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利中国》2016年第2期福养栏目
作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研究员刘松怀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心理健康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社区和老年养老机构的积极组织和教育和老年人精神心理工作者专业帮助,同时也需要老年人本人积极的参与和自我心理健康保健。老年人要做好自身的心理健康保健,必须要了解老年期和自身的心理特点,根据自身特点积极预防可以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症状时要尽早觉察,并积极应对和寻求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认知能力下降。
随着老年期的到来,老年人的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学习速度开始变缓,注意分配不足,记忆明显减退等。这些认知能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老年人感到力不从心,并出现挫折感或失败感和自我评估价值的下降,而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困扰。
2.内心孤独、生活依赖。
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自已活动能力的下降,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老年人社会交往和交流明显减少,而且子女和服务人员不懂得老年人的心理,不会与老年人沟通,老年跟他们表达想法和情绪时,常认为是不合理和不应用的,有的老年人还会遭到子女的训斥;还有一些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增加麻烦,常常在子跟前报喜不报忧,或者什么都不说,由此,老年人的内心的不良情绪和想法常常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化解和沟通,使他们的内心感到更加的孤独。另外,老年人自我机能和自我评价的下降,以及对自身安全担忧,使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越来依赖。
3.情绪易怒和恐惧。
许多人到老年期阶段,情感脆弱、易怒、暴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脑和身体机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情绪的控制能力下降,而身体上疾病也会让老年人感到不适和恐惧,影响了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老年人性格比较敏感多疑,内心孤独、情绪压抑未及时沟通,也容易使老年人情绪暴发。恐惧也是老年人的主要心理特点,老年期不安全的加重、患病、亲人和老友离世、自我能力的下降及面临生命终结,都会使老年人内心感到胆小、害怕和恐惧。
4.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减少,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自身适应环境能力减弱,抗病能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思维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疾病身等生理机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甚至面临死亡,在心理上也极易产生悲观、忧郁情绪,甚至失眠、烦躁、易闹、变化无常等,从而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有的甚至会出现自杀。老年人焦虑与抑郁情绪往往老年人本人很小觉察和面对,但他们常常奔走于医院,见医生就滔滔不绝地说:浑身难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想活动,没有愉快感,胸口发堵,心慌,气短,有的出现频死的感觉等,医生检查并未发现身体特别异常。因此,在这里特别提示,老年人出现身体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上述症状时,一般都是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表现有关。
5.既寻求安全又希望更多的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老年人对安全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活动环境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地关注。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和尊重;另外,许多老年人只要身体和精力允许,他们希望在家庭和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满足心理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
二、长寿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有学者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年人的资料发现,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占87.5%,居21项长寿因素之首。古人认为: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所有脏腑组织都会受大脑神经调节支配,这种支配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能使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从而让人延年益寿。那么,长寿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都有哪些呢?
1.乐观豁达。
长寿老年人大都胸襟开阔,心态平和,宽以待人,为人处事热情,凡事不斤斤计较,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平静,面对生活轻松自由,积极乐欢。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2.知足常乐。
研究表明,一个人有过多的奢求,必然会经常失望,心理出现不平衡,影响健康长寿。而长寿老人则多具备知足而乐的心态。因为他们知道,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所以,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对自己和他人从不苛求。这种和善、平静、知足的心理,使他们的身心与环境长期处于平衡而有规律的状态,为健康长寿铺平道路。
3.热爱生活。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到了八九十岁仍能勤奋工作,显得精力充沛,生气勃勃。这主要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他们每天关注时事,常去户外活动或旅游,生活方式上能与时俱进。他们生活有规律,睡眠有保证,能顺应自然。起居有规律,生活有热情,能使人情绪愉快,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4.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年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书画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动脑思索,延缓大脑衰老。老年人坚持种花养鱼、吹拉弹唱、书法绘画、集邮写作、河边垂钓等兴趣,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乐以忘忧”,使大脑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延缓衰老。
5.节哀制怒。
人在老年阶段一定会各种不顺心的事和挫折,如亲人和朋友的离逝、别人的不尊重和攻击等,这些情况一定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生活,让人难过或气愤。长寿老年人通常在遇到这种情形时,都能尽量保持情绪的平静,克制自己行为,顺其自然,想得通、放得下,尽量不让不好的情绪影响生活。节哀制怒,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使身心不会出现巨大的波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长寿。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心身有利,对家庭成员有利,对社会朋友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老年人需要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老年人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在平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反省,并合理的借助外界帮助,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认知和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于自己身心方面出现的问题要面对,要尽早接受,保持乐观的心态去积极应对。比如,对于自己认知功能的下降,老年人应认识到认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自己可以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例如:自己对学习新事物相对较慢,但自己对理解概括能力及对常识的掌握均保持得较好,因而老年人可通过加强与既往经验的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加深记忆,来弥补充认知功能下降的不足。对于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孤独的问题,老年人一定要认识到加强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的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与孩子们交流,与朋友们交往,通过交流和交往就可以满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慰藉,并可有效缓解自己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和内心孤独。
积极面对衰老和死亡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加强人的免疫力和防御能力,帮助治愈和缓解疾病。老年人要忘记年龄,忘记疾病。老年人不要总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老年人要放松自己,平静地面对衰老和死亡,乐观地过好每一天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老年人要学会心理的自我疏导。老年人对于自己轻微的不好情绪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情绪出现时,首先要意识到或觉察到自己的不好情绪属于哪一方面,然后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自己不好情绪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自己不好的情绪状态。
最后,老年人可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放松技术。当你感到心情不好时,可以运用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比如说,自己可以选择躺着或坐位,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不好的负面情绪就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另外,还可以运用想像放松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想像放松,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如果老年人能坚持每天练习放松,一定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司法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班
欢迎您
社会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类
政府购买
品牌项目
督导课程
司法法务技能与督导
社会工作技能与督导
督导课具有科学性、
系统性和连续性。
督导课程可以按需设计
督导地点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课程咨询电话
13601589940康老师
崇德向善
循法而为
以人为本
德法同行
缓解困难
促进发展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