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四川越溪黄荆邹氏文集》(一) 第26期‖《四川越溪黄荆邹氏文集》(一)第26期‖《四川越溪黄荆邹氏文集》(一)

第26期‖《四川越溪黄荆邹氏文集》(一)

国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26期

编者按:四川省越溪镇天马峰下黄荆屋基,居住着一个文学家族和教师家族,这就是邹府大院。这里走出了一批作家,一批专家,一批学者,一批军人,一批官员,几乎无例外的,他们都喜欢文学,喜欢写作。为了展示他们的风貌,本期特别推出他们在最近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以及哲学笔记,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华中师范大学汪婧琳

一、邹德成:二娘,你在哪里?

二、邹泽军:怀念我们的二娘

三、邹德安:想起二娘

四、幸智仙:怀念我的大姑

五、邹惟山:怀念二娘

六、邹德成:播种春天,创建和谐使者

七、邹德成:辛苦了,队长!

八、邹胜利:天空的繁星

九、邹泽军:老蒲传

十、俩母仙人:黄荆哲学笔记一百条

一、二娘,你在哪里?

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有母爱的一生是多么幸福啊!失去了母爱一生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从小的时候没有母亲的关爱,对心灵的打击和伤害是巨大的,对人生的成长影响是终身的。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不会真正领悟到母爱的珍贵。就像长期生活在蜜坛里感觉不到蜂蜜的甘甜一样。往往易被忽视,甚至母亲稍有不对或久病缠身就会产生抱怨情绪,吼天吼地。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俗语说:有妈在,温暖的家就在。妈就是儿孙汇聚的中心和向心力。每当我看到我的大爷、大娘、八、九十岁依然相依相爱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幺爷、幺娘一辈子常常手牵手长相随,高矮一路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四娘满头白发仍然精神焕发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堂兄堂弟和姊妹们逢年过节不远千里往家赶孝敬自己父母的时候,心里羡慕极了,无不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无不让我从内心呼喊:“二娘,你在哪里?二娘,你回来吧!”

今年农历二月初八是我母亲二娘九十诞辰日,她已离开我们也有五十一个春秋。她在世不到四十岁,嫁到邹府与我父亲结婚,只有短短十五个岁月。那时没留下照片,二娘的音容笑貌现在我的脑海中已模糊不清。两个弟弟对母亲印象更没有一点记忆。只有当看到二姨娘的时候,我母亲的印象才浮现在眼前。

我的母亲有一下像孔雀一样美丽阳光的名字,叫幸禄娥,1931年出生在玉林乡政府旁边的幸家祠堂。她父亲幸耀武与解放前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幸耀光是堂兄弟关系。在娘家六个兄弟姊妹中是大姐。大舅幸享权在21岁时牺牲在朝鲜战场,成为烈士和英雄。据三舅娘和两个姨娘讲,二娘的八字不好。所以外公外婆把她当掌上明珠一样爱护。舍不得让她过早出嫁,后因姑嫂关系不好相处,经常受气,在24岁成为大龄女的时候,想到今后父母百年之后自己孤苦一生,无活生活。由天二娘说媒,当时任乡长的大爷从中帮助,为自家兄弟组成了家庭,先后生下我们姐弟四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0年农历10月26日,不幸的命运降在我家。二娘因感冒引起,经济困难到越溪医院看病只差五分钱,没有捡药。回家后,一拖再拖,转成重病不治,丢下几个幼小的生命撒手人寰。而最小的弟弟还在吃奶,当她躺在门板上的时候,小弟双手抓母亲的衣服哭着要吃奶。二弟五六岁还不知事,在院坝中间推着木马转耍。我和姐姐稍大一点方知失去母亲的痛苦。当大爷托人在煤厂运回洋松板为二娘做了简易棺材安葬时,我们哭着不让下葬。想到从此再见不到二娘,再没有母爱了,我和姐姐哭着抓住坟边竹子不愿离开。是叔爷叔娘他们连拉带劝回到了家,总觉得没有母亲,天都塌了。

母亲的死不仅对子女打击很大,而且对爱她的外婆身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二娘走后,外婆来到我们家料理了一段时间的家务。不久她老人家也病倒不起。第二年深秋的时候,她也离我们而去,真是祸不单行啊。

二娘的人生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太短暂了,但她也像母鸡一样痛爱自己的儿女,依然给了我们慈祥的母爱。给了我们温暖的家,给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姐姐很小的时候,二娘就开始手把手教她干家务。如何煮饭、切菜、炒菜,做针线活。所做的饭菜可口,得到了二娘真传。在二娘重病不起,临死的前一天,姐姐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把手指切伤了,鲜血直流,哭声惊动了二娘,她用尽力气喊到:“国芳,你怎么啦?”姐姐上楼后,母亲躺在床上,流着眼泪一边包扎,一边安慰。两个兄弟不能行走的时候,几乎天天背在背上挖土、挑粪。生产队新修上山关堰塘时,整天背着德斌挑土筑堰,来回奔跑,汗流浃背,腰酸腿痛,无怨无悔。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多灾多难。不知何时,我的右脚拐被火烧伤,至今留下一大块伤痕。读小学二年级的冬天,我得了百日咳,在床上躺了足足三个月。眼看病情加重,快要去西天了,母亲不甘心,到公社医院找到娘家叔辈外公幸华谦老中医求救。好在毛泽东时代倡导送医下乡,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外公隔三差五到家看病送药,每来一次还送一朵鲜花给我,让我开心调节心情,直到痊愈为止。他是我真正的救命恩人,可惜他在70年代初,一次在县里开先代会时半夜三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在那个生活困难年代里,母亲吃没吃好,穿没穿好,哪里享受过一天清福,青黄不济之时吃过仙泥,吃过烂红薯。常常借粮度荒,为了养活子女,自己还忍饥受饿。二爷还把寿材拿到汪洋变卖,买米下锅。二娘的一生勤快贤慧,能干。白天上山日晒雨淋,干农活挣工分,下班一回屋就忙着煮饭,喂猪、操持家务。稍有空隙,又缝缝补补。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序。据我的幺娘说:“你二娘很能干,我做的饭菜、腌腊制品、针织等女工手艺都是她教会的。”

母亲待人热情和善,从不与人争吵争利。二爷从解放初开始到去世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在处理邻里纠纷、安排生产难免与人发生争吵一类的事情,而对方有时也会恶语伤人,但二娘从不帮腔、搭白。一样友善对待别人,全队人对她的人品赞不绝口。她的死大家都感到很悲痛。老前辈姚大爷原是大队主任十分惋惜地说:“幸禄娥是多好的一个人啊,为什么好人命不长呢?”

