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中医里面有一句话叫做
“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
,意思就是说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全,则身体气血充盈,营养能够到达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会严重影响五脏的正常功能。由此可见,脾胃在人体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有没有一个好的方子可以保护我们的脾胃呢?这个必然是有的,是《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叫做半夏泻心汤。这个“心”大家不要误会,不是指心脏,而说的是“心下”,也就是
◎八岁手绘
半夏泻心汤,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组成: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这是一个治疗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遥想仲景当年,军阀混战,饥荒连年,百姓生活极端困苦,饮食不调,颠沛流离,惊恐不安,患有胃病的人必定很多。
这些人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有所迷惑,这个方子看起来应用范围很广,但真的所有人都适合么?这个痞证到底指的是什么?寒热错杂到底应该怎么判断呢?药物需不需要加减?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看看医学大家是如何使用半夏泻心汤的吧!
医案(一)
这是中医大家岳美中老先生的医案:
徐某某,男,42岁,从8月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日2~4次、呈稀糊状,腹胀多矢气(排气),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治疗10个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复发作,5年中先后4次住院,每次均有明显之肠胃症状。
据病人回答,其消化道症状明显,最近几个月来多次应用表飞鸣、胃舒平、酵母片、黄连素等药治疗,终未收效。现仍食欲不振,口微苦,吃完饭后胃脘满闷腹胀,干噫食臭,午后腹部胀甚,矢气不畅,甚则烦闷懒言,不欲室外活动,睡眠不佳,舌苔白润微黄。
岳美中老先生略一思考,便开出半夏泻心汤变方。党参9克,清半夏9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黄芩9克,黄连3克,大枣4枚(擘)。以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再煎取200毫升,早晚分服,日一剂。
此药服后,患者诸症逐渐减轻,服至40余剂时,患者竟然自己做了总结:治疗月余在5个方面有明显改善。食欲增进,食已脘中胀闷未作,腹胀有时只轻微发作,此其一;精力较前充沛,喜欢散步及室外活动,时间略长也不感疲劳,此其二;大便基本上一日一次,大便时排出多量气体,消化较好,此其三;肝区疼痛基本消失,有时微作,少时即逝,此其四;睡眠增加,中午亦可睡半小时许,此其五。多年之病,功效明显。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医案(二)
紧接着是刘渡舟刘老先生的医案,这个医案比较简单:
张某某,男,平时喜欢喝酒。发现有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的症状。经多方治疗,效不显。其脉弦滑,舌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生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中见痞满,下见腹泻。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拟方:半夏12克,干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7枚。服1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又服1剂,则痞利皆减。凡4剂痊愈。
这两个医案都是非常经典的医案,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刘老先生的医案,这里面涉及了刘老的一些思考在里面。
在一开始的时候,刘老对于半夏泻心汤证治疗的这个心下痞叫做痰气痞,就是说脾胃里有没有痰这个问题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古人就是这么一说,但直到遇到了上文提到的患者。从上文可以看出,这个患者在服药过后,确实有一些白色的类似于痰的东西排出来,这才打消了刘老的疑惑,认为这是有实际基础的。
什么是痞证?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这个半夏泻心汤其实就是治疗痞证的。不过问题又来了,咱们搁这说了半天的痞证,相信大家早都好奇得不行,到底这个痞证是个什么样的疾病呢?
上文说的痞证,也叫痞满。痞满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曾提到:
“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并认为其病因有
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
为患等。
《伤寒论》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也颇为详细: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
,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
这些,用简单的话总结就是:痞满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以
自觉腹部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
为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相似。
◎八岁手绘
那什么情况可以导致痞满呢?
1.表邪入里
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得当,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遂成痞满。
2.食滞中阻
或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
3.痰湿阻滞
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于胃脘,则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这也是今天的半夏泻心汤的主证。
4.情志失调
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
5.药物所伤
误用滥用药物,或因他病长期大量应用大寒大热或有毒药物,损伤脾胃,内生寒热,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6.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匀,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生痞满。
总而言之呢,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病理性质不外虚实,
实即实邪(食积、痰湿、气滞)内阻,虚则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虚),虚实夹杂也是有的。
关于半夏泻心汤,这些您也得知道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149条,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哎呦喂,这也太长了,谁爱看谁看!大家先别急着关掉页面,不妨我用简单的话给大家好好解释一下如何?这个条文可以看做是张仲景解决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大夫给病人用了一副稀里糊涂的药之后,应该怎么善后的问题。
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八岁手绘
感冒五六天以后,有呕吐发热的症状,这个时候大家应该都知道应该是寒热错杂的阶段了吧,用什么药好呢?
