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信托系列(二):有钱就能安度晚年解读国内高端养老三大痛点 养老信托系列(二):有钱就能安度晚年解读国内高端养老三大痛点养老信托系列(二):有钱就能安度晚年解读国内高端养老三大痛点

养老信托系列(二):有钱就能安度晚年解读国内高端养老三大痛点

文|安信信托研究院程鑫

全文约2427字,阅读约需5分钟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预期将在2027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整个人口的14%以上。养老问题正在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必然面对的挑战。而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目前构成社会主力老年人群的60~70岁人口,基本都位于“4-2-1”家庭结构的顶端,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显得尤为严峻。

在此前的养老信托系列解读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而准备一定额度的存款,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2018年,蚂蚁财富发布的一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多少钱退休才能无忧养老”的问题上,受访者的中位数认为,需要182万元左右的存款,才能确保老年生活无忧。

事实上,这182万元,还只是普通家庭所认为的养老“安全线”,对于高净值家庭而言,要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筹划,避免生活水准的降低,所需要的资金量还会更高。

有人可能会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高净值人群面临的养老压力会更小,毕竟钱对他们而言不是最大的问题。但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养老市场乱象:有钱难买好服务

在老龄化趋势显著的背景下,中国养老市场正在吸引各路资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与服务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高净值群体的养老服务方面,旺盛的需求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此前,安信信托研究院一项超过3000位高净值客户的调查显示,95%的家庭认为高端养老机构和采购高品质颐养服务“非常必要”。

与养老服务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服务的评测体系尚未落定。有消息显示,迟至2018年6月,民政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落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目标,民政部门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一体系从推出到落地,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

同时,此类体系对于养老机构硬件设施的监管相对有效,而对于养老机构的“软件”——即居住、服务体验,则相对难以给出统一的意见。毕竟,养老服务尤其是机构养老服务,几乎包覆了老年人生活的全部时间与空间,“众口难调”很难避免。因此,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与机构并不容易。

同时,老年人的生活特性,与养老服务的复杂性、长期性、昂贵性,也使得他们很难像年轻人根据“大众点评”来判断餐馆一样,通过外部信息来做出采用某项养老服务的决定。安信信托研究院调研的一位老年客户就表示:“对我来说,养老机构就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必须要慎重选择。为了选好养老院,我和老伴分头行动,跑了十多家养老院。”

而一旦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面临的则是更为严重的麻烦。在调研中,最极端情况下,有老人甚至换了十多次养老院,还有老人连押金都不要,也要搬出养老机构。

可以说,信息不对称带来养老服务筛选难,已经成为当前高净值老年人群面临的最大痛点。

财富积累困境:理财能力单边下行

影响高净值人群晚年生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尽管相较于普通家庭,高净值人群拥有更高的资金量,可用于晚年生活的财产相对充裕,但拥有数百万资产就能安享晚年的可能性,目前看来并不安全。

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对于晚年生活的质量相对较高。而国内目前较为优质的养老机构,往往价格高企。如上海的某家高端养老机构,仅“入门费”就需要180万元,而每年的床位、餐饮、医疗等费用也达20~30万元。伴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在医疗、康养等方面的费用还将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一旦患病、受伤,老年人还可能面临突然性的失能、失智,其医疗费用将大幅上升,对于财富的管理能力则严重削弱。

另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在年龄增长后,往往面临财富总额的单边下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赚钱能力与机会难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的下滑,老年人在财富管理方面,也容易失去对风险/收益的正确认知,使老年人容易成为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的受害者。

再加上近年来总体呈现通货膨胀的经济态势,高净值人群目前握有的财富,如果缺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配置,很可能并不足以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

信托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信托作为横跨横跨资本、货币和实业三大市场的金融工具,近年来也逐渐开始谋求向养老市场发展,以期在养老这一容量巨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信托在中国的私募性质决定了其投资门槛相对较高,也决定了其主攻方向必然为高端养老。

信托与养老的结合,解决的首先是财富保值、增值问题。通过相对严格的投向限制与管理,面向老年人财富管理的信托计划可以被设计为投向较低风险、较低收益的产品,甚至可以根据委托人年龄的增长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在委托人退休前,部分配置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品种,而委托人退休后则逐渐调低风险。

事实上,纵观整个市场,在中国目前的各种投资产品中,信托产品目前的收益相对较高,而风险则并不算太高。尽管资管新规对“刚性兑付”做出了严格的禁止,目前也有部分信托公司的部分产品出现短期兑付困难,但从行业整体而言,持牌信托产品的兑付仍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是延期产品,绝大部分也都有相应底层资产的抵押担保,其安全性有一定保证。

另一方面,从《信托法》来看,信托计划一旦成立后,信托财产即独立于信托委托人及受托人,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高净值人群进入老年后的财富管理问题。即使老人失能、失智,或缺乏可信赖的晚辈照顾,信托财产仍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且收益可指定用途。从海外及国内部分家族信托先行者的实践来看,通过家族信托的事务管理功能,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晚年生活的规划。

而在服务筛选方面,信托公司则可通过公司整体打包谈判的形式,获取优质且更具性价比的养老资源与服务,向客户开放。考虑到信托本身也拥有实业投资的能力,信托机构甚至能够通过自建、合建养老机构的方式,建设专门向信托客户开放的养老服务平台,从而为客户实现“服务预筛选”,以解决老年人在服务筛选上的痛点和难点。

同时,养老信托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信托公司从事养老产业是有动力、有必要的。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资金募集,尤其是长期限资金的募集成为诸多信托公司关注的重点。由于传统财富管理的产品期限往往较短,在严控期限错配的前提下,长期限资金就变得更为稀缺。在股权投资或长期融资等领域,长期限资金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养老信托针对的老年人群,其消费及资金使用习惯更加长期稳定,成为长期限资金的良好来源。老年人群的资产集中度高,且长期限闲置资金较多,正是信托公司所需求的。可以预期,养老信托产品的逐步增加,将为双方带来双赢。

-TheEnd-

想了解相关产品详情,请咨询您的理财经理或致电安信财富热线。

免责声明:本材料中数据、观点、分析、结论以及投资建议等内容仅供参考,所含来源于公开资料的信息,本公司不对上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资料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相关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安信信托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本材料不应视为要约或要约邀请,也不构成任何承诺,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也不构成任何公开宣传。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材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