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如果你要问心血管疾病怎么来的,咱们可以揪出很多“幕后帮凶”,而促使血管疾病爆发的众多因素中,血液粘稠一定脱不了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属于高粘稠血症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中老年人因为血管壁的弹性减弱,使官腔变窄细胞受压,从而导致血液粘稠,使血液的流速减慢。
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最直接的危害是引起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爆发。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血液在身体里流动,怎么判断它是否变得黏稠呢?其实,血粘稠度增高是有早期预警信号的。
4种症状提醒你:血液黏稠度已偏高!
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4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可能已偏高,是在提醒你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1)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感到头脑昏沉,没有力气,更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感觉。
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清醒起来,甚至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很兴奋,这可能就是血液粘稠度增高发出的信号。
(2)午饭后马上就犯困
吃饱了就想睡,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受。
但是,如果你吃过午饭,困倦感马上袭来,而且不能忍,必须立刻马上睡一会儿觉,否则全身不舒服,只要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就会明显好转。
这是在说明,午饭后血液循环在加速,血液粘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3)蹲着干活,胸闷气短
血液粘稠度高的人群中,大多数是肥胖者,往往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否则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这是因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上血液过于粘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4)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尤其65岁以上的老人,检测视力时并没发现什么异常,但却经常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
这是因为血黏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就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那么,如何防止血液黏稠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有3个字,那就是多喝水。多喝,是喝多少呢?怎么喝最好呢?
每天只需“三杯水”,就能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具体哪“三杯水”呢?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在《把吃出来的病喝回去》一书中,推荐了防止血粘稠的“3杯活命水”。
第一杯:清晨起床
早晨是血液粘稠度最高的时候,同时,上午9~10时是高血压病发作的高峰期,清晨补充水分,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作。
因此,建议大家每天晨起后,空腹喝300-500毫升的白开水,这是每天的第一杯活命水,喝水时不要大口大口喝,而要小口缓慢的喝,饮水多少以不感到胃胀为宜。
第二杯:午睡之后
午睡后,容易口干,因为身体的水分随睡眠消耗了很多,需要补充水分。
下午3:00左右,也是中医认为膀胱经最活跃的时间,所以要多喝水。
此时喝水,不但缓解了午睡后的血稠状况,还可以唤醒大脑,振奋精神,对身体大有益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午睡醒来这杯水,这就是每天的第二杯活命水。
第三杯:晚上睡前
有些老年人,害怕晚上起夜影响睡眠,晚上坚决不喝水,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整整一夜都要消耗身体内部的水分,睡前不喝水,人体细胞会处于缺水状态,这样会导致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另外,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在清晨发生致死性梗塞,所以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让体内代谢顺畅,这就是每天的第三杯活命水。
防止血液黏稠,除了喝水,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稀释
血液功能的食物,比如,黑木耳、燕麦、黑豆、芹菜、海带等,并做到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最后提醒大家,坚持适度锻炼也很重要,
运动时间宜在1小时以内,老年人以打太极、散步、慢跑为宜,可以帮助体内血液循环流通,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