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  为我们吃饱饭操劳一生的老人走了,请不要再浪费粮食 乐健康  为我们吃饱饭操劳一生的老人走了,请不要再浪费粮食乐健康 为我们吃饱饭操劳一生的老人走了,请不要再浪费粮食

乐健康 为我们吃饱饭操劳一生的老人走了,请不要再浪费粮食

袁隆平逝世

一生为粮食事业奋斗,终生提倡节俭节约

5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20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袁隆平说,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我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超过10%,大型聚会的浪费更是接近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世纪60年代,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袁隆平说道。

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醒人们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我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代,粮食非常珍贵。因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来源:健康时报)

剩菜剩饭如何保存?

这四个坑别踩

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家里的剩菜剩饭又到了容易坏的季节,到底怎么保存剩菜剩饭?居家过日子,谁家的掌勺人能做到可丁可卯,一点剩菜都没有?那剩菜怎么办?扔了,太可惜了吧?怎么保存剩菜又能保证食品安全,这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食物可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剩饭剩菜应及时冷却并在冰箱中存放

如果在室温下存放食品,微生物可以迅速繁殖,导致食物腐败。因此,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应及时冷却并冷藏,冷藏温度最好在5摄氏度以下。

将剩饭剩菜放入冷而干净的容器中,使用敞口的盘、碗来盛放,将大肉块切成小块,频繁搅拌带汤的食物可以加快冷却的速度。

剩饭剩菜不宜在冰箱中存储过久

即使是在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其中的微生物也会缓慢繁殖,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在冰箱中存放的剩饭剩菜不宜超过3天。应尽量减少重复加热的次数,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

可以给剩菜剩饭贴上小标签,标记存放的时间。另外,每次应尽量按照就餐人数和饭量准备少量的食物,减少剩饭剩菜。

食物化冻应在冰箱中或冷的环境下进行

冷冻的食品要避免在室温下进行化冻,尤其是大块的肉类,其化冻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迅速繁殖,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微波炉可以解冻食品,但也能够在食品中含水量丰富的位置留下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暖点”,因此建议立刻烹饪用微波炉解冻后的食品。在冷的环境下进行化冻可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在食用前,应保持食物达到足够的温度再食用

温度应至少达到60摄氏度。

对于剩饭剩菜和容易腐败的肉类、水产品、蛋类和奶类食物,不论之前如何储存,在食用前均应加热到安全的温度,即至少达到60摄氏度以上。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大部分的微生物都不能繁殖。

安全温度下储存食物可以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但实际条件无法满足安全的食物储存温度时该怎么办呢?如果无法做到安全保存,则要尽量使用新鲜的食物,并立即进行烹饪,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来源:北京青年报)

“清淡饮食”过度

小心营养不良

随着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强,很多老人非常注重“营养饮食”问题。

营养科医生提醒,老年人日常莫过度“清淡饮食”甚至陷入误区,小心长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饮食过度清淡也不行

都说老人年纪大了饮食要清淡,但很多老人却过度理解了“清淡饮食”的概念,走入饮食误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刘佳博士指出,很多老人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贫血等疾病,需要注意饮食,但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常常“错误忌口”。她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见的营养误区有:

1.吃得太素

刘佳认为,素食虽然也可以搭配出平衡膳食,但老人由于牙口不行,各种豆类、坚果基本吃不动,加上胃肠道功能差、胃口差,食物的种类摄取不够丰富,就难以从纯素食的饮食中获得充足的营养。而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和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尽量不要吃得太素。

2.少油甚至无油

不少老人对油脂十分抗拒,做饭做菜过度少油甚至巴不得一滴油都不放。刘佳提醒,少油也有个度,因为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同时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的消化吸收都需要油脂。因此,她建议老人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脂肪外,每天烹调油摄入量控制在20-25克为宜,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健康。

