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永定区组织开展了
“礼赞建党百年”永定区“水利杯”文学征文活动
,展示永定水利建设成果和水文化魅力。
自活动开展以来,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踊跃投稿300余件,作者涵盖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和工作属性。这些作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永定的一湖、一河、一库、一泉、一溪、一池、一井、一渠,涉笔成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其中的
优秀作品
永定河,我的母亲河
廖文茂
永定河,我的母亲河。
我是吃永定河的水而长大的,我是永定河的儿子……
我儿时记忆中的水,是一条小圳,俗名叫圳坑。圳坑在老家的屋旁流过。它宽不过二尺,最开阔处,也不足三尺。长则很长,有两三里路长,与一条大圳相接。大圳宽三四尺,长五六里,与上面的小溪相接。这条小溪,就是永定河的上游,我们用土话称它叫溪坝。
就是这样的一条小圳,却是我儿童时期的乐园。
小圳流经屋旁处,长辈们把它挖宽,做成一截圳池。圳池两边,砌了两级台阶,用水泥沙浆抹平,便于妇人们洗衣洗被。那时,我们家的土楼,是一座府第式大院,三堂两落,住有居民二三百人,非常热闹。每天早上,来圳池里洗衣洗被的妇人们络绎不绝,你来我往。圳池,俨然是一处社交场所,邻里之间的事,会在这里传开。夏天来临,圳池却成为我们的游泳池。我们在圳池的下端,堵上几个石头,用稻草来塞住石隙,一会儿,水就会满起,满到第二级台阶,水深有二尺,我们就脱光衣裤,光溜溜的,跳到圳池里游泳。圳池的长,也就一丈多,但我们人小,五六岁,七八人,也显得绰绰有余,可以很从容地游泳。我们还打水仗,我们还玩跳水。圳池的上端,有一块石板,横架在小圳两边,起到桥梁作用。我们就站在石板上面,往圳池里面跳。一个接一个跳,不断溅起的水花,把圳池两边的石板路,淋得湿漉湿漉的,好像下过雨一般。每当我们玩得最兴起的时候,三婆就会来赶我们起来,她怕我们玩出意外。三婆远远就朝我们喊,双手比划着,步履也急促,假装要来收我们的衣裤。三婆的这一招真灵,我们远远看见三婆来,就纷纷爬起来,寻找自己的衣裤,穿上跑了。
我们家的那座土楼,不知为何没挖水井?也许是我们家屋旁的小圳的水质太好的缘故吧?记忆中,我是吃小圳的水长大的。那时候,天一亮,家家户户一起床,就先到圳池挑水,一担,二担,三担……把家里的大水缸挑满,一天的吃喝用水,也就足够了。假如要多用水,吃完晚饭后,大家上床睡觉了,圳池里的水,也是干净的。印象最深的是,家里面每逢杀猪,要用好几担的水,头一天,水就要备好。那时候,我的大姐,十五六岁,就是挑水的好手。吃完饭,就得去圳池挑水。圳池在楼外,那时候没有电灯,大姐有点怕,就要叫我陪着。于是,每逢杀猪,头一天晚上,我就要陪大姐去挑水。一担,二担,三担……把大水缸挑满后,还得备好两桶水。小圳水好,自然就有很多鱼,有鲫鱼,有小虾,有彭皮,有泥鳅,有黄鳝,还有田螺。十来岁的时候,我就常常跟着儿童伙伴去捕鱼了。小圳里的鱼,很容易捕。把圳里的水源截断了,鱼虾就集中到圳窟里,用畚箕去捞,就能把这些鲫鱼、石斑、小虾、彭皮、泥鳅、田螺捞上来。鲫鱼,泥鳅,有养奶的功效,哺乳期的妇女,把鲫鱼、泥鳅配黄酒煮了吃,奶水就很充足,吸也吸不完。二叔公喜欢养鱼,喜欢吸水烟筒,喜欢下象棋。他年青的时候在外面做条丝烟生意,所以,有一种比较另类的生活情调。每当我们截圳捕鱼的时候,二叔公就会来到小圳边,向我们要几条彭皮回去养。彭皮的生命力强,很好养。二叔公用玻璃瓶养着,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静静地观赏彭皮在玻璃瓶里游来游去,打发时光……
童年时光过去了……
少年时光过去了……
青年时期的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暂时离开了永定河畔,外出求学去了。但是,永定河,我的母亲河,我并没有疏远您。每年的寒暑假,我依旧回到家乡,依旧吃永定河的水。1984年秋,我又回到了永定河畔,我来到了永定县城,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继续编织梦想。
永定河,我的母亲河。
我是吃永定河的水而生活,而工作,我是永定河的儿子……
不仅我吃永定河的水,我的妻子,我的孩子,也吃永定河的水。
永定河绕城而过,在河的上端,建有一家自来水厂,把永定河的水,抽上来,沉淀,过滤,就变成自来水了,再通过自来水管,通向县城千家万户。我们天天就吃这样的水,跟小时候老家屋旁圳池里的水一样。同样是永定河的水,只不过,一个是在上游,一个是在下游。那时的水,还很干净,储藏在水池里,很久都不会变质。水池用久了,会慢慢染上一层青苔,目碌目碌的,青幽青幽的,探头探脑,充满生机。上年纪的人都说,会上青苔的水,水质好,原生态,吃了放心。
上游的永定河,就像是一条小溪,所以,我们称之为溪坝。下游的永定河,流量大增,是一条像模像样的河流了。听长辈们说,1960年代以前,永定河以下,通向汀江,可以通船。县城东门桥下的老照片,我有看过,河的两岸,停泊着好多好多小船。那种木船,不大,可乘坐八九个人。不过,比鲁迅笔下的乌篷船要大一些。因为水量大,渔翁捕鱼,需乘坐竹筏,漂浮在河面上。捕获的鱼,也比我们上游捕获的鱼要大。像光鱼,有三四个手指大,浑身都是肉,着实很诱人。像鲤鱼,大的有好几斤重,小的有巴掌大,看去鳞片闪闪,光泽赏眼。
一晃,十来年过去了。因为喜欢写作,我被调到县委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那时,县城开始流行卖水。有些城郊农民,捕捉到商机,把附近山村里的山泉水,用塑料桶装载到县城,卖给居民吃。开始,用三轮车装载。后来,用四轮车装载……生意居然越做越好。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对吃水的要求也提高了。出于职业敏感,我去作了采访报道,新闻稿还上了《福建日报》,整座县城传得沸沸扬扬,反过来又促成大量的居民买水吃。卖水,买水,成了县城的一道新风景。
有一天,我回乡下老家吃喜酒。坐在宴席桌上,不时有一阵一阵的臭气吹来,很难闻。一问,原来是村里开辟了不少养猪场,成就了不少养猪大户。这些养猪场,都是“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老屋破房,略加改造,便成猪舍了。因受场地限制,也因不愿过多投入,这些猪场都没有排污措施,猪屎猪尿,直接排放……我来到儿童时期的圳池,看到的都是淤积的猪屎。我来到少年时期的圳窟,那些鲫鱼,小虾,彭皮,泥鳅……全都没有了踪影。养猪场的那些排泄物,通过小圳,排入大圳,再流入到永定河中……哎,原来如此。怪不得小小的县城有那么多居民买水吃。我心里酸楚酸楚,说不出那是什么味道。
永定河,我的母亲河,今天,你的儿子,你的子孙,已经对你失去了基本的信赖与往日的亲昵。你变得连你的儿子,连你的孙子,都对你感到陌生,感到疏远了。幸好,历史,很快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时代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时代提倡“生态,也是生产力”。
自从实行“河长制”与“湖长制”后,永定河很快迎来了新生。
那时,母亲跟我一起生活。母亲常常会跟老家打电话,跟我的大嫂、跟我的侄媳说些话。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问起,老家小圳的鱼虾回来了没有?我大嫂就会说,回来了,养猪场关闭仅一年,那些绝迹的鱼虾又回来了。最先回来的是鲫鱼,还有彭皮……这两种鱼,禀性野,生命力强,就先回来报喜了。我心里很高兴,那些鱼虾,是我儿时的记忆。随着年纪的增大,我常常会回忆起童年时期的往事……
是呀,一转眼,我也渐渐地老了。再过10个月,我就要退休了。我的孩子,已经在厦门,为我准备好了养老房。叫我一退休,就到厦门养老,安度晚年。一想到很快就要离开永定河,离开我的母亲河,我心里面又有诸多的不舍。我在这座县城,毕竟生活了36年。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都有感情。一旦叫我离开了,我心里面有种隐隐的怜惜。特别是近年来“一河两岸”景观工程的实施,永定河两岸,架设了漫游栈道,供居民漫步。筑起了拦河坝,蓄水养水,用盈盈河水,来提高湿度,来滋润县城。两岸夜景,灯火阑珊。永定河越变越美了,变得我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了。
永定河,我的母亲河。
我这辈子大多吃永定河的水,我永远是永定河的儿子……
汀江记忆
刘志华
中秋前夕,绵绵细雨,与朋友相约去汀江上的龙湖走走。
休闲山庄建在龙湖岸边的山顶,房前屋后鲜花簇拥,硕果满枝。站在小楼的天台放眼望去,群山叠翠,碧波浩渺,湖水蜿蜒在山峦间,形如腾飞的巨龙。湖中岛屿聚散有致,千姿百态。王寿山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雨后的湖光山色格外清新美丽。我凝望着平静的湖面,回忆如潮。很难想象在这风景如画的龙湖底下,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村庄,有过那么多的人们在那生活了世世代代。蓦然回首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看见蔚蓝的天空下激情澎湃的汀江,看见横跨在江面上的铁索桥正随着人们的步伐有节奏地晃荡着,看见峰市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龙湖,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美丽的汀江以及有关它的往事浮现在我脑海一一
一个农闲的日子,母亲带着六岁的我去探望县城工作的父亲。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搭人力拉的轮渡过江。等船上搭满了人和车后,一声吆喝,一个手势,对岸两个拉轮渡的工人便前倾着身体、用力地推动木桩,像推磨盘一样一圈一圈地转着。感觉船体晃荡一下,便开始向对岸慢慢移动。我依偎在母亲身边,好奇地四处张望,看到码头一点点远去,看到绿绿的江水碰撞船体“哗哗”地泛起白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汀江,第一次知道水是有颜色的。
“双峰秀丽欲耸天,一排街店半山悬。货船渡船如梭织,棉花险滩把船拦。”历史上的峰市,曾是汀州的水运枢纽,店肆林立,灯红酒绿,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曾有“小香港”的美誉。汀江水道运输开通于南宋嘉定年间,到明末清初,闽粤物资交流日盛,由于十里棉花滩中断了汀江入粤的航道,峰市便成为一个转运大码头。
充满传奇色彩又极有个性的汀江,每处河段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故事。宽阔平坦的河段,江水像是文静温婉的女子,柔声细语,步子缓缓;礁石较多的河段,江水像调皮的少年,活蹦乱跳,欢歌而行;“拐子石”河段落差较大,江水像脱缰的野马,急驰飞奔,怒吼而下;还有令艄公闻风丧胆的十里险滩,两岸石壁耸立,河道陡窄,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密布的礁岩,翻滚的浪花犹如棉絮团团,故称之为“棉花滩”。因地理优势,水电站的坝址选在这里,并取名为“棉花滩水电站”。于此,船沉人淹事故也时有所闻。这条或是温婉或是豪放的汀江也有耍赖逞泼的时候,当遇到数日狂风暴雨时,江水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咆哮着,冲向下游的村庄。肆虐的洪水冲毁庄稼、房屋,卷走人畜……
