在你严格控制脂肪的时候,就很容易饿,这就需要吃很多的主食来代替脂肪,填饱肚子。这些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最后还是会在我们身体里转化成血脂,尤其是导致甘油三酯的升高。所以,碳水化合物也得控制。

还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量过剩。

就是吃进去的能量,大于了消耗的能量。不管你的营养结构吃得多么合理,只要能量过剩,造成肥胖,也会成为高血脂的风险因素。

所以,在输入这个环节,有三种影响因素会让血脂升高:超过500mg的胆固醇,6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总能量过剩。只要你注意好这三个因素,血脂就不会在输入这个环节出问题。

第二个环节,合成。

首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性别。

不论男女,从20岁之后,到60岁之前,血脂都会持续地升高,这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进程。但是,男女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女性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够控制血脂升高。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的这份保护作用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如果你是男性,30岁以后,就应该关注自己的血脂和心血管风险。如果你是女性,尤其要警惕绝经前后这段时间,这是你血脂波动和心血管疾病最高发的时间。

影响血脂合成的第三个因素,是饮酒。

酒精最大的问题,是影响了肝脏功能,而肝脏是血脂代谢的关键部位。研究发现,酒精可以直接导致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少量到中量的饮酒,可以激发肝脏脂肪酶的活性,加快脂肪代谢。所以,功过相抵,少喝一点,从长期来看对血脂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大量饮酒,又或者已经有了脂肪肝还要喝,饮酒就只能进一步加重高血脂了。

除了年龄、性别和饮酒,还有一些也会影响到血脂合成的因素,他们分别是:

1.吸烟,看起来可以减肥,但它只是让你看起来瘦了,而你血液中的脂质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9.1%左右;

2.摄入反式脂肪酸这样的人工合成脂肪,会百分之百严重增加血脂的合成,你在挑选食物的时候,一定看清标签上的成分表,注意避开;

3.有没有合并其他代谢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以及肥胖,这些代谢问题会互相影响,促使血脂合成过多,分解减少。

第三个环节,转出。

血脂,尤其是胆固醇,能不能逆向转运到身体外,这个过程是需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完成。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由不饱和脂肪和蛋白质载体组成的。而不饱和脂肪这个原材料,我们自己不会合成,必须从食物当中来。

这就是说,如果你体内的不饱和脂肪不够,血脂就没办法从这一条通道排出体外。

哪些食物富含这些不饱和脂肪呢?有鱼肉、坚果、菜籽油、亚麻籽油等等,你每天的菜单上,这些食物最好要不低于总能量的17%。

最后就是综合影响。

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合并其他代谢疾病,包括肥胖,所有这些因素,我们以前认为他们互不相连,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增加了血脂的合成。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因素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件事,那就是脂肪分布异常。

脂肪分布异常是什么?就是脂肪没有待在它该待的地方,比如臀部、大腿、皮下,这些原本储存脂肪的地方,而是去了肝脏、肾脏、心脏等等,这些内脏的附近,也就是我们听说过的内脏脂肪增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对抗所有高血脂合成的这些因素简化成,对抗脂肪分布异常。

如果要对抗,我们就要搞清楚脂肪分布异常长什么样子,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一是肚子大。上了年纪,就特别容易胖肚子,腹部变得松松垮垮。肚子里,就是你看不见的内脏脂肪。

二是两腿细。最近五年,很多大规模的研究都发现,那些臀部、腿部脂肪减少的人,即使体重正常,未来发生高血脂、高血糖,乃至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很大。

虽然年龄、性别我们控制不了,但是我们有很多生活方式方法,可以去对抗脂肪分布异常。

这其中,除了减肥、不吸烟、适量饮酒、控制胆固醇食物的总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运动。高血脂预防指南建议,每周你要保证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重点采取一些腹肌、腰背肌、臀大肌的力量训练,辅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这些区域肌肉的体积和质量,就能很好地对抗脂肪分布异常。

如何延缓高血脂的危害进程

从医学角度看,从高血脂到心梗的距离,只有短短的三步。走完这三步,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年龄、性别、压力大小、吸不吸烟、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个进程。如果任由高血脂自由发展,走到心梗,少则三年五载,长的,也就十年二十年。

如何延缓这个进程?

第一个关键是要考虑,当意识到敌人不能消灭的时候,我们怎么和它共存。研究发现,我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比如注意饮食、运动、适当的休息、保持比较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大大减缓身体的炎症状态,从而减少80%的心血管疾病。

阻止高血脂走向心梗的第二个关键,是在质变将要发生的时候,敢于及时按下暂停键。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找到这些质变的关键节点,让高血脂的矛盾暂停在这里,不要继续恶化。

避免高血脂恶化为心梗的过程,有两个关键: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炎症爆发;辨认免疫系统的预警信号,及时干预。

了解了导致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以及延缓高血脂的方式,就有了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思路了。

