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肝治,浅谈肝脏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太受益了) 百病从肝治,浅谈肝脏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太受益了)百病从肝治,浅谈肝脏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太受益了)

百病从肝治,浅谈肝脏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太受益了)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其实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道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一、肝与情绪的关系

道医讲,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道医讲人卧血归肝,肝藏血,充足睡眠能养血的同时又可以充分的使肝气得到一个疏泄,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二、肝与眼睛的关系

道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

肝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

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

道医赋予了“肝”更广

范的意义,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

三、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四、肝与胆的关系

根据道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五、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六、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肝血需要

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

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七、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八、肝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很多病可以从肝脏不舒服折射出来,那就有这么一句话,百病从肝治,下面我们听听医院专家怎样说?

道医讲:肝开窍于目,而且足厥阴肝经,它是本经,是连着目系的,所以说肝经和眼病有很大的关系,经常临床上通过疏肝理气,或者是滋补肝阴,或者柔肝养血各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从肝治眼部疾病

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

饮食上多吃一些养肝食品,比如多吃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鱼类、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各种水果,多吃谷类、虾皮、牛奶等等。应少吃甜食,因为过多的糖分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不足,从而容易引起近视。

肝经向上联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黄帝内经》:“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等。

干眼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多发病。表现为泪液容量不足或因泪液质量不佳而致加速泪液蒸发以致泪液过度丧失,引起慢性双眼结膜和角膜干燥。症状多表现为眼部干涩不适、烧灼感、磨砂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疲劳等。过度用眼、干燥高温、烟尘环境及其他眼部刺激可使症状加重干眼症。

干眼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是人工泪液替代疗法。此法治标不治本。道医认为肝主藏血,开窍于目,阴血不足,目窍失养,故见本病,通过滋阴养血柔肝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同时,建议最好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多食用绿色蔬菜如苋菜、菠菜、韭菜、莴笋等水果,如番木瓜、香蕉等,及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等。

养肝明目药粥

菊花茶取菊花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菊花具有轻身、益气、清风、散热、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是用于防治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使头脑清醒、双目明亮,被古人视为长寿饮料,所以食菊之习历代相传。尤其适合肝火较旺、用眼过度的双眼干涩、烧灼感、眼痒、眼红的人服用。

胡萝卜粥取胡萝卜适量,切碎,与200克大米共熬为粥。此方为《本草纲目》介绍,常服养肝明目,有益无损,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对夜盲效佳。

枸杞粥取枸杞子20克,大米60克。将枸杞子洗净,与大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功效补肾、养肝、明目。适合于经常头晕目涩、腰膝酸软的近视、干眼症患者。

枸杞桑葚粥取枸杞子、桑葚、山药各5克、红枣5个、粳米100克。将枸杞子、桑葚、山药、红枣洗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每日一剂。枸杞子、桑葚具有养血明目的功效,山药、红枣可起到平补肺肾、益气健脾的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缓解视力疲劳、干眼症、花眼等症状,又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猪肝绿豆粥取新鲜猪肝、大米各100克,绿豆6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猪肝切成片或条状。先将绿豆、大米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熬煮至八成熟,再放入猪肝继续熬煮2~3分钟,调入适量食盐、味精即成,可随意服用。有补肝养血、清热明目功效,适合眼干不适、面色发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质虚弱者。

食疗养肝法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日渐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饮食保持八分饱,如孙思邈那样做到“饱中饥,饥中饱”,要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绿色蔬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重要原因。

可多食大葱、大枣、山药、菠菜、芥蓝等。

秋季气候由热渐渐转寒,人体的生理活动活跃转为内敛收藏。此时气候干燥,机体阴津易亏,肺金当秋而旺,肺金克肝木,导致秋天肝气多虚。此时养肝宜注意养阴,兼顾补益肝气与祛除夏暑之余湿。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百合等濡润之品。

冬季寒冷,精气匿藏,寒气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在“秋冬养阴”的基础上,敛阴护阳,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应该多吃动物性食品和豆类,比如羊肉、猪肝、韭菜等温补之品以护阳气。

谨和五味,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五味过极,会对相应的脏腑长生危害。“肝性喜酸”,平常可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子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

抑郁症

道医有一个病叫郁病,和现在的抑郁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道医理论认为和肝气不疏密切相关,所以道医治疗,疏肝解郁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为什么情志性疾病与肝关系密切呢?“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理瀹骈文》讲:“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对有情志性疾病人的来说,养肝要靠情来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学会自我调节,当遇到不良情绪是要及时宣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肝在五色中属青,绿色有稳定人情绪的作用。可以去郊游,呼吸新鲜空气,生活在健康、阳光之中。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顺应自然养生,《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液,必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适寒温,保持人体阴阳气血的平和,使病邪无从所入。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使体内的阴阳之气与自然阴阳的消长相适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促进气血运行,使人体筋骨强劲身心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做到“形劳而不倦”,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妇科病

