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风感觉深层脉动养生保健
【一】
脑血管疾病发作
中医称
“中(zhòng)风”
,现代医学称
“脑卒中”(汉语拼音nǎocùzhòng,英文cerebralstroke)。患病的原因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颅内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不足,甚至血流中断;或者是由于颅内血管突然爆裂,血液漫溢,挤压脑组织。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因年龄增长,血压、血脂增高,颈动脉和椎动脉老化
变硬、变脆
血管通道变窄或被堵塞,就会引起
“缺血性卒中”,缺血严重时可能致残:失明、失语、跛行、偏瘫、痴呆、半身不遂……,甚至导致死亡;因血管老化、变硬
变脆后突然爆裂,或摔倒时头部受重创颅内出血,就会引起
“出血性卒中”,此时如果出血量大,颅内压力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受伤,就很难挽救,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700多万,每年新增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脑卒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普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降低血压、血脂,适量运动,不熬夜,按规律生活,成为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手段。
“缺血性脑卒中”既然是血管阻塞,颅内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那么,我们疏通
软化血管,引导新鲜血液顺畅流入颅腔,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有幸的是
持之以恒学练
“感觉深层脉动”,能够达到或部分达到上述目的。下面就详细介绍“按摩+脉动”,让“脑卒中”与我绝缘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中风前的十个信号
脑血管崩溃前,身体会发出一连串信号。下面是常见的
10个信号。
①剧烈
头痛:不明原因、断断续续的头痛,后转化为持续性头痛,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眩晕: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晕倒在地。
身体一侧麻木
:出现面部、胳膊、手指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舌麻、唇麻;
常常感觉左(或右)半身麻木者,应该考虑同侧颈动脉是否堵塞,需及时疏通;如果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眼前突然蒙黑,或者一只眼睛看东西模糊,出现重影
短暂丧失意识。
舌根发硬,口齿不清,语音含糊,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
呛咳:在喝水或吞咽过程中出现莫名其妙的呛咳。
哈欠连天:由于大脑缺氧,会不分时间、地点情不禁自地打哈欠。
握力下降:突然失去握力,取物时感觉抓住了,东西却掉落在地上。
常流鼻血:高血压患者经常流鼻血,数月内可能中风。
嗜睡:精神萎靡不振,感觉疲惫,经常打瞌睡。
——以上十种症状
如果同时出现三种,就要
特别警惕
【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的方法
任何人学练
“感觉深层脉动”,首先要了解脉动怎么是回事?简单地说,脉动操作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捂(或用指头按压)在疼痛部位上方,感觉那个疼痛点一跳一跳,疼痛就会缓解,消失;如果针对病灶感觉一跳一跳数百、数千次……疾病将缓解,减轻,某些疾病可能痊愈。