初中校园建在汀江河畔上,二楼的教室能看到美丽的汀江。课余时间我总会移步窗前,望着碧波荡漾的江水浮想联翩。很想靠近它,去聆听它的故事,去感受它的温润或清凉。也就在上初中那年,我随家人在汀江河畔生活了好些年,那清清的江水也缓缓地流进了我的生活。早上的汀江热闹非凡,大妈大婶及姑娘们都聚集在码头边上洗衣服,或蹲或站,姿势不一。江水偷偷亲吻着女孩们白皙美腿,一波又一波如此欢愉。节奏感极强的槌衣声、稀里哗啦的水流声、清脆爽朗的谈笑声,响彻了一个个明媚的清晨。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边人家好些是捕鱼能手。通常在晚上放下鱼饵,第二天一早收鱼,有时收获满满,有时空手而归,捕鱼不仅要有经验,也要些运气。洗衣的女孩看到捕鱼大叔背着鱼篓经过时,总会好奇地探起头,试图看清大叔的收获。只见大叔嘴角叼着烟,脸上的表情从容淡定,一步一个脚印从沙滩上走过,大家很难从他那黝黑的、满是褶皱的脸上找到答案。
放木排是危险而又原始的运输方法,曾是汀江河上的一个壮观景象。当一排排木头浩浩荡荡地漂流而下,你会看到有人在木排的前端掌舵。河水平稳的河段,木排整齐有序地随着江水的流速缓缓前行,而遇到湍急的险滩时,木排也随波动荡起来,掌舵的人在波涛汹涌中奋力把控着方向避开滩中的石头,如此险状让岸上围观者都为他捏把汗。尽管有放排人殒命于江的事故,但为了养家糊口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幸好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放木排这个危险的营生也随之消失了。
夏天的汀江是男孩们的乐园。傍晚时分,江面上浮动着黑压压的头。小点的孩子在父亲的看护下戏水;大点的孩子则花样百出,有的“扑通扑通”两腿拍打着水面;有的奋力跃起后沉入水里;有的爬上突兀的石头玩高空跳水。“嘭~嘭~嘭”“咚~咚~咚”,江水发出各种声音与游泳的人儿互动。太阳慢慢西沉,游泳的人也陆续上岸回家了,江面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浪花们在哗哗自语。
多少个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的夏夜,我和伙伴们坐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吹着凉风,欣赏着汀江的夜景。从铁索桥上看汀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上游河道宽阔,有岛屿,有沙滩,左岸吊脚楼里灯火辉煌,右岸青青翠竹,依依修簧。而桥的下游江面变窄,波涛澎湃,两岸排列着奇形怪状、高低不同的岩石。月下,那一排排形态各异的石头散发出神秘色彩。这些可不是一般的石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仙人韩湘子从汀洲赶着一群羊回潮州,经过棉花滩时遇到一个老人和小孩。小孩看到羊群惊叹道:“哇,好多羊啊!”这时,一旁的老人看了一眼羊群后说:“不,这不是羊,这些都是石头。”老人的话音刚落,那些羊群立刻就变成了石头。韩湘子的仙术被老人识破了,他的羊群再也赶不动了,石头永远留在了汀江棉花滩上,形成了阻碍汀江航道的怪石暗礁。韩湘子很生气,瞪了瞪老人和小孩。他认出老人是广东茶阳人,小孩是福建峰市人,心里嘀咕道:“茶阳老头心很坏,三百年后没茶阳;峰市小孩嘴很多,五百年后没峰市。”当得知建设水电站,峰市人要集体搬迁时,老人们又聊起这个神奇的民间传说。
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韩湘子的谶语成真,五百年后真的“没”峰市了。更神奇的是,因为汀江水患,有几百年历史的广东大埔县城,亦在半个多世纪前从茶阳迁到了湖寮镇。水电站建成后,大坝束缚住奔腾的巨龙,形成了现在水环山抱、碧波万顷的“龙湖”,擎画成了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山水画卷。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承担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并且发挥了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造福闽粤百姓,变水患为水利。龙湖,也一跃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谅韩湘子再幸临,也会望水惊叹,颔首而笑,为当年的赌气之言而羞愧吧?为了支持棉花滩水电站的建设,我们峰市人民集体迁移,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故乡。
从此,故乡的山山水水便住进我们的心里,而那条美丽的汀江也汩汩流淌在魂牵梦萦的忆念中!
龙湖之水天上来
詹鄞森
你到过龙湖吗?她为什么叫龙湖?
这是一条在永定辖区内,因棉花滩水电站建设,汀江截流而形成的湖。
她的湖面约65平方公里,大小岛屿68个。这一国家水利风景区总面积有166平方公里,其中永定境内42平方公里,航道58.5公里,最大湖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库容超过20亿立方米。
龙湖的出名,是因为一位伟人。
1996年5月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带领省直有关负责人到闽西老区调研。他来到棉花滩电站右岸上坝公路,详细了解电站建设情况。
1999年11月28日,习近平担任省长后,再次来到棉花滩电站建设工地调研。他说,龙岩是老区、苏区,作为共产党人应当对老区人民有所交待,全省上下要更加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和进步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2001年10月12日,在棉花滩电站即将竣工时,习近平又一次来到这里。他说,我来过棉花滩水电站几次了,现在终于可以看到成果了。习近平察看了电站中央控制室、龙湖水库等,对陪同的市领导说:要做好“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旅游文章,龙湖要建成生态旅游区,要精雕细作,统一规划,搞好湖面管理和交通管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防止旅游造成白色污染和水资源污染。
习近平指出,龙岩是老区、苏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生长在这片红旗不倒的土地上。在革命历史上,闽西人民走在前列,在新时期加强改进作风建设中也要起带头作用。闽西是省委、省政府扶持欠发达地区的重点。这几年,几个重点项目在龙岩全面开花,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项目抓好,再抓一些项目储备。
2001年12月9日,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的竣工发电庆典。习近平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作重要讲话,他说,棉花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闽西革命老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地下厂房、厂区,再次对棉花滩水电站建设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将电站建成精品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一位伟人,心心念念的龙湖,让龙湖有了灵魂,有了特别的意义。
在原棉花滩水电站仙师锦丰营地,如今还有很多可供利用的原水电站建设大楼、原材料基地、办公楼、宿舍等。有人认为,如果把这些地方加以改造、提升,可以建设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在棉花滩水电站的“总书记4到龙湖”展馆,收集陈列展示了许多照片、实物,真实还原了总书记当年一次次到永定的实践轨迹和领导风范。
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工程,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才升华了文化内涵,才有了精神灵魂,才值得人们去追寻、朝圣。
龙湖,也因此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成为人们此生必去打卡、朝圣的网红胜地。
如今,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东楼西湖”的旅游格局正在形成,“文旅兴区”战略大力实施,永定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永定客家土楼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湖也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东楼西湖”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政治核心优势,清丽秀美的山水风光,成为这方山水的文化、精神与灵魂。
永定龙湖,能够打响“龙”字核心品牌,挖掘她的前世今生,她的历史与现实,她的传说与梦想吗?她为什么叫龙湖呢?
从卫星图上看,这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景区,龙湖因其外型如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因而得名“龙湖”。
永定是龙岩市的一个区,龙岩是全国唯一以龙命名的地级市,龙湖是因为与龙岩洞、龙硿洞等一系列“龙字号”名胜并列,而得名的吗?
汀江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经闽西的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南下广东注入韩江,从汕头入海。龙湖,在与千岛湖、大金湖、万绿湖并列中,是唯一拥抱大海的湖,蛟龙因海而腾飞,而风生而水起,华夏神州,以龙的传人自居。
中华传统文明源远流长,早在伏曦氏时期,就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的习俗。后来黄帝、尧、舜时期,纷纷效仿,周朝更将这一传统作为国策实行。周武王明确规定,文武百官、皇室,必须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时,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向龙神祈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农耕时代,二月二正是大地回春,春耕春播的大好时机。
永定龙湖,可以挖掘“龙抬头”民俗风情,开展“龙抬头”民俗系列活动,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龙湖景区是“绿色、生态、健康”旅游的理想之地,是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的极好场所,也是开发水上休闲、水上街市、生态渔业观光等项目的风水宝地。
汀江之水,蜿蜒南流。从永定城区往下约20公里的闽粤边陲,在汀江进入广东之前的最后一镇峰市,就进入名闻遐迩的棉花滩,但见两岸石壁耸立,河道陡窄,“十里棉花滩,江水自天来”,自古成为航道禁区。上游船只到此,均须在峰市起岸,然后肩挑十里过山,再在韩江上游的埠头——广东大埔石市镇落船。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峰市成为转口贸易重镇、闽粤咽喉,人称“小香港”。那时,仅700米长的峰市街,竟拥有7个航运码头、6家会馆、5家银行及300多个从事转口贸易的店面。“弹丸”之地常住人口竟达两万余人,流动人口三四万。
如今湖底百余米的深水下,该隐藏了多少故事和风流,多少村庄、田园在龙宫之中。原汀江河一线的19座天后宫,大多已淹湖底,只有龙湖边上杭庐丰畲乡丰康村,尚剩一座保存完好的天后宫,成为昔日航运发达的见证。
