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疗法挑战传统医学-----健康从自己体内的有益菌开始! 微生态疗法挑战传统医学-----健康从自己体内的有益菌开始!微生态疗法挑战传统医学-----健康从自己体内的有益菌开始!

微生态疗法挑战传统医学-----健康从自己体内的有益菌开始!

能为健康加分的益生元

年轻的体内老人

人类体内微生态的营养需求

肠道,是人体器官中,与外界接触面积第二大的器官(最大的是肺脏),除了具有消化与吸收营养的功能之外,还是人体中免疫系统抵御外来致病原的重要屏障。

人体肠道表皮黏膜细胞的代谢速度极快,以成人为例,每日平均约可剥落330克的肠黏膜细胞,随粪便排出。也正因为如此,肠黏膜细胞需要大量的能源与营养素供应,以生成新的细胞补充替代老死剥落的细胞。

过去,中医提出了“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过去所提的“脾”正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消化系统,而现代医学则验证了这句可以翻译为“要有健康的身体,必先有健康的微生态环境”的道理。

当人们能够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时,除了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之外,人体内的益生菌还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发酵作用,在肠道内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和短链脂肪酸,更能刺激肠道蠕动,于是就不易产生便秘现象。而这些酸性物质,也是与坏菌对抗时最重要的化学武器,它们能营造体内趋于酸性的环境,抑制坏菌的生长,于是人体就不易有消化道的感染问题。而此一过程更提供了短链脂肪酸作为维持肠黏膜细胞正常代谢及增生修补的及时能源,于是,健康的肠道可以有较佳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因为结构完整,兼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当然肠道障壁完整、有能力抵御外邪(致病原)的侵扰,又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身体当然可以保持健康。

有益菌的粮饷与补给----益生元

其实,我们只要担任补给官的角色,忠实地为那些存在于人体内的,提供充足的粮饷与补给品,这些“有益菌士兵”就可以自我繁衍,并且利用这些粮饷来制造化学武器,歼灭敌人,同时维护体内微生态平衡。不过,对现代工商社会的上班族而言,想要像农业社会的人一样,借饮食获得大量膳食纤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各式各样标榜所谓“体内环保”、“洗肠”、“灌肠”的“民俗疗法”纷纷出现,但是,这些方法多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对于促进人体的健康并无积极长久的效用,甚至可能有害。

既然吃大量的膳食纤维不易做到,那么,是否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轻易取得,又能发挥膳食纤维的功能,为我们的健康加分呢?

机能性益生元

就仿佛是体力和耐力超强的“原住民”,只要你能“领养”她一段时期,即便是短暂的缺粮,她也可以忠诚地守护你的消化道障壁。根据调查,服用机能性益生元一段时期,使体内益生菌增生稳定之后,暂停给予益生元,则人体粪便中所检测出的益生菌,在大约两周后才会减少到给予益生元前的水准。

或许你会问:若是直接服用优酪乳或益生菌制剂,效果又如何呢?

根据研究,这种食用益生菌,仿佛是聘请“佣兵”的方式,确实也可以提升体内有益菌的数量,对人体有益,但是若是停止服用后,只要大约一周的时间,益菌的数量就会恢复原状!也就是说:这些从外面请来的佣兵,在耐力上并不如“原住民”益生菌!或者说,她们正如同世上的佣兵一般,有战力,但却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可能只有少数可以落“体”生根。就算她能定居于体内,也必须有足够的粮饷,不然他又怎能上越场作战呢?所以,为了你自己的健康着想,不停的为益生菌供应粮饷与补给吧!机能性益生元,将会是您最明智的选择!

巴马寿者与飞行员

巴马县是“国际自然医学会”确认的世界第五个长寿村。根据1990年中国内地人口普查统计,巴马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共69人,还有90-99岁者226人,80-89岁者1724人。

1993年中国内地学者何道生检测19名巴马长寿老人,以及27名沈阳军区飞行员的粪便标本。前者包括男性7人,女性12人,其中百岁以上的5人,90岁以上的4人,80岁以上的6人,70岁以上的4人。他们都以玉米为主食,间有少量肉食后者则全为男性,年龄从25~45岁,平时三餐系想用飞行员标准的高热量、高蛋白伙食。

这项检测的结果发现:

·巴马老人89.4%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含量达到每克10

(亿),亦即每克湿便含有活的双歧杆菌超过1亿。

·百岁以上的巴马寿者双歧杆菌的含量都很高,即10

(亿)者有3人,10

(10亿)1人,10

(佰亿)1人。

·飞行员77.7%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含量在10

(亿)以下,而59.2%在10

(千)以下。

由上可见,宁静山区老人的双歧杆菌数量,较诸喧哗市区的青年人和中年人还要高,两者含量差异非常明显。这表示除环境与饮食之外,飞行员的压力也是引起双歧杆菌变动的原因之一。

健康长寿不是梦想

著名的美国生化学家和营养学家PaavoAirola说过:“长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研究长生不老的秘诀,但是没有比体内卫生更重要了。”而维护体内卫生的最佳执行者,是有“体内清道夫”之称的双歧杆菌,因其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减少腐败物质等的产生和累积,拥有净化体内环境的能力。

