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中老年人天天补钙,结果反而造成骨折、异位钙化等病,甚至一些肾结石、动脉硬化病的发生也与过度补钙有关。在如今补钙广告铺天盖地的情况下,许多中老年人陷入误区,那么,看看中老年人补钙的误区都有哪些呢?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不少中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全身性
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
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
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
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
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男性老年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对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毫克。
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
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使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健康。
误区四:轻信广告中夸大其词的说法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
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
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
专家建议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
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喝浓茶、咖啡和可乐以及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
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