龙湖景区,雄奇峻秀的王寿山,风光旖旎的燕子岩,怪石奇崛的摩陀寨,神秘飘逸的美女峰,都有许多故事,让游客流连忘返。
如今,龙湖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先后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省级水乡渔村、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会员等殊荣。“东楼西湖”,两翼齐飞,使永定区晋升为福建省优秀旅游区、中国旅游百强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
目前,龙湖风景区的开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许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龙湖,龙湖文旅产业圈建设风生水起。
新建成的龙湖景观大桥,是永定到广东梅州的出省公路,是连接永定仙师与洪山的重要通道,为龙湖旅游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龙湖水上体育运动休闲基地,体育码头、船库、体能训练房、教学用房、医护室等,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龙湖步行、自行车观光路、水岸商业街、生态岛、野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别墅、体能拓展训练中心等,即将呈现在游客面前。
当年,龙湖4千平方米的筏钓平台,接待了福建、江西、湖南、浙江等41家垂钓俱乐部的164名选手,一展垂钓竞技。
如果说龙湖是阴柔的话,那么她旁的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是雄健的,自古被誉为闽粤赣边界的名山胜景,素有“九峰十八景”美誉。
环湖生态景观大道。从龙湖客运港起,经龙湖大桥环绕湖10平方公里宽的大湖面,经棉电大坝-峰市河头村后,从对岸折返至龙湖客运港,约39公里。
龙湖大桥旁的龙湖渔村,有仿古汀江渔人码头、景观亭、组合式湖渔美食文化餐馆,集渔事体验、休闲观光、湖渔美食文化等于一体。
龙湖客运港,则集旅游集散、旅游航运、休闲购物、行政办公等为一体。
通用航空基地项目规划占地1100余亩,建成后可以开展低空飞行观光、短途客运、应急救援、飞行培训、体育竞技等业务。
龙湖航天军事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展军民融合,结合航天科技、军事文化、红色文化和龙湖生态元素,打造综合性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龙湖旁桃泉、高山、半径村保存完好的20余栋土楼,可以通过租赁、改造、提升,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省级研学营地、龙湖特色民宿集群。
龙湖之水天上来。开展龙湖旅游,必将大有可为。
何文生
白鹭,二三十只,轮雪翅,捻人拧一,贴着永定河面,从北翻滚而来,在庵子前右拐,朝西南一瞥,无踪迹。
黛青水面,印着青山、白墙、绿柳、赭廊、拱桥、琉璃塔。
这段日子,清早6:40,我都倚在“呼鱼阁”槛前,等鹭群如约而至,也重复阅读水中景色。
更多时候,并非如此。
清晨,更多白鹭,聚集在移动大厦前河面上,或戏水,或追逐,或觅食,或静立……它们有从南面竹丛中飞来,有从庵子前松树上俯下,有从蘑菇亭柳丛中飞出,有从北门山半腰枫树枝掠下……在河面一阵盘旋后,踏实入水。没趾的河水,不影响它们巡河。
一些夜里,河石上的黑影,长脖、尖嘴、圆身,应是黄鹭。它们胆大,侠侣般,成双成对,常在夜里出没。空中偶尔一声惊鸣,伴随而过的一道灰影,让心头一颤,吊半夜。
好热闹的人,拍照,扬手,吆喝,扔石,激起一阵雪白,几个荡漾后,落水面,珍珠般。惊扰不了它们。
它们,是这的主人。
它们对四周的一切,熟。比如,南堤的垂柳,春霭园的翠竹,庵子前的爬山虎,清水平台的芦花,呼鱼阁边的凤凰木。绿道里的金桂,步道上的香樟,河上空的蓝天,蓝天里的云朵,连夜里河灯的变化,都了然于心。
甚至于河里的鲤、胖头鱼、罗非、鲫、鲶、鲌子和虾。
虾嬉戏于水草,鲌子依仗修颀身材,狂飚水坝;鲶善潜伏,总在暗礁激浪中祭出他人恶梦;鲫流连于苇丛,借葭蒹诗意,描摹锦鲤的未来;罗非家族势力强大,有一声叫,便乌云般纠集于水汊;胖头鱼从不深沉,宽博的思绪,直接写脸上;只有鲤,思想鲜明,初心不改,身上每个细胞,都充满赤诚。它们在水中的日子,如世人过周末,有散步,有逛街,有爬山;如上班,有步行,有骑米拜,有坐公交;如访亲走友,或面对而饮,或三两相约,或举家出行……它们,天空明净,森林茂密,稻田丰茂,道路宽阔。
天,地,水,三界的,很多时候,相互穿行。
河床清淤。白鹭一批批,在铲车钩斗前啄食,在钩机铁爪下徘徊,在推土机刀片旁歇息,在载重车前起起落落,丝毫不惧机器轰鸣和勾爪起落,一些干脆飞上车顶,歇息过夜。
逢年节或神佛诞辰,从风景桥到庵子前,从南门桥到西溪口,总有人往河里放生:从指大的泥鳅到四五斤的鲤;从背甲划正字的龟到裙边带银环的鳖,从蹦蹦跳跳的青蛙到慢腾腾的黄鳝。这人鱼相应的景象,永定河边早就有,且就在庵子前的“呼鱼阁”。
庵子前,早年有庵,庵前有河潭。逢年节,城中百姓来此敬佛,上供品。日久,荤素供品发霉,倒潭中,群鱼闻之,来吃。住持见鱼吃荤素,心存善念,便敲木鱼、念佛经。如此反复。久之,凡木鱼响,潭中鱼群涌至庵前。木鱼声响觉、觉、觉……遂叫为“呼鱼觉”,又因“觉”“阁”同音,此又叫“呼鱼阁”。从此,“潭阁呼鱼”便成“晏湖八景”之一。
面山有樵,临水有渔。
河边,钓者众,网者少。钓者,长竿香饵,昼伏夜等,求大放小,多乐趣,此乃智之较量;网者,长罾大网,横河跨流,截溪罩潭,大小俱收,为生存,实为力之横暴。
前段,遇数十年之严寒。河中罗非,一窝窝,一群群,抱一起,墨般,涌得河岸无余地。那刻,我能感觉它们的困境,然,仅是感觉。我想,若突然把我独自抛于南极或荒漠,我内心会是多么孤独和绝望!有人趁夜飞罩网,一网四五十斤。手掌大的它们,摊栈道上,不跳跃,不翻身,不摆尾,甚至连眼皮也不眨。随后数天,河泥里,横着大大小小的罗非。它们平着身,翻着白眼。白眼之上,是冷水;冷水之上,是苍天。
死亡之后,是自然腐烂,还是被吃,它们并不清楚。其结果,放之于天地间,并无优劣。然,面对死亡,若有抉择,必少苦楚。若有思,在饥寒困苦中被捕,随后火烹油煎,不若直接饥寒而亡。
大量罗非死亡,导致河水发臭。
放水,晒河。坝一泄,河如柴,巨石、细沙、污泥、枯枝、腐叶……河底馊气,全吐出来。河,接受阳光和风的全面透视。
淤泥,板结、泛白、皲裂。整条河,只剩一脉心弦。
再蓄水,浸泡。数天后,放干,再晒。此刻的永定河,翻出九转愁肠。
这个冬,天旱,少雨。
一天大早,有人微信中晒照片:拧开的水龙头,不见滴水,稀疏数字,郁闷鼓胸。上午下班,在路旁便餐店,见朋友一家。朋友说,二十几层楼,没水,全家三餐吃饭店。家,吃饭最温情,否则,总漂泊。
水,缺一天,人就瘪得紧、瘪得慌、瘪得茫然和狂躁。若十天半月,会如何?
随后,电台、电视台,相继播发消息:提倡节约用水。更多人的,开始转发手机短信,从永定到上杭,从上杭到长汀……隐约的惊恐,溢满视屏。
庚子腊月廿二,立春。廿八至三十的大雨,浇得山欣水舞,浇得春心怒放,浇得人心头滋润。媒体报道,气象部门实施了人工增雨,这,多少浇灭了我心头的喜悦。
辛丑新岁。庵子前的白鹭如旧。罗非,一夜间不知从哪钻出,在春霭园前河面上,生龙活虎……
江河,能自我修复,可再生。我期待“潭阁呼鱼”重现。
印象永定河
王一腾
(一次户外观察课,高陂北山大桥边)
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桥下的永定河,每人用一个句子描述一下。
学生甲:水很清,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
学生乙:河里的石头依稀可见,有大有小,有些光滑有些粗糙。
学生丙:几条绿色的水草追随着河水,好像在说:“等等我,我也想跟你去旅行!”
学生丁:你们听,哗哗哗,哗哗哗,河水唱着欢快的歌谣!
学生戊:太阳一出来,河水就像披上了一件闪闪发光的衣裳,美丽极了!
学生己:河岸边一块青青的草滩上,几头老牛悠闲自在地一边吃着草,一边欣赏永定河的美景。
学生庚:微风一吹,岸边的芦苇随之摆动,像是在欢迎我们一样。
学生辛:偶尔几片落叶掉进河里,就像金色的小蝴蝶。
我:大家的表达都很棒!看到这些美景,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乙:我想到了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丙:(唱)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我:(鼓掌)这不是《最炫民族风》吗?赞一个!
学生辛: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不正是眼前的景象吗?(几个同学齐刷刷点头,异口同声地)这是《秋思》里的诗句!
学生戊: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仿佛闻到了水煮鱼的味道……
学生甲:(坏笑)你就知道吃!问题是,这河里有没有鱼呢?
我:有关这个问题,你们探索发现一下。
(过了一会儿)
学生丁:(唱)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呀哈),春风吹不倒。我好像看到水里有小黑点在动,那是鱼吗?
(说完指向水中)
学生乙:是鱼,是鱼,我看到了它那发光的鱼鳞!偶有水鸟飞过,那清脆的叫声碎了一地。
学生丙:这条河里,肯定有不少故事!
(这时,一位老人经过。他讲起了一段回忆:小时候呀,喜欢和小伙伴们到河里洗澡,用网来网鱼,可开心咧!)那时的永定河,是美丽的。可是,可是……有段时间,它变了。
(又是一次户外观察课,我和学生们又来到永定河边。)
某生:呀,这河水怎么那么黑?
某生:上面还飘着一层水泡,四周散落着各种垃圾,塑料袋、食品包装壳、废弃的衣服鞋子……好臭呀!
某生:河面上的水藻成倍增加,都快占满河道了!这会不会污染水源呢?
某生:往日的美丽不见了!
某生:水是生命之源,好的水源才能给人类以及动植物带来生命的保证。
某生:是呀,是呀。水环境污染是人类造成的,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保护好环境,不随便丢垃圾。(随手拾起河边散落的塑料袋)
某生:我也加入!
某生:我也一起!
某生:我住在这条河附近,没事的时候,可以给周围的人们讲讲环保知识,特别是小朋友们,告诉他们不能把垃圾丢进河里。
我:这个想法很好。永定河发源于虎岗灌洋,流入汀江,在我们高陂是上游。如果污染了,水流向别处也是污染的。我们虽然无法从源头上治理永定河的污染,却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减轻它的污染。
某生: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过了一段时间)
永定河北山村河段某处空地上,一块“河长制”标示牌赫赫醒目。
某生:老师,什么叫“河长制”?
我:河长制,就是派专门的人来管理这条河。
某生:这么说来,永定河有救了?
我:是的,他们会制定一些方案,来对河道污染进行治理。不过,这项工作也要靠广大人民支持。你想,如果他们工作人员刚清理完垃圾,后面又有人接着投丢,不还是一样污染吗?
(学生们一致点头)
某生:那我们也坚持,一次一次帮忙捡拾垃圾,少一些废品就多一分清洁。
该生的发言,得到一致赞同。
(又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某生:永定河好像变得比较干净了!
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某生:我感觉,水不会那么浑浊了。
某生:是哦,垃圾也比较少了。
某生:好几次我看见清洁人员顶着烈日清理河内垃圾,他们真辛苦!
我:据了解,自从虎岗灌洋那里的养猪场被严格限制,污染减少了,流下来的水就比较清澈。加上创文明城市、创文明乡村举措的实行,大家都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就不敢乱丢垃圾了。因为环境污染,让我们人类的生活大打折扣!
保护永定河,仍需努力!
