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附:成德法师:孝是中华文化根——祭祖与孝亲 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附:成德法师:孝是中华文化根——祭祖与孝亲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附:成德法师:孝是中华文化根——祭祖与孝亲

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附:成德法师:孝是中华文化根——祭祖与孝亲

点击上方聆听开示↑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

——《大戴礼记》

孔老夫子说:“在上位的人懂得敬老,那么在下位的人也都会遵从孝道、尊敬长者;在上位的人懂得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那么在下位的人也会尊重兄长。”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这八个字,过去我介绍的时候,曾经编了一个科判,前面“正己化人”这是化他,化他里面头一句是总说,正己化人是总说,往下这再详细列出科目。也就是说仁慈、仁爱如何落实,这里面引用古人施政,“文王之政,不过曰,哀此茕独”,言语很简单,真正符合中国古时候的要求,简要详明。这四个字就将周文王治国的理念、目的完全说出来,

怜悯这些孤寡老幼,使他们都能够免除一些忧患苦难,颐养天年,这是仁政。

太上感应篇(第59集)

1999/7/22

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行仁政,这就是圣王;由此类推,地方的官员也要懂得这个道理,推行仁政。在我们佛法里面,世尊教导从政的工作人士,佛经里面有一部《仁王护国经》,这个在般若部里面,《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过去我们也曾经讲过、介绍过,这个治理国家、领导群众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

佛也是把怜悯、救济这些鳏寡孤独、老弱残障,没有人照顾的,要特别加以怜爱,特别去照顾他们。

在现在我们称为社会福利事业、老人福利事业,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很认真的在推行。

太上感应篇(第59集)

1999/7/22

对于这些没有人照顾的老人,我们要特别关怀他,关怀是布施,爱心的布施,慈悲心的布施。

布施爱心,布施慈悲心,布施真诚心,布施清净心,

这一类的布施很少人说。只知道看到他没有衣服穿,我们去买几件衣服送他;他没有吃的东西,我们送他一点粮食。没有付出真诚的爱心,这个功德做得就不圆满,不但是不圆满,实在讲没有功德。

太上感应篇(第59集)

1999/7/22

“夫子之志,亦不过曰,老安少怀”,孔夫子是我们东方大教育家,他教人什么?也是教人这桩事情。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教导我们这桩事。尤其是佛法里面讲因果,我们不尊敬老人,不爱护老人,不照顾老人,试问问我们自己会不会老?我们自己老了,很希望有年轻人照顾,有一般人尊重。佛常常在经论上教导我们“深信因果”,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长,我们要能够深深的体会。

所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照顾别人就是照顾自己,在这个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心,这就是菩萨道。

太上感应篇(第59集)

1999/7/22

中国谚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向他请教都能化解,他有智慧,他的经验比年轻人丰富,智慧比年轻人高,所以他是一个家庭、一个小团体里面的支柱。

从前国家敬老尊贤,老了不是没有用,老了大有用处,但是现在人不懂。我们看到现在有许多国家,五十岁退休、五十五岁退休的很多。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衰老,有很多体力还很强壮,经验非常丰富,把他退下去,不能够为社会、为众生服务,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31集)

2001/6/20

佛祖老师的话听就得好处,你不听,不听这个利益你得不到。俗话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哪是老人?过去的古圣先贤都是老人,老人说了是什么话?《大藏经》、《四库全书》都是老人说的,许许多多金玉良言;《无量寿经》更是最精粹的良言,我们能够依照经训来修行,这个殊胜的利益不可思议。

这个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一定要记得的,一定要学习。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第2集)

1992/12

长幼有序,年长在前面,年幼在后面,同年再比月份,同月份再比哪一天,你大一天也不行,大一天他站你前面,你站他后面,长幼有序。所以,兄友弟恭,年岁大的对年岁小的要友爱,年岁小的对年岁大的要恭敬、要尊敬,在家里头就养成了。到社会上,见到比自己年长的,就像自己的哥哥一样恭敬;见到年纪小的就很爱护,就像弟弟妹妹一样。统统变成生活,这个东西叫实学,实实在在的学问。

所以这种教育效果是什么?家和万事兴,一家和睦,不是学着没用处。

净土大经科注(第477集)