3.摄入过多粗粮

听说粗粮杂粮有益健康,有些老人家便走极端,几乎顿顿吃粗杂粮,结果消化不良,有的因粗纤维摄入太多引起便秘。刘佳提醒,粗粮再好,摄入也应有度,不是多多益善。

营养不良危害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人担忧营养过剩,殊不知随着年龄增加,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据2012年全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3的老年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营养不良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可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免疫能力低下等,或使原有疾病治疗效果减弱,严重时甚至加重病情。老人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或加重肌少症,进而发生衰弱综合征,使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

怎样初步判断家里的老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呢?刘佳提醒,如果家里老人有非自主性的体重下降,达到6个月内(或未知时间内)体重下降≥10%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5%就应引起警惕;有基础病的老人,与日常进食量相比,经口摄入食物量减少,都应及早到营养科做营养筛查和评估,一旦发现存在营养不良应及时纠正。

(来源:广州日报)

高蛋白低脂的肉类和土豆适合减肥人士吃

很多人想控制体重甚至减肥,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有的人一味只吃素,有的人一点淀粉不吃,这都是不行的。

减肥也得吃点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赵妍:减肥者往往在减肥过程中丢失很多肌肉,导致基础代谢下降,形成“易胖难瘦”体质,不利减肥。而高蛋白食物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帮助肌肉更好地修复和生长,并减少流失。而肌肉比重的增加,能提高基础代谢,帮助消耗更多热量。并且蛋白质的饱腹感更强,吃进体内需花费很长时间消化、代谢,进而使大脑感受到“饱了”的信号,主动减少进食量。充足的蛋白质还可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满足身体各器官组织细胞代谢所需等。

不过,不是所有肉类都适合吃。多选择高蛋白低脂的肉类,高脂的肉类尽量不吃或少吃。蛋白质食物烹调方式可选清炖、白煮、清蒸、酱卤、凉拌等,少用油炸、蜜汁等做法。高蛋白低脂的食物首选鱼虾,其次是去皮鸡鸭,最后是瘦的猪牛羊肉,这些食物最好餐餐都有,一般以1~2两为宜。特别推荐清蒸鱼、水煮虾,好吃健康,做法简单。少选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肉、肥牛、肥羊等。

吃土豆饱腹感强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晓燕:土豆是人体食用后饱腹感很好的食物,减肥的时候酌情适量吃点土豆,不但有利于减肥,而且还不觉得肚子饿。

如果用蒸的方式来处理土豆,对其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且蒸熟后的土豆里维生素C的保留率在80%以上,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等都没有多少损失,还易于消化吸收。

蒸熟后的土豆可以压成泥,口感酥软,更适合老人和孩子吃。不推荐油炸和红烧,也尽量不要切成薄片或者切丝烹饪,容易吸油。

需要说明的是,土豆更适合当做主食来吃。因为土豆里淀粉的含量比较高,计算在主食的范围内,如果吃了土豆,就要减少其他主食的量。

(来源:健康时报网)

2021全民营养周

提升免疫力,维生素必不可少

如何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一旦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相应的代谢障碍。大部分维生素可从每天的膳食中得到满足,那么如何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

1.补充维生素C:每天保证3种以上的蔬菜摄入,2种以上的水果摄入。蔬菜量可以增多些,水果可以适当摄入。

2.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粗杂粮和根茎类的蔬菜中,可以用这些食物来替代普通的精白米面。

3.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种坚果类食品中,如核桃、开心果、大杏仁等。

(来源:光明网)

这几种主食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把谷类食物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中国人将谷类称为主食,在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如大米、小米、玉米、面粉、高粱和荞麦等,都是提供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虽然谷类是含糖量较多的食物,但谷类也有许多利于控制血糖的成分,如纤维素,它能显著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药剂量。另外,谷类还含有较多的硒,可使视网膜上的氧化损伤降低,对预防并发眼部疾病有一定益处。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各种常见的谷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吧。

玉米:高血压、血脂异常并发患者的理想食材

玉米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16mg/100g),其中的铬对人体内糖类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能增加胰岛素的功能,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是胰岛素的加强剂。玉米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2.9g/100g),升糖指数中等,可以起到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

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预防胆固醇向心血管壁沉淀,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玉米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血脂异常并发患者的理想食材。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用玉米须泡茶饮用,特别适合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