推行河长制以来,明确了河长成员单位、河长办、各级河长和个人的职责。定期派人清理河内垃圾及河道上的杂草。派人对各个排污口进行梳理排查,将污水截流并引入排污管道。梳理河中过密的水生植物和灌木,清除会污染环境的挺水植物。做好源头治理,强化污水治理引、截、分、流,全力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
夕阳西下,我和学生们望着渐有改善的永定河,心中充满了希望。几只白鹭飞来,在河的上方打了几个旋,它是不是也在留恋这里的美景呢……
南江溪的美丽嬗变
黄艳华
一个村,一条河。村沿河而建,因河而兴,河因村而美,因村而荣。
我是流经南江村的金丰溪南溪支流,顺着山峦尽情流淌,从实佳村流向湖坑村。这里的人们都亲切地叫我南江溪。我灌溉着两岸的农田植被,使人们衣食无忧,牛儿水草丰足。一群群鱼儿、水鸭,在我的怀里嬉戏成长。白鹭也陆陆续续迁徙而来,在此安营扎寨。两旁分布的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土楼,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蘑菇,倒映在身上,为我着色添彩。挂在两岸的吊桥,溪边的女儿林,红红的绸带,撒落我身上的落叶、花瓣,为我穿上了“花的袈裟”,形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被人们称为“福建土楼沟景区”。
看着美丽乡村的振兴和我日益变美容貌,回想起死回生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多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每天有许多的污水,牲畜粪便水、垃圾,鸡鸭的尸体侵入我的身体。日复一日,我不堪重负,我的身体也开始发黑,甚至散发出阵阵臭气。我的头发——水草,腐烂枯死。我身边的小鱼小虾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白鹭、翠鸟们也纷纷离我而去。陪伴我的只有呜咽的风和飘零的落叶,我深陷绝望之中。
不知过了多少个难挨的日夜,我听见走过我身边的群众开始谈论我,关心我,还留下了一串长长的叹息。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拨人,他们有人说要来给我治病,还说要成立河长制,有专人负责管理我。自从河长牌树立后,每天有专管员开始为我捡拾垃圾、清理河道;这里的村干部们排班巡逻,对沿河乱占、乱建、乱采问题,进行制止和处罚。人们还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建起厕下化粪池,把各类牲畜粪便蓄集到一处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是随意排放到我身体里。
他们不仅为我祛除病痛,还为我重整容妆,实施“一河两岸”景观提升。瞧,我的两岸种上了绿树草坪,装上了闪烁的彩灯,上空架起了吊桥,使我更加容光焕发。这不,还吸引了无数游客不远千里来看我。他们在我的怀里划浆、漂流嬉戏,在木吊桥上奔走摇晃,在“女儿林”里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在土楼里体验客家风俗民情。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水质清澈,如诗如画,正如人们所赞誉“人在水中漂、楼在水中游、景在两岸走”。
看着人们尽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享受着“枕水声入梦,踏涟漪醒来”的美妙梦境,我心中无比欣慰。春风给我捎来信息:“人们正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把你建设得更加美好!”
美哉,淑雅水库
张凯祥
淑雅溪水库,位于永定城东龙门村境内,距离城区9公里,高峡出平湖,水库四面环山,群山重重叠叠,雄伟壮观。库区形如一弯新月,碧波湛蓝,犹如人间仙境,由库区水源地而得名,它总投资2.4639亿元,水库总库容为828万立方米,最大坝高为52.6米,它是一座集供水、防洪、灌溉及改善环境于一体,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灌溉兼城区供水的小一型水库,是国家烟草行业水源工程援建项目。在那深深地湖底藏着诸多领导对老区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工程建设者的奋斗与追求。
清晨离开喧嚣的城区,和友人驱车来到淑雅溪水库。远远望去,水库被几座翠绿的山围绕住,一座管理房在库区入口处,房旁高大突兀的大坝和大片大片的翠绿连在一起,就像一幅美丽画卷。站在坝顶,美景目不暇接。放眼湖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闪闪发光,美到极致。观看平静的湖面时,它就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山在“大镜子”里变得更翠绿了,变幻多姿的云彩在“大镜子”里变得更艳丽了,时时呈现出一幅醉人的画面,静躺群山之中的库水,如翡翠一般镶嵌在群山之中,又如文静多情的少女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诉说衷肠。当风起时,一阵清风拂过,碧波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呈现一派无边无际。放眼湖底,湖水湛蓝湛蓝清澈见底,鱼儿像一个天使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里快乐的游着,时不时的跃出水面,湖岸边浅水区的水草清晰可见。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一场小雨,淅沥的雨滴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傍晚雨后黄昏的淑雅水库,更呈现一番美景,此时,有条彩虹悬在空中,因为雨,因为彩虹,也因为傍晚满天灿烂的晚霞,淑雅水库的宁静与美达到诗的意境,仿佛置身梦里,让人流连忘返。置身于库区青山绿水间,被湿润的空气包围,被郁郁葱葱茂盛的林木拥抱,淫浸于富氧中,凉风习习下,仿佛纤纤玉手轻轻拂过我的脸,烦噪、焦虑、劳累,全都一扫而光。眷恋在库区绿水蓝天白云下,望不尽的绿海,让我沉醉于如诗的美景,静静涤荡心灵,高兴与欢愉让我抖去了一身的尘土,忘却一切的烦恼,仅剩一颗明净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静静安放一下疲惫的心。
古时,有“治国先治水”的名言,而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利工作仍然具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而我与水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虽然不是我人生中固有的刻意追求,然而也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偶然巧合。实际上,由于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实打实的水利人,他一辈子兢兢业业从事水利工作,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二代”,为此,我很小就建立起了对水利的一份特殊情感与关注。记得当年我还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很多的水利故事,很小就从中得知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知道了水利人的艰辛;知道了我国历史上千百次水患灾害,给千百万黎明百姓带来的浮尸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惨遭遇和深重苦难;懂得了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既是造福人类和万物生灵的千秋功臣,弄得不好也会变成人类的罪魁祸首的深刻道理;还看到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有多少个封建王朝因为腐败加之水患灾害频发,给无数劳苦大众带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结果造成封建王朝的倾覆与更替的历史事实。由此,在我心灵的深处,早早就种下了长大要治理水患造福人民的种子。
那年,组织上作出决定,要调我到区水利部门担任副职领导工作时,“作为一个水二代”,同时,也为实现儿时长大要治理水患造福人民的梦想,我毅然决然地服从了组织作出的安排,我与水利结缘有了实质性的跨越,缘份也赋予了我水利工作新的内涵。更有幸的是,我居然参与了淑雅水库的工程建设,这样的人生履历大概也就是我与水利的深厚缘份而铸成的吧!
说到缘份,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无形,但魅力十足,乍看起来,是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一种爱慕与情感的表露。淑雅水库,就是与我今生结缘的不可多得的民生工程。其实,缘分是一种可以培养与升华的东西,更是一种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回忆初到水利部门工作的时候,我虽然对水利事业怀有一腔特殊的感情和一心想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把事情做好的愿望,然而却因为水利是一份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而又没有受过水利方面知识专门教育与培训的我,摆在面前的犹如一张白纸,那时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借助我过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让我深知,做工作、办事情,光凭对事业的热爱和工作热情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困难面前退却更是不可取的。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正是凭着我与水利的那种深厚“缘份”,才给了我虚心求教、奋发努力学习的动力;才给了给了我奋进的方向与力量;给了我为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奉献的精神。在淑雅水库工程建设那段日子里,我常想,既然组织上让我到水利部门工作,这是一种缘份,那就是只能给“缘份”添彩,而不能让“缘份”受辱,更不能让从小的长大要治理水患造福人民的理想破灭。于是我暗下决心,一方面向许多水利老前辈问这问那,吸取领导和管理水利工作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向水利专业技人员请教,掌握水利方面的术语和领导必备的水利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还找来不少水利方面的书刊杂志,经常挑灯夜读,让自己尽快掌握水利方面的知识,尽早进入角色。就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便很快掌握了在水利部门应该掌握的一些业务基本知识,渐渐地使工作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在深入淑雅水库工程第一线的工作实践中,不仅使我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从中学到了更多的水利方面实战中的知识,还亲自感受到了水利职工和广大群众,为兴修水利艰苦奋斗,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伟大创造精神。由此,也更加增添了我与水利缘份的宽度和厚度,让我更加热爱水利工作。
流水易逝,时光荏苒,我到水利工作岗位至今已经九载有余,淑雅水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年有余。每当回忆在参与建设淑雅水库时的难忘岁月,每当看到淑雅水库的清水潺潺流向城区的千家万户造福万千百姓时,特别是今年我区大旱,淑雅水库为城区百姓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为解决城区居民缺水发挥巨大的作用时,作为参与水库建设和决策的水利人,能够实现儿时曾经要治理水患、造福人民的理想,心想,当初为了水库的建设而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心血是多么的值得的,同时,心底也油然而生骄傲与欣慰之情。
淑雅溪的水永不停歇地流淌,滋润、涤荡、包容着万物,势头再大也总是低调地低头往低处流,涓涓的细流无怨无悔地哺育着城区的千家万户百姓,她毫无索求的奉献、谦虚的品格就是它的最美。
然而,我想那些爬山涉水,为解除水患,为农业灌溉事业,为宣传水利事业东奔西走,为群众能喝上放心水,走村串户,雨天一身湿,晴天一身汗,用脚板把时光丈量,为国为家,始终用责任与忠诚,践行初心使命的水利人,那才是最美的,那是因为没有那群具有大禹治水精神的水利人,哪里会有千千万万个像淑雅溪水库一样为民服务的水利工程呢?所以我想他们才是一群最美的水利人。
美哉,淑雅水库!光荣啊,水利人!
