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杂粮:红薯
红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而且红薯居于日本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食物首位!
小贴士:吃红薯有讲究
一是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否则难以消化。二是要注意,食用红薯过量或不合理时,会引起腹胀、烧心、泛酸、胃疼等,所以食用不宜过量。
第一饮品:茶
除了白开水,最值得推荐的饮料莫过于茶。《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别字。茶具有清头目、除心烦、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六大功能。研究发现,每日一杯茶,对人的心脏健康有好处,还有消除疲劳、扩张血管、抗菌、抗癌等作用。
小贴士:茶叶还是陈点好
新茶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由于时间短还未被完全氧化,对胃肠有一定的不良刺激作用,有胃肠疾患的人饮后往往会加重症状。
第一补益果:栗子
栗子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栗子有健脾补肝、强身壮骨的功效,对肾虚效果也很不错,特别是老人肾虚、大便溏泻更为适宜。
小贴士:吃栗子一天别超10个
板栗虽好,但不能多食,其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而且其中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大量食用饱腹感强,容易引起腹胀甚至消化不良,影响正餐以及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的摄入。而且,吃得太多也会摄入过多热量,不利于体重控制。
第一降压菜:芹菜
芹菜中含有一种叫芹菜素的物质,具有降血压和舒张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另外,跟降压有关的还有芹菜中的丁基苯酞类物质,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芹菜降压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小贴士:炒芹菜少放盐
经常炒芹菜的人可能有这种感受,按照平时的放盐量,炒出来的芹菜每次都会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芹菜属于“高钠蔬菜”,天生就“咸”!100克芹菜杆中的钠含量约为160毫克,相当于0.4克食盐。
第一润肺菜:萝卜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历经三代皇帝,享年73岁,算是那个时期的高寿之人。他不仅对保健颇有研究,还写过不少养生联,其中流传甚广的一副为:“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数语生动概括了他的养生经验,其中就提到了萝卜。萝卜生吃可以润肺化痰止喘、清内热、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补益功效。
小贴士:四种萝卜营养不同
胡萝卜含大量胡萝卜素,可以养眼、补心、活血、养血;
白萝卜补气、顺气;
青萝卜清热舒肝、健脾防痰;
水萝卜的利尿、消食功能特别好。
第一养胃粥:小米粥
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粥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小贴士:小米粥有多种搭配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第一净血菜:洋葱
洋葱富含槲皮素,其属于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预防动脉硬化等有利。另外,洋葱中的洋葱精油,可抑制膳食中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小贴士:切洋葱多冲水
切洋葱容易让人泪流满面,可先把刀用水冲一下,切几下再冲一下,洋葱的辣味物质易溶于水,这样能减轻对眼睛的刺激。
第一清肠法:揉肚子
胃肠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是生命加油站,同时也是人体排污站,大部分人体废物及毒素是通过肠道排出的。这枢纽部位出现问题,可不好受。消化不良、便秘等一些疾病就跟着来了。每天揉揉肚子,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特别是“老胃病”,揉揉肚子还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
小贴士:晚上揉肚子更好
揉肚子一般晚上进行比较好,基本不进食了,减少胃肠压力。两手相叠或者单手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揉摩30~50次。按摩时力量要适中,由轻到重,微微感觉到腹部发热为宜。
第一好运动:走路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关于21世纪的健康箴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大步走路时,人体60%~70%的肌肉参与活动,对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也将行走称为“百炼之祖”。足部有100多个穴位,对应着全身各个脏器,走路可以刺激到这些穴位、保养脏器。
小贴士:每秒钟走两步
健走时要挺胸、抬头、双眼平视、收小腹、提臀、肩膀松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每分钟120~140步的速度为宜,大概每秒走两步。
第一好医生:自己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持健康,医学不过是最后防线,健康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我们如果能把握好这60%,一辈子的健康也就容易实现了!