二娘勤俭持家,做事有主见、有远光、顾大局,识大体。结婚独立门户后,没有煮饭的地方,先是在堂屋打灶,后在院坝一角修了一间厨房。条件稍好后,父母又在楼下猪圈旁边起了两间瓦房,以便儿女长大后住。平时堆放煤炭、红薯、猪草和柴火。后来,大爷的岳母一家四人因生活困难从汪洋涂家庙迁入我队没地方住,父母先后让了两间给他们安家。王光远搬走后,在他的屋基上前后三次又修了两间。当德安大哥和小哥长大后,大爷家的住房又紧张了,父母又把院坝中的一间厨房给了大爷。这也说明父辈兄弟之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助,情意深厚。

回想当初,我常常在想:二娘是那么爱着我们,儿女还没有长大,自己还那么年轻,为什么撒手不管,忍心离我们而去呢?至少等到我们稍大一点成家立业,再走也不迟嘛,能让我们有一个承受痛苦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如果多活一点时间,姐姐还会继续读书,知识还会改变她更好的命运,也不会不到15岁就承担繁重的家务和生产劳动。如果多活一点时间,当德斌在老堰塘湾湾头摘梨儿时,从高高的树上摔下来的时候,一定会心痛得要死;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她还活着,我和德利当兵离家时,一定会看到她送别流泪的双眼;如果她还活着,我们的父亲也许还会多活几年、十几年。

如果,也许太多太多,但毕竟不是现实。今年是二娘90诞辰日,离开我们也51年了,我们从心底迫切地呼唤:“二娘,你在哪里?”“二娘你回来吧,再看一看你曾拥有的家,再看一看你曾痛爱的儿女也儿孙满堂,快回来吧,我们一定会好好孝敬你!”

邹德成

2021年3月8日

二、怀念我们的二娘

我的堂兄德毅比我大三岁,在他还只有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二娘便溘然去世了。在那里贫穷的年代,也没有留下二娘任何的照片,因此,我的脑海中没有一点二娘音容笑貌的印象。

我的父亲一共五弟兄,他排行老大,另外还有二爷,三爷、四爷和么爷,但三爷在大办食堂的时候,因饥饿得了肿病,十几岁的时候就饿死了。除三爷外,他们其余四弟兄后来都成年成家,娶妻生子。

我的母亲,平时我们几弟兄喊她娘娘,堂兄堂姐也都喊她娘娘,并不因父亲排行老大而喊大娘,但对四娘和么娘,我们却都会在“娘”的前面加上四爷和么爷的排行。

小时候并不懂事,看到我们有娘娘,有四娘,有么娘,我就在想,那我们的二娘呢?

当我懵懵懂懂地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四爷,四娘,幺爷,幺娘在内的父辈们,便会感伤地说起二娘。让我感到惊讶的,每当他们说起二娘的时候,开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你们的二娘啊,是个好人啦!沉默一阵后,他们说出的第二句话,竟然也出奇地一样:哎,可惜了。

二娘去世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

二娘,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成为大家口中一致的好人呢?有人说,好人命不长呢,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好人,咋就忍心抛弃自己心爱的丈夫,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而飘然逝去呢?我想,二娘走的时候,定然是依依不舍的,她哪里舍得下她心爱的丈夫和她疼爱的孩子们,但上苍是无情的,是狠心的,她让二娘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不到四十岁的美好年华,她让丈夫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她让孩子们永远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母亲。但我又觉得上苍也是悲悯的,他让二娘早早的离世,让我们记住二娘的,永远是那么美好的音容,他让我们因好二娘的过早离世而感怀她的万般好之后痛彻心扉。

父亲每次说起二娘,除了惋惜二娘英年早逝外,总有一脸的埋怨:捡副中药,差几分钱就不捡了,哪儿有这么笨嘛。父亲说起过,二爷二娘成家是他帮忙说的。父亲说二娘人长得标致,人又善良,勤快,能干。看得出来,他对二爷二娘组成的家庭是非常满意的,也因此,他对二娘早逝便感到异常的难过,对于二娘捡中药差几分钱没有找人帮忙而感到万分不解。

母亲也说,二娘是个非常勤快、能干的人,家里家外收拾得依依当当,特别是二娘一手的针线活,十里八乡是出名的好。

大家都说,二娘长得非常漂亮,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大家都说二娘勤快能干,针线活一流,做菜口味好;大家都说二娘孝敬父辈,贤惠,尊长爱幼而妯娌关系融洽,平等爱护晚辈,为人宽容大器,见利不争,乐于助人而不善求人,邻里关系和睦友好。

我未曾见过二娘,但我又觉得似乎曾见过二娘。

我小学一至四年级是在前进小学读书,每天跟着德毅等几个哥哥上学放学。四年级的时候,转到玉林中心小学读书,跟父亲住在公社政府办公室,隔三岔五地不回家。德毅的三舅舅家在老玉林公社后面的公路边,由于离得近,父亲时常把我放在三舅舅家吃饭甚至就住在三舅舅家。三舅舅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表姐比我大一岁,表妹比我小一岁,他们都长得出奇的标致,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脸庞粉嫩,白里透红,笑起来更是可爱。都说闺女长得像父亲,而二娘是三舅舅的姐姐,那么我可以想见,二娘年轻的时候,定然也像她两个侄女的模样,面容姣好,惹人喜爱。

我仿佛看见,在二娘去世的一刹那,一个仙女从二娘的身体里飞出,飘飘地越飞越高,那个仙女不时地回望着黄荆屋基,眼里饱含泪水,满是无奈,不甘、不舍,心痛。她曾经来自天国,在人世间她渡过了短短不到四十个春秋,而今将要再次回到天国。在人间的四十年,她是快乐的,她是幸福的,小时候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疼爱有加,婚后家庭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丈夫疼爱,膝下有儿有女,儿女也孝顺,家庭是圆满的,她很知足,也很满足,她感到非常幸福。可如今自己即将离开人世间再次回到天国去,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人世间的丈夫和孩子们怎么办,丈夫少了爱人,孩子缺了母爱,他们今后的日子将是怎样的光景,她不忍去多想。

二娘去世后,二爷并未再娶,我想,一定是因为二娘是一个如此完美的女人,二爷疼爱她,他并不想再让另一个女人来占据他的心灵,再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代替二娘在他心中的位置了;还有,二爷应该是考虑到几个孩子都还小,他或许担心娶到一个对孩子们不好的后娘,他不想让孩子们受到丝毫的伤害。二爷的想法是悲情的,是自然的,是朴素的,因此他宁愿自己后半生孤苦伶仃,默默苦熬,也不愿再娶。否则,有着父亲,四爷,幺爷的关心,为着一个家庭的完整,他几个弟兄怎么也不会让他的后半生一个人孤独渡过。

二娘去世后,少了能干二娘的操持家务,二爷一家的生活变得非常凌乱、艰难、辛苦。

二爷当了一辈子生产队长,个性强悍、脾气暴躁,做事麻利但不讲质量,做为生产队长,完成队里的各项生产任务他得起模范带头作用,二爷经常是顾了队里的事,顾不了家里的事。

如果二娘还在世,她一定不会忍心年仅十五岁的国芳姐姐以稚嫩的双肩,担负起整个家庭繁重的家务,还要照料三个年幼的兄弟。

如果二娘还在世,当德成大哥、德毅去当兵的时候,她一定哭红了双眼,牵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让他们离去。

如果二娘还在世,当德斌二哥在高高的梨儿树上摔下来的时候,她一定急急地奔过去,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慰。