专家研究指出,老年人较青年人双歧杆菌主要菌种显著减少,而长寿老人与一般健康老人相比较,双歧杆菌数量也有所提高,且仍保持青壮年水平。从对世界长寿村的调查证明,长寿老人双歧杆菌的确然保持青壮年的水平,这提示了双歧杆菌能发挥一定的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作用。

今天,尽管忙碌紧张的现代人无福居住所谓的“世外桃源”,也很难避免日常饮食生活造成的各种污染,但只要体内双歧杆菌能适度滋养增生,始终维持优势数量,人类孜孜以求的健康长寿,应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

抗生素为人类抵挡了无数的有害菌,但也出现愈来愈多的耐药细菌,全球甚至将面临药物无效的困境,真有如此严重?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后抗生素的时代,所谓:“后抗生素时代”意指:当今有愈来愈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即将面临药石无效的困境,又回到以前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样。有鉴于此,学界还在2002年成立一个国际性的抗微生物战略研究小组,来应对这种尖锐的挑战。

抗生素破坏生态平衡

抗生素会扰乱体内菌丛中种群或群落间相互制约的格局,促进了原本是弱势的外来菌或环境菌生长繁殖,导致体内生物社会的失控,引发菌群失调,严重危及健康,在临床上出现各种急、慢性炎症和全身感受染。

由于使用抗生素而造成微生态失调的病例不胜枚举,例如在正常人的粪便中,分离到的绿脓杆菌约占

5%,但当利用抗生素抑制了体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时,绿脓杆菌的出现率高达40%,致引起泌尿道感染抑或败血症。一般说来,抗生素的抗菌谱愈广,则发生菌群比例失调的概率愈高。

益生元的效用

常听到食品广告中提到益生元,到底什么是益生元?能对人体产生什么作用?

益生元的含义

在生化学上的糖类可依结构分成三种,即单一分子结构的单糖、两个至十个单糖构成的寡糖、十个以上单糖至百个以上的单糖分子构成的多糖。

其实一般人对寡糖大都一知半解,寡糖又称作益生元,包括了普通益生元和功能性(机能性)益生元两大类。属于功能性益生元里面的一种益生元,主要是由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及其混合物所组成。所以,严格来说,茵子口服液从其化学成分“益生元”来讲,更准确地应该称为“蔗果三族益生元”。

日本在1982年提出机能性食品的概念后,受到国际普遍的重视,现在已逐渐成为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流。所谓机能性食品,系指能经由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证明是具有某种调节生理功能的食品。益生元可以说是目前机能性食品中研发最为活跃的领域。

益生元的特色

20世纪80-代以来,利用酶(酵素)生化工程和分离技术制得的机能性益生元,与50年代美国学者PaulGyogy在母乳中所发现含有的葡萄糖胺的寡糖,正是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新糖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难消化性:不易被人体内消化酶永解,胃肠吸收缓慢且又量少,能作为糖尿病人或欲控制体重者的替代糖。

·低甜味感:甜25%—75%糖链的长短和聚合度的增减而定,大约是蔗糖的25%一75%。

·低热量:热量值低于葡萄糖,介于蔗糖的45%—75%之间。热量主要系经由双歧杆菌发酵后转化而来。

·抗龋齿性:因为不会被口腔变链菌的葡萄糖转移酶和口腔淀粉酶液分解利用,所以有预防蛀牙的效果。

·双歧因子:可以选择性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增殖,除乳酸杆菌也能多少利用一些外,其他体内的菌群很难降解。

益生元的效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澳、德等先进国家均已先后肯定了益生元维护健康的功能。许多医学研究证实,其不光只是充当了一种碳源而已,更重要的是借由参与双歧杆菌的生长调节,表现了多种的保健效果:

调节体内菌群生态平衡;

维持大肠正常蠕动;

防治心血管疾病;

预防致癌物质产生;

抵御病原菌的感染;

在体内合成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进营养物消化吸收;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维护肝脏运作功能;

10、

排毒养颜、淡斑美白、

11、

延缓机体衰老。

由于这一类寡糖具备明显调节生物体状态的机能,所以势将逐渐成为现代医疗用药外的另一种选择。尤其自全民健康保险开办以来,主管机关赤字累累,为了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倡导人们多利用像益生元类等的机能性食品来维护健康,将是指日可待。

寡糖种类

几种具代表性的寡糖

当今日本在寡糖的研究、生产和消费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从1993年开始,该国厚生省(卫生部)指定机能性寡糖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后,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年平均可达数万吨。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产品如下:

益生元:乃蔗糖经发酵后再与果糖进行结合而成,平均果糖基不到5个,商品名“新糖”,聚合度如超过10个的就称为菊糖。

异麦芽益生元:由聚合度范围广泛的双糖到六糖等寡糖混合组成,亦称支链寡糖。主要成分是异麦芽糖、盘挪糖与异麦芽三糖、四糖等。原料为玉米淀粉。

龙胆益生元:为较晚开发出来的产品,乃龙胆二糖、三糖和四糖的混合寡糖。其最大特色就是具有特殊的苦味。原料来自于中药的龙胆草。

水果型益生元:是目前最新型的水果复合多糖,维生素、花青素等。原料来源于多种水果。

益生元食用后的自觉现象

机能性益生元具有多样的生理调节作用,惟与其交往必须长期而持续才有意义。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物体,体内菌群生态各自不同,因此摄取后的自觉反应会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适合自己的用量,效应才会显现出来。

有些人开始虽无明显变化,却也会感知排出粪便的臭味变淡,这是因为当有害菌受到双歧杆菌抑制时数量减少,其代谢出来的有毒物质随着减少所显现出来的现象。

同时排泄的粪便黄色会加深,这意味着双歧杆菌在体内所占比例增多外,亦因其制造了多量具黄色的维生素B群。

腹部咕噜作响,排气频繁时,这表示体内菌群失衡,有害菌占有优势,所以肚子的气体就会很多,但在继续食用一段时间后,双歧杆菌增加,产生气体的细菌势力就会减弱而获得改善。

食用后会出现轻微的腹胀、胀痛或便秘等现象,这显示体内缺乏双歧杆菌,一时无法将所有益生元水解所造成,此时只要减低用量,待双歧杆菌增殖后即可消除。

体内长期积存宿便的人,食用初期会排出黑臭的水样状或泥状粪便,肠道也可能短暂刺痛,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对人体帮助最大的益生元

卓越的双歧因子

益生元是公认良好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对体内菌群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每日摄取10克的益生元,短短12天里就能显著增殖体内的双歧杆菌。权威学者光冈知足博士在实验后也表明,不论健康成人或老人患者在食用益生元后,双歧杆菌都明显增加了10-100倍以上。

即使在体内菌群组成细菌完全相异的动物实验里,益生元也能像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显现出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例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并非老鼠体内的优势菌种,但在喂饲益生元后,不只能大量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而且亦能增殖同为有益菌的乳酸杆菌,并抑制有害梭菌的滋生。

全面性整肠作用

许多研究报告都证实,益生元有全面性的整肠功能。在一项为期5周的实验中,让人每日摄取10-15克的益生元,结果排便次数少的便秘者(5日内不超过3次),出现排便次数增加、粪便软化和色泽变黄等改善现象;而排便次数较多的受验者(5日内超过4次),除零星的一些轻微症状有变好外,其粪便软化和排便状态几乎不受影响。这证明了持续的每日摄取10-15克的益生元,对一般人消化器官并无不良反应,然而对便秘的人却能改善粪便软化与排便状态。

另外,像自身无法感受到的双歧杆菌增殖结果,使得体内菌群平衡改善、酸碱值降低或腐败性产物减少等,也都显示了益生元净化体内环境的作用。

适合长期保健用

益生元经口摄入后,几乎完全不会被唾液、胰液中的淀粉酶及胃酸分解,而在来到小肠后,因受小肠黏膜酵素(即果寡糖酶)作用,聚合度低的益生元会遭到部分水解,不过其消化速度十分缓慢,大部分仍可抵达消化道末端的大肠。这也就是益生元摄取量虽较其他难消化性寡糖稍多,但引发下痢、胀气、放屁等的概率却明显少了许多的原因。由此亦可见,益生元与人体的兼容性高,比较适合长期作为保健食品来使用。

由于益生元的部分消化性会因小肠内是空的,抑或容有食物的状态,以及一次摄取量的多寡而有明显差异,所以为了减少益生元的部分消化量,其摄取的时间最好是在用餐以后。

预防蛀牙的效果

龋齿的根本原因就是:口腔的变链菌作用于蔗糖等生成了不溶性的高黏葡聚糖,该糖黏着在齿面形成齿垢,再经细菌的发酵产生酸而腐蚀了牙齿表面的釉质。

根据菅野智荣等人的实验指出,益生元有很好的抗蚀性,它不易被变链菌利用为能源,即使与蔗糖并用时,也能抑制后者的蛀牙性,这也是其他类寡糖所没有的特性。

怎样才能提高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

双歧杆菌因子的意义

双歧杆菌在1899年被发现后,经由许多学者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它是人类和动物体内细菌中,对机体的健

康有着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但即使在一个完全正常的人的一生当中,双歧杆菌数量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进入老年后含量更少。所以,长久以来寻找双歧杆菌的促生物质,以提高人体内双歧杆菌水平,一直就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所谓“双歧杆菌因子”或“双歧杆菌增生因子”,是指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一大类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的天然及人工合成物质。双歧杆菌会通过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酶来分解利用双歧杆菌因子,用来合成细胞壁黏肽,缺乏这类物质则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一般认为,双歧杆菌出现多形性即与双歧杆菌因子不足有关。

双歧杆菌因子的来源

双歧杆菌因子因菌种不同而不同,其筛选是经体内或体外的试验来确认的。根据目前研究的结果,双歧杆菌因子有以下几个来源:

