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综述 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综述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综述

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综述

击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智老人数量逐年递增。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当前国内外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已建成机构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失智老人的康复目标,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的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8个发展方向,希望可以对我国日后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

研究背景、方法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失能、失智老人比例逐年攀升。据统计,目前我国失智老人约600~800万人,占全球总人数的25%左右,预计到2040年失智老人会高达2250万人

[1]

。近年来,失智老人逐年攀升,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失智老人对晚年生活质量、医疗水平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进行专门设计,也是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的关键一环。

国内对于失智老人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首座失智老人专业照护大楼——广州市慈惠楼建于2005年

[5]

,2009年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经改扩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在此之前我国并没有任何养老院提供专门的失智老人照护服务

[1]

。我国失智老人养老设施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针对现有养老院进行改造,二是新建专业的失智老人照料中心。虽然这类失智老人特殊照料机构的数量随着社会进步在快速增加,但对失智老人的特殊设计、人文关怀都略显不足。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失智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当前医疗水平并不能完全治愈。在失智症的治疗上,更多的提倡医疗和护理相结合,医疗上缓解老人病程中的痛苦和对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护理上倡导持续整体的人文关怀,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个人尊严以及充分发挥老年人残余的自理能力。

我国对失智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智老人行为分析、医疗照护手段、认知能力、空间优化等方面。研究方法上,很多研究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并没有专门的失智老人护理单元,导致基础数据匮乏,统计难度较大,调研难度较大,且对与失智老人需要的空间要素及其利用方式等研究不足。目前对失智老人的特殊单元设计研究主要以分析国外的失智老人护理单元为主,但我国国情与国外有较大不同,无论是风俗节庆、还是老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不尽相同。在参考借鉴的同时,更多的缺乏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目前国内关于失智老人照料单元的相关研究综述还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国内失智老人照料单元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试图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的设计依据、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国内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提供参考。

3.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本文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综述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的数据来源。目前国内对于失智老人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定义,从医学、症状等有不同的称呼,所以本文通过分别检索失智老人、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认知症和照护空间、照料空间、护理空间、居住空间,介护空间、记忆照护空间、失智老人养老院、dementiacaredesign等关键词,以核心期刊为主要来源类别,检索出共132篇文献。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词共关系(如图1)分析发现,国内外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研究主要关注老人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居住空间、护理空间、回游路径等几个方面。

图1关键词词共关系

图2关键词词共关系

研究内容

1.失智老人的典型特征

失智症是由于脑部伤害或疾病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病程长且持续恶化,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情况,90%以上的失智症是不可逆的。随着病程的逐渐发展,失智老人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特征。生理上,失智症会对老人的记忆力、注意力、感官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等产生较大影响,退化程度会随着病程的逐渐发展呈递增的趋势。心理上,老人对陌生环境、事物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所以在病程中往往伴随焦虑感、不安感、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自信心缺失等问题,甚至严重时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和言语冲突。

2.国外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

国外失智老人照料机构设计起步较早,从1991年起各国专家学者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实证研究、医学手段、调研统计等方式,发展出多种模式与方案。本文将其总结为几种探索方向:

(1)人文关怀——建筑营造还原生活场景

在荷兰,有专门为失智老人群体设计的霍格威(DoHogeweyk)照护小镇(如图3至图6),通过对建筑与周边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复古适老改造,贴近失智老人的生活环境,并且让护理人员变装扮演邻居、店员、仆人等,从而营造全方位熟悉的环境,将整个小镇作为失智老人的疗养空间

[8]

。研究显示,居住在霍格威小镇的失智老人服用较少的药物,且胃口更好,更有活力。

图3老人在“广场”休息

图4老人在“花园”交流

图5小镇设计效果图

图6小镇老人“餐厅”聚餐

(2)记忆疗法——景观庭园设计

1991年美国学者提出失智老人疗愈性目标(TherapeuticGoals,简称TGs),促进了失智老人照料单元的发展

[15]

。学者通过对受试者进行正面和负面情绪,焦虑和唾液皮质醇的评估,发现室外花园可以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精神压力

[12]

。1995年,RobertC.Hoover为阿尔茨海默氏病设施开发和设计康复花园,并提出了记忆疗法理论

[11]

以某一日间照护机构的庭院设计为例(如图7与图8),建设的出发点是通过庭园设计的色彩运用,片区划分,景观营造等手法来锻炼失智老人的认知能力,给老人提供一个既有私密空间,又有开放共享交流空间的室外庭院,从而舒缓老人的情绪。

图7庭园平面图

[8]

图8庭园效果图

[8]

(3)认知锻炼——室内、室外空间营造

2015年加拿大学者检查养老院环境的特定维度与失智老人的功能能力(步行和进餐)之间的关联,并为《专业环境评估协议》(PEAP)的持续心理计量发展做出贡献

[14]

。经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干预有助于减缓失智老人的功能衰退,降低障碍行为发生率。