如果二娘还在世,当看到德毅小时候玩打谷机,不小心把手指夹破,鲜血直流的时候,她定然心痛得眼泪直流。

缺少了母亲的关爱,孩子们多半是有些调皮,德毅做了捣蛋的事,也被二爷抓起来打,如果二娘还在世,她一定会和缓地劝说着二爷;小时候德毅笑说二爷洗菜只洗一道,会把泡过菜的水倒入炒菜的锅一起煮,如果二娘还在世,她哪会忍心让二爷这样敷衍炒菜;我和德毅从黄荆屋基走路到越溪中学读初中,大冬天德毅只穿一条单裤,如果二娘还在世,她怎么会忍心让自己最小的儿子受到这样的苦。

如果二娘还在世,当见到国芳姐姐的孙子,她一定会笑盈盈地抱抱这个,再抱抱那个,放下这个,再抱起那个。

如果二娘还在世,当听说德成大哥在部队立了军功,当听说德毅在部队考上了西安陆军学院的时候,她一定幸福得热泪盈眶。

如果二娘还在世,她一定会和二爷一起牵起孙子孙女们的小手,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嬉戏玩耍,享受天伦。

德成大哥退伍后,在县肉联厂当了办公室主任、肉联厂厂长,后来创业开过豆花店,堂嫂唐姐姐做的魔芋烧鸭子口味一流,德斌二哥家开了床上用品店,德毅退伍后在县中医院当了总务科长,平时喜好钓鱼,经常能钓到各种鱼,他也烧得一手好菜。如果二娘还在世,他们一定会割最好的肉,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花,再盛上一盆可口的魔芋鸭子,德毅会烧好他刚钓着的新鲜鱼,让你慢慢享用;他们一定选上最上等的被面,选最好的棉花做床被子,让你睡得安稳、舒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逮,世间却总有这些让人无法想象的遗憾。

昨天,读到德成大哥怀念二娘的回忆性散文《二娘,你在哪里》,倍感伤心,二娘去世后二爷一家人的艰辛生活又一遍遍浮现在眼前,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大多半的人,过得都好难好难。

文末大哥那一声声对二娘撕心裂肺的呼唤,“二娘,你在哪里?”“二娘你回来吧,再看一看你曾拥有的家。”“二娘,快回来吧,我们一定会好好孝敬你!”读之让人泪眼婆娑,让人心如刀绞,让人痛彻心扉,让人肝肠寸断,那是一个幼时失去母爱的孩子的真情流露。

德成大哥如此地深情地呼唤着二娘,国芳姐姐,德斌二哥,还有德毅又何尝没有千遍万遍地这样呼唤过二娘。

德安大哥说,有娘在家就在,娘走了家就散了。是啊,父母在世,儿女再大都是孩子,父母就是儿女的依靠,这就是父母存在的意义。

父母的存在,不完全是给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他们长大后,会遇到很多的痛苦,到那时,小时候的快乐与幸福,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与安慰。当孩子想到自己的父母的时候,内心便会会感受到温暖,充满着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信。

每年过清明节,我们邹氏子孙都会聚在一起,沿着后山青龙梗上的小路到上青龙嘴敬祖先,敬完上青龙嘴的祖先,我们便会沿路返回,回到黄荆屋基后面的竹林头,在那里从上往下敬姨公姨婆,敬外公外婆,敬大舅舅,敬我们的二娘。我没有见过二娘,但我在敬二娘的时候,仍口中念念词,愿二娘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愿二娘在天上保佑我们邹氏子孙平安、健康,保佑我们邹氏家族繁衍昌盛,生生不息。

二娘去世后,埋在黄荆屋基后面的竹林头,因此,其实二娘并未离我们远去,她一直守护着黄荆屋基,保佑着她的亲人,保佑着她的子孙。

德明三哥说,下次回老家的时候,一定在她老房子附近安一盏路灯,让她出行更方便,心情更光明!我觉得他说得对,安一盏路灯,让她出行更方便,心情更光明!

怀念我们早逝的二娘。

邹泽军

南京慈悲社

2021年正月二十六

三、想起二娘

耳畔响起儿女对娘的痛苦呼喊,撕心裂肺的呼叫。我的二娘,三十九岁就离世了。丢下二爷和还小的四个子女,依依不舍地含泪离开了。二爷伤伤心心地哭了一下午。二娘走了,国芳以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务的重担,到兄弟们長大,她却累趴下了。好在邹德成三弟兄心存感恩,他们長大后,条件改善了,帮国芳买保险,帮小波王玉找事做,买房子给资助。回报姐姐,值得称赞。邹德成当兵,我已在部队,邹德利当兵我巳转业,我找县武装部战友帮忙,找县医院医生提供帮助,使邹德利顺利当兵。我有时和建军闲谈时说,别看二爷没文化,他找的几个媳妇都很能干,家庭关系也融洽。二爷的几个子女都很有志气,家庭幸福,他的孙子都像二爷二娘,身材高挑,都很聪明。这是二爷二娘感到欣慰的地方。愿二爷二娘在天之灵安息吧。

二娘在,二爷虽苦,家庭是圆满的,二娘一走,二爷就更苦了。背着邹德利犁田干农活,回家还要做饭干家务,二爷苦,孤苦伶仃走完下半生。由此引发人生感慨。在这里,我讲三个身边的小故事。我们厂保卫科干事杨远明,当兵出身,在华阳派出所工作时,有位同事的父亲瘫痪在床,喂饭喂药,由于长期卧床,排不出大便,每次要用手抠。由此联想到他自己,即立遗嘱,如抢救以后生活仍不能自理,则拒绝抢救,子女无费,并将遗嘱公证。他说太难了。故事二,华阳开心太极拳队拳友冯玉梅,她奶奶百零四岁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人,白天两个八十岁的儿子轮流守,晚上十三个孙儿孙女轮流守。故事三,我们厂子弟学校的李德文副校长,七十岁生病,癌症,他二女儿李梦辞掉工作,专门回家护理父亲,至到去世。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家贫无贤妻,要当好孝子也不容易。个人有个人的事业,个人有个人的家庭,都要生存。只要尽心就好。

二娘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了,但她没有远离我们。我每次回到邹府大院,就会想起已经过世的亲人,其中就包括二娘。二娘的人品和人格,二娘的厨艺和手工,永远值得后辈们学习。

邹德安

2021年3月9日

加拿大多伦多市

四、怀念我的大姑

昨日,大表哥发来近日写的文章《二娘,您在哪里》,读得我泪流满面,甚是伤感。文中的“二娘”是表哥的母亲,也是我的大姑。

大姑在我出生前两年就去世了,年仅39岁。今年是大姑90岁诞辰。我对大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从母亲和几位德高位重的长辈的时常聊天中而来的。大姑幸禄鹅是我父亲六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大,幸家在当地也是一个有威望的大家族,她从小灵巧能干、性情温和、待人友善(这与我父亲极其相似)。据上辈人说,大姑生辰八字不好,不宜结婚成家。爷爷和奶奶就视她为掌上明珠,不舍得让她出嫁,到大姑24岁大龄时,因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还是经人介绍,嫁到了邹府。邹家是个厚德之家,大姑父弟兄四个,住在一个大院里。他们和睦互敬,相互扶持。大姑的贤德孝顺,在邹家也深得好评。这个幸福之家,在小表哥出生的那一年,厄运却不幸降临大姑身上,因重感无钱医治,终于撒手人寰。奶奶也因此而受到打击,病魔缠身,相继去世。邻里老人总说我大姑是没逃过命,可我认为,如果能像今天一样的医疗和经济条件,大姑也许该活到儿孙满堂,尽享天伦的年龄。