“感觉深层脉动”能够去痛、祛病的原理是:多次脉动刺激,信号传到中枢神经,机体就会自动下达“把新鲜血液调集到这里来”的指令;新鲜血液携带的免疫力将痛点或病灶清理干净,提供充分的氧气和营养,就恢复了那里原来的健康状态。(详见《脉动新法简介》,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114280100hcry.html
;或发电子邮件至
gjscmd@gmail.com
索取文章,来函必复)
“按摩+脉动”两对穴位,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
在我们脖子前方气管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小指般粗的颈动脉,担负着将新鲜血液输送到脑部去的重大职责;在这里,可以摸到脉搏的跳动。颈动脉很容易堵塞:一方面,与自来水管壁结垢一样,人的血管壁也会有斑块附着,年龄越大,积垢越厚;另一方面可能受到
“血-脑屏障”的影响。——人类为保护特别重要而又特别娇嫩的脑组织,在颈动脉和脑组织之间进化出一种阻挡血液中有害物质随血流混进脑部的机制(可比喻为登上飞机之前的安检),称为“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对于保护颅内稳定的物理、化学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血-脑屏障”阻挡血液中的杂质
某些药物以及血脂类及其代谢残余颅内。这些东西虽然最终被血液运走了,但在颈动脉血管内麇集、滞留时,增加了血管的堵塞几率,所以颈动脉比别处的动脉血管更容易堵塞。我们推荐的特效降压穴位
“桥弓穴”,就在颈动脉之中。
1)桥弓穴
“桥弓穴”叠合于“颈动脉窦”(亦称“颈动脉结”),左、右对称。将头扭向右侧,脖子的左侧就会凸现一条较硬的大筋(胸锁乳突肌),桥弓穴就在这条大筋的中部;反方向亦然。这里是从心脏出发的左、右两条颈动脉,向大脑输送新鲜血液的主干道之一。
1)桥弓穴位置图
顺着这条大筋,从颈部的
“翳风穴”(耳垂后下缘的凹陷),经“桥弓穴”至“缺盆穴”(锁骨上窝中央)的三点连线,从上往下“按摩36次”,然后轻轻压住,“感觉深层脉动108次”(这是一个回合);左、右两侧轮流做,每天早、晚各做三个回合,可使心率减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持之以恒“按摩+脉动”,不但可使血压“在不吃药的前提下”恢复正常,还有促进血管软化,恢复血管弹性的良好功效。——请注意:
低血压者不宜
脑血管病正在发作者不能做
“桥弓穴”手法:伸开右掌,稍稍并拢、并齐“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用四个指肚从上至下按摩颈部左侧桥弓穴;反方向亦然。——这一方法,不必解开衣领,操作比较方便。
在颈动脉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分叉处,有个重要结构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见图2,“颈动脉”指向线稍上的分叉、膨大处)里面的“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力度,具有调节血压使之相对恒定的作用;这一机制是内源性的,机体自动完成。“颈动脉窦”也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反射性地降低血压和抑制心动过速,使心率得以迅速减缓;这种机制是外源性的,由外力促成。有人把“颈动脉窦”控制心跳的机制,形象地比喻为“刹车器”。所以,按压“颈动脉窦”,特别是两侧一起按压时,施术者须密切注视患者的心率变化,以防万一“刹车过猛”致使心脏停搏。
2)颈动脉、椎动脉示意图
2)高血压点
“高血压点”在大脚趾正面横纹正中,大脚趾弯曲后凸起的最高点。用大拇指的指肚左右横推(按摩)“高血压点”36次,然后按住(按压可轻可重,以自我感觉良好为度),“感觉深层脉动”108次,为一个回合;每天早、晚,左、右两处各做三个回合。
老人、弯腰困难的患者,可仰卧用左脚的脚后跟轻轻按摩(纵向推移)右脚的
“高血压点”36次,然后压住,“感觉深层脉动”108次,为一个回合;反方向亦然;每天早、晚各做三个回合。据网友介绍经验,只要持之以恒,无论血压多高,都会产生显著的降压疗效。
3)高血压点示意图
按摩的力度要柔和、均匀,轻重适度;手掌、指肚儿不能冰凉,要搓热、焐热或用温水泡热;按摩前,要修剪指甲短而光滑圆润,去除毛刺,避免划伤皮肤。
“按摩+脉动”,时间充裕、希望早日消除中风隐患的朋友,可以多做,多做没有副作用,有益无害;时间有限者,可酌情减量,但每天早、晚“按摩+脉动”桥弓穴一个回合必不可少。
【四】
“脑动脉”功能的一项猜想
