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灵魂,谁会用就是谁的 - 中医如何养生 中医有灵魂,谁会用就是谁的 - 中医如何养生中医有灵魂,谁会用就是谁的 - 中医如何养生

中医有灵魂,谁会用就是谁的 - 中医如何养生

本文的作者唐略老师,是毕业于北大的高材生,而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医人”。谁说不是呢?谁会用,中医就是谁的。

中医的灵魂:不用不成医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中医的思维,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

中医思维方式下的桃花

春天的桃花很美。面若桃花,相信不但女生向往,男生内心深处也是向往的。人们看到桃花,就会想:这玩意儿对我有什么用?你不要嘲笑他甚至批判他,这种思维是可取的,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可能是出于一种无意识,他们把桃花捣烂了敷在脸上,结果发现脸色还真的变好了。为什么?

同气相求,桃花就能让人面如桃花!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为什么会面色晦暗?往往是因为面部络脉瘀滞不通,用现在的话讲,叫面部微循环不利。桃花色红入血络;在春天开得早,生发之气很足,所以能疏通面部的络脉,同时,给脸上补充了生发之气;作为花,它能往外散,就能把毛细血管、毛孔里面不好的东西散出来。这样,脸上自然红润、有光泽。

所以,

后来就有很多女子用桃花来美容。还有更讲究的,要三月三日采的桃花才好,因为三属木,有生发之气,农历的三月三也是生发之气最旺之时。

这涉及“数”的问题,《河图》显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这个比较复杂,姑且不论。很多人还不信,不信不要紧,至少,我可以说,这种选择体现了大家某种美好的愿望。

当你有这种美好的愿望时,用这个东西的效果也会翻番。疗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立体的。中医不是线性思维,而是立体思维,因此有这么多思维的跳跃。

桃花跟女子有着不解之缘

《杜阳编》:“范纯祐之女,丧夫发狂,闭之室中,夜越窗棂,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此由惊怒伤肝,痰夹败血,以致发狂。桃花利痰饮,散滞血,故能取效。”

范纯祐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父亲很有名,就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范仲淹!因为死了丈夫,范家女儿疯了,被关在屋里。在一个春天的夜里,她从窗子逃了出来,爬上桃树,把一树桃花都快吃完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她从树上接下来,发现她已经不疯了。

很可能她的丈夫是非正常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她受了惊吓,又悲愤不舒,所以气血凝滞,痰迷心窍,以致发狂。桃花疏肝散气,消痰化瘀,而且性质平和,所以有作用。而人在病中,也有为自己寻找治疗和药物的本能,这个非常奇妙,其中也有同气相求之理,以后我们可以专门来谈。

珍珠与枸杞如何用

再比如,珍珠的特点是美白而有光泽。有人想,我的脸能不能也这样呢?于是把它打成粉,敷在脸上,发现也是有作用的,而且珍珠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紧致,消除皱纹。

再比如,

枸杞子生于西北,夏天就红了,到秋天,别的叶子落了,它还是这样,冬天下雪了,它也还是这样。

古人就发现,这玩意儿太经得起风霜了,如果人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于是就尝尝,甚至长期服用,后来发现这枸杞子还真的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它在自然界中有某种性质,就可能对人有相应的作用。

这些应用,都起源于人们的美好想象,在生活中反复得到验证后,才写入书中。

当然,人们肯定也栽了很多跟头,异想天开了很多事情,后来发现没用,那就没有传下来。形象思维跟应用结合在一起,就不是无稽之谈。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种思维去思考、去验证、去发现。

谁会用,中医就是谁的

用,是中医的灵魂。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可以说,古人能写出来的东西都写在那里了,那些良方、秘方,千千万万,你甚至都不用去创新。但是现在人为什么还在说中医失传?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怎么去用。失传的是用法。而且,很多人没有去思考和应用的冲动了,更倾向于去听专家的,专家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这就坏了。

我们学中医,建立了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接着就是要跟应用结合起来,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去用

我一直讲,书籍只是学问传承的一个维度,不能承载学问的全部。现在很多中医,死死抱住书本,遇到一个病,它能给你举出很多观点,《黄帝内经》如何说、张仲景如何说、叶天士如何说,头头是道,但让他治疗,为何没有张仲景、叶天士那么有效呢?关键还在应用,这也正是师门口传心授的主要内容。医学里的观点,你不用管是谁讲的,只要讲得对,你就拿来用。会用了,就是你的。