道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是喜柔和条达的,那么肝失疏泄,就可以引起很多妇科疾病的发生,比如说月经先后不定期,另外还可以引起痛经,因为冲任瘀阻,血脉不通畅了,就引起痛经,此外还可以引起闭经,月经不来了,甚至是盆腔炎,甚至是不孕症,这些疾病都和肝失疏泄有关系。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血调畅而言。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妇科常用逍遥散、越鞠丸、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方用以疏肝理气。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科疾病几乎都与肝有关。

乳腺增生

女性的乳腺增生,跟经络走行有关系,肝经是从脚开始的,到大腿的内侧,腹部的两侧,胸部的两侧,然后到头部,一直到巅顶,即头顶。因为它布于乳房这两侧,所以,在长期的心情不舒畅,也就是肝气郁结,不舒畅的情况下,血也就停滞了,停滞的时间长了以后就结成块,就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属道医“乳癖”范畴。以乳房肿块,呈圆形、条索状或结节状,有触痛,月经前增大变硬、胀痛,行经后减轻,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消”。道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凝滞,痰气互结,阻于乳络而致。因此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这部分女性养肝以养情志为主,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工作不要太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道医讲“上医治未病”,即要预防疾病。比如说肝气不足,最常见的女性容易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神经性头疼,还有慢性胃病,这些都会出现,所以肝郁气滞,对造成这个疾病有一个直接的诱因,那养肝的重要性就在于预防这些疾病发生。

肝疏泄失调形成的疾病

肝主疏泄

疏泄也就是把液体从体内排出到体外。也就是说汗液、小便以及女性的月经正常与否都和肝气有关系。

疏泄有太过与不及之分。

比如汗液,正常的人出汗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在该出汗的时候才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就不出汗。此时的汗出与否与两个因素有关系,一个是负责出汗的肝的疏泄,另一个是负责敛汗的肺的收敛。汗的本原是血,肝与血是一家子,单纯的肝和血都有疏泄的作用,血的疏泄,是经过了脉管的过滤的,血细胞不会出来,剩下的那部分出来后在皮肤表面的表现就是汗。体表还有一层卫气,卫气与肺相通,负责收敛,正常人卫气和营血是平衡的,因此汗不会不出,也不会太过。如果疏泄功能太强,那就会出现汗出不止的现象。比如中风感冒的时候就有汗。

正常来说,汗是热的时候才出的,中风感冒已经怕风怕冷了,是一个寒性的表现了,为什么还会出汗呢?这就是不正常的出汗了。因为风在天在风,在地为木,在人体为肝,也就是说风和肝是一家子,都能疏泄。中风感冒就是人体为风所伤,风和肝是一家人,就联合起来,疏泄功能一下子加强了好多,这个时候负责收敛的卫气就显得薄弱,不能与疏泄平衡,因此汗就不停的外渗。此时就是疏泄太过的表现。该病位在肌肤表面,因此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就能治疗。

相反的情况,疏泄不及。伤寒感冒的时候,寒气与肺一家,寒气就和卫气联合,收敛功能大增,疏泄之力与收敛之力不能平衡,就出现毛孔关闭,汗不得出的情况。此时虽然体内正发着高烧,非常应该出汗,但是汗也不能出来。此时的治疗那就是用麻黄汤,强行把毛孔打开,把寒气给赶跑,这样营卫调和以后,汗出就正常了。

还有一种情况出汗,就是胃肠中有积食,排不出来,在肠胃中发酵,产生大量的热,此时热与肝木相合,木能生火,在热助之下,疏泄能力也是亢奋,因此也会出现汗出不止的情况,此时病位在肠胃,需要用承气汤把积食排出去,自然就好了。

再一种情况是虚劳汗出,身体非常虚弱。气严重不足,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一运动就气喘汗出。此时是因为肺气虚弱,导致了卫气收敛力量不够,才出现汗出与气喘的。此时应该补气,可以用一些黄芪。好多人一看见汗出,就要用黄芪止汗,其实是不正确的。

上面是略举一些汗出异常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汗出异常的情况,以后有机会再说。

再如小便

小便的排泄也是肝的疏泄负责的。疏泄太过,那就是小便频,尿崩;疏泄不及就是小便不利。这是最明显的,还有隐藏着的,就是水肿,也是疏泄不利造成的。

疏泄太过,膀胱一有小便就马上排出来了,因此小便非常频。一般老年人常见。现在好多年轻人也有这种情况。昨天还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找我看小便频繁。这种情况要是从肾上说,就是肾阳虚。肾阳虚后,寒气就盛,这样寒气就直接影响到脾,脾本来是土,此刻就变成冻土了。水生木,木要穿过土层才能成长,此刻冻土坚硬,木不能上行,于是就鳖在下边,往下冲,这股力量就直接去疏泄膀胱了。因此膀胱里一有小便,就马上就疏泄出来了。此刻还伴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腰酸、沉、凉、疼等等。按照黄师所说,那就应该用干姜暖脾、泽泻、茯苓泄土湿,附子温肾阳,桂枝疏肝气,白芍滋润风之燥气。所以这就是一个治疗小便频的处方,严重的还会加上点牡蛎来收敛固涩。

