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烟是人类第一杀手。在中国,有报道成人的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52.9%,女性2.4%。吸烟可以引起很多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是肺癌,除此之外,吸烟还可以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吸烟者中发病率上升显著。但吸烟导致早发冠心病病例报道较少,现根据临床观察报道一例如下:
李磊,男性,38岁,主因阵发性头痛10年余,加重伴头晕5天入院,即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诊断高血压3级,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无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糖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异常,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头颅CT、肾上腺C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期间详细询问患者住院前及住院期间均无胸闷胸痛等症状,经过合理的生活方式的指导、积极控制血压后患者出院。患者于出院后1月左右出现活动后胸痛,无放射痛,无胸闷气短、心慌,无黑蒙、无濒死感,行走约100米左右即可出现,症状持续约5分钟,经休息后症状缓解,近1月来症状频繁出现,就诊于省二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狭窄度达99%,给予置入支架一枚,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回顾该病例,发现患者平素仅有吸烟病史20余年,无饮酒、肥胖、糖尿病、脑梗塞等病史、无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被动吸烟(也称二手烟),是指本人不吸烟,但吸入吸烟者吐出的烟气和烟头燃烧时自行释放的烟气二者的混合物。研究发现,不但主动吸烟,而且被动吸烟对不吸烟者的心血管健康也构成了主要的威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手烟暴露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20%-30%。在香烟的数百种成分中,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都是对心血管系统有害的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氮氧化合物以及不容易被滤除的气相自由基,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组织细胞缺氧,而尼古丁则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肌耗氧增加,长期吸烟会使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增加,进而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冠状动脉痉挛。
2010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中指出: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中,31.9%归因于吸烟。全球52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的研究发现,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糖尿病
、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进一步证明了冠心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患者仅具备其中的吸烟、缺乏运动两项。但吸烟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知道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精神紧张,不仅是超重/肥胖、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等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强、促进血栓形成等。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所有预防措施的基石。
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临床上我们对于长期吸烟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每次诊室询问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2)对所有吸烟者加强戒烟教育和行为指导,建议应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减少戒断症状;
(3)避免被动吸烟。
综上所述,我们应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等进行全面干预治疗,强调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石家庄市中医院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微信ID:yzxlcy
投稿邮箱:
sjzszyykprc@163.com
投稿请注明投稿人信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