如果说,知识是阴,那么,应用则是阳,它们不可分割:阴阳交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你不能先学几年知识再去实践,这样就脱节了。

本文转自“传统中医唐略”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阅读延续:

中医如何养生?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经常能看到正在散步的第三届国医大师梅国强,他精神矍铄、步伐矫健,年近八旬,他仍坚持每周四次坐诊、讲学、查阅资料,学术“高产”,风采依旧。

谈及学术,梅国强总能兴致盎然地娓娓道来,但谈及自己的养生之道,他却说,自己对生活其实并不讲究,就是过着几十年养成平静生活的习惯。

五谷为养并非适合你

《黄帝内经》在谈及饮食养生时,将“五谷为养”放在了第一位,“五谷”现指各类杂粮。我国古代早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如大豆可养肾、小米可养脾等,可见杂粮确实是食疗养生好食材。

虽然粗粮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梅国强却告诉记者,自己日常生活是很少吃粗粮的。这是因为他常年门诊患者多,经常不能准时吃饭,长期如此,患上了胃疾,虽经调治,已无大碍,但肠胃功能一直不好。

梅国强说,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莲子、薏米、小米、高粱米等是补脾养胃的好食材,因此天天煮着吃,全家老少一人一碗,以为是在养生,其实往往在不知觉中“伤了身”。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粗粮虽然有营养,但是富含淀粉、粗纤维,难于消化,

对于一些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多吃粗粮会增加肠胃负担

,出现胃胀等不适症状。梅国强在临床上治疗一些肠胃疾病时,在开完药后会特别交代患者别吃杂粮。

如果特别想吃,可以只喝汤,比如武汉人喜欢用莲子炖汤,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只喝莲子汤而莲子就不要吃了。

养生节目要辨别“真假”

如今电视、网络、微信圈充斥着各种养生节目,所谓的“养生专家”向大众“普及”各种养生知识,但是其中不少只是为了追求效益、以偏概全、颠覆常识,介绍了错误养生观,反而误导了大众。

梅国强说,如今在临床上每周都会碰上一两个因为吃了电视上宣传的东西,没病吃出病的患者。一次他遇到一位女患者,看上去全身浮肿、精神萎靡,经西医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一问诊,梅国强才恍然大悟,她每天起床后喝500毫升水,一天要喝8杯,每天只吃1克盐,长期如此,身体电解质紊乱,出现水中毒。

在问到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喝水习惯时,该女患者说,这是电视上“专家”讲的养生知识啊!一天一克盐,八杯水。

梅国强告诉记者,这就是如今电视养生保健“讲过”了,误导了大众养生。

“是药三分毒。”药不能当饭,但药能治病,每一味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畴,超了这个度,反而伤身。

梅国强介绍,比如冬天吃阿胶进补,但并非人人皆宜,一些湿气重的人就不适合吃;名贵滋补品冬虫夏草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有很好的补益功效,但是好钢也要用到刀刃上,否则也是浪费。

《黄帝内经》提出了调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原则。意思就是说,凡是自然界赐给我们的食物都是好东西,但是要正确、合理的应用,不盲目、不过分,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

生活习惯勿要刻意改变

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梅国强生活十分简单,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但他提倡饮食要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不贪食肥甘厚腻。

只要不坐诊,他一日三餐十分规律,吃饭只吃8分饱,经常吃鱼,因为鱼中富含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能补充主食和蔬果营养的不足。

因为脾胃不好,梅国强平常很少吃月饼、粽子、汤圆之类不好消化的东西。

梅国强日常生活安排也往往是根据工作需求而定,没有什么刻意的“生物钟”。每天他会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调整早上起床的时间分别为6点、7点、8点;早上吃一点鸡蛋、牛奶、面包就出门诊;中午吃完饭后,会午休两个小时;然后去工作室看书、写写字;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

睡午觉

已是他长年养成的习惯。梅国强常说,保证足够的睡眠是一天精力充肺的源头,睡能养血,睡能益气。对于青少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

喝茶也

是梅国强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因、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