“脑循环(cerebralcirculation)”是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血液循环的统称;由于高等脊椎动物大脑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又称“大脑循环”;又因血液循环主要在颅腔内进行,故又称“颅内循环”。
4)变粗的“基底动脉”影像图
“脑循环”是最重要的特殊区域的血液循环,与动物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人脑的比重虽然只占体重约2%,但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20%,血流量约占全部心输出量的15%。充足的血流量是保证脑部正常活动的首要条件。脑组织缺氧半分钟或完全阻断脑血流10秒钟就会导致昏迷;缺氧3分钟可造成脑神经细胞无法逆转的损伤,缺氧6分钟可能导致死亡。
脑部供血来自一对
“椎动脉”和一对“颈动脉”(见图2)。左、右两条“椎动脉”分别从同侧枕骨大孔进入颅腔,然后汇合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见图4),再将新鲜血液通过各分支动脉,供给脑组织。左、右两条“颈动脉”供血到大脑半球两侧的前部和中部,两个大脑半球之间没有血管交叉。因此当一侧“颈动脉”阻塞时,只引起同侧的脑缺血症状,例如偏瘫,分“左半身偏瘫”和“右半身偏瘫”。脑部动脉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肌层较薄,弹性纤维较多。
处在坚硬、容积固定的颅腔内的动脉、静脉血管,处于受压、被限制状态,这也是动脉进入颅腔后脉搏消失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一张一弛的脉搏跳动,动脉血液在脑血管中平稳、均匀、无声无息地流淌,无声无息地浸润脑组织后,最终回流到脑静脉。椎动脉在进入颅腔前多次的弯曲,以及脑动脉血管具有发达、良好的弹性纤维,也有助于
搏动的消失。
这里请注意:(图
2)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分叉处“颈动脉窦”变得膨大了;(图4)左、右两条“椎动脉”进入颅腔后汇合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也就是说,两条颈动脉、两条椎动脉进入颅腔前后都变得粗大了,这种结构的变化是为了什么?也许“脑解剖学”已作了详尽解释,但笔者没有搜索到,因此猜想它们是起到“消博器”——消除脉搏——的作用。类似于枪械或汽车上的“消音器”。
5)风府穴(后脑勺正中发际上一横指)
我们对于水流的经验是:
“小溪流水哗啦啦”、“滩头水流急”、“水在江中不见流”——液体流到宽阔幽深处声响消失,流速变缓。大自然的安排多么精巧,让进入颅内的动脉血管具有“消博器”的作用。——这是笔者的猜想,有待专家验证。
如果进入大脑的动脉有脉搏,会怎样?那么,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得安宁,头脑里总是响着脉搏
“咚、咚、咚”的跳动声,不能思考,不能学习,无法工作,无法入睡……焦躁、脾气大的人会活不下去。但是,大自然(上帝)考虑得多么周到,硬是让我们拥有一个风平浪静的脑海。所以,我们要珍惜生物数十亿年的进化成果,爱护自己,多处在α脑波的荡漾之中,获得健康长寿,尽享百岁天年!(请参阅《脑波关碍疾病与健康——系列十三》,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1142801012y3z.html
,或发电子邮件至
gjscmd@gmail.com
索取文章,来函必复)
笔者非医药专业人士,学识有限,为写本文学习脑动脉,增加椎动脉知识如上。因此,请各位添加一个
“风府穴”。“风府穴”在后脑正中头发边缘往上一横指(1同身寸),正对着颅内的“基底动脉”。“按摩+脉动”这个穴位的作用、效果与“桥弓穴”相同。
【五】简易昇阳法
中国古代,人们将万事万物和万千景象归纳为
“阳”与“阴”,形成了“阴阳”哲学观;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一哲学思想已深深渗透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于是,就产生了以“阴阳五行”理论为纲的中华医学。
人体生病,阳气必然衰减,