初溪看水
张文琼
初溪,一听名字,眼前就是一条清冽的溪水涓涓流泻,叮叮咚咚的景象。这里,群山环抱,满山青松翠竹,郁郁葱葱。叫溪,其实就是一条清流,系汀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30公里,逶迤奔腾,几乎贯穿整个下洋镇,初溪村就位于初溪上游。
初溪的名气很大,因为它是真正的土楼村。2008年,经中外专家全面考察后一致认为,初溪土楼群有5个最——最集中、最美丽、最古老、最完整、最知名。初溪土楼群也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跨过小溪,拾阶而上,一代代土楼人就是这样进出土楼。门前的小溪潺潺流水,很是恬静,犹如土楼群中的“肺叶”,在调节、净化着空气。
早上来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洒在溪面上,如同撒了一层细碎的金子,在静静的溪面上闪烁,并不断地伸缩着、跃动着,企图要走上岸来似的。溪边漫步的我们不知是被这神奇的美景震撼了,还是怕碰碎了这一溪的金灿与寂静,还是忙着深呼吸淘洗肺腑,没有一个人大声说话的,然而,轻盈的脚步却流露出愉悦与兴奋。这时,出现一群鸭子,掠过水面,一低头,啄碎了静静的水面,金灿灿的涟漪由近及远,像梦幻般滑行、扩散开来,还溪以本来面目。
停住脚步,仔细看看,这片水域像湖又不是湖,湖的水域是封闭的,它的水域是开放的;像河不是河,河水是波涛汹涌的,它是清波粼粼的。我深深吸上几口,没有湖水的腥味,只有穿越山涧丛林的溪水所独有的野草气息,直沁心脾。
初溪两岸土楼林立,山因水而秀美,远处山峦青翠。我想,若是雨天,倚站土楼窗前低头看看碧波涟漪的溪水,抬头望望墨绿滚滚的远山,闭目听听窃窃私语的细雨,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而初溪的另一段,则是另一番景象,不乏原始气息与野趣。静静的水面在溪中央肆意地蜿蜒延伸着,在晚霞的涂染下,如同刚过满月的婴儿,散发着一派恬适。然而,这一恬静是暂时的,不知什么时候,就被野鸭的突然戏闹、芦苇中各类水鸟的鸣叫、鱼儿的一个翻身打得粉碎,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溪水两侧依次是芦苇水草、林木、青山。溪光山色,高杨矮柳,墨绿的芦苇,曲径的水面,低飞的水鸟,静谧幽深,尽显古朴内涵。置身其中犹如超然世外,不由得发出思古之幽情,感念上苍赐予这一方宝地。
然而,谁能想到,初溪的这段溪道,几年前还被各种农作物霸占着,溪水被挤得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犹如一条细细瘦小的蚯蚓弯曲着。溪床凌乱不堪,垃圾遍地。如今,旧貌变新颜,站在这里,山、水、林、田、楼,无不映证着这里生态环境美,水质清澈,也应证了这里“人在水中漂、楼在水中游、景在两岸走”的美誉,我被初溪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观所折服。
也许,是对这方热土的眷恋,初溪一步一回头,顺山就势,绕了个近似圆形的大圈,形成又一壮丽的自然景观:蓝蓝如洗的天空,一座座青翠的山峦,土楼林立,周围一圈是静静流淌的溪水,溪水闪烁着粼粼银光,似一条白玉带。这一自然景观进入了艺术家的视野,摄影作品获过大奖,上过有影响刊物的封面。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就那点水。是啊,初溪的水不多,不能与大江、大河、大湖的水相比,更不能与山水如画的桂林相比。可贵的是,他们很有想象力和魄力,独具匠心,水虽然很少,文章做得却很大。
人因水的湿润、丰富而有活力,生活因此而灵动。穿土楼而过的初溪水,让初溪人如出水芙蓉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提起初溪的水,在他们的眼神里、话音外、表情上无不流露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神气与自豪。一些外地人也喜欢闲暇时来此,看看土楼、看看水、听听雨、瞅瞅云、望望山。
漫步在初溪的岸堤旁,行走在土楼的乡间小道上,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朝圣者。初溪的水,带给我的不是一片风景,而是一个家园,一个心灵的家园,一个心灵憩息的家园。
记忆深处水萦怀
江文明
我的老家位于大山脚下,溪流潺潺,石罅生苔。大山似神话中的巨人,远隔雄峙,苍莽伟岸。早年,山上古树参天,郁郁勃发,遒劲有姿,飒爽挺拔;冈峦花草繁茂,幽谷灌木丛生;脊岭良田水丰禾绿,涧底清泉沁人心脾。村里的子民在大山的沃水清泉滋润下,生活快然和美。
记忆最深的是村中那条明澈的小溪,它像仙女挥舞的绸带,向远方延抻。小溪调皮可爱,“一路南行一路歌”。宽广不平的溪床上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石头,那些石头大小不一,长短不齐,圆的又不全圆,方的又不全方,高低错落,或疏或密,它们与流水的冲力、溪岸的形状以及其它力量,共同造就了一处处深浅不一的水潭。
水潭有的一米多深,碧绿碧绿的,很适合小孩子游泳。每年端午过后,顽皮的孩子们一到中午就三五成群,偷偷摸摸地溜到溪里戏耍。大人担心孩子的安全,不许他们私自跑去游泳,只要发现非打即骂。那个矮胖壮实、脾气暴躁的丁伟古不仅把儿子绑起来鞭打,甚至还用猪笼装着后者浸入水去,令大伙闻之骇然。可是这样依然无法吓阻孩子们贪恋溪水的脚步。
水潭虽然不太大,却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当然也是大人们劳动回来放松的场所。在田里干活累了一天的他们,回到家后往往喜欢踩着白天的尾巴,趁着夜幕把古铜色的身子放进水里泡,把一身的汗水和脏兮兮的泥土冲掉,也让清凉的溪水淌走无休无止的疲惫。
由于穷困,村民大都很少吃肉,要打牙祭,就把目光投向小溪。溪里有鱼,最多的是石斑鱼和模样细长的“石别”(谐音)。会水的人懂得看水道,石窝较深的地方鱼就多。他们跳进水里,把手探进石窝一摸,石斑鱼受到惊吓,立即乱窜,不过大多无法逃掉。水性好的人还潜入水潭的深处抓,他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两脚一蹬,使头部钻入水,再憋住气,把手伸入石窝里摸,躲在里面的石斑鱼在一阵“噼噼啪啪”响后,便“束手就擒”。凫出水后的他们一手抹一下脸,一手举得高高的,向提着竹篓的孩子大叫,等候在水边的孩子见了,顿时心花怒放,赶紧递过竹篓接住,生怕不小心“到嘴的肉掉了”。
比之“摸”鱼,“扫‘石别’”相对容易些,十一二岁以上的孩子就会了。“石别”都是紧贴在水中石壁上的。有时午后一过,就会看到溪里有人背着竹篓,一手拿木扫,一手拿网绯,在一半浸泡水底,一半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跳跃,时而蹲下,时而起跃,在一跃一蹲之间,他们把贴在这个石上的“石别”扫入网绯,抓起来放入背篓,然后又跑到另一个石块上继续“扫”,逆流而上,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而竹篓里的“石别”越来越多。
“石别”的生活习性比较特别,溪水必须干干净净,它们才能生存。水是有灵性的,你对她好,她便对你好。家乡四周都是山,黛青色的大山把村庄裹住,像慈爱的母亲一样呵护它。远望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芳草萋萋,山花怒放。茂盛的植被涵养着丰沛的地下水,水从四面八方往下流,使贯村而过的十里小溪即使在晴天也一直保持着“肥硕”的姿容。由于水大,水净化脏污的能力也变得非常强大。每天清晨,勤快的农民挑起水桶来到溪里,把一担担水挑回去,倒入水缸,煮饭,烧开水;一些妇女抱着家人的脏衣服出来浣洗,她们裸露着粗黑的手臂,一会儿搓,一会儿捶,捶捶搓搓,搓搓捶捶,密密麻麻的肥皂泡随着水流漂散,由大变小,直至消失。在搓衣的女人中,阿坨嫲的嗓门最大,她常常“东家长,西家短”的,最清楚谁家女人“怀春”,每次一说到这事,就露出龅牙“咯咯咯”地笑,把粗朗的笑声溅入水中。
水是有生命的,她吸纳天地之精华,清灵律动,毫不吝惜地滋养着人类。因为有充沛的水,家乡的小溪丰饶、活泼,使古村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四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楼流”。春来后,“云霞翠轩点缀,姹紫嫣红开遍”,村东“隐隐飞桥隔野烟”“桃花尽日随流水”;随处可见的“池色溶溶蓝染水,花光焰焰火烧春”,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美是需要用心保护的。意大利一位作家说过,美好一旦被打破,便难以复原。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村民大肆上山砍伐树木,一棵棵巨松被锯拉斧斫,倒在了愚昧无知、脚跟开裂的村民的手上,然后被锯成一块块木枋或削成一根根椽梁,供建房子使用,而更多的则被当做柴火来烧。可悲的是,大树砍光了,砍小树。松树没了,砍杉树,砍杂树,从树到竹,只要觉得可用就砍。高大的山变得光秃秃的,再也闻不到排山倒海般的松涛声了。山风开始呜咽。大山也终于发脾气,只要一下大雨,就让山洪尽情倾泻。坡坎塌方了,溪岸被冲垮,大量的泥石淤积在溪里。不久,小溪瘦了下去,水质坏了起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变成了记忆。不知何时起,再不见有谁到小溪挑水。大人告诫孩子,不能到溪里嬉闹,否则皮肤瘙痒难耐,小孩子一听,从此怕去小溪游泳。可怜的小溪逐渐失去了生趣,如同孤老一般遭到了人们的遗弃。
溪水既不可喝,人们只得另想办法。无奈的村民爬上后山,到沟谷石缝寻找水源,把细小的山泉引下山,引进大楼砌好的水池里。由于水量小,池水不够,左邻右舍挑水时偶尔还会发生争抢。看到大人要挑一担水回家不容易,年幼的我,已懂得要节约用水了。
那时,田地分家到户,一到犁田耙地之时,楼里的气氛就异常紧张。因为争田水,邻居们在田里大吵大闹,有时甚至打起来;有的妇人在田里没吵够,回到家还要继续吵,即使是堂妯娌之间,也不免这样的事,所以村里的大土楼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吵闹声,特别是傍晚时分,在外纠缠了一天的女人们顾不上自己累不累,像打满鸡血似的扯开喉咙对骂起来,有的一边吃饭,一边吵架,饭粒不时地从她们两片嘴唇喷出,飞溅到旁人的脸上或者地上,整座土楼弥漫着一声声恶毒的咒骂。
大约是在进入新千年后,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在家耕田难致富,于是纷纷离家前往发达地区谋生。在村留守的青壮年少了,“虐待”大山的现象锐减了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后,细心的人们发现,山岭慢慢又长起了高高的竹木,成片成片的,葳蕤苍翠,“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流到大楼里的山泉也越来越大,清凉碧透。在山坡上栽种柿子、柚子、李子等果树的人,也尝到了勤劳致富的滋味。看到他们喜滋滋的模样,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
小溪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多么美好。两三年前,有识之士看中了南溪土楼群的优势,尤其是南江打造美丽乡村名声在外,于是在十里长溪搞起了漂流项目。游人乘坐在皮筏艇上,一边感受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上飘流冲撞的刺激,一边尽情享受两岸巍峨神奇的土楼魅力,让自己融化在水墨山水一般的田园中。
水,又唤起了村民的热情、怜惜,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大。渐渐地,大伙儿思想变了,变得自觉起来,竟不向溪里倒垃圾,也不随意排污倒垢。清澈的小溪里,游鱼往来翕忽,一度绝迹的“石别”也重现身影,而石斑鱼的跳跃成为我不知疲倦的乡忆。
龙潭子泉水
吴爱华
第一眼看见龙潭子泉水时,它的清洌与气势,就把我惊艳得张大了嘴巴。
出发之前,闺蜜说带我去她老家看一古老的泉水。想象中的泉水在溪涧的某处,没想到,赫然出现在我眼前的一泓突突往外冒的清澈见底的泉水,竟然是在一座村庄的民居大门前。人们把它砌成一条水渠,源头处宽约2米,长约4米。站在泉边许久,我竟看不出它的流向。这是一泓怎样的泉水啊,可以宁静到如此地步,它就这样默默地在时光里流过。
在这个村里,有个不知流传了几辈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乞丐流落至此,村人怜悯他,没有赶他。在此,他暂时有了一个栖身之处。有一天,他行乞至邻乡,受到了讥讽与驱赶。就在此时,他感念新罗乡亲对自己的好,用力将乞食筒往空中一扔,筒子落到了新罗村的一处空旷地上,顿时,一股泉水汩汩地从地下冒出来,似有什么神力,村人给它起名龙潭子。