高血脂的总体治疗和预防思路

针对高血脂,医生要考虑的,不是当下怎么降血脂,而是全局和终局。

什么意思呢?全局,指的是空间里,医生要综合考虑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复杂因素,评估你的风险。终局,指的是时间,医生要评估十年,甚至更久之后,这个血脂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高血脂的治疗,就像生命中大多数的健康问题一样,需要你跳出高血脂这个单一因素,需要你拥有在空间和时间,全局和终局上的战略智慧和战略定力,不能慌慌张张地就奔着眼下的问题去了。

高血脂的总体治疗思路,一共分成三步。

第一步,拉一个远焦镜头,医生要看你十年之后,乃至你余生的心脑血管病风险,到底有多大;

第二步,把镜头拉近一点,看看你的血脂治疗目标是什么,降到多少才算合理;

最后一步,才是基于这个治疗目标,制定相应的降脂策略。

先看第一步,评估风险。

全球有三个最主流的模型。两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国内的。这三个模型的可信度都很高,但各有侧重。国内的China-PAR更适合中国人,检测网页如下,对照着自己的体检报告填写信息,就能知道结果。

www.cvdrisk.com.cn/ASCVD/Eval

第二步,明确血脂治疗目标。

如果综合评估下来,你的风险很高,血脂就需要控制得很严格,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但如果你的综合风险不高,我们就可以适当放宽标准。

高血脂的治疗目标就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值,它要随着你的风险程度不同而具体设定。前面也说了,咱们治疗高血脂的目标,主要专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LDL-C上。

第一档,针对的是极高危人群。也就是已经明确诊断冠心病,已经有心绞痛、心梗等等情况的人。这一类,我们LDL-C的目标值,就定在1.8mmol/L以下,或者是原有水平的50%。

第二档,针对高危人群。这一类人群怎么界定呢?如果是LDL-C大于4.9mmol/L或者总胆固醇大于7.2mmol/L的,或者40岁以上的糖尿病,同时LDL-C在1.8mmol/L以上,这两类人不用评估风险,直接划进高危人群。剩下的,要依据有没有高血压、总胆固醇、LDL-C水平和其他因素来综合考虑,来评估到底是低危、中危还是高危。高危人群的治疗目标值,定在2.6mmol/L以下,如果原来的基数过大,至少也要下降30%以上。

第三档,就是给中低危险人群的,目标是LDL-C小于3.4mmol/L。

第三步,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治疗策略。

对于极高危人群来说,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外,需要毫不犹豫地立即开启药物治疗,而且是使用比较强效的他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对于这类人群,后续原则上是不会停药的。

对于高危人群,原则上可以先采用生活方式治疗方案,3-6个月后,如果血脂不能达到设定的标准,我们才会开启药物治疗。但经验告诉我们,高危人群里,通过生活方式治疗达标的人不多,加上危险程度已经比较高,所以加用药物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中低危人群来说,一定首选推荐的,就是生活方式治疗方案。而且根据经验,大部分患者有机会把血脂降到我们的目标。但如果3-6个月后仍然不能达到标准,医生一般还会进一步评估和分析。比如,你可以做一个颈动脉超声,看一看颈动脉上是不是有斑块了,如果有,那么心脏上有斑块的概率就很大。你还可以直接做一个冠状动脉的CT,得出冠状动脉的钙化积分,如果积分大于100,一般必须开启药物治疗,如果在0分,那么大概率就可以不用药物。

借助所有这些额外的评估和分析,医生会针对你,给出更个性化的降脂治疗方案。

在一个疾病的临床治疗决策中,医生最关注的,是他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他在给你看病时作出的整体评估。这些,从来都比用什么药、用多大量、有什么副作用,加在一起都要重要。

高血脂的治疗,本质上是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决策,而不是把血脂的数值降下来。否则,医生给你的这个决策就不是为了人而做的,而是为了化验单上的数字而做的。

有了总体思路,下面就先看看具体如何治疗和预防?

治疗高血脂的三个途径

治疗高血脂主要有三个途径:生活方式处方、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治疗:

高血脂的原因几乎都是生活方式。正是因为如此,生活方式治疗,是高血脂的根本性治疗,而且证据充足、疗效明确、没有争议。同样的,要预防高血脂,就要从生活方式的科学健康做起。

高血脂的生活方式处方,具体内容很多,我在这里把它们分成三类。这三类分别是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随意清单。

正面清单:

第一,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

你的碳水类食物,占每日总能量的40%-60%,脂肪类食物,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不要低于15%,其余是蛋白质。总能量怎么计算呢?如果你不超重,可以按照算每公斤体重25-30大卡估算一下。

