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很容易“被误会”,被忽视的低血压,后果很严重。 低血压很容易“被误会”,被忽视的低血压,后果很严重。低血压很容易“被误会”,被忽视的低血压,后果很严重。

低血压很容易“被误会”,被忽视的低血压,后果很严重。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蹲下一段时间起来时就会觉得头晕目眩、眼前一片黑。这种情况,

有人说是因为蹲久了腿发麻导致的,

也有人说是贫血或者低血糖引起,

需要多吃点红糖;

还有人说可能是低血压或心脏出了问题,

需要去医院拍个片子检查一下……这样一听还怪吓人的,

但事实真的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么?

如果是经常出现这样的症状意味着什么呢?

低血压、贫血、低血糖可不一样

低血压会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常常产生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因为头晕乏力也是贫血的症状之一,所以导致很多人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指一定容积血液里,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的数目低于正常,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的疾病。而按人体体重所应有的血液容量来看,贫血病人的血液量一点也不比正常人的少,只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了,说白了就是血液比正常人“稀”了。

贫血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困倦,脸色苍白也较为常见。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速度、贫血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

低血压

低血压属于从心脏泵出的血液,自内部挤压血管的作用减弱以后引起的症状。血压是心脏排出血液时对周围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主要由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以及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量来决定的。低血压可以通过量血压获得。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低血压常见为慢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的低于正常范围,导致出现精神疲惫、头晕、视力模糊、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甚至发生晕厥,或出现心前区憋闷感、疼痛、心慌等情况。因此有这些不适感的,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个纯粹的生化指标,表明患者血糖水平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非糖尿病人群血糖<2.8mmol/L时,方可诊断为低血糖),

但它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低血糖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现有所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轻度低血糖常会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嘴周麻刺感等不适。

严重低血糖会出现意识模糊、肢体瘫痪、昏迷等。

正确认识低血压

低血压常见的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

一、生理性低血压

主要与遗传有关,常见于体质瘦弱的中青年女性或老年人,一般不需要治疗。

二、病理性低血压

病理性低血压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其中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通常慢性低血压比较常见。

1、急性低血压指人体正常或较高水平的血压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后,突然发生血压明显下降等临床表现,急性低血压往往是由于急性心衰、严重创伤、大量失血、过敏性或感染性休克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紧急处理。

2、慢性低血压通常不会有急性低血压一样明显的症状,有些甚至无任何症状,有体质性、体立性和继发性三种类型。

①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年轻女性及老年人。患者多有低血压家族史,常有头晕、乏力、胸闷、心慌、精神萎靡等症状。

②体立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蹲位变为直立位时血压快速下降,常伴有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③继发性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或者药物引起的低血压。

对于生理性低血压来讲,日常生活当中几乎不会出现其他不适感。只有血压快速降低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些头晕、身体疲劳等现象。

而当患有病理性低血压时,如果血压出现突然下降现象,患者就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头晕、眩晕、恶心、过度疲劳等症状。

另外,还会出现身体怕冷、脸色过度苍白以及视线模糊的情况。如果血压降低速度比较快,还会有脉搏过度微弱以及呕吐、晕厥等现象。

体位性低血压

造成站起时眼前发黑的,正是低血压,准确讲叫做直立性低血压。

水往低处流,我们体内的血液也是如此。当我们蹲着或躺着的时候,因为重力的关系,血液会下沉在下肢等较低的地方,血压出现小幅的下降。

当我们突然直立起来的时候,下肢血管受压情况瞬间解除,好比折叠住的水管突然被放平了一般,全身血液迅速流向腰部、腿部。

健康的人,身体会迅速对这个变化做出反应,心脏加快泵血,把血液输送到脑部,而中老年人、心脏功能差点的人,他们身体的反应机制就没有这么及时了,血压回升会慢半拍,导致大脑出现短暂性的缺血,从而产生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症状。这就是体位性低血压了。

常见人群

这种现象多见于年老体弱者。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达到15%。而7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30%-50%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与老人的心血管疾病、血管老化等有关。

其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物模糊、头晕目眩、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晕倒,但常在几秒内清醒。少部分继发于其他疾病。

日常生活预防要点

1、每天定时吃三餐,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铁这些元素的食物,比如鱼,虾,蛋,奶,豆制品以及含铁多的蔬菜和水果。

2、改变姿势时尽量慢慢来,避免突然间的动作。

3、平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熬夜,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且早上醒来后不要猛然坐起,要缓慢的坐起。

4、老年人夜间起床如厕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如厕最好有人陪同。大量出汗、洗热水浴、腹泻、感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时也须多加小心。

、需要注意适当的增加食盐的用量,同时多饮水,比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之后可以增加血容量,来提高血压。

6、平时多锻练下半身肌肉,老年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可做体位变动过大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

7、泡热水澡容易让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以改泡没那么烫的温水澡。

如果你出现了相关症状,注意立即卧床,抬高下肢且高于心脏水平,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减轻症状。

如何预防低血压

一、饮食预防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不要出现节食或偏食现象。一旦出现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缺乏,很容易引起低血压现象。

一日三餐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是,瘦肉类、蛋类、鱼类、牛奶类等食物也应适当摄入。

二、生活预防

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做好生活各方面的调理,要避免出现熬夜、长期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抽烟、饮酒等行为。

每天还应该减少长时间久坐久躺,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能够改善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速度,避免血压过低。

总而言之,一旦患有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会反复出现身体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怕冷、脸色苍白等一系列症状表现。因此,需要做好日常的检测,出现状况,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