大姑去世后,姑父和15岁的大表姐,支撑起这个家。此后姑父终身未再娶,他把几个儿女扶养成才,如今个个都有出息。

虽然大姑去世得早,但是我们和大姑的家关系,一直很好,姑父待我们,犹如自己的儿女一样亲。如今回忆起小时候,每当放假就愿意去他们家玩,他们家的大院子,和古式木头板壁的房子,新奇的吊脚楼,还有对他家各种果树果子成熟后的诱惑,更重要还是姑夫一大家人,待人亲切和热情。大姑去世后,我的父母也把表姐表哥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和关爱。如今我们这一代都已步入中年,他们在我心中,也跟亲兄弟姐妹一样的亲切。

邹家姑父一代弟兄四个和表哥这一代堂兄姐妹中,许多人都颇有建树。他们这一大家人团结孝顺,互帮互助,格局高,懂感恩。今年大姑九十岁诞辰,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大姑的怀念。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做贡献,深得乡亲近邻们的称赞。他们对过世的长辈充满敬畏,对身边的人赋予爱心,大姑和姑父九泉之下,也该感到欣慰了。

昨晚伤感时刻,女儿安慰我说,大姑婆那么优秀,她就是神仙下凡,完成她的使命后,又回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如此想来,最后心里便有些释然了。

今早看到了邹泽军兄弟的文章,写得面面俱到,感人至深!从你们几个兄弟的文中,读到了大姑在生前的真实生活写照,再现了大姑在邹家生活的十五年里,如何在艰难困苦的年代,操持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看到了邹家人对大姑优秀品德的赞扬,感受到你们在大姑去世以后,所带来的伤痛和对她的怀念,更进一步了解了国芳姐姐以及三个表哥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有好多故事,之前还没听说过。佩服邹家弟兄在困难面前互相勉励,自强不息。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我最想表达的想法。

我三爷和妈妈都走了,他们最疼爱我,但回报却是最少,而且远离他们,就是留给他们最大的遗憾。虽然成家后,我也在尽我所能,为他们置办衣物、电器和营养品等,但是微薄之力,抵不上给他们一点点陪伴,抵不上逢年过节和他们团聚一起感受快乐,抵不上在他们生病时端茶递水,洗洗头擦擦澡,能带他们去求医问药(在这方面,我也感激哥嫂的付出)。但是,在我心里还有最过不去的坎儿和遗憾,也许邹哥你最了解。

昨晚,我们一家三个再次提及此事,他们俩这样劝慰我:事情过了,凡事往好看。父母已经不在了,保持哥嫂姐妹关系融洽,是父母在天上最愿意看到的。我觉得女儿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年前,我几个哥嫂分别给我寄了腊肉香肠,还有我最喜欢的折耳根等。我结婚后,父母和哥嫂一如既往这样宠爱我,今年我的感受特别不一样,收到快递我都哭了。我还是很庆幸,我的哥嫂姐妹侄儿侄女们之间关系处也很好,逢年过节他们团聚的日子其乐融融。我希望我们家,也像你们一样保持团结互帮,更希望我们下一代像你们有高的格局,以此慰籍天上的三爷和妈妈。

幸智仙

2021年3月10日

五、怀念二娘

今年农历二月初八,是二娘九十岁冥寿的生日。一周以前,远在成都的德成兄告诉我,我说二娘去世太早,令人惋惜,让人痛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纪念一下。今天,我看到他写的一篇文章,读后让人感动,不能释怀,勾起了我对这位黄荆邹氏祖先的一些回忆。

二娘名叫幸禄娥,大概在我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因病而去世了。因此,我对他的记忆并不很深。但有几件事,我还是有印象的。

一是她很喜欢我们几个弟兄。黄荆大院,住着我们四大家人,也就是父辈的四个弟兄,外加我奶奶的妹妹一一我们喊姨婆的一家。邹氏家族,一年接一个地出生,小儿女不少。二娘那时也有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她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对我们一视同仁,对我们这些侄儿侄女辈,如亲生骨肉的一样地对待。也可能因为这一点,我父亲买什么布匹类的东西的时候,都是两份,母亲一份,二娘一份。但其他人是没有的。外界理解为父亲和二爷只相差三岁,情同手足。

二娘随时请我们吃饭,一有好东西吃,也会送给我们,不论多少。在我的印象中,她十分能干,很会弄吃的,我们也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她的厨艺传给了国芳大姐,以至于我在多年以后,在姐姐所炒的菜中,还能够回想起小时候,在二娘家吃饭的味道。

二娘为人正直,很尊重二爷的意见。她娘家人多,是一个大家族,但她从来不把东西拿回娘家,也不为娘家去争什么利益。本村也有三家姓幸的,说起来也是沾亲带故的,但她从来都是邹家第一,甚至是邹家唯一。这一点,为许多人树立了榜样。我母亲今年95岁,她兄弟就在同村,以前还是邻居,她从来也是与二娘一样的,但大爷却更加帮助了她的娘家。

二娘针线做得好,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我小的时候,也穿过她做的衣服,还有鞋子,至今觉得温暖。在我的印象中,她一天到晚都在楼上,很少下地干重活,我想,也许是二爷太爱她,不愿意让她下地。据说她在邹家生活了十五年,但以自己努力,为邹氏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娘很少讲话,但从来表情丰富,热情待人。她从来不打自己的儿女,也没有打过我们。小时候,我虽然喜欢读书,但有的时候也喜欢跳来跳去,她从来没有因此而生气,也没有吼过我们。

据说她是二十四岁了,才嫁到邹家的。是因为八字先生说她八字不好,不适合成家,所以才拖了下来。大爷在乡政府工作,而他们家在政府旁边,所以和他家很熟悉。二爷也没有成家,大爷看这个姑娘不错,就请人去说媒,不料说就成功了,她就这样嫁到了邹府。没想到,这样优秀的人才,她三十九岁就因病而逝了,造成了邹家历史上的重大损失。

二娘的坟墓就在黄荆大院后面的竹林中,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看一看。有时我想,二娘虽然去世五十多年了,但她似乎从未离去,一直守护在老宅的周围。

下次回老家的时候,我一定在她老房子附近安一盏路灯,让她出行更方便,心情更光明!