所以,我们要远离吸烟、酗酒、熬夜、久坐不动、营养失衡、药物依赖等不良生活习惯,它们可都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第一”并非把一种食物、方法神化,只是请大家留心他们各自独特的营养与保健价值。祝愿
每个人都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新年送健康,这套养生年历值得收藏
◆◆◆◆
去年底,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其实,二十四节气与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密切相关,古圣先贤早已为我们总结出了节气养生的要点。
◆◆◆◆
羊蹄踏雪辞旧岁,金鸡报晓迎新年。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从健康养生开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养生专家为您精心打造的农历养生月历吧。
农历一月
关键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春在五行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重视养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之外,养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的机能,使肝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对肝的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要松弛下来,同时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
从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过程中仍与暖空气频繁较量。所以,雨水节气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时候。要适当“春捂”,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的督脉,减少感冒概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农历二月
关键词
防虫咬
惊蛰节气有句谚语叫“春雷响,万物长”。“九九”艳阳天正好在惊蛰节气的区间内,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春雷惊百虫”,外出踏青要防被昆虫咬伤,在野外特别是林区和山区旅游时,应注意自我保护,穿长袖衣裤。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是“春困”的高发时段,但也是人们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一年之计在于春,健康也是如此。在春分时节的餐桌上,不妨多点香菇、香椿和香麦菜。这里特别为大家介绍一下香麦菜。香麦菜也叫油麦菜,有防治神经衰弱、清燥润肺等功效,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春季适量食用,有助于睡眠。
农历三月
关键词
控血压
清明前后的荠菜最养人。农历三月初三,不少地区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荠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皆很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痛等症。初春是高血压好发的时候,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以及大量粗纤维,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要注意挑选不带花的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荠菜可宽肠通便,便溏者慎食,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要注意祛湿排毒。谷雨节气前后是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竹笋破土而出时候,它也被称为春天菜王。竹笋入菜可达到通便护肠的作用,有助于排毒养颜。
农历四月
关键词
拿五经
立夏节气之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易上火,食欲、睡眠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这里教大家中医经典养生方法“拿五经”:先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左右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共5条经脉,所以称为拿五经。每天回家后,用手梳头三五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拿五经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进入小满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会跨入夏季。由于高温、多雨等原因,人体阳气容易受损,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更加烦躁,汗液排泄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使用空调、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此时需养护阳气、补中益气,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
农历五月
关键词
芒种节气常与黄梅时节连在一起,空气中的湿度更大,劳作会让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所以让人感到四肢困倦,精神萎靡,还容易导致痰湿内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中医讲的痰湿,通俗地讲就是体内代谢废物堆积。芒种节气后,很多人喜欢晚上吃大排档,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的特征,如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等。如何健脾胃祛痰湿呢?不妨喝些薏仁粥或者冬瓜鲫鱼汤。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节气后不久就进入伏天了,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高温、闷热的气候,不仅让人体感觉很不爽,人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季让心静下来可以试试练习中医经典健身气功六字诀。六字诀中的“呵”字诀适宜夏季练习,可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疗效。练功时注意加添两臂动作,这是因为心经与心包经之脉都由胸走手。念“呵”字时,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入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念“呵”字之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亦要连作六次。
农历六月
关键词
防中暑
进入小暑节气之后,高温让更多的人躲进了空调房,殊不知这也是干眼症的一个诱因。对于常在空调房中的上班族而言,不妨吃些河蚌汤。中医认为,蚌肉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的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河蚌味道清淡,汤汁鲜美,但因其性寒,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吃。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中最热的中伏通常是在大暑节气。此时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中暑等疾患。阴虚的人比较容易中暑,尤其是对热敏感的人,更要注意防暑祛湿。
农历七月
关键词
贴秋瞟
立秋节气之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耗损不少,适当进补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肥胖。
处暑节气,表示炎热的暑天快要结束了。处暑之后很多人发现头发脱落得多了,护发是此时的养生重点之一。大家洗头前要记得按摩头皮,主要是能使头皮表面的污垢松散脱离;然后用温水将头发全部浸湿;将少量洗头水放在掌心,擦出泡沫再涂在头发上。用指尖轻柔地按摩头皮,然后用手指轻梳发丝,最后对发丝做彻底的清洗。
农历八月
关键词