现在还有很多小孩子尿床、小便不禁等等,都是这样的原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治疗。

不要着急去记这些方子,方子以后会详细的讲,现在主要是讲原理。

疏泄不及,那就是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红赤等等。这些情况用现在医学来说,可能就是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此时可以理解为也是脾湿导致木升发不利,郁积在下,去把肾里的相火疏泄出来了,相火一出来,膀胱受热膨胀,把尿道口给堵塞了,加上本来就是水脏,这就又有水有热,这肯定就是发炎了。如果用寒凉的消炎药的话会更加重脾的负担,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有好转,但是过一阵子还犯。此时可以用上面那个处方去治疗,也可以用真武汤去治疗,用真武汤,就是强化肾阳,一些子把那里的积水给气化,这样前列腺、尿道就不肿胀了,小便自然顺利。

这种情况有时候严重,就出现小便便血的情况。有的人一看见小便出血了,吓的给什么似的,其实还是上述的病因。不过此时的治疗就要换处方了。一般如果有上热,口渴,想喝水的话就可以用猪苓汤。昨天讲过了用真武汤治疗前列腺疾病,如果出现了尿血,那就要上猪苓汤了。

再如就是女性的月经。也是由肝来负责疏泄。

出现了闭经或者月经延长,那肯定就是疏泄不及;出现了淋漓不断、血崩那肯定就是疏泄太过。

当然一方面闭经和月经延长,有血不足的原因,此时应当补血。如果长久延长或者闭经的话,就要考虑体内有没有瘀血了。一般也是用桂枝、白芍、干姜、茯苓、桃仁、丹皮、丹参等药物配方来调理。用桃仁和丹参就是用来化淤血的。首要的原因也是脾肾湿寒。脾一不正常,那肝肯定不正常,原因就在这里呢。有的女性本来是在例假期间,因为贪嘴,吃了几块雪糕,第二天就例假就停了。这就是吃雪糕后,造成了中焦的寒气,又影响了肝气的疏泄。其实肚子疼也是肝气不顺造成的,小肚子疼都是由于肝木升发不利而克脾土所导致的。治疗上都要温肾暖脾疏肝。

疏泄太过那就是淋漓不断,严重的出现血崩。此时应该标本同治,温肾暖脾疏肝加上一些止血药,如把干姜换成炮姜,或者是加上点血余炭等等。

上述所说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疾病。治疗上都要考虑到肝的疏泄,而不是见病治病,这是道医的思考方法。

肝脏养生汇总

肝脏在身体健康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道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

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道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道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则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胀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

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摄血的作用,所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则各脏腑器官组织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各种机能。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所以,肝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为主要原则。

情绪和肝脏健康有什么关系?

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养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等,情志的失常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情志养生保健:

道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或抑郁寡欢,情绪低沉等症状。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肝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关情志的调节请参考静神养生法。

为什么春天是肝病高发季节?

"肝与春气相应",春天不仅是肝病高发期,也是保健良机。

道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脏具有树木的特性,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状态,情绪既不要过于激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则对肝的养生保健极为有利。春季既是肝养生保健的最好季节,也是肝病易于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更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季来临时,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松,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有一种融于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感觉,对养肝护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

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哪些食物最养肝?

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

饮食与肝脏的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肝脏代谢功能和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不但能够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肝脏提供能源,保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为肝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脂肪也是肝脏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容易沉积在肝内而形成脂肪肝,破坏肝细胞而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对含脂肪较多的食品要进行控制。肝脏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分为补法和清法,肝虚者宜用补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补法:

(1)猪肝粥:

猪肝(或用羊肝、牛肝、鹅肝亦可)50克,粳米100克,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气生血、养肝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者。

(2)胡萝卜猪肝粥:

胡萝卜50克,猪肝5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等。

(3)生地猪肝羹:

生地20克,猪肝100克,生地洗净,猪肝切片,加入葱姜醋盐调味,同煮40分钟,吃猪肝喝汤。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

(4)枸杞甲鱼羹:

枸杞子30克,甲鱼500克,将枸杞子洗净切碎,甲鱼宰杀去内脏切块,同放入砂锅中,煮40~60分钟,再放葱姜盐醋少许调味。有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躯体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阴虚盗汗,视物不清,面色无华者。

清法:

(1)罗布麻茶:

罗布麻10克,用开水浸泡(如泡茶)20分钟,代茶饮用。有平肝潜阳,镇静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

(2)菊花茶:

菊花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及高血压症。

(3)菊花决明茶:

菊花3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胀痛,头目眩晕,目赤肿痛及便秘等。

(4)天麻鱼头汤:

天麻10克,鱼头1个,天麻洗净,鱼头洗净劈开,加入葱姜醋盐调味,放入砂锅中煮半小时,食肉喝汤。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肢体麻木等。

-END-

亲,如果您更新了新版微信

动动手指

星标一下

卓越国际总部

的SuperStar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