1、单纯益生元类,一般是由2-6个单糖施以一定的高科技手段经糖苷键聚合而成;

2、蛋白水解产物及一些蛋白质类,如猪胃黏膜蛋白水解物、酷蛋白水解物等;

3、多糖类,如母乳、胡萝l、中的含氮多糖体;

4、短链脂肪酸类,如费氐丙酸杆菌产生的丙酸盐;

5、中草药的萃取物,如人参皂苷或五加科植物的水提物;

6、天然植物,水果萃取物等;

7、其他类物质,如胎类、乳醯胺、酵母浸液等。

双歧杆菌因子的产量

由于益生元类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适于大量生产、食品加工及储藏运输等。所以,当今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双歧杆菌因子多数属于这一类,估计现已投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下20种。

这类已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上的双歧杆菌因子,它们的制造方式主要有酵素分解法、物理萃取法,以及化学合成法等三种。

如今将水果型益生元作为食品的重要基料,已成为一股风潮,特别是饮料型的商品,近几年来一直广受消费者青睐呢!

多吃糖真会造成糖尿病吗?

目前在各类成人病里,患病率很高,约占比例一成的就是糖尿病。这种血液中葡萄糖过多的疾病,称之为“高血糖症”似较名副其实,因为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尿中出现糖分不见得即为糖尿病,所以,通常血糖的测定比尿糖来得更可靠而有价值。

众所周知,糖尿病肇始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有人胰脏细胞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有人虽分泌正常,但身体却不能善加利用。前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第一型糖尿病;后者就是全球患者最多的所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第二型糖尿病。

甜蜜不等于负担

糖尿病是因高血糖而导致全身病变的疾病,一般人都认为患者应该尽量减少糖类(各种糖类)的摄取。不过医学证明,这种方式非但不能改善糖尿病,有时还会引起糖尿病性昏睡。

事实上根据近年来美、日专家的看法,糖尿病人只要不逾越一天必须摄取的蛋白质、脂肪及糖类总热量,每餐即使吃上一茶匙(5克)多的砂糖也是无妨的。

如前所述,由于机能性益生元很难在小肠消化吸收,加上也会延缓胃排空速率,并不易影响血糖和胰岛素的含量,同时其产生卡路里的过程也异于一般糖类,热量值低,摄取后极不容易发胖。因此这类寡糖可以用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甜味剂。当然纯度愈高,效果愈好。

尤其机能性益生元不像甜精或怡口等人工合成糖,只是充当一种代糖而已,它更能作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进而调节体内菌群的生态平衡。这种生理功能在糖尿病的防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与菌群失调

微生态学研究指出,糖尿病与体内菌群失调亦有关系,若无视于体内细菌的作用,糖尿病的治疗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类胰岛素的胍丁胺,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先与胰岛素靶细胞接触,等于封闭了胰岛素的受体,以致真正的胰岛素与靶细胞接触时不能发挥作用,于是血糖无法被吸收和利用,因而发生糖尿病。

又如由体内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血症或内毒素中毒,现已证实会造成血糖和胰岛素调节的异常,导致胰岛素阴抗的发生,而内毒素血症的根源,即在于体内菌群的紊乱失常。

由此可知,抑制产生类胰岛素物质或内毒素的体内菌过量生长,亦为一种防治糖尿病的方法。今天临床应用上已表明了双歧杆菌即具有控制这类菌群与调整菌群构成的能力。

双歧杆菌生理效应

其实从感染、肥胖和压力等公认的糖尿病成因来看,双歧杆菌同样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但体内双歧杆菌维持正常的数量时,可以明显产生下列生理效应:

1、身体抵抗力会增加;

2、维生素B群不虞匮乏;

3、脂质代谢趋于活化;

4、耐力和应激能力增强。

这些效应对糖尿病防治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若人体有充分维生素B群,就能减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而抗压能力的增强,亦可缓和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过度分泌,这都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另外,也有文献报道了双歧杆菌等可减少氧自由基对胰腺的损伤,改善胰腺功能,抑或喝酸酷乳能缓解症状等病例。虽然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但是比起传统上探讨糖尿病机制时,从未注意到体内菌群紊乱因素的情形,无疑已为糖尿病人带来了较新的另类疗法。

如何改善“乳糖不耐症’’

婴幼儿吃奶的秘密

一般认为襁褓中的小孩,体内因有乳糖酶的存在,故能分解母乳与牛乳中的乳糖,直到断奶后这种酵素才会消失或失去活性。然而新生儿消化器官未必发育完全,能否足量制造乳糖酶不无疑问?现代体内细菌学研究发现,其实帮助乳糖分解的酵素,主要是来自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在宿主出生后和断奶前数量最多,婴儿出生后2小时,双歧杆菌就会出现在体内,约在第七天便形成绝对的优势,吃母乳的婴儿会占体内菌群的99%,吃牛乳的婴儿也占了90%以上。而根据研究,双歧杆菌拥有多种糖苷酶活性,乳糖酶就是其中之一。由此也可知,人类能安然度过脆弱的婴儿成长期,双歧杆菌实居功厥伟。