2012/8/19

看到古时候养老,祠堂大殿就是老人的俱乐部,老人到里面聊天,到那边喝茶。

私塾下课,小朋友们就去找老人,真的是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真不错。想想老人晚年那种快乐,看到现在的老人这种可怜,没有亲人照顾。那时候家族的老人,家里面人都照顾,表面上还很客气,见到还都问好,现在这个见不到。

净土大经科注(第484集)

2012/8/22

所以大家庭的好处多,家有规矩很严。每个人所赚的钱都要交给家庭,自己不能够私藏,所以这个家,这一家确实它是共产的。家是每个人真正的保障,无论你从事什么事业,有困难,家就是你的支持,人力、财力它支援你,这最可靠的。退休之后不能工作,叫落叶归根,归根就是回老家养老,那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期。所以中国在过去的社会,小的时候,小孩从婴儿就严加管教,真的没有自由。

年轻的时候,一生要奉献给家庭,光大门楣,荣宗耀祖;晚年家养老,大家庭确实有这个好处。辈分很严格,长幼有序,它一点都不乱。

净土大经科注(第484集)

2012/8/22

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里面的法,家法的根本就是伦理。一家人,家是一个小的团体,是一个小的组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位,有每个人的职责。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父慈子孝,在父亲的地位上,对一家人要慈爱,做儿女的一定要孝顺;兄友弟恭,年长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长,五伦十义,这是基本法。这个要失掉了,家就不像个家。在社会上,大而言之有国家的宪法,各种的法律、典章、制度,乃至于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统统要遵守。道场有道场的规矩,公司行号也有个章程,也有个办事的方法,这一些都是法,都应当要遵守。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160集)

1992/1

点击上方聆听↑

报本反始,不忘其初。

我们成长过程可能都曾有误区,觉得好像老祖宗的东西过时了,甚至觉得祭祖是不是有迷信色彩。回想自己在中学时代,都还比较崇洋媚外,书桌前贴的还是西方动作影星的照片。我也非常感恩祖宗保佑,让我遇到老祖宗的教诲,能把这些错误观念转过来。

其实,祭祖的深义,就是让人饮水思源,不忘自己的根本。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义之邦”,《大戴礼记》告诉我们,礼有三个根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天地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本;“先祖者,类之本也”,先祖是人类的根本、源头;“君师者,治之本也”,一国的国君和老师,是这个国家能不能安定的根本。看到《大戴礼记》所谈的礼的三个根本,我们就了解这么多地区拜“天地君亲师”,都是有经典依据的。确实如经文讲的,没有天地,万物怎么生长?没有先祖,怎么会有我们?饮水思源,水有源,树有根,先祖是我们的根本。再来,没有领导者主政治,没有老师主教育,整个社会怎么可以安定?所以从祭礼就可以看到,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人格当中,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知恩报恩的心就从不忘天地君亲师的恩德中启发出来。

祭祖真正的意义:承传中华文化。

可能我们对几千年来先祖的恩德,以及中华文化的宝贵,没有太深的体会。真的,我们最要感谢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姓祖先。我们读书时,读过有个词叫“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还有我们中国。而其他的民族,文明血脉出现断层,都没落了,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绵延了五千年都没断,这在全世界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人世间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有因必有果,果又会变成因。《易经》把天地间非常重要的真理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祖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都是圣人,近五千年来历代祖先他们自己履行仁义道德,教育后代也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种教育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国人这样的族群,既从伦理道德起家,又能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不是偶然,这是我们祖先的圣德在庇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引领着我们。

我们今天可以学到中华传统文化是结果,原因是我们祖先有这么好的文明传下来。我们现在学是结果,又将变成一个因:我们学得好,可以再传五千年;我们不学,那中华文化就断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后代子孙。所以慎终追远、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应该是我们的本分。

中华文化牵动世界和平。

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弘扬,其实是维系着整个世界的安定。我们也看到这个世界,在这一百多年来,功利主义横行,呈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儿女在这个大时代,应该肩负起救世界的责任。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能白来世界一遭,应该“留取丹心照汗青”,要对家族、对社会国家民族以至世界有所贡献,这样的人生才充实,才有意义。