梅国强冬天喜喝红茶,夏天则喝绿茶,他认为,一年四季节令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

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同时他也提醒,喝茶也是有禁忌的,应把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少量多次,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

谈及现在很多老年人最关心的养生大法,梅国强说,

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不要刻意改变,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如今很多有孝心的子女把住在农村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很多老年人适应力强,能很快适应现在的生活,但是一些老年人却不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还是习惯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反而不利于养生。

老年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精神愉悦、劳逸结合、家庭和睦,自然延年益寿。

养生第一要务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当下在我眼中的养生,除了坑蒙拐骗还是坑蒙拐骗,养生的方法非常多,养生的理念千奇百怪。在我个人的眼中,这些中医养生的宣传在国人的大健康上没有什么正作用,甚至大部分的养生方法对人体有害。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的经典,不是因为他里头有别人不知道的知识或高人一等的哲学思考,而是经典的作者能够静下心来保持恬惔虚无的心观察世界,这样便能够跳出各种表象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用简单朴实直接的语言展现出来,

平淡如水的经文经得起细心的琢磨

,这些经文无论在指导临床治病还是养生,都直指核心,一语中的,是精华中的精华。我们看看经典的作者是如何看到养生的实质。

我们静下心来读《黄帝内经》,经典教授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养身体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养精神“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很多人会说如此简单,我知道了,这就真说明你不知道。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分为知识层面的知道,思维层面的认同,心灵层面的感受。

这几句话你用头脑记住,你不会知道这几句话的珍贵,这几句话也不会改变你的行为从而影响你的健康;你从思维层面被说服相信这几句话是正确的,就是或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或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使你从大脑的思维层面相信这是最正确的养生方式,这样你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监督自己的行为看是否符合这些的养生方法,这总有一丝的不情愿,一丝的被动,未达究竟;

当你能从心灵的感受上体会到这种养生方式最幸福快乐,真正符合心灵的欲求,你的行为会自然而然的符合正确的养生方式,美其食,乐其俗,没有任何束缚与约束。

心灵层面的感受最简单,三七、人参等所谓对我们身体有益的食品,当我们静下心来品尝便知其气味难闻,难以下咽,与自己气味不相合,不可能养生;拍打、刮痧等所谓的排毒方法,当我们静下心来时,我们不会愿意残忍的让自己受尽肌肤之苦,因此也不可能养生;每天必须走几万步、必须喝多少水、必须补充什么营养,当我们静下来时,我们知道我们不愿意这样做,我们愿意每天过丰富的人生,而不是重复单调的运动与食物。

因此我们静下心来感受所有的养生方法都是不应采用的,而唯一正确的养生就是《内经》那几句话,恬惔虚无。

有些人会说那我的心想喝酒抽烟就喝酒抽烟吗?当然这是错的,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是否静下来,是否处于相对恬惔虚无的状态,恬惔虚无的状态很难用语言描述,

简单就是充满了爱与慈悲,内心柔软、清净,待人祥和、平等,需要静下心来多读《内经》来体会恬淡虚无

只有处于这种恬淡虚无状态的行为才是养生。所以说启动心的力量,感受经典,无论在学医还是养生会直接找到真理,少走弯路。

养生第一要务

从心灵层面说养生,再多的文字都是多余的废话,但是大部分的头脑不会满足,因为这平淡的有点过分。为了满足躁动的头脑,我们从思维层面上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这最简单的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养生方法。

欲益寿延年有一个问题必须不可回避的看待,就是人的寿命有多少掌握在个人手中?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此复杂,无孔不入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人与人之间交流难免的怒喜思忧悲恐惊七情影响;还有各种突发的灾祸让人触不及防。

如果我们以一颗怕死的心,小心谨慎的认真按专家的话吃饭,孜孜不倦的学习各种养生知识,即使这些知识全部是绝对正确的,这些加起来的筹码在人的寿命上也非常微不足道。

我们静下来就知道个人所掌握的寿命很少,我们个体是这个社会与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个个体每时每刻都被大环境影响着,

在如此大的天地间生活的人体是否能够长久大部分决定于周围的环境与社会对人的影响,无论我们多么想或长久,只要外环境不同意我们很难如愿。因此养生第一要务就是:让外环境温柔的对待我们

