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图片上方的【保定刘新刚中医门诊】免费订阅
75.1%的人对“玩命”工作表示理解。
05年4月10日,59岁的艺术家陈逸飞去世。如果再算上05年1月去世的36岁的焦连伟和46岁的高文焕两位清华大学教师,以及04年10月去世的均瑶集团董事长———38岁的王均瑶,中青年的“过劳死”现象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
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刘小姐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了。她告诉记者,春节前自己曾经连续1个月出差在外,每天加班到清晨两点。除夕前一天的晚上,甚至是熬了一个通宵,年三十中午到北京后,继续回公司工作。“那段时间,只要我一闭眼,满脑子就是EXCEL表格。家人和朋友都担心我快要崩溃了。”
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人们如此卖命地工作呢?
调查发现,82%的人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惟一条件是“奖金如果足够高”。尤其在20~40岁的人中,这种想法相当普遍。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时开始,到晚上10时多结束。忙一个月下来也就能挣2000元左右。“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医疗保险,现在虽说是辛苦点,趁着年轻怎么也得为以后看病攒点钱吧?”
“收入比不上老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在某媒体工作的卓先生向记者说出了他的尴尬。为了能挣得比老婆多,工作之余他还在另一家报社兼职。除了家庭的压力,对理想生活的期待是卓先生给自己加的另一种压力。“我理想的生活当然是既不缺钱又很悠闲的生活,但怎样才算不缺钱很难说,我的标准是起码要让我的家庭、晚年生活和孩子教育都没有后顾之忧。我离这个目标还远着呢。”
“加班并不总是痛苦的”,刘小姐说她如此拼命是因为喜欢审计这个工作。“虽然在别人看来,整天对着一堆数字很枯燥,但我却能从分析数字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何况每个项目都要面对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很有挑战性。”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如此玩命工作是在透支生命。但一些中青年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用刘小姐的话说就是“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调查数据显示,75.1%的中青年人对拼命工作甚至“过劳死”的人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认为“这种健康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实生活。中青年人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位置,受这些问题的影响更多。上海社科院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已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的53岁。
“造成‘过劳死’现象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不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没有定期维护自己的健康。”某健康管理部主任医生说很多疾病都是在慢慢侵蚀、消耗身体的机能,如果不细心观察和定期体检,这些变化很难被发现,一旦发作,后果会很严重。
针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提醒大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吃夜宵并且早上赖床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严重损害肠胃健康,这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尽量自己做饭,避免不规律的饮食,少参与应酬性的宴会和晚会,因为宴会上的食物偏辣、偏油腻,还有过多的食物添加剂和烟酒都对胃有很大的伤害;不要对自己要求太苛刻,要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焦虑、强迫心理。周末一定要休息,多去野外郊游,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才能愉快地面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国民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公认的社会进步指标。中青年人的身体亚健康状况及“过劳死”现象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文章分享:右上角功能键--分享到朋友圈
免费订阅:搜索-账号--BDLXG001快速关注
免费订阅:点击下角—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温馨提示:平台图文来源于网络,如需使用,请咨询医师
购买请点击原文链接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