承传文化,从根救起。

我们中华文化是以儒道释三家为主流,三家的教诲,“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其根源都是孝亲尊师,教学的方法虽有不同,但都可以相互配合。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佛说十善业道经》。整个中华文化用一个字代表,就是“孝”字,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顺父母,以至于把下一代教好,家道得以承传,才对得起祖先、对得起父母,是孝的延续。

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心态要正确。《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学习的态度是学儒、学道、学佛,不是搞学术,不是搞儒学、佛学、道学。我们共同发愿利益家庭乃至天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步就从根本开始做,从孝道开始做,《弟子规》的“入则孝”,就教我们孝道怎么落实。

回想父母恩。

第一是“养育、教育恩”。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父母还有养育、教育之恩,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没有做人的根本了。就像母亲“怀胎守护”的辛劳,很多女性会害喜,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要勉强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念念为孩子着想。其实整个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妙,好像有一个循环,让人能够这一生不留下遗憾,能把父母的恩德回报圆满。我们因有父母的养育、教育而成长,我们什么时候来回报父母这个恩德?父母上了年纪,我们搀扶着父母行走,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无数次的跌倒都是父母的扶持跟鼓励。所以,做什么事最让自己的良心很安?就是孝顺父母。照顾老人吃饭,因为老人有时饭菜不小心掉下去。我们小时候,父母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吃饭,也是花了无数的心血,从来没有对我们一点嫌弃的。父母老了,我们在这些生活中都能非常细腻的去体恤,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这不就是让我们在这一生能回报所有成长过程中,父母点点滴滴的辛劳?我想,这是上天给为人子女者最大的一个礼物,所以,能孝顺父母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其实人最大的福气就是心安理得,俯仰无愧。

第二是“临产受苦恩”。生产是相当痛的,我曾经听过比喻,阵痛的时候非常难受,好比拿着一支钢刀,每隔十五分钟在手上划一痕。再来,“生子忘忧恩”,这么大的痛苦,当孩子生出来,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完全把自己的痛苦放下,念念想着孩子的安危。接着,“哺乳养育恩”,孩子生下来,前三年都在母亲怀抱中,没有生活能力。我们三岁前,可能喝掉几百公斤母亲的乳汁,那等于是母亲的血,她身上的营养。所以为什么女人的骨头比较黑、比较轻?就是养育子女过程中耗损掉的。还有“咽苦吐甘恩”,母亲自己吃粗劣的食物,都把最好的饮食留给我们。“推干就湿恩”,孩子半夜尿床,都把干的地方让给孩子睡,自己睡湿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父母都是这样,好的都留给我们,辛劳都自己承受。“洗濯不净恩”,我们成长过程,大小便都是父母收拾。我印象很深,曾经有位母亲,她孩子才几个月大,她说她觉得孩子的大便一点都不臭。我那时听,因为这个母亲讲得非常诚恳、非常认真,我马上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情。她说,孩子大便下来,她的心思都是放在大便的颜色、形状好不好。连最脏的东西,都没有一丝毫的嫌弃,念念都是孩子的健康。

儿女长大后,“远行忆念恩”,子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出门在外要多报平安,而且要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在外绝不能跟人家有摩擦,假如有,可能父母天天在担心。还有“深加体恤恩”,很多事情父母都体恤备至。甚至有时候父母为我们想,我们还误会。很多父母在孩子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岁月中,体恤被误解的时候,父母还是默默的承受。其实父母任何存心都是为了孩子,我们不该去忤逆,也不该否定拒绝父母的好意,哪怕他们的建议不一定好,都要先认同父母的苦心。

总之,父母恩德“昊天罔极”,想报恩都来不及,怎么忍心再让父母难过、操心?所以我们的心不能再粗了,静下来。人一静下来,可能很多成长过程中忽略的东西,都会突然浮现起来。

父母恩德还有一个是“究竟怜愍恩”,父母纵使到临终,都还怜惜着自己的儿女。有一位长者,六十多岁,她母亲八十多岁。这位长者她得了癌症,而她母亲临终的时候对她说,希望可以把孩子的癌症带走。八十几岁老人家,临终还念着女儿的身体健康。这种至诚至爱真的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母亲离去之后几个月,这位长者的癌症就转好了,恢复健康。念力的力量不可思议。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们怎么来尽孝?经典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诲可以依循。