咱们以前说过,稀里糊涂小柴胡,哎,对了,这个时候小柴胡汤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这个大夫偏不,他用了一些别的方子,具体是什么不知道,可能是泻下剂大承气汤,也可能是别的。这里给大家提醒一点,像寒热错杂这种半表半里的情况,汗吐下都是不对的,要用和解的药,小柴胡汤就是和解药,大家知道就行。
话说回来,虽然用错药了,但是用量不大,病人吃了药,病情不好也不坏,也可能是病人的体质比较好,没有伤及正气,仍然发热呕吐,这个时候还可用小柴胡汤,只要一出汗,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这药没用好,邪热内陷,与正气搏结于中脘,拥堵在腹部这个地方,就会出现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这就要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而小柴胡汤就不合适了。这句原文也点出了半夏泻心汤的应用范围主要在脾胃。
这里看着好像和今天说的没什么关系,就是说了一下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里的应用,但实际上,后世关于半夏泻心汤的延展都是基于这一段话。但大家作为常识,知道就行了,毕竟学知识都要有个源头不是么?
药物组成解析、适应症及加减
紧接着,我们来说说药物组成的问题。半夏泻心汤的主药毫无疑问是半夏,但成无己却说:
“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
但这种认识是
不符合临床实际
后来柯韵伯、尤在泾、陈修园等还是主张以半夏为君药。
半夏辛苦温,它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其降逆作用优于其他药物。湿热蕴结,如油入面,难分难解。解决湿热郁结的方法是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前人对此治法有一个比喻,叫“抽丝剥茧”、“湿去热孤”。就是说清除湿热之邪,不可急躁,要像剥蚕茧抽丝线一样,分层次地去治。半夏是燥湿药,湿去,热邪才能散去。湿邪从二便排出需要降气,而半夏是降气的主要药物,以降胃气为主。胃气降了,其他该降的就会随之而降。
干姜属辛温药物,为本方臣药,可以温化中焦湿气。半夏、干姜都是辛味药,走而不守,“辛以散痞”,有利于消散内郁的湿浊及其形成的痰湿。黄连、黄芩为本方佐药。主药将湿邪解决了,里边的热邪还要“二黄”帮助透发。
最后,人参、大枣、甘草通过补中健脾,以运化湿浊,畅达气机,即通过扶正以泻心消痞。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适应人群
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营养状况较好,但有焦虑神情,语速快,情绪急躁;容易腹泻,或排便次数较多而量少,大便黏臭如泥,或深黄色或黑酱色;肛门口灼热、疼痛、坠胀,或出血等;舌苔黏腻,或黄或白;易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腹部见痞证,生活没有规律(酗酒、抽烟、熬夜)的成年人、焦虑失眠者居多。
大家也可以记住这十二个字:“唇舌红,痞而利(大便),常溃疡,易烦躁”。
刚才我们也说了,这个方子适用于寒热错杂的情况,那具体怎么加减药物呢?半夏泻心汤的七味药大致可以分为三组,一是苦温药,半夏与干姜;二是苦寒药,黄连与黄芩;三是甘温药,人参、大枣与炙甘草。
1.偏于湿热
苔黄、口苦、嘈杂、吞酸
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型最为常见,治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原量即可。因为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黄芩、黄连两味苦寒药,且药量亦较干姜多,所以
原方原量适宜于脾胃湿热
2.偏于寒湿
苔白、怕凉、腹痛、下利
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型较为少见。治用半夏泻心汤需
酌减黄芩、黄连用量,或黄芩、黄连只用一味或加重干姜用量即可
3.临床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
既无热象,又无寒象,
更无寒热错杂之象。
属非寒非热,但以胃脘痞硬为主,仍当治以
半夏泻心汤原方。
4.胃热脾寒
临床的确有寒热错杂的情况,只是比较少见。
患者既有苔黄、口苦、吞酸的胃热证,又有腹痛、下利、不敢纳凉饮冷的脾寒证。
可根据胃热与脾寒的偏轻偏重,灵活加减运用半夏泻心汤中的寒热之药。
养好脾胃小技巧
通篇看下来,脾胃真的是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也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脾胃,俗话说的好:“胃不和则卧不安”,要是吃饭睡觉都受影响,那人还能有精神头么?
对于脾胃问题,“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为大家推荐一个最为简单易行的养脾胃小方法。腹部是六腑所在的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防治肥胖、高血压等。
做法: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再给大家介绍几个食疗小方子。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相关内容,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THEEND—
相关文章回顾
当热邪和瘀血结合在一起,身体又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阴虚和湿热一起出现了?别怕,用张仲景的这个方子就能解决!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圆力
编辑◎圆力
审校◎紫叶
封面图◎千库网授权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
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
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