由于双歧杆菌与其他体内菌群一样,会随年龄推移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它在过了婴幼儿期后就明显递减,所以每个成人乳糖耐受程度的不同,亦与其体内双歧杆菌的多寡有很大关系。

牛乳加益生元的好处

如前所述,益生元乃双歧杆菌有力的增殖因子,在牛乳里添加益生元,可以逐渐改善乳糖不耐症或乳糖吸收障碍。同时还能连带一举数得,其原因是今天牛乳的营养价值虽广受推崇,但却也有下列几个缺点:

·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或成长激素,长期下来会破坏体内菌群的平衡,影响宿主健康。

·牛乳中磷的含量比母乳高出很多,当在体内与钙结合后,会抑制钙的吸收。

·牛乳中所含的乳糖,体内有害细菌也会利用,助长其势力等同妨碍了有益菌的生存。而这些喝奶的负面影响都会因体内拥有优势的双歧杆菌减到最低,不是吗?

孕妇便秘与益生元

孕妇及产后妇女:孕妇妊娠后,由于受大量性激素的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弱,蠕动减少,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胃肠的挤压,使胃肠蠕动缓慢,此时孕妇进食增多,导致孕妇大多出现便秘,孕妇为了小孩健康不能随便吃药,排便时又不敢用力,真可谓苦不堪言,而无任何副作用的益生元能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迅速增殖,双歧杆菌在迅速增殖的同时又刺激肠蠕动而达到轻松排便的效果。

细菌和身体疾病的关系

现代社会人人谈癌色变,体内有可抗癌的益菌吗?

癌症就是异常细胞的无节制生长蔓延。英文Cancer一字原有“螃蟹横行”的意思,亦即癌症的发展就像螃蟹走路那样,并不遵行一定的轨迹或路径而横行霸道。

癌症的成因很多,人类正常细胞虽含有致癌基因,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以饮食生活的影响最大,同时罹患的部位也大多在消化器官。其实中文的“癌”字拆开来看,可不就跟吃东西有关吗?“品”三个口表示很会吃,“山”则意味着吃得很多,“病”字头当然就代表生病了。为什么癌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答案就在体内细菌。

体内菌代谢酵素

体内生息的细菌主要利用宿主摄取的食物进行繁殖,它们所代谢产生的物质有直接产物、间接产物以及复杂的酵素系统,所有这些产物对人体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

食物中蛋白质在胃、胰、肠的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时,也有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基,进而形成各种胺类等腐败物质。例如由精氨酸与离氨酸产生腐胺和尸胺,再变为二级胺,而二级胺就著名的致癌物亚硝胺的原料。又如促癌物的靛基胺质或酚类,也是体内菌分别由色氨酸和酪氨酸转化生成。体内参与上述代谢过程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梭菌和类杆菌等。

此外,在体内菌群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还有好几种代谢酵素在诱导产生诱变性或致癌性物质的反应中趣一定的作用,它们就是7α脱羟基酶、硝酸盐还原酶、硝基还原酶以及β葡萄糖醛酸酶等。

双歧杆菌的抗癌作用

早在1972年美国M.J.Hill等人,就曾提出体内细菌能改变人体微生态环境,而成为抑制癌症的因子的理论。今已有许多文献从同样角度报道了双歧杆菌抗癌的机制,其不但能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也有抑癌的功能。

双歧杆菌的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显现的:

1、双歧杆菌具有能改变体内菌群的构成,从而降低相关细菌酶的活性,减少致癌物形成、活化与滞留的机能;

2、癌细胞避开宿主的免疫监视系统而增殖到机体死亡,亦为肿瘤发生的机制。双歧杆菌不论活菌或死菌体以及细胞壁骨架,都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借由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吞噬作用的增强,以及诱发各种重要的细胞质因子等联合发挥抗癌效力。

实验表明,双歧杆菌表面的胞壁肽聚糖和脂磷壁酸是抗癌活性的主要成分,两者都能降低体内细菌致突变、致癌酶的活性,具有很强的免疫赋活作用。

由上可知,我们能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减少高蛋白和高脂肪的摄取,提高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显然将可大幅度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毒素血症,导致血管扩张、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等。

氨则对脑细胞毒性很大,仅仅微量即可致命。体内许多细菌除了有脱羧酶外,也都具脱氨酶和尿素酶,脱氨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脱氨酶形成氨,氨在肝脏解毒并合成尿素,部分尿素会排泄于体内,又被尿素酶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再进入肝脏重工业新制造尿素,此即所谓的肝肠循环。所以,高蛋白的饮食以及体内产生尿素酶的细菌过多,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机能,促成高氨血症,而引起肝昏迷或肝性脑病。

由此可知,体内毒素在肝病的肇始中起了关键作用,如再加上外来的病毒、酗酒、药物等因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肝脏损伤与体内毒素的恶性循环,病变于焉而生。

