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肾囊肿咨询”公众号
肾囊肿也称单纯性肾囊肿,成年男性多见,50岁以上的人发生率为50%,是人体衰老导致的一种肾脏表现,换句话说,是肾脏老化的表现。
小于20岁的人几乎没有肾囊肿,如果小于20岁的人出现了肾囊肿,应高度怀疑肾脏先天发育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多囊肾。
肾囊肿一般单发,囊肿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囊肿大小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有学者认为,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癌变者极为罕见。所以,肾脏有囊肿的患者不要担心。
肾囊肿多发生于肾脏的上部,右肾更多见。一般来说,肾囊肿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是常规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但是,如果囊内有出血,或者发生囊内感染,囊肿部位可出现剧烈疼痛。
单纯的肾囊肿原来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做手术的话疾病不大治疗的创伤太大,有点得不偿失,所以手术治疗肾囊肿被淘汰;后来用腔镜微创治疗,在囊肿部位开一个“天窗”,吸出里面的囊液,但这个方法治疗容易复发;创伤最小的处理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并注入少量聚桂醇或无水酒精,以破坏囊壁细胞,防止复发。对小于4cm的囊肿可不用处理,定期复查。
两侧肾脏囊肿数≥3个称多发性肾囊肿。请注意,多发性肾囊肿和多囊肾是两回事。
多囊肾又称多囊脏器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病,具有两个特征:1、不仅肾脏有多囊,其它实质性脏器比如肝脏、脾脏、胰腺等也有多囊,严重者还会出现颅内动脉瘤;2、家族中多人发病。
多囊肾的主要表现为双肾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肿,囊泡进行性增大,逐渐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肾衰竭和尿毒症,并引起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又导致心梗、脑梗等心、脑并发症。
肾囊肿和多囊肾的区别是:
肾囊肿:成年后逐渐出现,囊肿数目很少超过3个,而且生长缓慢,肾脏大小正常,一般不会导致肾衰竭和高血压,预后良好。
多囊肾:
1、有遗传家族史,家族中多人发病;
2、不仅仅肾脏,肝、脾等也有多发囊肿;
3、因为囊肿数目多,肾脏明显增大;
4、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高血压,而且发生的早,血压很高;
5、很早就出现肾衰竭、尿毒症;
6、预后不良。
声明:本文系转载,仅作为传递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硬化网不代表作者立场
《综合医学》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肾囊肿疗效观察
杭震宇1,聂军1,史涛1,蒋科1,胡孝庆1,宋建康1,通讯作者:罗卫平1,李栋2
(1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溧阳213300;
2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溧阳213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肾囊肿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
溧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肾囊肿患者共6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行腹腔镜下肾囊
肿去顶减压术,B组行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观察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情况。
结果: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A组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肾囊中去顶减压术
适用于肾脏上极、腹侧及多发的肾囊肿,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在年老、肾脏背侧中下极
囊肿,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是适宜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肾囊肿;腹腔镜;疗效观察
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它通常为单侧和单发,
但也有多发和双侧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
大而上升。肾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局部肾小管堵
塞有关[1]。目前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方法主要有B超或CT引导下肾
囊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开放肾囊肿去顶术
[2-3]。本研究旨在比较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囊
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
2017年5月收治的肾囊肿患者共60例,术前均行双肾增强CT检查,
静脉泌尿系造影,B超检查确诊。排除肾重度积水、囊性肾肿瘤等
疾病。其中男性病人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7.5)岁,
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32例,B组28例。详见表1。
1.2方法
1.2.1
A组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取健侧卧
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取髂脊上两横指作2cm切口,分离至后腹腔,
自制气囊扩张后腹腔后,分别在十二肋缘下腋后线、十二肋下腋前
线作10mm、5mm切口置入TROCAR,置镜建立气腹,气腹压力
12-14mmHg,分离肾外脂肪,打开GEROTA筋膜,分离肾周脂肪,
根据CT肾囊肿位置分离囊壁与肾周脂肪,暴露囊肿及部分肾实质,
切开囊壁,吸净囊液,在囊肿基底部距离肾实质约0.5cm处切除囊
壁,创缘电凝钩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一根引流,标本送检。术后
返回病房对症处理,不常规应用抗生素。对于年龄大于70岁,合并
有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美洛西林2.0g术前半小时静
滴。两组术后随访6-12月。
1.2.2
B组患者行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术,术前在需行肾
穿刺一侧腰背部放置CT定位板,行CT检查了解肾囊肿大小、位置、
囊肿中心距离皮肤的深度,根据CT定位板测量穿刺的深度和穿刺
角度,局麻后18G穿刺套管经皮穿刺进囊肿,再次CT检查确定穿
刺针进入囊肿中心位置,采用50ml注射器抽尽囊液,后用聚桂醇
20ml注入囊腔,拔出穿刺针后皮肤消毒贴无菌敷料,返回病房卧床
1-3天,不常规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
发率、住院费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
统计意义。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组少于A组,住院费
用B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A组出现并发症三例(9.3%),其中尿漏一例,引流管放置三周
后拔除,好转出院。皮下气肿两例,术后自行吸收。B组出现并发
症三例(10.7%),其中两例出现腰背部疼痛伴发热,术后检查血常
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行CT检查,囊肿周围渗出,予静滴拉氧头孢
抗感染治疗后缓解。一例出现一过性血尿,卧床、止血处理后缓解。
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
比较,A组复发四例(10.7%),B组三例(12.5%)。两组复发率无
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肾囊肿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囊肿较小一般可不予治疗,临床
随访观察即可;囊肿较大或者有症状者需要治疗。肾囊肿的手术适
应症包括:①单纯性肾囊肿直径大于4cm,对肾实质及集合系统造
成压迫,影响肾功能;②肾囊肿合并高血压、血尿及伴有发热、腰
痛者;③肾盂胖囊肿压迫肾盂肾盏或向外突出引起肾盂输尿管梗阻
者;④多囊肾显性囊肿直径>3cm以上,伴有腰痛或腹痛[2]。微创治
疗技术出现以前,开放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疾病的金标准。
该手术经腰部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患者承受较大痛苦[1]。
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
与传统的B超定位下肾囊肿穿刺无水乙醇注射硬化治疗相比,具有
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1992年Hulber
报道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随后大量的研究证实其良好的效果。
该技术的明显优势包括创伤小,一次手术能处理各种类型的囊肿,
因此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成熟技术并得到普及。但也有操作上繁琐,
费用高等缺点。本组研究显示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
化治疗术后并发症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提示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术较为安
全,值得推广,可能与使用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有关,本组未做进一
步研究[4]。本组研究中行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肾囊肿病例,囊肿多位于背侧下极,且患者年龄大于腹腔镜下肾
囊肿去顶减压术病例组,提示CT引导下肾囊总穿刺硬化治疗在肾
囊肿位置选择上存在局限性。高龄也是选择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
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考虑因素。两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均在11%左
右,与文献报道相近。
综上所诉,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是临床值
得推广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安全,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住
院费用少等优点,并发症和复发率与腹腔镜下肾囊去顶减压术相仿,
但囊肿位置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硬化网
投稿邮箱:
zgyh@tytiu.com
微创硬化治疗技术推广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正在浏览此文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