怀念我早逝的二娘。

邹惟山

2020年3月8日

武昌江南云台

六、播种春天,创建和谐的使者

你喜欢蓝天白云吗?你喜欢绿油油的春天吗?绿色是春天的象征,绿色是环保生态的体现,而中国邮政则以绿色为标志肩负着通信的使命。

几十年前,通信不发达,特别是乡村没有电话,没有手机,如果身在远方或有远方亲人的人每天最盼望地是远方来信,每一天最想见,最受欢迎的人应是从事邮件快递的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和连结亲人感情的纽带。他们是播种春天,传递亲情,创建和谐的使者,是最可爱的人。

而我们邹府大院有这么一位长辈一生从事这项特殊使命的人。他就是尊敬的四爷邹学余。这项工作令人十分羡慕而不可求,但也是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四爷从初中毕业后不久在越溪邮政所从事一线邮件传递服务工作,每天从越溪骑自行车送碗厂,回龙,富强,复立方向的报纸和邮件,来回16O多里路。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还是三伏三九雷打不动,照跑不误。记得他讲,有一次他跑邮路回来后,有朋友打赌输了5斤肉,半斤饭,半斤酒,由此可见他的的工作多么艰辛,多么劳累,体能消耗多么大。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强壮的体魄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也许是劳累的原因,他爱喝酒抽烟,抽烟每天两三包,手指熏得象老腊肉一样。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业务精通,能力很强,曾任过沙湾,回龙邮电支局长。他性格开朗豁达,广交朋友,熟人多,特别在越溪,回龙一带认识和称颂他的人真不少。

他把欢乐和笑声洒在黄荆大院。每年春节回家,侄儿侄女难得一聚,他和么爷,鸿志,国宇,两个双兄弟,德利,小妹,唐姐和我都是黄荆屋基快乐驿站的成员。下象棋,打扑克不赌钱,老少同乐,欢快多多,既使输了两个长辈同样蹲板凳,钻桌子,有时侄儿们还抬桌子跟着走,他起来高兴得合不拢嘴,眼泪笑出来。晚年他有时打错牌捡起来,小妹有时善意埋怨两句,国宇有时也风趣地说:“四爷的牌是风吹下来的。”打双扣叫朋友一般叫大牌为朋友好出力,而鸿志叫法新颖搞笑,专叫最小牌第几个为朋友,有时弄不清是敌是友乱给分而最后后悔。春节期间一般很冷,但大家熬夜守夜战通宵,在人困马乏时,么爷幽默地说:打到天亮早点睡,免得熬夜人吃亏。三庚半时大家饿了,有一次把六奶奶放在碗柜里的香肠吃了,天亮后主人起来发现以为被老鼠偷走了。四娘有次找小双兄弟有事,国宇说:小双在吊盐水。她不知真情就骂人道:刚才都是好好的,怎么就吊起盐水了呢?多么风趣,多么幽默,多么开心。象这种老少同乐,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恐怕少见吧。

四爷一直对我很关照。一是我读初中时,班主任老师蒋于鹤告诉我同他去越溪区公所参加学习毛主席五七指示三好学生代表会,我住在四爷邮电所那里。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去开会,四爷就拿了一件邮政工作服给我,一直穿到当兵入伍。二是当兵离家时,大爷,四爷,么爷,么姑爷各给了我五元钱,到部队后领到两个津贴12元后又把长辈给的2O元邮回给了二爷供兄弟读书。那时的五元钱值钱,在长辈工资不多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从牙缝挤出一点钱给我,真是难能可贵。三是在部队时连长找我给他买天麻。我从农村入伍很多是无知的,不知天麻是什么东西,我写信给在甘肃女儿家避难懂医的王有余帮助,结果邮来是纳鞋的棉麻,只好给他邮回。后来又告诉四爷,他在越溪区医院买了半斤给我邮来解了难题,心里十分感谢。我转业回到威远国营食品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后来是肉联厂生产厂长,四爷也利用休假,出差时到家小住叙旧聊天很快乐。他身患重病时,我到越溪看望过他。病故后因我厂属外贸加工厂正注册丨SO2OO0国际标准验收,我是分管产品质量劰负责人兼管理者代表,要接待省商检局验收离不开身,深为遗憾没能送关爱有加的四爷最后一程。现在想起他,我内心都感到十分悲痛。

一转眼他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他如生前一样没离开过我,在梦里常见到他。他还是那样谈笑风生,还是那样抽烟喝酒。愿他在天堂天天那样无忧无虑,天天那样幸福快乐生活。

邹德成

2020年11月7日

七、辛苦了,队长!

天马峰下青龙嘴边黄莉屋基是我祖辈和父辈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一生的汗水洒在了这片贫脊的土地上。这里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和温暖的家。

我的父亲邹俊才,又名邹大贵。1932年农历腊月初二出生在玉林寺,后随祖父祖母和长兄来到桐梓堡。解放时,搬进了现在的黄荆屋基。2007年正月二十六日病逝,享年75岁。他父亲邹朝榜、母亲李金花,有兄弟姐妹7人,兄弟5人在世4人,他排行占二没读过一天书,比长兄小两岁,他俩从小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放牛割草,干农活形影不离,有时打架,同时上阵互相帮忙,直到晚年大爷喝酒他也喝酒,大爷抽烟,从不吸烟的他也学着抽烟。解放后,大爷读过私塾,有一定文化,当过公社乡长。父亲也曾立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据说考上空军,到达仁寿时,祖父祖母担心当兵打仗随时可能牺牲,加之家中无主要劳力种庄稼,要求当乡长的大爷把父亲叫了回来。当然,如果到朝鲜可能成为烈士和英雄,如果能凯旋归国,也许会跳出农门,混个一官半职。1954年22岁时,在大爷帮助下,天二娘牵线搭桥,母亲幸禄娥与父亲组成了幸福家庭。母亲出生在有名望的幸氏家庭,身材高挑、漂亮大方、心灵手巧、为人和善、勤俭持家。厨艺和针线活精湛,深得家族和乡邻赞口不绝。他们相敬如宾,共同生活了15年的幸福生活,母亲不满40岁,因病离世丢下4个还未成年儿女撒手人寰。他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里里外外、忙前忙后,生活的重担、抚养子女的重任全压在他的肩上。为了儿女他未再娶,辛辛苦苦劳累一生,2002年8月终于病倒了。高血压引起颅内出血,昏迷不醒。

二弟邹德斌,姐夫租车送到县中医院,在幺弟邹德利的精心安排下,最好的医生及时抢救治疗有了好转。出院后多亏在德利和左三妹的精心照料下,能起床拄着拐杖走路了。70岁生日时回到老家。第二次复发治疗出院时,鉴于邹德斌教书太远,弟媳没有代课,在外做生意,家中无人照管。我和德利单位工作忙事情多,我每天也要上夜班,加之我俩住的楼层高,活动空间小,担心二爷一人在家不放心。我们三人商定,送二爷到县民政局养老院。在这里两人一间,有专人护理,老年人多,生活有规律,活动的院坝大,条件也很好。在他的房间,我们单独摆放电视机、买了收音机,经常抽时间陪他,有时他一人拄着拐杖到院外公路上转耍。在这里住了三年多。最后病发是他所信了一个卖狗皮膏药的人的话,买了他的药酒来喝,再次脑溢血加重了病情。四肢麻木,全身瘫痪、卧床不起,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三次住院,德利小波我们三人轮流照看。出院后接到我家里照料了30多天。春节刚过,也许他有预感,幺爷、幺娘、邹英来看他,他说把他送回老家,担心死在外面。第二天一早幺爷和德利回家寻找护理人员,安排妥善后,兄弟派中医院救护车送回老家。不到20天,他老人家离开了我们。