保肝的双歧杆菌

许多文献报道了双歧杆菌能有效防治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体内双歧杆菌在一定的比例下可以降f氐体内环境的酸碱值,抑制产生内毒素的细菌繁殖,减少了毒素来源与吸收,有力控制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产生,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增高蛋白质合成,促进腹水消退等,使肝功能重获生机。

体内占优势的双歧杆菌除能利用氨作为氮源外,由于体内环境酸碱值的降低,会使氨转化成胺离子随同粪便排出体外,阻断了氨的肝肠循环,也就等于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有利肝功能恢复和防止肝性昏迷的发生。

双歧杆菌防治肝病的机理除通过调整体内菌群失调,以抑制产毒细菌过量繁殖外,还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参与其中,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内毒素和抗原抗体物质对内脏系统的损害,保护了肝细胞,也延缓了肝细胞的衰老。

双歧杆菌克乙肝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肝炎发病机理与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关,患者成熟T细胞、辅助性(或诱导性)T细胞绝对数目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功能滑落;抑制性(或杀伤性)T细胞则往往增高,致使两者比例下降,分布失调,由此引发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可使T细胞总数和辅助性(或诱导性)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而对抑制性(或杀伤性)T细胞并无影响,从而纠正失调的比例,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改善。

实验也指出,双歧杆菌能明显增强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以及淋巴细胞中第二白介素分泌细胞的频数。鉴于临床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自然杀手细胞和第二白介素水平下降的事实,双歧杆菌上述的作用有助于恢复机体通过正常免疫途径,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台湾肝炎盛行,约每五人就有一名是乙肝病毒带原者,平均每天有14人死于肝癌。只是当今所有的肝脏疾病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一般常规治疗之外,采用以双歧杆菌为主轴的微生态疗法,乃是保肝的另一种必然选择。

便秘乃是“万病之源”,有什么样的细菌可以改善便秘?

便秘虽是种很常见的毛病,但并不能等闲视之,因为便秘与体内菌群有很大关系,体内菌群既可以诱发便秘,也能借由便秘产生各种危害机体的有毒物质。

自古中外就有便秘乃是“万病之源”的观念,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长期便秘会引发不同的疾病而提早老化,轻者口臭、酸痛,重者如肠癌、乳癌等。所以便秘不仅是体内遭到污染的证据,同时也是代表身体异常的一种信号。

便秘的定义

很多人认为每天要排便一次才算正常,事实上大自然则可没有规定我们每天必须大便。一般说来,每周排便次少于两次、解便费费力、粪便干硬,以及有残便感等,都称为便秘;而即使三天才排便一次,如果不觉“难过”,粪便的硬度也普通,在医学上就不能算是便秘。

由于每个人排便的习惯差异很大,便秘与否实应以个人的习性为基准,一旦排便次数不正常的减少,而且粪便干燥坚硬,那就是便秘了。

益生元与便秘

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很难完全与便秘绝缘的,可是如想过着健康长寿的一生,最根本还是先从解决便秘的问题着手。其实便秘的防治并不是很困难,尤其近年来上市的益生元发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益生元之所以能明显改善便秘,除其本身的渗透压会使肠壁水分释出外,最重要的是,益生元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大量增殖的作用。便秘者体内环境是呈碱性的,但双歧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乳酸等有机酸,却可促使体内环境转为弱酸性,肠道渗入的水分增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便秘与体内细菌的关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有相关的研究,许多报告一致指出,如能增加体内的双歧杆菌,即可迅速有效地改善便秘症状。学者发现,便秘者体内菌群十分不平衡,粪便中的细菌比健康者少了25%的双歧杆菌。也有报道说,50%的便秘者粪便中,并无双歧杆菌的存在。因此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关键,乃在于保持体内理想的双歧杆菌数目,而双歧杆菌最直接的活力来源正是益生元!

有“痔”之士也可仰赖细菌解困吗?

俗语有谓“十男九痔”,另外也有“三人一痔”之说,由此亦可见自古以来痔疮患者的普遍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因素之一,就是当时他正为痔疮所苦,由于无法骑马指挥作战,因而失去大好江山,郁郁而终。

人类宿命

根据研究,四只脚的动物其心脏和肛门一般高,血液环良好,并不会引起痔疮。这种不易根治的疾病,乃是人类的宿命,因为我们是以双腿直立行走、生活,因而任何人都有罹患痔疮的可能。

痔疮基本上是一种血管组织的增生。我们都知道:心脏借由动脉送出血液,回血则有劳静脉负责,在靠近皮肤体表血管的静脉,都有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惟独聚集很多血管而形成静脉丛的肛门部位,却没有这种“静脉瓣”的构造,于是就容易发生充血的现象,并自然地肿了起来,这就是痔疮的肇因。

后顾之忧

痔疮有内、外痔之分,可以单发,也能多发,尤以内痔最为常见。其既然是人类普遍易罹的毛病,只要没有自觉症状就可不理,不过在痔疮引起出血、脱出和疼痛等状况时,就会有“后顾之忧”了。

