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发作时间有规律,服药时间有讲究,喝水时间要科学,运动时间不能随意!
一般疾病发作的时间表
像人的作息一样,得病还有时间表?专家告诉我们,是的!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发作。许多疾病的发作是有其时间规律可循的。当然,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过,知道了这个时间规律,对于我们做好有针对性的防备和救治还是有帮助的。所以,这个知识也很重要。
哮喘:凌晨
点~早上
在这一段时间里,哮喘发作率是其他时间的
100
倍。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在午夜至凌晨为最低,可能是激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还有,控制人体情绪的交感神经,在白天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而夜间控制内脏神经的迷走神经比较敏感,紧张性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多,气体呼出困难,引起喘息。此外,床上有不少灰尘、螨虫,人睡觉时难免和它们“亲密接触”,这也可能引发哮喘。针对此种情况,病人可以在头一天下午或晚上服用预防性药物。
牙疼:凌晨
点~早上
在这段时间里,牙疼的发作率是其他时间的两倍。这也许和肾上腺皮质醇夜间分泌降低、抗炎作用减弱有关。早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牙疼效果较好,但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刺激肠胃。
偏头痛:早上
点~上午
一天之中人的血压波动一般会有两个升高过程:一是早上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上升,约在早上八九点到达最高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下午两三点后血压又会开始升高。血压升高,有人会头痛头晕。但是,也有人可能没有感觉。特别是偏头痛不是只和血压有关系,所以“最痛时间段”不适用于所有偏头痛患者。偏头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心脏病:早上
点~上午
在这段时间里,人体内防止心脏受损的蛋白质致活酶处于较低水平,防止血栓的细胞活性降低,而血压会达到最高峰,血液粘稠度高,内分泌激素不稳定,致使心脏病发作率提高
40%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
4000
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调查后发现,在一天
小时中,每天上午
时为发作的“高峰期”。
感冒:早上
点~上午
由于人体抗炎激素水平在夜间下降,鼻腔通道白天比夜间更放松等原因,会导致感冒在这一时段加重。
焦虑症:下午
点~傍晚
在这个时间段里,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加重。每天做些让心静下来的康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癫痫:下午
点~晚上
颞叶癫痫在这一时间容易发作,额叶癫痫则在夜间睡觉时发作较多。颞叶癫痫患者可以选择在下午服药,而额叶癫痫患者可以选择在晚上睡前服药。
皮肤瘙痒:晚上
皮肤在晚上温度升高且更缺水,这会加重瘙痒。不过,此时皮肤的吸收能力也很强,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更好。
骨关节炎:晚上
点~午夜。
在这一时间段,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加剧,可能与活动一天骨关节部位受累有关。
胃灼热:晚上
点~凌晨两点。
胃灼热患者晚饭后的发病率是另外两餐后发病率的
倍。因为这段时间,人体胃酸分泌增多,胃灼热症状加重,还可能影响睡眠。患者应在晚上睡前服药,睡时尽量选择仰卧或左侧卧,因为右侧卧可能加重胃部反酸。
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表
服药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一天几次、一次几片那么简单。合适的药物加上合理服药时间,才可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相反,服用时间错误,其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药品说明书服药时间的理解
“一日一次”:
最好选择在饭后固定时间点按时服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和疾病发作时间服。
“一日两次”
:是指每
个小时服用一次。
“一日三次”:
是指每
个小时服用一次,这样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
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按生活规律服用的药
“空腹服”:
一般是指清晨吃早饭前服用,因为此时服药利于人体对药物的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如
各种滋补类药、
作用快的导泻药、抗癌药、
骨质疏松症药、心脏病药、利尿药、抗过敏药
“饭前服”:
常指饭前
30-60
分钟服用。如,
对胃肠道无刺激作用的药物,
可被肠道充分吸收利用,很快发挥作用。
一些抗菌类药物(痢特灵,吡哌酸)、胃痛药、助消化药(胃蛋白酶,食母生等)、解痉药(颠茄片,阿托品)等。
“饭时服”:
是指在用餐过程中服药。
“饭后服”:
指饭后
15-30
分钟服用,目前绝大部分药物都是在饭后服,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氨茶碱等。
“睡前服”:
通常指睡觉前
15-30
分钟服用药物。如:降压药、催眠药、驱虫药、止喘药、降脂药、甲减药物、抗酸药等。
按时间顺序服用的药
4:00
—糖尿病药。
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意效果。
5:00
—抗心衰药。
心衰容易在凌晨和夜间悄悄发作,在凌晨
点服用强心药,药效会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可能高出
50%
以上。但这个时间点用药剂量可适当减量,以免引起中毒。
6:00
—胰岛素药、激素类药。这时
人体对
胰岛素
最为敏感,这时服药可使人体自身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促使葡萄糖尽快被细胞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而且,此时用药还能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副作用等。但是,胰岛素增敏剂只能使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
型糖尿病不适合使用。这个时间点服用
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比“一日三次”
服用的副作用小、疗效好。
7:00
—降压药、抗过敏药。
可有效降低血压,药物疗效会明显好于其他时间段,以应对早上
点前血压的最高峰。这个时间服用抗过敏药,药效维持时间可达
个小时;而在晚上服用,其药效维持时间只有
个小时左右。
8:00
—阿司匹林、治疗类风湿的药。
10:00
—消炎药。
这个时候用药,血药浓度会比其它时间用药高出两倍。一般来说,上午
点使用半合成青霉素疗效较好。
11:00
—止痛药。
因为这个时间是人痛觉最敏感的时期。
12:00
—关节炎药。
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的最佳时间是确保在人体感觉最疼痛的时候。而此类药物通常要经过
7~8
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此时,患者正处于晚上,也是对疼痛的感受力最明显的时候。
15:00
—平喘药。
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这个时间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
点预防哮喘发作。
16:00
—感冒药。
点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
20:00
—补血药。