回顾他的一生,勤劳、朴实、节俭,极其平凡,没有引人注目的闪光亮点,但他有四个优秀品质和四个方面的贡献,值得人们点赞称颂,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四个优秀品质:

一是待人和善,热情大方,不怕吃亏,传承了祖母的优良品德。他说话客气、笑脸待人,不管亲戚朋友还是外来人员都热情招呼,端茶送水。幺爷常说:二爷最像祖母的为人处事。据说一次补瓷盆的匠人到家;二爷不仅招待了生活,走时还打发毛巾。他卖水果,价钱低、熟人多,一路连卖带送不到越溪街上,东西卖完了。遇到本队上街的人,不论多少,也要每人招待热面一碗。很多人是舍不得,做不到这一点的。七十年代买糖凭票,他为了不让大家误工,影响生产,把全队票集中起来,统一到供销社买回再一家一户分,分到最后我家的糖没有了。他的善良、大方在市场开放后,也会被不良商人利用。有一年,家里辛辛苦苦喂了三四头大肥猪。因二爷不知行情,贪利的中介人和猪贩子乘邹德斌、王淑花教书不在家,骗父亲低价卖了。王淑花回来后,追到双土地下面的石巷子,讨回了几百元的损失。

二是乐于助人,处事公道,解决了不少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农村文化落后不良风俗习惯多,斤斤计较,占小便宜的人不少。往往为争边界、分财产、小孩闹矛盾等纠纷找队长解决。父亲站在公正立场上摆事实、讲道理、断公道,解决问题。遇到哪家修房造屋,红白喜事,他热心帮忙,积极张罗。王希才、蒋学余受重伤、生重病,他还亲自送医院救治。姨公去世突然,女儿较远。组织全队人员帮助妥善安排了后事。他还多次成功为人做媒。唐建泽爱人因夫妻矛盾离家出走回娘家,二爷带着他们到荣县把他的老婆接回家,使其重归于好。从黄荆屋基到村小学,早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狭窄的泥泞小道,要经过上山关堰塘,小学生读书不安全,他和表姑爷王希圣义务修路,泥滑地方挑炉渣铺垫好。他一生做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村民们称他为好队长。

三是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兄弟情谊深厚。他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同房居住的姨公、姨婆、王有余、六奶奶也十分尊敬。“极左”的时候,大队组织批斗王有余、六奶奶,但在生产队父亲从来没有为难他们。六奶奶是幺爷的岳母,应值得尊敬和爱戴。二娘走后,我也学着煮饭,老人家曾几次帮我生炭火,推磨添磨。她晚年时,我们三弟兄回老家,不管50、100元,多少都要表示一点心意。

二爷在农村、没什么经济收入,有时生活也困难,叔爷相当照看。大爷买回布料与娘娘平分、提供灯油,少分摊祖辈供养,两个兄弟煤厂上班都给予帮助。幺爷当校长后,对兄弟和弟媳教书代课、唐西容调动,减少授课报考师范给予帮助。当杨义文幺舅从外地迁入队上无住房时,父母把新修不久的两间房子让其安家。幺爷扩屋、购队上芊子屋时提供帮助。四爷建房时,屋基上有一个堆放炭渣的小山。父亲安排修保管室坝子,组织人力挑走小山,腾出了屋基,可谓一举两得。大爷工作长期在外,山上生产队分的红苕,娘娘无法挑回,二爷和幺舅帮助运回。大爷请人在牟家坡打煤炭,二爷叫上幺舅,二姑爷、泽哥、三哥把煤挑回屋。姐姐结婚后,三哥在双土地加工房打米,大爷家吃的米,包谷基本上是三哥挑去打好风净送到家。邹府各家只要有事,需要帮忙的,二姑爷一家人都乐意出力。特别是逢年过节,他们都把邹府大院的人全部叫过去吃饭。父亲他们兄弟之间关系融洽,情意深厚,不管哪家有好吃的东西都聚一聚,喝一盅,哪怕是烂红苕酒,也喝得高兴。二爷跟二娘学得好厨艺,当有好吃的东西时除把叔爷叫来喝酒外,还分别铲上一碗叫我们给娘娘、幺娘送去尝一尝。这种情谊很感人,二爷对每个侄儿侄女一视同仁,疼爱有加。两个小双兄弟小时候十分调皮,一次四爷将两个吊打,他俩像当年地下党员一样表现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二爷知道后,上去解救下来。

四是刚毅坚强,勤俭持家,培养子女成家立业。二娘去世后,二爷当时只有38岁,中年丧妻打击很大,四个子女又小,队上事情又多,生活压力太大,但他没有被压垮。他和姐姐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通过艰辛努力,三个儿子中一个考上威远师范,两个儿子是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三个孙女都读了大学有了工作,其中邹珮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还留学日本。这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对国家和社会四个贡献。

一是几十年来,他带领全队社员落实了上级的各项农业政策,组织生产完成了每年上交国家的公粮和各项农业税收。每年上交公粮约一万斤。

二是他带领全队社员主要承担了兴修上下山关堰塘的挑土,夯堤的工程任务,同时还改良土壤改造了很多的梯土梯田,保证了我队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并惠及周边社队。三是充分发挥果技专业人员王有余的技术特长,组织全队社员和各家各户在所有田边土坎自留地上栽种了李子、梨子、樱桃、蜜桃、柑桔、核桃等果树。每年的春、夏季节满山遍野风景秀丽花果飘香。劳动日价值由原来一角多提高到五、六角。成了全县先进生产队,当年在全县五干会上父亲还介绍了经验,不久县里还组织全县分管乡长来参观学习。

四是在2000年前他带领全队社员,通过协调土地、积极筹资,组织人力打通了从双土地到黄荆屋基的碎石公路,为现在铺水泥路面奠定了基础,他为当地村民交通出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邹德成

八、天空的繁星

题记:繁星好似一颗颗闪亮的钻石,是一种梦幻,却又美好的东西,无需疯狂的想要去拥有,也许最美的繁星只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回想三年前大学即将毕业时,我对三爷说,我以后想从事房地产金融相关行业,三爷知道了,便引荐了上海房天下金融总监与我认识,我便从成都起飞来到了上海。这里可是中国金融的命脉,当黑夜降临,我来到这里的外滩,看着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的东方明珠,和那黑白两道都不敢动的和平饭店,我的梦想似乎显得格外的廉价,连空气里都是金钱的味道。远处的高楼大厦耸天入云,不愧为魅力之都,但望向黑夜的天空,似乎没有一颗星星在闪烁,为我指路,我辜负了三爷对我的期盼。

在第五天的夜里,我定下了返回成都的机票。在值机的那一刻,我人生的轨迹似乎发生了改变。每个人的路都有所不同,但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我相信天底下所有的事情,最终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就像路一定要靠自己走,而不是只能靠大脑去理解。