痔疮发作的原因不一而足,与职业也有关,如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常举重物或者上了年纪,以及怀孕、分娩等等,而其中公认的最大恶因,就是排便的不正常。

排便不正常代表了便秘或腹泻。如果患有便秘,上厕所的时间就会增长,加以用力排便,腹压升高,导致肛门静脉充血更加严重,而变成肉瘤状,不幸者甚至造成了肛裂。所以对于痔疮,实在没有比便秘还要糟糕的情况了。

便秘是痔疮最大的敌人,同样地腹泻也是痔疮的损友。腹泻时肠内的压力提高了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同时如厕次数增多,肛门周围充血的情形益加恶化,痔疮开始作怪。而且液状排泄物从肛门小窝进入肛门腺,引起细菌感染,结果也有可能演变为非手术治疗不行的肛瘘。

整顿排便

无论男女只要长出痔疮,真是让人坐立难安,工作起居备受困扰。尽管一般可借由药物或手术来予以治疗,然而那都只是对症疗法罢了。如果造成痔疮主要诱因的便秘和腹泻无法彻底改善,则其就有一再复发的可能。所以调整排便才是防治痔疮的不二法门。

目前市售的整肠剂,暂时应急可以,若长期使用并无益健康。当今微生态学研究指出,肠道功能与体内菌群息息相关,便秘或腹泻都是体内菌群失调的表征,患者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即以便秘的人来说,其体内双歧杆菌大约只有正常人的一半,甚或更少,实已沦为弱势菌群。而临床应用也已证明,双歧杆菌对便秘和腹泻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因为两者本质上均属大肠的不正常蠕动。

显然痔疮的最佳自然疗法,就是增殖双歧杆菌,调整体内菌群,有效控制排便。其实,双歧杆菌对其他肛门疾病如肛周瘙痒症等,也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关

微生态学的观点

当代医疗的疾病观还是以传统的生物病因论为主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视为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元凶,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在微生态学来看,宿主与环境是统一的,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和定位也是统一的,感染乃系保持

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生态平衡的一种功能,感染是必然的,发病才是偶然的。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从定性观点出发,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宿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定量、定位的改变问题。

凡是存在的物种,一定有存在的必要。幽门螺旋杆菌惟一的宿主就是人类,它定植在胃窦黏膜的黏液层内,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无论是男或女,大半健康人的体内都会发现其足迹,可说是胃里的常住菌之一。就像落籍体内的各种菌群一样,在正常情况下,幽门螺旋杆菌存在胃中,数量恒定,并可能参与机体的生理过程,因为它也能产生消化酶;只有当其生活环境遭到宿主与环境的因素破坏时,菌群才会发生变动,导致菌群数量异常或定位转移等菌群失调的现象,进而表现出致病性。

医学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平均在80%以上,而慢性胃炎的活性越强,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就越高。从微生态学的观点来说,这些临床统计正好可作为菌群失调的最好注脚。

菌群调整最重要

目前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制酸剂与抗生素合而为一的方式。抗生素的危害在《神奇的细菌》一章中已有说明,而抑酸药物譬如奥美拉挫长期使用,同样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其会使胃内酸碱值明显升高,有利体内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大量定植,这些细菌多属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可将来自食物和唾液里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成为导致胃癌的亚硝胺。

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体内菌群有很大变化,即双歧杆菌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梭菌等则大量增加,甚至转为优势菌群。由于它们都会分泌脱氨酶和尿素酶,在氨与尿素的生理性肠肝循环过程中,大肠杆菌等愈多,当然就会间接促进幽门螺旋杆菌的增殖。

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每天喝含双歧杆菌等优酷的人较不易得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乳酸菌能抑制体内细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过量生长,发挥了菌群调整的效果。所以就螺旋杆菌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来说,与其利用各种药物来根除细菌,不如以生态制品来调整细菌,只有这种措施才符合自然的规律,确保宿主的健康。

体内菌群紊乱和风湿症有关吗?

一般所谓的风湿症,就是手、脚、背部等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症状。在传统上可分成好几类,常见的形态包括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僵直性脊椎炎等。现代医学发现,体内细菌具有激发关节炎或使已治愈的关节炎再次活动的作用。

痛风性关节炎

古希腊人将痛风描述为“脚被捕捉器逮到”,这种形容确实传神。当血液里的尿酸含量过多时,其结晶体会沉积在关节处,导致滑膜和周围组织发炎,这就是痛风性关节炎。显然防治痛风的重点,即在将体内的尿酸控制于一定的范围内。

我们体内执行尿酸排除的器官系以肾脏为主,不过体内细菌也承担了部分重大责任,尤其是在肾功能发生障碍时,进入肠道的尿酸就会增加,其“代理”角色就益显重要了。

因为尿酸的产生虽大都是内源性的,惟我们人体并没有分解尿酸的酵素,而体内细菌如大肠杆菌和相当数量的厌氧细菌,则都具有尿素酶,这种酵素能将尿素再分解为尿素、氨、二氧化碳等物,最后经粪尿和呼气排出。