小贴士

1.松子炒玉米可用于脾肺气虚、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2.玉米发霉会产生致癌物,千万不能吃;

3.煮玉米粥时加入一点食用碱,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小米:有助于维持微血管健康

小米的升糖指数为71,其富含维生素B1(0.33mg/100g)及丰富的钙(41mg/100g)、磷(229mg/100g)、镁(107mg/100g)等元素,均有维持正常糖代谢和神经传导的功能,维持微血管健康,预防因高血糖所致的肾细胞代谢紊乱,避免并发微血管病变和肾病。

此外,小米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滋阴养血、止呕、消渴、利尿的作用,并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引起的肠道反应及并发动脉硬化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建议每日食用50g为宜。

小贴士

1.煮小米粥时不宜放碱,碱会破坏小米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造成营养的缺失;

2.除了煮粥外,将小米煮成小米干饭,升糖指数也极低,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荞麦:富含荞麦糖醇,能调节胰岛素活性

荞麦中的锌(3.62mg/100g)、维生素E(0.36mg/100g)等,具有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荞麦的升糖指数为54,其中富含的铬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膳食纤维(6.5g/100g)可改善葡萄糖耐量,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黄酮类物质尤其是芦丁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且苦荞麦中含有荞麦糖醇,能调节胰岛素活性。

这些物质有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等作用,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及血脂异常等有益。可将荞麦磨成粉,做成饼、粥、面条、冲剂等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降低血糖。

小贴士

1.吃完荞麦后1小时要多喝2杯水,以促进消化;

2.荞麦与羊肉搭配,可寒热互补,适宜同食;

3.海带不宜与荞麦搭配,海带含铁,会妨碍人体对荞麦中维生素E的吸收。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夏季晒太阳养生风湿病患者应该这样做!

老年人身体出现这些问题?

对照一下吃得对不对!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反应迟钝、肌肉萎缩等,这些变化可明显影响老年人进食、吸收、消化食物的能力,使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主管营养师雷小龙提醒,老年人在膳食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预防贫血,饮食有三招

年纪大,消化力差,吃得少,使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预防贫血主要有以下三招:

第一:积极进食。保证能量、蛋白质、铁、维生素C、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供给,提供人体造血的必需材料。

第二: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高,维生素B12的含量丰富,适量增加瘦肉、禽、鱼、内脏、血等摄入。此外,水果蔬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叶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第三:浓茶、咖啡会干扰食物中铁的吸收,因此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饮用。

预防骨质疏松,选择高钙食物

雷小龙表示,我国老年人膳食钙的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一半,因此需摄入高钙食物。

奶类是首选,不仅钙含量高且吸收率高。钙磷比例合适,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老年人每天保证摄入:300g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摄入奶类可采取多种组合方式,如每天喝鲜牛奶150g-200g和酸奶150g,或者全脂牛奶粉25g-30g和酸奶150g,也可以是鲜牛奶150g-200g和奶酪20g-30g。

除此之外,还可选用豆制品、海产品、高钙低草酸蔬菜(芹菜、油菜、紫皮洋葱、苜蓿等)、黑木耳、芝麻等天然含钙高的食物。

改善便秘,科学饮水

很多老人都有便秘的问题,对此雷小龙表示,可主动少量多次饮水,首选温开水,每次100ml左右,每天饮水不低于1500ml,以1500ml-1700ml为宜。

预防便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全谷类、蔬菜、菌藻类和水果的摄入。

第二:增加饮水,定时定量饮水(清晨一杯蜂蜜水)。

第三:少吃辛辣,多吃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物,如酸奶。

第四:油脂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当增加橄榄油、亚麻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或芝麻、核桃等食物摄入。

第五:多运动,避免久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来源:羊城晚报)

春困如何解?

春夏之交,让人感觉疲倦、犯困、打瞌睡,为何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介绍,脾胃虚弱、血气不足的人,由于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更容易出现这些春困的症状。

怎样才能克服春困现象呢?