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等补血剂,晚上
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
点要高得多,且可延长疗效达
21:00
—降胆固醇药。
要想粉碎胆固醇在夜间悄悄合成的“阴谋”,晚上
点就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服用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
22:00
—治胃溃疡药。
胃酸往往在夜间分泌最为旺盛,而晚上
点服用治疗溃疡病的胃药可有效延缓药物排空时间,使其中和更多胃酸,缓解胃部炎症以及胃部溃疡引起的疼痛。
每日饮水时间表
80%
的疾病与缺水有关,因为人身体需要的第一营养成分是水。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因为身体缺水。及时补充水分,不但有助于预防疾病,还能辅助治疗疾病。
每天喝水
杯:预防糖尿病
法国巴黎比沙医院一项研究报告称,每天喝水
227
杯)可防止高血糖症(前期高血糖),而每天喝水不足
杯则会增加该病危险。
很多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是因为血糖过高,血液的渗透压高了,大脑才发出口渴信号。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可降低渗透压,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相反,如果长期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糖升高,还会加重高渗状态。
每天喝水
杯:可缓解头痛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够
杯水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正常情况下,普通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
杯水,(每杯约合
227
克)。头痛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缓解头痛病情。因为脱水是头痛的最常见诱因之一。
每天喝水
杯:可缓解关节疼痛
研究发现,脱水不仅会导致身体发胖,而且会导致背部和关节疼痛。因为身体脱水会导致血液增稠、关节流体增厚,还会引起关节内尿酸晶体形成,导致类似痛风的关节疼痛。而喝水则可缓解关节疼痛。研究发现,每天喝
杯水可使背痛和关节疼痛减轻
80%
喝水能预防脑卒中
英国学者卡罗琳·埃德蒙兹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补足水分能够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这项试验证明,即使轻度脱水也会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而补充水分能促使大脑完成需要快速反应的任务。
专家介绍说,人在口渴时,大脑处理口渴感觉的信息,占用了大脑部分资源。补水后这部分资源就释放了,大脑整体反应速度提高。这是为什么很多上班族办事效率低下的时候,会想去喝水的原因之一。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喝
杯水的人发生脑卒中死亡的危险比不爱喝水的人低
50%
。原因在于保持身体水分,可以防止血液变稠,减少血栓的形成。
喝水可缓解不良情绪
据美国《心理健康》杂志报道,喝水能帮助人加速“痛苦激素”的代谢,及早走出抑郁情绪。激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例如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能使人产生快感和满足感,因此被称为“快活激素”。但当人生气或受到恐吓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也被称为“痛苦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没精打采,严重时会引起大脑思维混乱、手脚发抖、想哭。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痛苦激素”。当然,汗水和泪水也有助于减轻坏情绪。
一天最佳饮水时间
起床后:喝
250
毫升的淡盐水或温开水,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到办公室后:喝
250
毫升水,清晨的忙碌使水分流失很多,这时候补水特别重要。
午餐前:午餐前喝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而且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过量进食的概率。
午餐后:喝水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助力营养素的吸收。
上班前:喝杯清茶消除疲劳,给身体充充电,这一杯水很重要。
下班前:这时候补水不但有助于清理肠胃,也有助于增加饱胀感,以免晚上暴饮暴食。
睡前:喝
200
毫升水,降低血液黏稠度才能睡得更好。
这样你就完成了每天
2100-2000
毫升的补水量。
最佳锻炼时间表
什么时间运动好?许多人都选择在清晨进行锻炼。其实,最佳锻炼时间不是清晨而是下午和傍晚。
清晨不适合锻炼
一是人体内生物钟处于最低潮。
清晨,人的体温最低,脉搏最慢,生理功能状态最差。如果这时锻炼,等于从人体的休息状态或尚未苏醒状态突然进入较剧烈的运动锻炼中,这是一种“冒进”,得不偿失。而人体的肌肉、关节从放松状态急速进入紧张强力状态,一时也难以适应。
二是人体最脆弱最危险的时刻。
世界卫生组织有过统计,全世界清晨死亡者占一天总死亡者数的
60%
。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段,也是心脏猝死的高发时段。清晨起床后血压急剧上升,甚至比夜间高
毫米汞柱以上;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又经呼吸丧失不少水分,血液粘稠度增高。而且,若是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有研究显示,清晨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其他时间的
倍;心肌梗死在上午
点的发生率比晚上
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也在上午
点。因此,控制血压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起床就锻炼无疑会使发生不测的可能性加大。
三是空气质量最差。
清晨的空气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是人的一种“误感”。事实是,一天中室外的空气在清晨是最差的。因为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太阳出来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经过一定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尤其是秋冬春三季的早晨容易出现大雾,加剧大气污染。雾滴中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要高出几十倍。人体会吸入有害物质,消耗营养,影响氧的供给,造成机体内损。
下午或傍晚是户外锻炼的最好时间
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人体生物钟处于高潮。
这时生理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人体耐力上升,肌肉温度高,血液粘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一天中,人吸氧量的最高点是在下午
点左右;人的心脏跳动和血压最为平稳的时间是下午
点。下午
点,身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应激反应能力达到最高,神经的灵活性也最好。所以,选择下午或傍晚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和身体适应能力,达到健身的目的。
二是空气质量最好。
三是下午运动最有利于晚上睡觉。
上午运动的人,晚间睡眠情况与平日差不多,而下午运动的人,晚上睡眠比平时好得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