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内容已受邀发表在《父母必读》。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检查作业,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追踪研究发现,随着年级增高,成绩越好的孩子,其作业检查习惯越好。
在1-3年级的低年级阶段,父母参与作业检查的频率、方式以及指向性,对孩子未来检查作业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在实际的养育中,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做完作业,特别不喜欢检查。甚至父母帮忙检查出错误,也是拖来拖去不愿意认真修改,偶尔还会因为改错题而发生不愉快的冲突。
一、不愿意检查作业的三个深层原因:
1、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够。
有些孩子本身盲目自信,常抱有侥幸心理,又比较懒惰,这样的孩子容易表现出不爱检查作业。检查作业本身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也是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旦孩子表现出不爱检查,多是没有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只是在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自我反思监控能力弱。
检查作业,需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有能力初步评价自己的课业完成情况,检查过程中也需要调动孩子的逻辑反推能力,进行十分周密的思考。有些孩子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元认知能力,表现出不爱检查作业,及时检查,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复查的目的;
3、自我效能感在降低。
有些孩子越来越不爱检查作业,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错题越来越多,不愿意去面对和修正。成功的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当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掌握学习内容,没有把握自己全部做对时,就会表现出抗拒检查,不爱检查作业。
二、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检查作业?
1、有准备地开始检查。
检查作业跟写作业一样,需要孩子付出很多心力,所以在检查作业之前,父母一定要先让孩子进行如厕、喝水、小休息、吃水果小零食补充一些能量等事情,在孩子再次充电后轻描淡写地过渡到作业上,比如先聊聊学校生活如何?今天作业的多少?如果孩子已经在学校全部做完,就可以直接进入检查。如果孩子还有一些没做完,那就让孩子先独立去写作业,父母去做其他事情,由孩子进行完成时间的预估,约定好时间后家长再来检查。父母检查作业的时候,孩子一定要陪在旁边,跟父母一起再次审视自己的作业,而不是自己去做别的,把作业扔给父母。父母发现问题时,再被“揪”回来。
2、检查的角色定位是督查。
强调父母重视和参与作业检查,并不是要求父母把这件事情完全当成自己的任务,独立完成,而是要在孩子刚刚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时候,要以培养孩子日后自主独立检查为目标,进行互动式督促检查,参与式检查,珍惜检查的时间,将它作为亲子共同交流和促使孩子再次学习的机会。对于有错误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口头交流,或者在旁边的草稿纸上练习好了,再到作业本上去修改。避免反复涂擦,让孩子有过于难受的挫败感。
3、鼓励多于否定,表扬重在具体的细节。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渴望父母老师关注到,因为那是他们用心付出努力的结果。而且,小孩子很容易从父母的认可里得到强化,父母具体的鼓励更是能够激发孩子学好爱学的强烈动机。譬如,‘字没出格了,数字不歪了,页面真干净!’
三、帮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1、态度言行上都要重视。检查作业是孩子学习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和路径,父母应认识到这是为人父母应该担当起来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如果父母认真,孩子就更容易重视。父母不是突击型检查,而是作为日常学习的常规环节,由固定的人承担,亲子双方都养成好习惯。如果不得不加班、出差或有应酬,要托付给别人,或者留有视频时间。总之,要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去履行。
2、习惯养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经验,也要依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和个性特点。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自我审视、反思能力,一定要循序渐进,特别注重进行专注力的培养。不要被检查的地点、形式等表层内容所制约。要把重点放在检查过程中的讨论和思考中,而不只是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作业是学生掌握并内化知识的主要反馈,检查时多引导孩子对解题的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对答案的合理性进行核验,这样才能不停滞在父母检查的阶段上,而是会转换成孩子自主检查的好习惯养成上。低年级小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基础阶段,培养提升他们的自主检查能力是一项难而正确的事情,贵在共同坚持。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