第二,第二个必做是饱和脂肪酸要控制在一天总能量的7%以下,不饱和脂肪酸要达到总能量的15-20%。

饱和脂肪酸从哪儿来呢?主要是猪牛羊肉、全脂牛奶、鸡蛋黄等这部分食物的脂肪。体重60kg的人来说,大约每天可以吃一个整鸡蛋,一袋全脂牛奶,一两猪肉。如果全脂奶换成脱脂奶,那还可以再加一两肉,就是每天2两肉左右。在挑选食物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那些含高胆固醇产品,比如内脏、猪蹄、蚬子、蟹黄、鱿鱼和鲍鱼,肉制品要去皮去肥肉。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鱼肉、坚果、植物油等等。大约是每天20-30g植物油,一把坚果或黄豆,一到二两鱼肉。尤其是鱼油含量丰富的深海鱼类,比较常吃的,像带鱼、黄花鱼、鲅鱼、三文鱼、鳕鱼、金枪鱼、秋刀鱼、海鳗鱼都可以。

第三,是增加膳食纤维,每天要吃到20-30g。

如果达到这个纤维素的量,你每天需要吃大约1斤左右蔬菜。秋葵、辣椒、竹笋、菜花、叶菜类里,纤维素含量都很高。半斤左右的水果。注意尽量选全水果,不要削皮,更不要榨汁。

谷物方面,用全谷物,比如全麦、青稞、糙米、燕麦,来替代精米白面。如果实在吃不够这些,你也可以加一些膳食纤维的补充剂。

第四,是管理好你的身材。

跟体重相比,身材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不管你胖不胖,都要注意。脂肪分布异常的外在形式,就是肚子大,两腿细。大规模调查发现,腰臀比,也就是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每增加0.1,死亡风险增加20%。

怎么降低内脏脂肪呢?目标就是腰细、臀肥、腿粗。因为证据显示,臀围增加10cm,死亡率可以下降10%,大腿围增加5cm,可以使死亡率下降18%。具体的目标,是男性腰臀比要小于0.9,大腿围50cm左右。女性腰臀比要小于0.8,大腿围48cm左右。

合理的营养结构之外,一定记得加上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具体来说,是每周不低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果每天可以达到40到60分钟有氧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十二周以后,你的内脏脂肪会下降接近18%,腰围会明显减少,臀围和大腿围也会有不同程度增加。

喝茶可以降血脂,尤其是绿茶、普洱茶,无论生普熟普,都可以。因为这类茶叶,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在入口关就减少了脂肪的吸收,还可以加速胆汁对脂肪的外排。

负面清单:

第一,避免吃任何反式脂肪酸。

我们吃到身体里的反式脂肪酸,大约有80%,是通过植物油氢化获得的。所以你到超市里买零食,买加工食品的时候,如果看到食物标签上有氢化什么油、起酥油之类,就要慎之又慎。

第二,不要抽烟。

第三,不要大量饮酒。

第四,不要熬夜。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案实行起来容易得多,但效果相对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第一,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说我就是没有办法吃到这么多蔬菜水果啊,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也推荐你可以采用膳食纤维的补充剂,每天补3-10g。

第二,如果是总胆固醇升高,可以考虑植物甾醇和纤维素的补充,当然纤维素依然优先推荐从食物中获取。如果是甘油三酯升高,可以考虑鱼油补充剂。

第三,运动。运动当然可以降血脂,但是运动对不同血脂指标的降低程度完全不同。所有的血脂管理指南,都建议我们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第四,晚上要睡眠规律,睡够6-8小时,可以预防血脂紊乱。对于已经开始用饮食方案控制血脂的人,不超过30分钟的午睡,可以辅助减少血脂紊乱的情况。

药物治疗:

高血脂药物要怎么选呢?

不用选。几乎所有医生第一时间给出的选择,都会是同一类药物,他汀。要注意,他汀是一大类药物,而不是一种。医生开给你具体的药名,一般叫“某某他汀”。

目前,中国市面上的他汀有7种,按照降血脂的强度分成高强度和中等强度。不同强度的他汀,可以降低25%-5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本上已经可以覆盖绝大部分人降血脂的需求了。他汀固然很好,但肯定也有一些副作用。主要集中在肌肉和肝脏的损伤。有些人在吃药后,会发生肌肉疼痛和肝功能异常。因此,在吃药的时候需要监测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果你的转氨酶和肌酸激酶超过一定上线,身体可能不能承受了,医生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减量,甚至停掉。不过真正因为这个原因停药的人也不多见。

降脂药需要终身服用吗?答案是,需要你的努力。除了极高危人群,如果你使用药物以后,血脂降下来了,而且搭配生活方式的改变,保持得好,那么降脂药就不用一直服用。但如果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只靠药物降下来的血脂,如果停药,迟早还会升回去。

高血脂的终极解决方案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追求平衡的系统。高血脂之所以会出现,就是我们的身体面对一天天不健康的生活,做出的一种适应性的代偿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新的平衡。我们用一个药物的单点力量,不可能解决高血脂乃至“三高”这样的全局性的问题,也很难用药物的增长系统,维护和修复好身体的平衡系统。虽然药物很重要,而且未来可期,但药物并不能彻底解决高血脂的问题。

这个终极解决方法会是什么呢?

就是回到问题源头,改变所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靠药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标本兼治。高油高盐、营养不均、长期熬夜、抽烟喝酒,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条看似都不大,但架不住它经年累月、水滴石穿,从量变到质变,让身体的平衡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崩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