“昇阳”就是提昇人体的阳气;阳气提升后,就会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促使好转,甚至痊愈。操作方法详见《阳气一昇,百病无踪——脉动系列廿七》(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114280102w11x.html
,或发电子邮件至
gjscmd@gmail.com
索取文章,来函必复)。
这里提供一种昇阳的简易操作方法:
人体头顶正中的
“百会穴”(见图5)是诸阳之首,每天晚上就寝后,早上起床前,用热乎乎的手掌按揉(短发按摩,长发轻揉)头顶百会穴36次,然后趁热捂住,“感觉深层脉动”108次(为一个回合);连续做三个回合。感觉脉动的深度约4—5厘米,达到脑干部位最佳。
“简易昇阳”是为年老力衰和病重患者设计的。精力尚可者,最好还是按“系列廿七”正规昇阳方法做,效果更佳。
“简易昇阳”可以催眠,晚上就寝后做着做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睡着了,就任其一直睡下去,睡足睡熟,祛病健身效果更好。
【六】跌倒及其预防
因跌倒引发中风的案例很多。跌倒,是指突然发生、身不由己地倒落于地面、地板或其他较低位置上。据统计,中国每年有
3000多万人次跌倒;全世界2000年跌倒死亡人数283000多。这些是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未纳入统计的可能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平衡功能、稳定功能的老化、迟钝;肌肉流失,腰腿乏力,以及心肺功能衰退、骨骼肌肉系统协调能力衰退等,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药物及其副作用,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降糖药、利尿剂、感冒药、非甾类抗炎药、抗帕金森病药、多巴胺类药物等,均有可能引起头昏眼花,诱发跌倒。疾病缠绕、健康状况下降;沮丧、抑郁、焦虑以及心理状况欠佳;担心跌倒使行为能力降低,步履蹒跚等,均增加了跌倒的危险。灯光昏暗,老眼昏花,路面不平整、湿滑、冰冻;过道障碍物、家具的高度和摆放位置不恰当,卫生间没安装扶手,鞋子不合脚;对台阶的忽视和人行道残缺等,是特别容易绊倒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应该有充足的、適當的照明,但是光線不能刺眼,要避免來自光亮地板及家具漆面反光造成的干擾。去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过道要通畅,不能有门坎,不要有障碍物,避免绊倒。地板要铺设未抛光、抓地力好、表面粗糙的木地板或防滑瓷砖。走道、樓梯间及洗手間,均應安装稳固的扶手;要使用高度不超过
40厘米的防滑浴盆;浴盆上方,要安装两个扶手,一个洗浴时用,一个抬脚出浴盆时用(见图6);如果浴盆底面不防滑,可采用一块防滑塑料垫。因为站起来、坐下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太低的椅子、太軟的沙发,均不適合老年人。
6)浴盆上的两个扶手
衣服太长太宽,太紧太窄,都不适合;布鞋、拖鞋、运动鞋都要防滑;要少吃药,慎用药,减少剂量,停服不必要的药物;特别注意,不要把各种药物组合在一起,一把一把地吃,避免药物的交叉副作用,增加跌倒的风险。
冬季出门,在下雪结冰的高纬度地区,要着专用防滑靴,或者买来
“冰爪橡胶防滑鞋套”,安装在靴子的底下(图7)。
7)冰爪橡胶防滑鞋套
起夜勤的老年男人,建议备两、三个敞口玻璃瓶(
1000克装的蜂蜜瓶)在床边小便,避免夜间摸黑移动,可降低跌倒风险。
要勤于锻炼:快步走、慢跑、游泳、平衡训练,练太极拳、各种有氧运动、练下蹲、站马步等综合性运动,均有助于加强腿部力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进入耄耋之年后,须特别小心谨慎!无数跌倒事故证明:没有重视肌肉流失,对四肢、腰背乏力缺乏体验,仍然按照五、六十岁时的经验,迈大步,上高台,急转身
……结果事故必然发生。须知:以前能一步跨过的沟坎,现在跨不过了;以前能跳腾跃上的台阶,现在跃不上了;以前能前仰后俯的动作,现在不能做了……不争先恐后,不争分夺秒,放慢速度,一步步,脚踏实地,谨小慎微,方可确保平安!
需要作好思想准备的是:万一跌倒
……怎么办?万一倒下去的瞬间,要反应灵敏,飞快把手伸出去,保护头颅,不使脑袋先落地、碰墙……这是丢卒保车!手折断了,可去医院治疗;如果脑袋先落地,轻则脑震荡,可能致残;重则脑溢血,可能“歇菜”!