我们刚到时,见一妇人下到渠里洗脚,这更是让我惊诧不已,遂不加思索地问闺蜜,怎么可以下去洗脚?这么干净可人的泉水,怎么舍得把它弄脏?闺蜜说,村民已不再饮此泉水。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水会结水垢,人吃了容易结石。现在,村里大部分人改喝山泉水。闺蜜还说,有些人家直接打水管下去,抽起来饮用,这样干净。说完,她用手指着下游处说,以前,全村的妇人都到这里洗衣服,这水冬暖夏凉,冬天感觉这水温温的,手一点儿也不觉得冻不觉得冷;夏天则冰凉冰凉的。大伙儿边洗边东家长西家短的,以及外面发生的故事,也大多在此传播开去,这里成了新闻发布中心,大到邻村谁家买了一台电视机,小到谁家丢了一根针都全村尽知。还有,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来此挑水喝,直接用水勺从渠里取水。夏天,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一丝不挂地在宽阔处游泳和打水仗。
我的家乡曾经出产在本土家喻户晓的"夏仙"啤酒。家乡有一河段,泉水丰富,大旱天也不会干涸,水质甘甜,我们本地人叫它"仙水潭"。当年在此建啤酒厂就是冲着这潭"仙水"而来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仙水潭"自来水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它跟龙潭子泉水一样,人们只用来洗洗涮涮,饮用水则买或不辞辛苦去远处灌装山泉水。哥哥家也是用这管自来水,每每看到嫂子从离家数里外装运水回来时,我的心里就会掠过些许感概,觉得这样既可惜了漂亮的自来水,又费时费力。我曾建议哥哥家改吃自来水,试图为家乡的自来水洗去"不白之冤"。遗憾的是,很难消除他们对它的误解。
永定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岩层丰富,地下水碳酸氢钙含量高,加热后,锅底会结上一层白色的水垢,叫碳酸钙。据专家说,我们人体的内部环境和自然界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碳酸钙在强大的胃酸作用下是不会形成结石的。我们人喝了这种水,不但不会引起结石,反而可以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钙。
说来也巧,闺蜜带我参观泉水的时候,她的侄子正好到水房修水管,他家在公路对面的半山腰上开了家山庄,生活用水都从这里引过去。知道我是去参观泉水的,他热情地向我介绍起来,龙潭子泉水除了供应本村庄的用水外,还曾经同时为三家大企业提供生活用水。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身后的水房,这间是哪个单位的,那间又是哪个单位的。还说,当年这三家企业从这里引水,是直接把水管放进水渠里的。果然,我看见一截直径20公分大小的铁质水管,浑身长满黄锈,暴露出部分脊背,孤独地躺在水渠里,仿佛证言着当年的气势。
此地矿产资源丰富,多年来,乱挖乱采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河床变浅,水位下降的元凶。所幸的是,近年来,当地政府下文并采取有力措施关闭了无证开采的小煤窑。
龙潭子泉水除了它的前面有座民房外,其余三面都是宽阔的田地,人们只需避开排水沟和化粪池,即可取到大量干净、放心的饮用水。
龙潭子,龙潭子,吟哦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名字,不禁让人联想到神龙就藏于此潭穴中,庇佑着人们日日月月,年年岁岁饱享着甘泉的恩赐,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老家饮用水的变迁
苏冠生
我的老家在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的一个小山村,小地方名叫金子乾。打我懂事的时候起,我清楚地记得老房子北兴楼的四周都长满了无边无际的松树林和杉木林,其中夹杂着密密麻麻的毛竹林。小时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楼后面的山上传来阵阵“呜呜”鬼哭狼嚎般的松涛声,吓得我嗷嗷叫直往被窝里面钻。
当年,楼后山上一个叫井水窠的山坳里,在我家几棵高大的板栗树下面,一股清泉汩汩往外冒着,汇成一条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那时,村人们用20几根、每根约5米长掏空了的竹子连成一条百余米长的管道,把泉水引到老房子旁边的一口圆井里。说是圆井,其实只是一个直径长2米、高1.3米的用来装山泉水的圆形大水池。那口圆井终年盛满了山上流下来的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可供全村300多个男女老少饮用。井沿上边有个缺口,水满时溢出来的水从缺口处流出,沿着老房子周边的小水渠流入溪中。那时候,大人们经常在井边洗菜、淘米,拉着家常。父母经常使唤我去挑水,比水桶高没多少的我,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踉跄着脚步,真是举步维艰,桶底不时碰到脚下的青石,发出“咣当”的响声,偶尔不小心绊了一跤,把整担水都倒掉了,水桶跌得轰隆作响,那时,免不了被大人呵斥,实在狼狈又伤心。
早年间,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杉木林都基本被砍光了,只留下几棵稀稀疏疏的高大松树,松涛声也彻底消失了。山上被整片整片的柿子树代替了,毛竹林也不再连片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山上的泉眼逐渐变小,后来竟然断流了,那口祖祖辈辈饮水用的圆井已经干涸了,早已变成了杂草丛生的空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从老房子“北兴楼”搬迁到现在居住的土圆楼“钦鑫楼”,村人们筹集了一笔资金,在对面楼的后面重新修建了一个蓄水池,用自来水管把泉水引到各家各户的家中。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上游村庄兴起了生猪养殖业,一些养猪户把污水直接排入溪中,导致溪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对面楼后面的蓄水池比从上游引水的灌溉水渠的位置更低,该水源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已经不能作为干净和安全的饮用水源了,村人们又开始四处寻找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
2013年3月,父亲和村里的叔伯们一起大概又筹集了六、七万元,后来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了一部分资金,在背头窠找了一处饮用水源,砌了一个1立方米的水池,接了3公里多的饮用水管,在对面山上又砌了一个53立方米的蓄水池,历经41天的艰苦奋战,村人们终于用上了干净、安全、放心的山泉水。幸亏背头窠那边的山场属于生态公益林,政府相关部门严禁乱砍滥伐,加上村民对水源头保护的意识愈发重视,那边山场的阔叶林得以保护得比较到位,林木茂盛,植被繁密,因此水量充盈,水质优良,村人们获益良多,非常感恩政府的好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红利。
水乃生命之源,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水喝得安全健康,是所有老百姓共同的心愿。如今,在永定区,有许许多多的像我们老家一样的小山村,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安全的饮用水源而愁眉苦脸、伤尽脑筋,再也不用整天喝着不干不净的“黄泥水”“猪屎水”“地沟水”而担惊受怕、一筹莫展。每年水利部门都把让千家万户喝上放心水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各个村庄的地理条件差异实际情况以及水资源禀赋不同情况,主动出击、因地制宜,持续探索形成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每年都加大投资力度,真正把为民办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让一股股清泉“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一直流淌下去,滋润百姓心田。
情醉淑雅溪水库
黄阔登
前年,五月,到龙岩永定看望姐姐。姐姐一家,陪我参观福建省重点水源工程——永定淑雅溪水库。
绵延亘长的群山间,绿,满眼的绿,翠色拂睫!深深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仿佛自己也化作一滴纯净的绿,消融碧色里,一路旅程积攒的尘嚣被浓浓的翠意尽数释去,心肺如洗。
壮哉!远观,拦水大坝巍然屹立,犹如一条跨于峡谷之间的锁天巨链,气势磅礴,夺人心魄。
走上52米高的坝顶,纵目四望,心舒眸悦。水岸蜿蜒,迂回流转。沟、汊、湾,一个连着一个,圆润饱满处,像花季少女的明朗笑脸;蜿蜒处,像窈窕淑女的诱人曲线。无数沟汊湾滩,盈盈润润,黛深翠浅,婀娜生姿,观之,让人心澜点点,欲诗欲绘。
青峰环绕,水岸蜿蜒,树影葱茏,山花烂漫,碧水微澜……眼前的水库之美,可谓“碧水山花同缱绻,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派诗情画意。
水是美的,飞洒,飘逸,还有泼辣,激越……而在淑雅溪水库,我见识了水的另一种美。它不似鄱阳洞庭那样烟波浩淼,不似太湖西子那样风韵夺目,也不似镜泊天池那样谲怪莫测,却自有宁静之美,一种足以让人忘却世俗尘芥的静美。
水库傍依群山秀峰,山涧溪流潺潺汇集,被筑坝蓄存。库水碧澄如镜,周侧群山连绵略无缺处,高低俯仰,错落有序。水光山色,相映成趣,俨然一幅风光旖旎的巨型立体水墨画屏立于天地间。站在大坝之上,不经意地举首回眸间,都能让人撞得一怀令人心醉的美。
山体和水库大坝,俨然扇扇大门,将汪汪绿波锁在翠峰绿林间,库水则仿若一个深闺里的柔情女子,静静躺在群山强壮的臂弯里,那么恬静,那么安娴,让人不忍惊扰。轻烟薄雾为它略施几缕粉黛,更让其娇羞而不失妩媚,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仿佛不肯让山脚独享水的温润,青山把茂密的森林从山顶一直铺陈到水边,把库水染成片片墨绿,又为它平添几分幽邃。
下坝,于水畔缓行。
水库的水美,远望绿如碧玉,从近看去,微风鼓水,生起无限细浪,如翠绸颤动。水中,不知名的水草儿,婀娜地摇摆着,浮绿涌翠。
看那水天相接处,飘渺的薄雾冉冉升腾,似有一群身姿飘逸的白衣少女在天边漫步,不觉间,《诗经》里的句子便洇上上心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忽地,面前水面陡地划开几道波痕,原来是几只水鸟飞出了水草丛。过了一会儿,又一群不知名的鸟儿从天边飞来,像是舞蹈般,在水上轻点。一圈圈的波纹荡漾开来,水面便荡出宁和的音符,摇出缥缥缈缈的梦境,让人迷醉。
这块丰美的风水宝地,是水鸟们的天堂。“咕咕”“嘟嘟”“啁啁”“呖呖”……水鸟们自得其乐,逍遥畅鸣。长鸣短啾,忽扬忽平,高调低韵,各成曲段,却又和谐相应,美妙异常。
不时有翅影闪动,给这山光水色点缀上几许动感。眼见一对褐色水鸟从滩边草丛中露了出来,一会啄啄脚,一会振振翅,不时地相互理理毛。这时,一只拍了拍翅膀,掠过水面,翩然飞起。另外一只,见状叫了两声,不慌不忙展开双翅,亦腾空而起,紧跟其后。天空中,结对成双的水鸟,悠悠然飞了几圈,又向另一绿渚落去。形影相随,共嬉对望,双宿双飞任逍遥,真好。
云淡天高,库水越发翠莹。眼见几只白羽长腿的水鸟儿划着优美的弧线,轻盈掠过水面,真担心它们洁白的羽毛会被碧水蘸得生绿了。
天光、云影、碧水……不禁让人羡慕起这些水鸟来。想着想着,便神思渺渺,意飞天际,不知此身何在,今夕何夕。
水库中大大小小的绿岛不少。一些圆形的岛屿,有人说像面包。我说,不止像面包。看那岛,被水冲刷出来的赭色泥土紧紧围拢着,好似有了“裙边儿”。“裙边儿”的下方被水润着,颜色又深些,好似“裙边儿”又被精心绣上一道“花边儿”,愈加俏丽。再一瞧,那“花边儿”又似姑娘嘴上的唇彩。这一想,果然果然,只见那清晰的“上唇”与倒映在水里模糊的“下唇”,娇羞地抿起,而那岛上的树木则宛如一头绾起的青丝,好生风情。这般情状,妙哉妙哉,好一副佳人之姿,万千风情醉人眼目也。
画家说“墨分五色”,站在岸畔观,原来这里的水也分好几色,中央是蓝绿,渐次向着岸边化为碧绿、草绿,最后是嫩绿,宛如少女腰间一条若有若无的绿罗纱。
举目望见岸边有人家掩映于翠绿的树林中,似乎还能看见屋顶上的缕缕炊烟,仿佛能闻到那饭菜的清香。顿时,一种“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的意境挤满心头。
闭上双眼,心静如水,美好的心境如画舒展。云水禅心,大抵也是这般意境吧?