防过敏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白露节气晚上睡觉时不要再多露身了,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诱发疾病。白露节气起居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止收敛太多。白露时节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复发,特别是那些过敏者更要注意,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海鲜。此外,海鲜大都性凉,白露时节温度又较低,不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
秋分后,天气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患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时候暖胃护胃佳品。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者在晚餐桌上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秋分节气之后,橘子大量上市,上班族不妨在办公桌上或者卧室里床榻边放一些吃剩的橘子皮,可以缓解秋乏。橘子具有芳香味,可化湿、醒脾、避秽、开窍、醒脑,当感觉乏力、胃肠饱胀、不想吃东西时,适当闻闻橘子的清香,还可以缓解不适,镇静安神。
农历九月
关键词
防晨泻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一说。柿子不仅营养价值很高,还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但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最好不要空腹食用和多吃。
一些中老年人到了霜降节气后容易出现腹泻,很多人以为是受凉引起的,但是如果总是在早晨腹泻要注意是不是肾阳受损导致的晨泻。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中医认为是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五更泻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生姜、大枣等食材煲汤服用,辅助治疗,比如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此外,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腰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农历十月
关键词
生吃萝卜,
熟吃梨
养藏精气,防五寒
立冬节气前后,尤其要注意防“五寒”:防颈寒,薄围巾立领装出门穿;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莫嫌烦;防肺寒,温肺散寒来碗“神仙粥”;防腰寒,双手搓腰肾阳暖;防脚寒,家庭足浴赛灵丹。立冬之后常见风寒感冒,症状较轻者选择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即可,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是不错的治疗风寒感冒初期的食疗方。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粥”歌诀说:“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小雪节气期间,天气由冷转寒,北方地区的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而南方地区虽然此时“地寒未甚”,基本不会下雪,但是由于雨水与寒气交织,湿冷天气也开始增多。
平时大家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节气后最好生吃萝卜熟吃梨。梨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能增加止咳的效果。中医认为,萝卜生吃可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熟萝卜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说,生吃效果更好。但是,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最好熟吃,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农历十一月
关键词
江南民谚有“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的说法。寒冷干燥的天气会让人体出现不适,我们不妨在大雪节气吃些雪藕搭配的菜肴和食疗方,会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节气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熟吃雪藕是不错的选择。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雪藕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症,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冬至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因此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才是最早出现的节气。司马迁《史记·律书》称:“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此时阳气逐渐萌发生长,要用好两种“饺子”来帮助自己养生。第一种饺子是用来吃的。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就是我们的耳朵。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这三种按摩方法有利于这个节气的保健。
农历十二月
关键词
防风寒
小寒前后是比较冷的时间段,民谚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来说,大寒好像比小寒还要冷,但实际上,小寒比大寒冷,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就在小寒节气内。对于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者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者喝干姜肉桂羊肉汤,血虚怕冷者喝鸡丝阿胶汤。
大寒节气让很多人有些招架不住,加上年底应酬较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和锻炼,室内的暖气和室外的寒气轮流考验着大家的抵抗力,一不小心就会感冒。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增加抵抗力。这段时间所患的感冒大致分为三类,即风寒、燥邪和气虚。风寒感冒可以试试“神仙粥”暖身散寒,燥邪感冒可以试试冰糖饮清肺润燥,气虚感冒可以试试麦胚饼固肾益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知识链接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农历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古人将太阳运行的轨道等分为24份,每月2个。古人称节气为“气”,即每月月首的一个称为“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年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和生活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代表四季变化,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8个节气。第二类代表气温的变化,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5个节气。第三类反应降水情况,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7个节气。第四类反应物候现象,有惊蛰和清明2个节气。第五类反应农事活动,有小满和芒种2个节气。这些节气中古人最看重的是“四时八节”,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代表四季变化的8个节气。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顾一煌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杨璞
图/源自网络
来源|健康时报、健康报(
顾一煌杨璞
编辑|海平工作室蒋建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