如何让大自然与社会温柔的对待我们,那取决于我们对待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当我们的心处于恬惔虚无的状态时,我们对外是温柔的,是和谐的,是随顺大众的,那我们就能得到温柔的呵护,我们则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无论是自私的总是从外界索取以养自己的生命,还是疯狂的称霸自然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最后都会被大自然无情的吞噬。

在饮食上,人体与社会一样,不患不足而患不均,疾病就是源自于脏腑之间气血的不均和,产生脏腑气血阴阳相倾,如此则病生。若要五脏六腑均衡发展,就需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当身体出现轻微的不适时,静下心来,人体的正气会帮助你选择需要的食物,某一类食物会比较吸引你,因此在养生上究竟适合吃什么,不要信外在的专家,要信内在的专家。当然当你身体有明显的不适,且静下心来亦不知该如何调理,一定要找明白的医生,开一点具有偏性的小中药或针灸等方法,帮助你的身体尽快恢复平态。

当然一定要静下心来找医生,医生一定要比患者更静,更恬惔虚无才行,否则胡乱开药,旧病不去又添新病。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亦如此

长寿老人共同之处

综观长寿老人,其养生手段各异,有的每日食某种特殊的食品以长寿(如枸杞、五谷粥、何首乌、三七等),有的什么保健品都不吃只是粗茶淡饭也长寿;有的每日勤勤恳恳锻炼身体以长寿,有的终日静坐也能长寿。

养生手段各异,而且有些手段截然相反,为何都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同样一种养生手段,很多人都在模仿,为何只有少数人长寿?中医讲求治病求本,养生亦当求本。

本就好比一棵大树的根,而末则是这棵大树的枝叶,只有本坚固才会有末的繁荣,因此养生一定要找到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而非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末节之处。

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一个字“爱”

,他们爱自己的身体,热爱生命,由于爱自己则使其身边充满了爱,他们会将这份爱在无形之中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没有一个长寿老人是不慈爱的。

因为爱他们会选择对身体有利的一些方式,这些方式很多,吃或不吃养生食品,运动或是不运动,所有一切养生的手段只有在爱自己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

如果你满怀憎恨,对自己身体没有关爱,纵使神仙在世也很难让你长命百岁。这种爱并非自私,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养生的记载未有半字提及何物久服可以长生,也未提何种运动可以延年,历史上无数的皇帝和贵族为了长命百岁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凡是天下可以找到的药都有人吃过,也有将药物炼成丹药服用,

这些不养心而依赖药物的人最终都早早送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世上没有可以长生不死的药,大家也嘲笑秦始皇、汉武帝之流,为了长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很多人还是抱有一丝幻想,把希望寄托在保健品当中,在此奉劝诸君还是把精力放在修心上方是正途。

有人会问:“我很爱自己的身体,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我大把大把吃药,什么冬虫夏草、海参、人参、鹿茸等等,凡是有利于身体的都吃,为何还是被病痛缠绕,未老而先衰?”

这里有个很容易迷惑人的地方,

就是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爱自己,这些人实际是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自己的衰老,恐惧疾病,由于恐惧,所以他们找不到爱

他们以为多听专家的话,按时吃药就是爱自己,实际这些做法只会增加他们的恐惧,恐惧只会让人盯着恐惧的对象心里得不到放松,只要是心里充满了恐惧而去做的任何自认为有利于身体的事情,只会增加恐惧,结果必然是使身体越来越糟糕。

爱和恐惧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爱的情感所衍生出来的是感恩,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恐惧的情感所衍生出来的就是抱怨,抱怨自己所没有的。如果总是抱怨自己身体的不如意之处,只会增加恐惧,从而引起身体更多的不适。我们要感恩,感谢眼睛可以看见美丽的世界;感谢耳朵可以听到大自然及宇宙各种美妙的旋律;感谢强健的身体可以让我更好地为家人和社会工作;吃东西或锻炼的时候感谢这些方式带给你的活力,让你精力充沛。

感谢一切可以感恩的事物,由此可以使身体充满了爱,在这种无形的大爱的包容下,渐渐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脸色也会越来越好,面容也会越来越慈祥。