【六】三则不幸跌倒的教训
[第一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笔者的八旬挚友、旅加
50年的老侨典范路志高博士,冬季出行,屡屡叮嘱他小心,他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没关系!几十年了,都是这么走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2017年12月21日,路先生冒着极寒出行,不慎摔倒,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根据这一血的教训,特旧话重提:“万一跌倒时,请优先保护头颅!”(详见《追思老一代移民典范路志高先生》,
www.chinesepress.com/Chinese/65332.html
,或发电子邮件至
gjscmd@gmail.com
索取文章,来函必复)
[第二则]脑血管受伤暴怒引发脑溢血
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能使性子,发脾气。笔者的邻居、
X机械工厂厂长ZZC,年富力强,工作出色,业绩骄人;但性格急躁,独断专行,惯于“老子说了算!”某天走在人行道上,一摩托车从背后飞来把他撞倒,头颅擦地。爬起来,只是擦破点头皮,好像没事,但仍去医院看了急诊。医生检查,看不出什么严重状况,建议他回家休息几天。他却要求留院观察,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发生争执。这时他飞扬跋扈的本性暴露出来,大发雷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对着医生大吼:“老子要……”话未说完,往后便倒,抢救无效,爆炸性脑溢血死亡,死时头颅肿得笆篓大……头已擦地,脑血管受伤肿胀,如果卧床静养,不会出事;情绪突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受伤处便崩裂了……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第三则]跌倒后不要急着爬起来
六十开外的
Z阿姨精明干练,做事风风火火,非常要强,做什么都不甘落后于人。某天右手拎一部小拖车,从右边步行下楼。不知怎么的,脚绊了一下;由于右手拎了小拖车,不得空,没法及时抓住右边的扶手,便骨碌碌地滚了下去。虽然是钢筋混凝土楼梯,滚了七
八级台阶,如果躺着不动,顶多轻微脑震荡,也不会出大事。问题是,她太要强了,刚刚停止滚动,便一翻身坐起来,随即不由自主地往后倒下去,后脑勺重重地砸在台阶的边缘上,
“砰”的一声巨响,昏死过去。急送医院,重度脑溢血,颅内淤血将大脑压缩得像个包子大小,抢救无效死亡。原来是,她从楼梯上滚下去,大脑已受伤,会发晕,但发晕要滞后两、三秒;坚强的个性驱使她抢在头晕前坐起来,紧接着头晕发作,便身不由己地倒下去……惨痛的经验教训是:跌倒后不要急着爬起来,原地躺着,动动手,挪挪脚,看看是否骨折;想一想,摸一摸,哪里痛,是否出血?是否有内伤?……两、三分钟后,确认无大碍,再爬起来。如果动弹不得,不要勉强,躺在原地,等待救援。
结尾的话是,要落实
“健康生活方式五原则”:(1)保持乐观情绪!只要有碗饭吃,有间房住,不受冻馁,“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不要着急。(2)睡足睡熟是健康身体的根本保证。身体在深度睡眠中进行修复,一切疾病都是在熟睡中康复的。(3)吃好,确保摄入的营养优质而又均衡。不要贪图便宜去抢购廉价食品,要去正规商店购买质量可靠的新鲜食品。(4)适量锻炼,每天坚持做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5)为确保体内环境和谐,确保免疫系统的活力,绝对不能乱吃药,要少吃药,尽量避免吃药,能不吃药时最好不吃药!——任何一种药物或刺激物进入体内,都会不同程度地扰乱、抑制或破坏人体优质内环境;各种常用去痛片、感冒清和中草药等,对肾脏、肝脏都有或多或少毒副作用,未经医嘱绝对不能乱吃。“是药三分毒”,越有效,毒性越重;新药未经长期考验,风险更大。任何药物、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刺激物(烟、酒、咖啡因、槟榔等)、香甜可口、鲜美解馋的人造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防腐剂以及其它各种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必定要经过肝脏、肾脏的降解、过滤,再排泄到体外。乱吃药,长期过量吞噬人造食品(如方便面、精制饮料、火腿肠等),嗜烟酗酒,必定加重肝脏、肾脏等排毒器官的负担并损害其健康!排毒器官长年超负荷运转,提前丧失正常功能,身体的某个薄弱环节就会率先发难,某种难治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排泄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等)就会不由自主地缠上身来!
只要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坚持
“按摩+脉动”,
“中风”和其它所有慢性疾病都将与你绝缘!
/2018-02-20
加拿大
蒙特利尔
7300字)
(本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chnnsn)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