在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中,更应该注重室内外的空间营造,从而达到减缓失智老人日常认知行为衰退的作用。室外空间设置各种标识、通过颜色划分区域等,室内空间可以通过色彩和灯光营造划分生活空间,针对性的室内设计等方式。

图9日本失智老人入口记忆空间

[25]

图10德国圣约瑟夫项目外景

[26]

图11德国圣约瑟夫玻璃连廊

[26]

(4)其他理论研究

早期的学者研究失智老人疗愈性目标主要采用环境心理学方法,成果集中在某单一障碍行为,并且不少结论源自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之下的研究成果,但是孤立的疗效集合并不能为失智老人疗愈空间设计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案

[5]

。由于脑功能退化的病理学诱因、所处的病程阶段、身体状况以及伴有其他合并病症不同,老人的行为表现以及功能障碍有明显差异,潜在的疗愈性环境需求也不同

[5]

。针对不同病程和诱因的失智老人,应该进行分类,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是失智老人日常生活中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也是失智老人空间优化研究的核心。公共空间中的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

[3]

。曲艺等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采用凸空间法对失智老人起居室和活动空间进行可达性分析

[19]

。赵博明阳等学者在居住环境中介入智能技术并通过识别刺激、回忆往事、视觉刺激等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造

[21]

在养老院居室空间中,包含了睡眠系统、卫生系统、存储系统、娱乐系统和餐饮系统

[22]

。睡眠系统也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据统计,失智老人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日益增加

[6]

。所以有学者通过居室智能家居的应用,对患者的病情特征和身体状态进行实时追踪分析,保证安全,并且通过物理刺激和语音提示,对失智老人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3]

3.国内外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对比研究

我国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由于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数量大,养老项目大多采用大规模、集中式的开发,或者对现有的普通养老院进行更新改造。而国外的养老院则由于人口、开发和土地使用受限等因素更多采用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密着化分布的特点

[27]

。在建筑设计方面,由于国情不同,研究进程不同,我国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和国外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形式、介护模式、人文关怀等方面。

(1)建筑设计形式

目前,我国已有的养老机构并不能满足失智老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更多采用改造现有养老设施来满足,其空间规划和管理模式均带有显著的医院特征。平面设计大多以一字型、C字型、E字型的廊式布局为主(如图12-16)

[27]

,南侧为老人居室,北侧为一系列辅助用房。

图12一字型平面

[27]

图13C字型平面

[27]

图14E字型平面

[27]

国外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通常采用集成式布局,通过一条连续的回游路线串联起各个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浴室、卫生间、护理站、心理咨询室等辅助空间布置在中间,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介护效率,也能保证视线可以照顾到回游的失智老人。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并且给老人提供较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图15某国外养老设施平面

[25]

图16某国外养老设施平面

[28]

(2)介护模式

我国目前失智老人护理单元的老人和医护配比不足5:1,缺口巨大。且长期照护失智老人,会造成照护人经济、身心上的巨大压力,不仅生理上容易产生疲惫感,而且精神上也会产生各种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失智老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情绪。但目前国内失智单元设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介护人员的工作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而国外的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在设计之初,就会根据合适的医护配比,设计小组团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在对失智老人进行相应的设计之外,还配备护工活动室、护工餐厅和护工卧室,通过软隔断给护工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视线上又没有障碍,可以时刻关注老人的动态。

(3)人文关怀

在针对失智老人的环境行为的心理研究中,逐渐发展出失智友好(Dementia-friendly)的环境设计理念。包括从室内空间到室外景观、从建筑到城市、从生理到行为心理等方面和层级,设计理念从传统的关注机构管理转变为关注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并且强化定向感知的空间布局和组织

[18]

。国外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机构可以允许失智老人在入住时携带一些中小件家具,在入住之前进行家具的圆角工艺优化处理,在防止磕碰的同时,还可以兼具扶手功能,这样既可以满足失智老人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6]

。并且机构大多以单人间为主,注重家庭化、温暖温馨的设计,并辅以自主选择的室内装饰色调、家具等,给失智老人营造家的氛围。而国内由于起步较晚,考虑到这些的设施较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虽然失智老人的病症无法治愈,但通过良好的建筑设计、环境营造可以有效减缓病程的发展,降低某些障碍行为的发生率。通过对以上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整合,大致可以归纳出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的几个设计思路:

(1)对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失智老人进行针对性设计。

(2)记忆疗法,根据失智老人个人生活经历,居住环境营造熟悉的生活空间。

(3)对失智老人空间设计,要尊重失智老人的尊严,保证私密性,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空间环境。

(4)针对失智老人的病程特点,对公共空间、游走空间、居室、庭园等进行针对性设计,以达到疗愈性、便捷性、方向性、安全性的目的。

(5)结合失智老人的社交需求,提供室内外多种不同开放程度的社交环境。

(6)空间设计通过色彩和光线的运用达到感官刺激、认知训练等辅助性疗愈手段,延缓失智老人病程的发展。

(7)重点设计失智老人连续的回游路径,辅以鲜明的色彩标识。

(8)设计中不能忽视介护人员的生理、心理需求。

在当前我国的失智老人照护机构中,大部分存在失智老人和普通自理半自理老人混住的情况

[7]