如果你一直充满了恐惧,而且总是抱怨,同时对身体也有一些不满意

我建议你不要去对抗恐惧,要感谢恐惧带来的身体不适,感谢你的身体还算健康能感受到这恐惧并通过病痛表现出来。要知道有很多人的身体反应不灵敏,在大病的晚期才会表现出不适,但为时已晚

正是由于这些不适,使你意识到自己远离了爱,试着静下心来,慢慢找到爱的感觉,回到爱中,让爱的正能量充满身心。有了爱在自己身边,那么就要处处爱护自己的身体,不可使身体受到损害,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损伤。

古往今来养生的根本法则

《庄子·养生主》里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通过欣赏庖丁解剖牛的过程而明白养生之道。

庖丁解剖牛所用之刀解剖数千头坚硬而强大的牛,十九年刀刃未有丝毫的损坏,只因为他的刀顺着牛的纹理走。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要想使身体不受到天地的毁坏,就必须顺应天地的纹理,不与天地对抗。而现在很多人往往自豪于自己在短时间内战胜大自然的功绩,殊不知短时间的胜利换来的将是最终彻底的失败,医圣张仲景形容这种对抗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就是说只要是对抗,无论最后胜利与否都会伤害自己。

只有和谐方能不受损坏,心中充满了爱,所做的事都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古人强调的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和谐,天地和人都有其运行规律,不要与天地和人体的生物节律对抗,天地和人的规律古人用生、长、收、藏四字概括。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也要顺应这个规律,春夏养阳适当多运动,秋冬养阴适当减少运动。我们要做到“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即与天地间的动植物一样按天地规律生活,冬天来了或者年龄太老了,所有的动物都伏藏起来,我们也不要去做如跑马拉松一样的运动,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

夏天来了或年纪较轻,所有动物都在原野里活跃奔跑,我们也要适当增加一些运动强度。当然一天之中也有这些规律,各种规律已详细记载于《黄帝内经》之中,而且书中这些文字都不太古奥,有兴趣者可自己翻看。在饮食上一定也要和谐,要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不可有一味过极。

很多人喜欢多服人参、枸杞等甘味药,殊不知五味中任何一种味的药或食物过多都会使人体不平衡而得病,因此凡是有偏性的中药都不宜久服,这些中药古人都称之为毒药,不得已而用之,亦不可过度喝辛辣之酒或过食肥甘之品。

现在社会上流行补肾,似乎国民都肾虚,这是很大的错误,中医治疗目的是为了将不和谐的身体调整到和谐状态,如果一个人本来肾不虚,却大量地服用补肾药,时间长了身体会不和谐,也就会得病。

在工作当中,我们的欲望亦不可对抗,现在很多没有钱的平民嫉妒有钱的老板,等有了钱又嫉妒有权利的官员,有了权利之后天天忙于工作又嫉妒清闲的平民,很多人的欲望既想这样又想那样,欲望和欲望都在对抗。

我们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是枯木,应该如《黄帝内经》所言的上古之人一样“志闲而少欲”,欲望单纯而适量,而且欲望的前提一定要充满感恩,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为人们做奉献的工作,在做好自己现在的工作的前提下有美好的愿望,即《黄帝内经》所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总之一切都要在爱的氛围中充满了和谐。以上我说的养生方法,其实《黄帝内经》只用了八个字便说明透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古往今来养生的根本法则

所谓恬淡虚无,就是心里保持如被淡淡的甜水滋润着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是中彩票、升官发财的狂热的感觉,而是如同帮助别人之后心里的甜美感觉,即是爱的感觉。如果你始终保持这种爱的感觉,那么你体内就充满了正气,即是古人说的真气,只要你有足够的正气,健康与长寿必然属于你。

本文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王庸医先生的新浪博客。

原始点健康法是一种人体自愈保健法,原始点是人体身上的神奇开关,一条脊椎加七处原始点,处理身上所有的不舒服,大部分可以缓解各种症状。

原始点健康法是通过帮助改善体质,因变果转,通过内外热能补足,身体自我修复体伤达到身体康复或延年益寿的。

简单、易学、易操作、见效、省钱、环保,人人可以学会。为了我们身边的亲人,为了减轻他们的病苦,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请了解并学习原始点健康法。

送给原始点家人的新学习光盘......(珍藏)

感谢您抽出

来阅读此文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版权说明: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