回到成都后的三年,我心态、心境也与那时截然不同,我依旧选择了从事房地产金融这个板块,但这个行业给我的感受,就像是拿起了杀猪刀,再也写不出毛笔字一样,让我得到了许多本不该属于我这个年龄的东西,也承受了许多压力。我看着父母亲一天天变老,白色的头发也逐渐变多,加上还得照顾我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外婆,以及高龄的娘娘,我才意识到,这把刀我得牢牢握紧,就算前路满是荆棘,也得顶着头皮冲出去,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我还年轻,吃苦趁现在。

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不是买一套房,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是以此来炫耀,虽然在两年前,我和家人一起努力落户高新区,千辛万苦买下了一套房,也涨了不少,但我内心其实并不开心,成为房奴后的我,幸福感降低了不少。这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父母亲也最希望看到我生活得健康,好像一个我也没完全做到。有段时间确实心态不好,这里对不起你们了,但我会努力锻炼身体,多分泌多巴胺,慢慢就会调整过来,还请你们放心。

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痛就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出生是痛,死亡是痛,而在这两段的中间,我们还将经历各种各样的身痛、心痛,穿越痛苦的方法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理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倒也不必始终将痛拒之于门外。唯一要做的,是不要忘记给自己点燃一盏名,叫希望的灯火,我们在痛中治愈,我们也在痛中成长。就像普希金在诗中写的:“灾难的姐妹,希望永远会唤醒勇气和欢乐”。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越长久,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由痛苦转化而成的财富,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拼尽全力好好生活。

在此刻,天空的繁星似乎已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星云赶路不问老天不平,父母还在身后看我输赢,只努力天下无可乘之事,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

邹胜利

2021年3月13日

成都天府新区

九、老蒲传

老蒲者,杨克诚也,小名蒲林,同辈戏呼蒲志高,多谓之老蒲。

老蒲,蜀仁寿人氏,五六年生,先随其父居汪洋涂家庙杨家桥,六十年代,朝兴集体食堂,其家因饥而亡者,十一去七,仅余祖母,幺爷,幼弟及已,后得其姑父邹大富襄助,迁至威远越溪黄荆屋基。初,放牛喂猪,稍长入私塾,合五载,得小学毕业,因家境贫寒,遂弃学专事农耕。

改开之初,远赴沙湾,学凿石之技,经年乃成,技精艺纯,为众所赞。旋,其弟因事远游,不知所踪,遂弃凿石之业,回黄荆重拾农事。初,其姑父大富多有督促,遂勤于耕种,尚不愁温饱,然家无积产,无女愿适之,遂不曾婚配。随改开深入,城阙复苏,村中青壮多进城务工,留者多老叟弱妇幼童,逐生麻将之娱,继兴赌博之风,以至农事耽误,田土荒芜,乡村呈凋敝之状。及至其姑父入城养老,村中少有督其勤者,老蒲亦随风日渐懒散。据闻,其后经年,多不居其屋而云游四方,饥饱不均。某年冬日寒夜,跌于双土地坡坎,翌日为乡邻所见,已卒,府遣人草草火化,骨灰不知所踪。

老蒲者,幼失恤,性温和,勤思索。及至成年,勤于农事,兼有凿石之技,本可温饱自足,或可娶妻成家,生子立业,奈何世风日下,以至飘零江湖,失足而亡。观其一生,其生也艰,其长也难,不婚不娶,终至飘摇一生,表因在世风,随波逐流,亦赖其父母早亡,无人引导,然根亦在心性不坚,随风失志。今哀其之不幸,亦怨其之不争也。世人当警之。

其一生亦有诸多趣事,令人捧腹,乃记述一二。

老蒲者,学历不高,然喜读书,尤喜古籍,劳作之余,常独坐屋前,头枕于门框,远持古书,细品细味,念念有词,津津有味,达废寝忘食之态。乡人戏曰:汝不事劳作,何以为食?答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尔何知之?众皆哂之。

老蒲者,喜观山察地,研风究水,曾谓乡人曰:安可欺余,不听吾言,吾碎山中一石,尔等皆无水可饮也。众谓之狂言,不信,皆哂之。

老蒲者,亦喜与众行扑克之乐。游戏之规,赢者可坐而玩之,输者须蹲而玩之,或罚输者钻桌。众皆依规而戏,独老蒲笑而不语,输亦不蹲不钻,众皆无奈。

黄荆有杀猪贺岁之风俗,家家户户宰杀一二,老蒲多受邀帮办,主去猪毛之事。某年岁末,老蒲正忙于刮猪毛,旁蹲一小儿,乃将姓中军者,细审,乃曰:怎么刮不脱呢?突见老蒲怒曰:勒个龟儿子,乱说。并掷去毛之器击之。初不解,细思,乃老蒲忧小儿一语成谶也,遂大笑。

时黄荆间有野犬出没,夜间多嗷嗷大号,乡人不甚其烦,皆谓之老蒲:何不设机置巧,捕而分食之?老蒲曰:然。遂于野犬活动之所,多设捕杀之器,待夜间野犬纵横,为机关所获。老蒲设捕犬机巧,盖大石板于上,下支一签,签上悬肉,犬食肉,晃其签,动技关,石落则压犬,百发百中也。某日,老蒲复设机巧,期捕犬饱食。翌日,率众查之,见签弃于石外,肉亦无,而野犬无所获。老蒲甚疑,众皆谓:野犬已精于此道,仅取其肉而可全其身。老蒲观而察之:缘何签签在外?岂不奇而怪之?众皆不语,遂大笑。

今记其诸趣事以忆之。

邹泽军

南京慈悲社

2021年3月14日

十、黄荆哲学笔记一百条

1、我们大家要在这里多交流,多讨论,多探索。看来许多事需要直接交流,直接沟通。如前几年所议改青龙水河道事,有人说某人反对,后来我直接问他,说从来没有反对过的。这就是没有直接沟通造成的误解与误传。

2、世上少有不朽的东西,也许只有文学、艺术、思想和人格可以不朽。有的人什么都没有,还做坏事不少,当然就会速朽。经典文学作品,千古艺术名作,会传之后世,惠及后人,与山河同在,与树木共生。

3、我们只是每年回去一段时间,不可能一直在那里隐居,因为我们的事业在外面,在文化与学术的创造中。老宅只是尽力保护,也不可当成财产。祖先留下来的,当然需要继承,需要保护,不能丢失。

4、我本来想在老家有更多的投入,但有的人之表现,让我改变了这一想法。一个人不识字也就罢了,没有见过世面也就罢了,没有远见也就罢了。如果家族心也没有,正义感也没有,还胡作非为,那如何可以受到尊重呢?