孝子是什么样子——《弟子规·入则孝》节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喊我们,要马上回应,拖拖拉拉就是轻慢,不恭敬了。答应帮父母做的事,要赶快去做,不懒惰。其实当一个人能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心境就自然柔软、自然恭敬。记得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一路有很多迎娶的礼仪,其中一个礼仪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迎娶最后,姐夫带着我姐姐拜别父母,我在旁边观礼。当我姐姐跟姐夫跪下去的时候,父亲的眼泪瞬间就迸出来。我父亲那一滴眼泪迸出来的时候,父亲的心情当下就像一束光一样射进我的心田,瞬间我的眼泪也掉下来,让我也同时感受到了身为人父的心境。父亲照顾女儿二十多年,不知道操了多少心,不知道挂念了多少事,念念都希望孩子成长好,孩子书念得好,孩子能有个好归宿。所以父亲那一滴眼泪,是还有这么一点安慰,今天终于帮女儿找个好归宿,是欣慰的眼泪、感动的眼泪。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辛劳,不是嫁出去就不操心了,而是一辈子的爱护。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当我的内心感受到为人父亲的辛苦、辛劳,我告诉我自己,这一辈子父母的恩德都报不完,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讲一句不恭敬的话。因为有这一分体会,自然而然看到自己的父亲就会心生恭敬、心生欢喜。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我们的时候,恭恭敬敬的听受,这是受教的态度。一个人能受父母教,出社会就能受领导跟长者的教诲。所谓“福在受谏”,能够接受父母,乃至接受别人劝告、批评的人,是最有福报的人。而当父母责备、责罚,我们应该欣然接受,想想为什么父母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其实,当父母责罚我们的时候,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身体要三天才恢复正常。我们要能体恤父母这分存心,对得起父母的这分关怀、爱护,今后不犯同样的过失,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

“冬则温,夏则凊”。这有个典故,东汉黄香才九岁,就懂得照顾相依为命的父亲。冬天他怕父亲冷,就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弄暖和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热,他就拿着扇子把床扇凉。从这里看得出,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付出。我们从这个例子,不只学到冬温夏凊的形式,关怀父母衣食起居、关怀父母心情的形式,会因生活方式、因时代而不同,我们更重要是体会黄香的存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怎么奉行?放下自私自利,念念为父母着想,深体亲心,善体亲心。父母所希望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完成;父母不希望我们有的坏习惯,我们赶快把它去掉。父母爱子女,父母所好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德行、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我们体会到这一点,那父母之所好,我们就赶快满父母的愿。当然,父母所好假如不是很妥当的价值观,那就要“亲有过,谏使更”。假如看起来孝顺父母,可是是非善恶不分,那也很难达到孝,真正尽孝的人不能陷父母于不义,应该帮父母树立德行,做有仁有义的事情。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我们要能包容、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

周朝的闵子骞,他母亲去世早,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对他不好,冬天做衣服,用棉花帮自己亲生孩子做棉袄,却用不保暖的芦花帮闵子骞做衣服。刚好他父亲叫他帮忙驾车,看他衣服穿那么厚还在发抖,觉得这个行为很可能让人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气愤,气冲冲的回家要把妻子休了。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跪下去跟父亲哀求,请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他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惭愧,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分德行感化了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出的好戏。

而如果我们查族谱,都会查到我们其实就是这些圣贤人的后代,祖上不是尧舜禹汤,就是文武周公。所以我们承先,领纳祖宗之德,接着要启后,启发后代。孔子在我们中华文化承传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对民族的贡献非常大。他的后代很有福报,已经传了八十几世,二千五百多年家道不衰。所以我们也发这个愿,承传文化,让后代子孙受益。

整理自成德法师(蔡礼旭老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延伸阅读

龍天歡喜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經教專弘公眾平台今天正式開通!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1集-师长妙法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2集-世间好话圣贤佛菩萨说尽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3集-顺逆皆佳境恶善咸良缘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4集-出言顺人心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5集-当信佛经语深(上集)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6集-当信佛经语深(下集)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7集-处处善思惟

成德法师2020开示第8集-弘护应有的警觉性(上集)

-END-

来源:慈光文化;涉及版权、护持本公众号、佛法修学交流等…请联系本号。

感恩!合十!微信|

18115820239

點擊下方圖片免费结缘《世间瑰宝--认识老法师》↓

半价结缘24小时供养无形众生

高清视频机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链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