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三版合集) 惯子如杀子(三版合集)惯子如杀子(三版合集)

惯子如杀子(三版合集)

惯子如杀子!再富,也要穷孩子

例:前些天,带儿子去逛书局,他吵嚷着要我买一个精致、昂贵但不实用的铅笔盒给他,最后我只买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给他,他的嘴顿时呶了起来。

接着,他看中一个设计小巧玲珑,曲线优美,尺面图案喧宾夺主地盖过刻度的精美塑料尺,但我买给他的却是一把木尺。

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声,打算晚上临睡前才透过故事开导他。

自升为人父之后,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贯彻一个与东方社会价值观反其道而行的育儿理念─「再富,也要穷孩子!」

但几年下来,我渐感难于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辗转读到南京大学一布告栏上,一封署名为“辛酸的父亲”写给其上大学儿子的“匿名信”之后,才又深感无论如何都得贯彻这个理念。

这封信很有转述的价值,摘录如下: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后,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

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挂蚊帐、铺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字迹通篇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后,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大学毕业时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没想到你竟也运用这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仅仅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阅毕整封信,我想起妻怀孕时一位辛酸的父亲,第一次上超音波做扫描时,我最关心的不是胎儿的性别,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结伴而来─双胞胎甚或四胞胎?

我执教的学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为“欢、乐、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们的爸爸拎着四份一模一样的便当盒,在篱笆外分四次塞给四名可爱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回课室享用,便知道他们对便当的“内涵”相当满意。我身为穷教员,如果孩子是结伴而来,我所能给他们准备的便当的内容,恐怕会顾得了量而顾不了质。

我之所以会有这种顾虑,主要是受华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传统观念所影响。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学回国探亲,及时给我来个当头棒喝。

据他说,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们在信奉上帝之余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在过份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将无法自立并且不懂感恩!

他回国的第二天,我陪他冒着风雨出外办点事,他指着一个被包裹得像棉花团的华人小孩说:「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说在澳洲,即使冬天时也很难见到「棉花团」;如果是艳阳高照,母亲们也会别有用心地、故意不撑开婴儿车的遮阳棚。

我们东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来有纠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后,决定等将来孩子入学了,为他准备一些“其貌不扬”的便当,以穷他物质,富他精神。

我手头上有这么一则数据: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所要表达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鹏程万里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原来,那只苍鹰,为了加速实现飞遍五大洲七大洋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优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活活饿死了。

那匹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而后又嫌农夫喂的饲料少,又要求与其它马对调,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剥下来做了皮革!

由此可窥见,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华,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生命有缺憾的人。

动物界有一套超越万物之灵的育儿理念,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幼儿很羸弱时,会把它的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们遇险而夭折;但当它们的孩子长大些,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赶离自己身边,让它们独自去经风雨、练本领,甚至不给孩子留下回头路!只有这么做,孩子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之袭击,才能够绝处逢生。

含在嘴或在翼下和赶离身边,都是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体现,连动物也深懂「惯子如杀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穷孩子,才能逼孩子学习独立前行,学会感恩惜福。毕竟…孩子的后半生我们不一定能参与……。

盼天下父母共勉之!

九个教子误区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现在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误区1、对孩子经常有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主动关心他人。

误区2、过分关注孩子——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一点点小事就要搞的惊天动地,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在学校也容易在同学面前表现出骄纵、蛮横的性格。

误区3、总是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孩子必然容易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误区4、孩子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三心二意,有始无终。

误区5、总是对孩子祈求央告——这类孩子不能明辩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父母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误区6、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并且自理能力极差。

误区7、剥夺独立——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却胆小如鼠,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

误区8、害怕哭闹——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误区9、当面粗护——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还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睦。

现在咱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啊?!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妈妈,小心剪刀剪到手”“妈妈,小心摔下来”……

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突然觉得曾经是一个体重只有3000g,身高只有1200px,浑身软到没有人赶去碰的宝宝现在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从一个什么不懂的毛毛头到现在事事你要给他讲道理;从什么也不会到现在自己会拿笔写字……;

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间宝宝已经上中班了,嘴里还经常喊着:“自己长大了是大哥哥了,我自己来”,我很欣慰,有时候自己会想,宝贝儿你长大还会这样吗?遇到挫折的时候还会微笑面对吗?想着想着,反问自己,不求你这生有多大的辉煌成就,只求你此生平平安安,那么在这成长的道路上如何让你成为一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呢?

“穷养男,富养女“作为古训,听起来似乎有点老套,但作为一种性别教育模式的思考,在现今社会仍然有着现实的探讨意义。

现在的家庭,子女大多数都是独生,家里的人对孩子都疼爱有加。因为宠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有的孩子不满意,就伸手打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更有些甚至会用利器伤害或威胁父母。但是家长在宠爱,溺爱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孩子也会长大,有自己的事业和自己家庭,那么家长是否能跟在子女的身后呢?

记得有一次带宝宝出去,远处在路看上一个当时只有4岁左右的男孩,他当时在哭,妈妈就蹲在宝宝面前不停的在讲,我看到的一幕就是妈妈讲的宝宝不听,边哭边拳头像妈妈头上脸上挥去,爸爸好像就站在他们的旁边,爸爸没有制止,只是一旁看着;妈妈是很耐心告诉宝宝,但是孩子就是不听,同样的动作重复着;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大家想不到的,妈妈像宝宝妥协了,拉着宝宝走了,看着他们的背影……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千万不要把疼爱变成溺爱。

这时我反思,我的也是男孩子,我的孩子我该怎么样教育!我应该在他成长路上饰演什么角色:朋友,长辈,还是高高在上的严厉者……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要给他快乐的童年,在给他快乐的同时如何教育孩子!

方法一: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独立意识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高尚品德的基础。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因此,少儿舞蹈、影视表演、绘画、唱歌等培训班是人满为患。然而,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看,除了必要的艺术类技能之外,让孩子学着自己做事也很重要。

方法二:保护孩子的动手欲望,并积极引导

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有“我自己做”的欲望,关键看父母如何引导。

简单的训斥和包办代办都是错误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精神,把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欲望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只有适当地鼓励和支持,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信心和能力。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父母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无可厚非,因为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父母也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生活的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逐步具备自理能力,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什么不会做。当孩子长大离开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的时,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就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脑部的健康发育。对于需要父母帮忙做的事,让孩子主动提醒;对于孩子能做的事,父母绝不能代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