,较少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所以已有的研究较多的是对失智老人与普通自理老人混住的养老机构进行行为分析与研究

[3]

。而且由于国内的失智老人机构较少,样本数量较少,缺乏定量、定性研究,所以很难得出一些普适性结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失智老人受到关注。养老设施建设开始更多的关注失智老人特殊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减轻照料人员和老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通过本文对于国内外失智老人照料单元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日后的失智老人特殊照料单元设计提供一定的方向参考。

参考文献

[1]连菲,邹广天,陈旸.记忆照护设施的空间设计策略与导则[J].建筑学报,2016(10):98-102.

[2]曹俊杰.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0):61-62.

[3]李佳婧,周燕珉.失智特殊护理单元公共空间设计对老人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市两所养老设施为例[J].南方建筑,2016(06):10-18.

[4]LeeSookYoung,ChaudhuryHabib,HungLillian.长期护理机构中身体环境对痴呆症患者健康和行为的影响:一项纵向研究,2016,9(2):81-91.

[5]袁晓梅,王祎,谢青,周同月.我国典型失智老人照护单元公共空间疗愈性目标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9(02):27-31.

[6]赵博明阳.养老设施中失智老人居住空间的功能配置探索[J].住宅科技,2020,40(02):40-42+63.

[7]柯淑芬.老年痴呆治疗性环境筛查量表的汉化及初步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

[8]刘博新,朱晓青.失智老人疗愈性庭园设计原则:目的、依据与策略[J].中国园林,2019,35(12):84-89.

[9]ErjaRappePhD,PÄIviTopoPhD.Taylor&FrancisOnline:ContactwithOutdoorGreeneryCanSupportCompetenceAmongPeoplewithDementia-JournalofHousingFortheElderly-Volume21,Issue3-4[J].JournalofHousingfortheElderly.

[10]HooverRSedgewoodCommon,FalmouthMaine,CaseStudy.InhealingGardens:TherapeuticBenefitsandDesignRecommendations[M],NewYork:JohnWileyandsons,1999.

[11]RobertC.Hoover.HealinggardensandAlzheimer’sdisease.1995,10(2):1-9.

[12]InfluenceofanOutdoorGardenonMoodandStressinOlderPersons.2002,13:13-21.

[13]ThereseRivasseauJonveaux,MartineBatt,ReinhardFescharek,etal.HealingGardensandCognitiveBehavioralUnitsintheManagementofAlzheimer'sDiseasePatients:TheNancyExperience.2012,34(1):325-338.

[14]SusanE.Slaughter,DebraG.Morgan.FunctionalOutcomesofNursingHomeResidentsinRelationtoFeaturesoftheEnvironment:ValidityoftheProfessionalEnvironmentalAssessmentProtocol.2012,13(5):487.e1-487.e7.

[15]SloanePhilipD,MitchellCMadeline,WeismanGerald,etal.TheTherapeuticEnvironmentScreeningSurveyforNursingHomes(TESS-NH):anobservationalinstrumentforassessingthephysicalenvironmentofinstitutionalsettingsforpersonswithdementia..2002,57(2):S69-78.

[16]李沛文,李力.基于UWB室内定位系统的失智老人行为模式量化分析与可视化——以南京市某养老院为例[C].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336-342.

[17]马效,史津,李峰.失智老人的自由形式游走空间[C].《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I.:工业建筑杂志社,2016:26-28.

[18]连菲,邹广天,陈旸.记忆照护设施的空间设计策略与导则[J].建筑学报,2016(10):98-102.

[19]曲艺,张晗,王玥琦.内廊式空间下活动场所可达性对中度失智老人异常行为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20(02):203-205.

[20]刘博新,朱晓青.失智老人疗愈性庭园设计原则:目的、依据与策略[J].中国园林,2019,35(12):84-89.

[21]赵博明阳.基于智能技术的失智老人居住环境改造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2):24-25.

[22]周燕珉.《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1~2卷)[J].建筑,2019(10):53.

[23]单振宇,王弘扬.基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卧室智能家居的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16):3-4.

[24]刘明冉.基于园艺疗法的失智老人干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6):226-227.

[25]戴靓华,周典.日本失智老人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与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7(01):222-224.

[26]卢求.德国长期照护体制与机构式护理养老设施的经验与启示[J].建筑学报,2017(10):43-49.

[27]周燕珉,秦岭.日本养老设施的设计经验总结[J].世界建筑导报,2015,30(03):30-33.

[28]赵晓征,王旭亮.北欧养老设施发展趋势及介护型设施案例研究[J].建筑学报,2017(10):50-55.

作者为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文章选自《江苏老年学研究》2021年第3期。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