除了保证正常的夜眠、午睡之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饮食调理以及环境调节。煲汤做菜时可适当加入豆蔻、砂仁、茯苓、薏米、白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材,以祛除体内湿气,醒脾助神。

祛湿汤水这样煲

推荐食疗方

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

材料:新会陈皮6克,去心莲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怀山药50克,生姜10克,水鸭肉250克。

方法:先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斩件。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莲子去心洗净,怀山药用水稍浸,陈皮、生姜用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一齐放进汤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能补脾健胃去湿,对于湿气重,周身酸困乏力的人而尤宜。

紫苏薄荷鱼头汤

材料:大鱼头1个,鲜紫苏叶30克,鲜薄荷叶10克,葱段适量,生姜数片,胡椒粉、食盐、花生油适量。

方法:先将大鱼头对半切开,煎至两面金黄后,加入开水,煮至鱼汤乳白色。加入鲜紫苏叶、鲜薄荷叶、葱段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能温中散寒、补中有散,凉辛并用,故可解春困。

(来源:羊城晚报)

零糖、零脂、零卡食品

真的有助于减肥吗?

当前,大家都提倡健康饮食,零糖、零脂、零卡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食品开发理念,很受消费者欢迎。那么零糖、零脂、零卡产品到底适不适合减肥吃,有什么健康风险呢?

什么是“零系列”产品?

市面上有很多“零系列”产品,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完全相同,要找到适合减肥吃的产品,先要学会辨别。

有的零糖指的是所有甜味的物质都不添加,或者每100克食物,添加糖含量低于0.5克。

有的零糖指的是不添加白砂糖、蔗糖等添加糖,但使用了代糖。

常见食物:饮料、饼干、酸奶、冰激淋、甜品等。

指的是脱脂,或者加工过程中不添加脂肪,每100克脂肪含量小于0.5克的食品。

常见食物:饮料、主食类、乳制品类。

指的是每100克能量小于17千焦(大约4千卡)的食品,热量很低。

常见食物:饮料、魔芋所制作的果冻等。

需要注意的是,零糖≠零卡,零脂≠零卡,但反过来零卡=零糖+零脂。也就是说,真正的“零系列”产品应该同时符合零糖、零脂、零卡的条件。

“零系列”可以减肥吗?

想要减肥的朋友,可以适当借助“零系列”食物。比较常见的,一些零糖、零脂、零卡的饮料,比如“带风味”的水或茶饮,可以偶尔拿来替代高热量的饮料或是寡淡的白开水。

另外减肥的朋友,还有一个接近零系列的零食可以推荐。比如鱼肉面条、魔芋凉皮、杏仁粉面包等等,因为原材料用的是魔芋这类接近零千卡的食材,这些食物也几乎接近零卡,偶尔用来替代部分主食,有助于减肥。

无糖饮料也不能天天喝

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饮料并非一点不含糖,多数用了代糖(也叫做甜味剂)来替代蔗糖、白砂糖等,为了健康不可以天天喝。

无糖饮料配料表中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均是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提供甜味,含很少热量。多位营养专家表示,甜味剂会打乱食欲和味觉,长期食用高甜度的甜味剂,会让人对高度甜味保持依赖性,有可能吃进更多的糖。这样,不仅不利于减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不可取。部分无糖饮料中还含有咖啡因,过度饮用容易上瘾。

同样,用“零系列”食物(比如上面举例的魔芋)替代掉一餐的主食,作为减肥也是挺好的。但三餐都吃这样的食物,相当于变相不吃主食,很容易总能量摄入不够,造成基础代谢下降而有损健康。同时,经常吃这样的食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也很容易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

(来源:人民网)

好书推荐

《消失的微生物》

作者:[美]马丁•布莱泽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原作名:MissingMicrobes:HowtheOveruseofAntibioticsIsFuelingOurModernPlagues

译者:傅贺/严青(校)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申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

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从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或可从中有所借鉴。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69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工人日报记者苏墨

相关新闻

学生营养日丨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小胖墩?专家建议来了!

本期编辑

:成露苏墨

(关注

工人日报

微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