诚如著名的美国营养学家AdelleDavis所谓:“尿酸通常都会进到肠内,让体内的细菌利用,只是多少尿酸会被利用,多视细菌多寡而定,如果细菌遭致口服抗生素破坏,则血中的尿酸便会立刻增加。所以体内菌群结构的变化,实与痛凤性关节炎有直接关系。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则是以侵犯脊椎为主的慢性关节炎,大多数人还会出现四肢关节发炎的现象。这一好侵犯青年的疾病同样显示与体内菌群失调有关。

文献报道患者血清抗克列伯杆菌的抗体浓度增高,阳性率可达43.3%,而正常人只有4.4%。在急性期尤为明显,病人粪便中该菌的定量已超出了正常范围。统计学也证明,男性携带克列伯杆菌属的数量比女性高,较易患上这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生态平衡原理

体内菌群是宿主与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生态平衡产物,其种群规模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否则就是生态失调。前已述及,生态失调乃系一种反常状态,在宿主表现为患病或病理变化,而在体内菌群则表现为种类、比例和定位的改变。

上述各类风湿症即是体内固有生物社会脱序菌群紊乱的表征,特别是体内菌分解尿酸成为氨类等的作用,过与不及都会影响宿主的健康,更能凸显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与意义。

1.清洁体内环境,防止病原菌的体内感染,抑制体内有害菌的增殖,可预防及治疗下痢。

2.产生有机酸刺激大肠蠕动,促进排便顺畅,可预防及治疗便秘、预防大肠癌、预防痔疮。

3.抑制体内有害物质的形成。

4.合成B族维生素。

5.促进母乳中乳糖及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改善乳糖不耐症。

6.提高免疫力。

7.降低血胆固醇。

8.防止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9.治疗黄疸。

10.防及治疗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二、人体内好菌与坏菌的战争

体内革命的尖兵

自从人们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日益西化后,饮食形态由高糖类、低脂肪、高纤维转变为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也因此种下了肥胖、便秘与疾病的健康不良因素,尤其是使体内菌丛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再加上人们滥用抗生素,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人们体内的有益细菌不再占优势,于是便秘成为家常便饭。遇到便秘的情况,一些讲究速效的人便使用最具速效的通(灌)肠剂或止泻药,于是腹泻或便秘伴随而来,如此反复施行,久而久之,造成大、直肠肌肉弹性疲乏,使大、直肠的疾病与癌症也日益增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用药来解决身体的问题是最后的方法,古人云:“有病,食先行!”即是此理。

然而,逆境并非不能扭转,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在饮食上下工夫,“脾(肠胃)为后天之本”!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先有健康的肠胃,常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困扰的工商现代人,在“脑内革命”之后,何不来试试“新体内革命”!不过,我们要先来认识新体内革命的主角体内有益菌。

说起体内有益菌,大概非现今最热门的A(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嗜酸性乳酸菌)、B(bifidus,比福多菌,双歧杆菌)菌莫属。它们便是这场体内革命的主要士兵。

其实,人体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时即存在于体内,且在喂食母乳后成为体内菌的优势族属,哺喂母乳之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可占99%的优势(喂配方奶粉的小孩会减低),不过在开始喂食副食品之后即会开始降低。这些有益菌可在体内产生醋酸等有机酸(即所谓的短链脂肪酸,SCFA)和乳酸,造成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体内健康,同时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体内革命的元帅

谈到体内革命,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场体内革命的最高统帅就是你!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你的体内,而且与你的健康和生命有密切相关性,千万不要轻视了那些坏菌的杀伤力,也不要小看这些小小有益菌的功效,它们可是你最佳的战友,而且是提供你健康生活的第一线尖兵。所以请详细的看我这位军师所提供的分析资料和战术运用,以帮助达成革命胜利的目标。

正如同现代各国武力的状况一样,有由国民担任的军人,也有从外国聘来的佣兵,我们体内的这些有益菌士兵也有这两种来源。那些自婴儿时期就来到体内的有益菌,虽也是外来的,但因为当我们还是婴儿时便生于斯长于斯,虽然当我们成人之后,它们也有所不同(你会成年,它们也会成年),但可以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而外来的有益菌像佣兵,不论是来自优酪乳或是活菌补充剂(用来补给体内有益菌族的制剂),因为水土不服,最多可以在体内生存3~5天,无法长久驻生于体内,必须时常补充,才能发挥效用。

当然,你可曾听过要士兵上战场,却不给充分粮饷补给的!因此接下来我们便要谈一谈如何切断坏菌的粮饷和弹药补给,同时为我们的有益菌士兵补充粮饷与武器。东西转换为自身增殖的能源和作战的化学武器致病的毒素,用来迫(毒)害人体,使体内细胞发生恶性变化,严重时会造成癌症。若毒素被吸收进入人体,则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

若要战胜有害菌,首先要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由于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所以不可以不吃,但必须适量而不过量,因为过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会造成坏菌的增生,同时使体内环境恶化,不利有益菌生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