淑雅溪水库,山美水美,这山光水色的背后,是人们雕凿在大地上一卷厚重的水利档案。
“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永定缺水及水质不好问题浮现。不仅有良田无水而抛荒,甚至城区人饮水也发生困难。”姐夫介绍道,“淑雅溪水库的建成,解决了10万人的用水问题,破解了周边万亩农田灌溉难题。所以讲,兴修水利,泽被千秋啊!”
是啊,兴修水利,泽被千秋!这里,自然风光的无限优美让人深深感怀,水库工程的磅礴气势更让人衷心敬慕。淑雅溪水库,像诗,似画,如歌,但愿有更多的人走近你,念想着你的不竭恩泽,陶醉在你的大美之中。
生命之源
永定一中高二(4)班李佳
水本就是个妙物,天地初成,升腾积淀,于是清浊相见。水作为生命的源泉,是滋养自然的精华,是带动经济的动力,是哺育文明的乳汁。
在永定城区西南部,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中部,形成了一个总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湖域面积65平方公里,被称为北回归线上沙漠绿洲里的“一块翡翠”的人工湖泊景区。因外形酷似腾空飞舞的巨龙,被称为“龙湖”。
龙湖湖面烟波浩渺,碧波万顷,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大岛如山,小岛如船,错落有致,如芙蓉出水,千姿百态,像一块块半浸湖中的碧玉。湖边半岛从横,水环山,山抱水,相映成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龙湖湖湾曲折,湖水清澈如镜,沿湖四周山峦叠翠,蕴藏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草覆盖率超过90%,林木绿荫如盖,奇花异草,虫鸣鸟语。
在这棉花滩峡谷还有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大型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棉花滩水库。永定境内溪流众多,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72.2千瓦,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装机60万千瓦的棉花滩水电站就坐落在境内,2002年电站四台机组己全部投入发电。全县全县电力装机已达70万千瓦,形成“水火并举”的电力格局。并且风光秀丽的棉花滩库区——龙湖与“东方文明璀璨明珠”的永定客家土楼相交辉映,构成了“东楼西湖”的旅游格局。这些项目给永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奔涌不息地向前,哺育了华夏族人,孕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谱写了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史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当然享有“凤城”美誉的永定也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汀江、永定河、金丰溪......流域面积广阔,潺潺不倦地哺育客家儿女和客家文化。
一滴水看起来柔弱,一汪水却饱含激情热烈。所以,永定的水培养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品质。每逢佳节或是家中来客,客家人都会准备一桌简单但可口的饭菜。因此,客家的水造就了许多客家特产,酿米酒、梅菜干、单从茶......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所以,永定的水培养了客家人善良淳朴的品质。客家人即兴编唱的客家山歌里就印证了他们的品质——山歌的语言朴素生动、方言吟唱,内容丰富、情感炽热健康。例如情歌《走路好比风吹云》:“阿妹生得白淋淋,好比高山红林檎;讲话好比黄莺唱,走路好比风吹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少男少女初恋的情怀,如山泉一般沁人心脾。因而,永定成为了盛产山歌的地方,人称“歌谣之乡”。“有容乃大”形容的便是水,因为水是宽容的。所以,永定的水培养了客家人心胸开阔的品质。永定的的土楼围屋“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的保留,恰恰说明了客家人之间友好宽容的邻里关系使他们一直和谐地住在大围屋中。
于此可见,水真是个妙物。但是,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却没有将它保护的向从前那么好了。
走在永定东门桥上,一眼望去,永定河失去了往日奔涌向前的活力,就像是步履蹒跚的老妪,缓缓向前。水不是那么清明,就像老人的眼睛变得浑浊了。水也不是那么的深,一眼便能看见水底沉积的泥沙,甚至河岸有一部分已堆积成小沙滩,没有水从那流过。在我老家古竹流过的金丰溪亦是如此,在小乡村的治理是不如县城的,金丰溪的状况更是不好。走在河岸边的小路上望去,流水清浅无声地向前走过。河里的有些石头露出了头,周边甚至有不少垃圾在打转,或是随水而流。到了夏季,时不时会有腐烂变质的气味钻入人们的鼻腔。造成这种现象的源头便是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乱排乱放。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水环境的污染破坏,还有生活用水的短缺不足。因为水资源的污染、人们用水不节制、降水不充分,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
不过,只要现在做出行动,保护水资源,就不会走到无水可用的地步。在2019年,龙岩市政府根据《福建省城乡供水条例》和《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住建厅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的意见》以及《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大部署。通过工程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构建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自来水设施为辅的城乡供水保障系统。与相关水利公司合资组建水务公司,统一经营永定城乡供水业务,并整合城区集体供水和自助供水资源。实施“三员”合一改革,强化河长制工作。
当然,光是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人们也应该加入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若是工厂老板,我希望你们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有效控制污水排放量。若是在校学生,我希望你们及时关掉水龙头,节约用水。若是家庭主妇,我希望你们能够一水多用,切勿为省时间直接将生活用水倒入附近的河流......
让我们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水资源,强化护水意识,用实际行动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水是生命之源,它在,我们亦在。
不言中的朋友
永定一中高二(9)班李勇
你微小如尘埃,
浸润着生灵的一呼一吸;
你浩大似宇宙,
孕育出世界的万家千姿。
有时,你凝为寒冰,
坚硬、冷酷,
有时,你融作甘泉,
缠绵,柔和。
水,你的名字,
永定,我的名字.
你是我的朋友
不言中的朋友.
你从源头来,我望着你:
望着你汩汩冒出地底,
在林间石旁萌芽,
望着你潺潺漫过浅难,
在洪坑村头徜徉
望着你浩浩跃下悬崖,
在黄金坝上玩耍,
望着你沉沉汇入龙湖。
在棉花滩里冥想。
你澄净、天真.
未知世事无常.
我的人民,你的孩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
为了短暂的繁荣
不顾环境的警告
无视自然的悲鸣
污染你,抹黑你
我的朋友
你哭了
可流出的泪浑黄
我哭了
改变的决心闪光
后果,后果
他们终于醒悟、悬崖勒马,
治理,治理,
你的笑容再次纸洁、再次无暇.
而将入汀江的你,
压不住奔涌的情感
我开口对你问:
“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再一次?”
(指导老师:刘惠老师)
徜徉于永定龙湖
永定一中高二(18)班赖秋鸿
一阵微风吹过,湖水微波荡漾,像一朵朵涟漪。龙湖虽没有洞庭湖的水天一色,没有太湖的风光旖旎,只是静静地独自流着,却也有太湖的烟波浩渺,又有西湖的娟秀气韵。山环水绕,奇峰夹岸、青山幽幽、碧水清清,融清、秀、幽、险、奇、趣于一体,是“绿色、生态、健康”旅游的理想之地,是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的极好场所,也是开发水上休闲、水上街市、生态渔业观光等项目的风水宝地。
龙湖湖面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湖中68个岛屿星罗棋布,大岛如山,小岛如船,聚散有致,如芙蓉出水,千姿百态,像一块块半浸在湖中的碧玉。湖边半岛纵横,水环山,山抱水,相映成趣,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
龙湖湖湾曲折,宽则十几公里,平坦开阔;窄处只有一线通道,曲径通幽,宛若迷宫。湖水清澈如镜,沿湖四周山峦叠嶂,丘陵起伏,群山争雄,婀娜多姿,物种多样,美不胜收。水上波纹一圈圈荡开,幻化成了无数的波澜,映在了河边人们清洗的衣服上;水中是人们谈笑的脸,水上则是一只只古朴的竹筏,穿过龙湖河畔。似时光倒流到从前,只剩下一片风轻云淡,还有一滩流动的水。
你瞧,龙湖河水和人文古迹如诗如画,可她比诗还美,比画还俏。闭上眼,微风袭来,我依稀听见竹筏摇曳的声响。猝不及防地,我仿佛听见了: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徜徉于这如水龙湖,让我在美景中洗尽心中的浮燥,让我汲取了历史的深沉,更让我回味到了如水的绝代才情。
流水无疆,几千年来,龙湖河水渐渐融成了一段历史。几处文化,融入了人间冷暖。龙湖河水静静地把文化、历史和人情留给了它所流淌过的地方,于是便引来了无数旅游者的追寻,他们寻找着文化的源泉,寻找着这千年缄默不言的永定龙湖。
而这追寻中,有文化的传递,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看,因为追寻而生的轰隆机响,因这追寻而生的五彩垃圾,因这追寻而生的文化虚像……穿行在水色龙湖,我们除却体味这山水滋味,更要有一颗关切家乡山水之心。永定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93.3m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72亿m³,其中,永定河为10.21亿m³,金丰溪为624亿m³,全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48396m³,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20m³,但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00m³,仅是相对我国北方地区我们是“幸运儿”。与此同时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水资源量的时空差异大,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丰枯相差悬殊。尤其是乡镇工业集中区不少存在水源紧缺问题,水资源质量呈下降趋势,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决策部署,龙岩市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实施全域供水一体化、供水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重点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供水“同水质、同服务”的目标,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优质的饮用水,提升城乡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龙岩是一座森林城市,青山绿水环绕,环境十分宜人。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在此生活的我们也见证了她的大美风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当我们每天接受水的洗礼时,当我们享受水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同时,请不要忘记真诚地说声“谢谢”。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要怀有对水的敬畏之心,从点滴做起,节水、爱水,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山水永定,永定山水;生态文明,你我共谱。
(指导老师:童章梁老师)
掬清还水
永定一中高一(18)班梁钦城
浊有万物,唯水至清。苍日横天,青山黯然,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他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他的世界里,水不只是现实里的水,还是代表了世间的清与浊,泱泱华夏,水贯穿古今,它可以代表清浊,但水终究还是水,在与人们朝夕相处之下,它是有灵性,有灵魂的,他是青史之上一重要的角色。
南门街的水何尝不是如此。
长夜,是灯火万家,霓虹千里,南门街的清幽落在记忆深处的地方。五百年的历史,几轮前辈的影子,乱山斜处,烟云朦处,爆竹燃处,南门井处。飞舞的黄土与一方人群,挑水,清歌,山村。甘甜井水流进每一户永定人家。《永定县志康熙本》有言:“里人吴璘开凿,深三丈许,水味甘冷,味如惠泉。时或水花高涌,恒为科名之占。”永定人把南门井作为骄傲,把南街锦衣坊作为骄傲,把身为永定人作为骄傲。从肩膀上抖着的挑杆到洒晃出的清冽,从井中的情感洋溢到嘴角。沧桑风雨过,如今之灯火辉煌固好,勿忘曾油纸灯花,围炉夜谈;如今白夜固亮,犹忆夜灿然之时,银月钩星。如此,岁月悠悠,莫失莫忘。愿得它明月井水,宁远去车水马龙。只为静谧与人情。
用烛火换了年年复年年,花依旧,人不同。南门街铺过南门井,新的街铺过了旧的石板路,尽管多少人不愿意,反对声反对拆井事,拆井是弄起反对声。但无论如何,对旧的依恋抵不过时代的改变,最终在征得民众同意后石圈被切下,安置起来以供人们纪念。古井消在了一个地方与一群人的记忆中。
南门井的逝去并不是人的故意与丑恶造成的,南门井是展现历史里井与几代人生活的画面的一幕戏,但也诉说了水文化和人类之间的联系以及亲密无间之距离。可是如今不似曾经,随着经济发展,金桌上酒肉糊了一些人双眼,在一股无形禁忌的欲望的拉扯下,水与人在疏远,失去曾经的灵魂,水也没了开始的清纯。
世本清廉,初成之水般澄澈。有些人性本善,却是越变得浊,最终染了自己,还想利用水挽回原来澄清的自己,却又染了原来的一泓清水。人性本是扭曲不了水的样子,但似“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从古而来,就已经有一种转换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行为,或许只融进点滴黑漆漆的墨,依然“成就”了坛坛社会染缸和生态污染。
有人说接纳污垢的水,是因为它原来的本质,接近于道的品德。上善若水便如此,但是,如此真的对么,其实水根本没有义务接纳污垢。“曲水流觞”,“篁竹石潭”,“秋月九江。”自古爱水文化的文人,与水有关的雅事必然不少。“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李冰的智慧和辛勤治水终“分四六,平潦旱”;“寒日低淮浦,高祠遍楚山。”范仲淹的信念与决心体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以及爱人民爱百姓爱国家的伟大精神。从都江堰到范公堤,水利于人,使四处沃野,八方富饶,百姓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因此,水是人们生活中需要的,必要的,重要的。人水互相尊重,互惠互利,才是水利发展,绿水青山永存的最正确的做法。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殊不知,沧浪之水本清,濯则浊。
沧浪之水本清,愿濯浊而浊。水是乌镇水乡里船行雾霭的柔美,是江南桃花下她的眼波流转妩媚,更是烟花燃暖月满楼后江流宛转。不是胭脂的归宿,不是鱼虾的痕迹,更不是生机的过去。水既有它的独特魅力,也不乏接纳包容的胸怀。我们应该是爱水的,我们任何人也不应该淡却这种情感甚至畸形化这种行为。不应该把与人水缘的红线一剑挑断。
现在南门井已经成了历史,无论有人觉得是必然的,还是有人感到惋惜,结局都无法改变。但是,爱水,护水,记住水味儿,把水拥进灵魂,从现在就开始,前途还是锦绣,未来仍是可期。(指导老师:陈得智老师)
托起生命的水源
永定一中高二(2)班江子豪
我从尘土飞扬里慕名而来,只为一段水韵永定的小城大爱。
水,是时间的样子。草木枯荣,大雁南北,燕子来去,它们都是时间的牵挂。水是天地的对话,也是心语的弹奏。不同的水,响起不同的弦外之音。
一条河足以诉说永定小城的前世今生。
南门大桥,高傲地穿越永定的湖心,串起了小城畅达一路。徘徊在乌黑的柏油路面,足下再也没有青石跫音的宁静,耳边再也没有桨声欸乃的悠闲。小城在提速向前,记忆正飞速远去。总以为把爱写进历史就足以抵达未来,只有自然装点着寂寞,守住了风尘。
城东向南流淌的环城河水,在桥头缓缓折向东方,流过每一道充满记忆的桥。看近处河水的流波,是明碧的,那些青色的力量依然在远处踟蹰,密密的涟漪在向东追赶,层出不穷,似乎要于这起落的瞬间展示生命美好的姿态。水成了依稀的迤逦,皆与天幕融成一片蒙蒙。
清晨,怅然的眼睛,依稀能看见暗黑的地下有清溪缓缓流过。水静默着,清旷野逸地发出“如斯夫”的声音,邀约清风相伴,一路欢唱,便有了清碧荡漾的生机,增添了永定小城的旖旎景致。
先人引水入城渡轻舟,今人引车入城添烦忧。突然想起了东门的火车站。十年前古老永定的影像里,有条喧闹的东门街,有条丰盈的东门河。艳羡小城的妩媚而不愿登车归去。等与成年的孩子一起寻踪我们浪漫的旧时光时,东门路已没有当年如此斑驳,但河水不曾消失。
河,是水乡的命脉,正如客家文化是永定小城的灵魂。
水,湮塞着永定粉墙黛瓦的旧时光。我随着人流追逐现代的速度与激情,却再也不能抵达静静地体会小城带来宁静的柔软处和沥沥日久的活水。那么,你我都慢些,别碾疼了路下小城的道道心河。
水,在雨纷纷的时节里,是豪侠般的快意,动辄皆是“大江东去”般的率性。水,在寒意弥漫的光景里,是朦胧般的光芒,使人寻一处温暖。
四方汇集的水流,会清婉地告诉我:大海是它的希望,它向往更广阔的天空。就像人们拥有着梦想,只要心怀一念希望,梦想就会离你更近一步。南门桥下的河流,恰似小城的动脉,自南向北,一路牵挂着东西两侧的碧水清溪,各自潺潺地流淌过一片舒缓的土地。
先民们从水里听见了所有生命的感应,或许,就是那贯通世俗与神明的精神超越,就是万物归仁的价值纽带吧。
其实,完整世界主要是靠水结合的,它是物与物间不可缺乏的纽带与桥梁。水又是分解万物的“融化剂”,因为它的存在,世界才有了个体与清洁。
水并不只是落在诗人的心里,它公平地落在众生心里,从无“分别心”。水之血脉、骨骼与筋络,如同旌旗一样在风里啪啪作响。就在自然颤动的角声里,在万物的润泽中。
水甘居下位,这与争强好胜和一味追求名利的人类大相径庭。水的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则是“平静”。然而,当一平如镜时,水是多么安详仁慈,犹如母亲温暖仁慈的怀抱,它方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显出宁静致远的内心。水的风度,正是人应该达到的高度:不是在喧嚣中眩晕迷失,而是在宁静中澄明一片。做一个“平静”的人,心怀宁静与纯洁,心向致远与阳光,不与世俗同流,认真过好自己的一生。
水以柔软著称,却坚实不摧。老子有言:“以柔克刚。”最典型的就是水滴石穿的典故,以滴水之功积月累年可洞穿硬石。用钢钎在巨石上打洞,必借水的滋润,才能使钢铁在水汽中慢慢腐蚀、消失。水又如慈母,它对子女的影响却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弱;又如羽毛,是轻而又轻的事物,但“积羽”可以“沉舟”,勇敢地穿过汪洋大海。正如人类一样,一个人的聪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成功来说,意志与恒心更为重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我们高中生的现状一样,学习好比在水中的一次旅程,它会带领你轻轻的航行,也会在不经意间碰上大海的风浪。而我们应当学习水的精神,乘风破浪、坚韧不拔地直面困难,以自己之力,顺利突破人生的重重险阻,迎来胜利的曙光。
千丝万缕的水,牵起苍茫天地,亦牵起世道与人心。水是世间万物的精灵,也是人类世界长期存在的前提。节约用水,不仅是为了留住世间的“火种”,更是为了天地间那万物最纯净的“初心”。
万物复苏,河水也在复苏。在这个朗润的自然世界里,愿你像水一般温柔而坚定,愿我们一起,“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像落在世间万里流水一样幸福。”(指导老师:卢学洪老师)
重水文,约水利
永定一中高一(14)班陈丁怡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
《管子·水地篇》写道:“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随着年代的更迭,流水在海陆间安稳地循环,在原野间自由地穿梭,流经一代代柳绿花红,造福一方方淳朴乡民,凝聚一串串传统文化......然而,当前我国还面临着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海水淡化技术欠缺,淡水的人均占有量少等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淡水资源短缺形势,我们应该做到“重水文,约水利”!
俗话说“究其根才能治其本。”水循环作为海陆间联系的纽带,将不同圈层有机渗透,使地球上的水体不断处于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但是地球上的水体分别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漠视对水资源的保护,无节制地浪费水资源甚至是污染水资源,超过了水体的更新速度就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呢?
首先,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人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60%到70%,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天无水。我国西部地区是最缺水的地带,那里的人民喝上纯净的水,洗上舒服的热水澡都是一种奢望,有“滴水贵如油”之说。我们永定,虽然地处南方,降水丰沛,但由于人们习惯性流长流水,节水意识不强,水厂也经常出现突发性供水不足的情况,毫无防备的我们难耐一连好几天无水洗漱的痛苦。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治水措施。为了消除水患,李冰的都江堰应运而生;为了安全使用地下水,吐鲁番的“井渠”抛头露面;为了引灌蓄泄,,浙江的通济堰横空出世。这些水利工程在抵御水旱灾害,促进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水利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这看似很抽象,实则不然。水利渗透在产业的方方面面,对于农业生产,水是农业的“命根子”,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若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则会导致庄稼歉收,甚至引发饥荒和疾病。我们永定区凭借着永定河的优质水体,孕育了沿岸的肥沃土壤,让我们饮食无忧;对于工业发展,水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其包括:锅炉补充水,冷却用水,消防杂用水等,其中锅炉给水对水质的要求十分严格,没有达到给水标准的水可能会使工厂设备无法安全运行,极大制约社会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我们永定区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工厂污水排放的监管以及严格规范人民日常用水,不断促进永定区工农业的发展。
再然,一个地区如果出现水资源污染,没有及时监管并改善,让一些非法企业有机可乘,工业废水乱排放的现象泛滥,一个个地区恶性循环着“污染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大量抽取地下水,水资源极度匮乏,工厂倒闭”这一模式,直到国家工业残局一发不可收拾,这足以让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倒退几十年。
从古至今,水资源对生产生活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别让“黑发不知用水多,白手方悔节水迟”成为人们生活的遗憾,国家发展的痛惜。
水利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我们永定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和改善民生。”我们永定区不断加强水利事业建设,将水利保障落实到一溪,一河,一渠,一井,指明水利发展方向,努力让水文化源远流长,让水文化始终促进社会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说:在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生态水质发生变化,同时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和目的,因此,我们永定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开发以及施工运行时要严格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用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环境效益。我们也可以参考其他地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完善本地的节水方式。据了解,云南昆明的水循环系统极大减少了每日用水量,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补水工程明显恢复了湿地功能,上海的水景观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要我们永定区与其他地区携手并进,共同为保护水资源贡献一份力量,就能很好地维系地球水资源的收支平衡。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节约水资源不是禁止使用水资源,也不是时刻精准测量用水量。节水是人们在日常用水中不假思索地节约,将节水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或许会让人感到束缚,或许会让企业减少盈利,但它确确实实为万物生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上善若水是恩泽万物的博爱;滴水穿石是持之以恒的毅力;积水成渊是众志成城的团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做好点滴小事,自觉承担保护水资源的这份责任!
(指导老师:江仲琴老师)
来源:福建河湖长制永定区河长办
龙岩市水利局全力做好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
致全市水利系统转业退伍军人的“八一”慰问信
三地签署合作协议,为韩江(汀江)水生态环境筑起保护屏障!
龙岩长汀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河长杯”——“同护母亲河·共享新罗美”征文大赛作品展播(一)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