5、我的经验就是,从来不听、不理、不管这些非正式的信息,也不参与任何人事纠纷,不然我就没有时间写作了。今天写了两篇小东西的,都是关于威远知县李南晖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五十六岁才开始当官。

6、如果我们接受的不是正面信息,而是反面信息,甚至是几十年前的信息,是那种东家长、西家短的信息,那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样的信息源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因为已经封闭、黑暗而腐朽不已。

7、泽军兄弟之所以建一个叫邹府大院的群,并扩大到大姑幺姑几家,目的就是交流与讨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一个家族的发展,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这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相向的力量,共同的推动。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个人的心态和判断,往往与他所接受的信息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要和那些水平过低的人交往,不要和那些素质不高的人交往,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来往,不然,受到影响太大,永远也是那个样子。

9、个人的小九九太多,就不会有公德,不会有大局,不会有格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就不会有整体利益。如果没有整体利益,那你那点个利益,早晚也不会有保障。况且,从长远来看,个人利益也会相当阴暗,相当缺少正当性。

10、邹德光先生,也就是我的二哥,一生勤俭,一世勤劳,一直勤奋,直到今天。聪明、善良、勇毅,负责、担当、睦邻,教书育人受学生好评,尊老爱幼得内外称赞。人到中年,负重求学,资中师范完成学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认真反思。

11、在四川老家四十天,几乎都是阳光灿烂,外出走走,十分方便。而在武汉,阴雨绵绵,外出不便。气候对于人的影响,对于文学的影响,实在是很大。这就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12、读研和任教,压力都很大,我的经验就是做家务,劳逸结合。体力劳动是有益的,并且有大益。三十年下来,既做好了本职工作,也保持了身体健康,又保证了每一个人有好吃好喝的。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13、从s到y,三家三代人中的杰出人物都遭到了误会,而造成了悲剧。一个方面是时代的问题,一个方面是个性的问题。如果性格随和,与为人善,也许就会改善和优化自己的命运。当然,大时代如此,谁也没有办法改变整体。我曾经问过家父,他说,那个时候的当权者,十分讨人嫌的。

手机的世界有多大?当然很大,且很有吸引力。但是,吸引力再大,我也劝大家每天放弃8小时,即工作和学习时间,不看手机。否则,后果严重,到时悔恨不已。

电视的世界有多大?当然也很大,且更有吸引力。但是,吸引力再大,我也劝大家每天只看2一3小时,不可多看。否则,到时会后悔不已。当然,老人无事,可以多看。

打麻将也是如此。打牌好玩,老年人无聊,打一打麻将,长牌,扑克,下一下象棋、围棋,都是可以的。半天下来,输赢三五十,是可以的。但如果年轻也参与其中,输赢上千,这就变成賭博了,性质变了,就会受到公权力的处罚。

说他人的坏话也是如此。私下说一说,大概就是无聊,茶余饭后。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特别是在网上,说别人祖先的坏话,东家长西家短的,就成了人身攻击,诬陷他人,是一种犯罪了,就会受到制裁。

有人说他家人的奶奶是二嫁,他家的表姑如何偷情,他家的女儿坐过牢之类的坏话,似乎是在讲故事,如果公开地讲,其实就是在诬陷他人,侮辱他人及一众人格,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19、就像鸦片,本是药材,可以治病,但过度依赖,则成了吸毒了。吸毒要坐牢,贩毒则是死罪。这里有一个界限的问题。什么事情都不可过度,过犹不及。中国的传统,还是以中和为美,以仁义礼智信为美,讲究礼义廉耻。而有的人的一生,是一点羞耻心和廉耻感也是没有的。

20、谭绍武,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发展村邓家沟人,1933年生。石匠世家出身,少时与父亲一起出入石场。在改田改土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地煤矿开发时期,以高超的手艺,带领青年突击队,打石运石,支撑巷道,并排除了多项险情。为本地数百户打灶,名震一方。抬石头是一把好手,会唱九十首抬工号子。亦会竹艺,有各种造型,相当精美,远近闻名。

21、王有余,1925年生,四川省仁寿县东林乡五甲地名唐家沟人。父王松武,前清秀才。少年失怙,家道败落。稍长,入本地私塾。后就读青神师范,毕业后在私塾任教,为本地培养了一批人才。解放军土改工作队到越溪前,曾任越溪乡乡长,和队长平富大关系密切,平一直住在黄荆屋基王家中。解放后,曾任松峰乡乡长、识荆乡乡长。放诬陷抓壮丁,后被撤职。在反右和批斗地主运动中受到影响,后出走青海八农场数年。回来后帮生产队栽种果树,发展副业,获当地百姓拥护。晚年居回龙女儿家。1995年过世,终年71岁。抬回黄荆屋基后安葬。

22、有人说写论文难,其实没有那么难。综述他人的东西,介绍一些常识,叙述一种事实,只看材料不看书,闭门造马车,以空对空,当然就难。因为这样的论文,本身就不能成立。

23、以什么形成系列?以问题形成系列是最到位的。一篇东西讨论一个问题,八篇东西讨论八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相关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系列,修订之后,就是一本书。

24、我们的几个传统:一是文本细致研究,二是实地考察与田野调查,三是善于发现问题,四是收集原始材料并关注当下,五是敢于讲真话和实话,六是理论创新,七是以文而行走天下。

25、学位论文,是系统的、专题的研究性论文,不是随感,也非评论,因此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论述框架。章、节、目,引言之下一、二、三,结语之下一、二、三,是不能少的。外在的形式,体现的正是内在的要求。

26、如果你分不出标题,就说明你的思路不清晰,逻辑思维不严密,科学研究方法不当。如果在一个角度之下,有层次、有要点地展开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不可能分不出层次,得不出要点,拟不出标题。外在的要求,体现的也正是内在加本质。

27、在学术论文中,引文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连续排列。引文的的目的,在于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就需要分析,需要论证,一条条地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只是材料的堆砌,不可能证明什么,论述什么。

28、平时不写作,临时抱佛脚,这是许多人的通病。写作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技术,一半靠天赋,一半靠训练。因此,平时不练,就不拥有结构论文、引述材料、论证观点、提炼术语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那如何可以完成学位论文呢?

29、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做学术研究的大忌。不论是什么专业,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发现不了前人的毛病,发现不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发现了又提不出来,说实话,就做不了学问,连学术的门坎也进不了。

30、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不能集中进行论述,是许多人的毛病。东条材料,西一条材料,一下历史学的,一下社会学的,一下电影的,一下动漫的,这哪是研究呢?基本上是拼凑。时间的,空间的,要有时空限制,不是什么材料都有用,都能用。集中深入地讨论一个问题,这是学术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31、论文的语言,不能是描写性的,也不能是叙述性的,只能是论证性的。这是文体上的要求,也是逻辑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因此,语言训练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和反复性的。

32、一篇论文,首先是研究对象要明确,要固定,上下左右,中外古今,要加以限制。研究莫言,就不能扯到张九龄。研究俩母山,就不要扯到大别山。你研究俩母山,一切的东西都要从俩母山出来,就不能从峨眉山出来。这才叫科学研究,不然就是东拉西扯了。

33、你讨论的是莎士比亚的伦理观念,你就不能讨论他的诗学观念,你讨论的是他的戏剧,就不要扯到他的诗歌。你要讨论他的诗歌,只有另写文章,下次讨论。一篇论文,只能提出和讨论一个问题,不然就不是论文,而是讲义。

34、每一个人都要思考,自己的论文对此方面的研究,有什么样加推进?对文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推进?对民俗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推进?如果没有推进,那你的论文就没有什么意义,至少是没有学术意义。

35、学术链条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形成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于链条之外。如果独立于链条之外,就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放在学术史的链条中,进行考察,并且也只能是如此。

36、有两种民俗书写,一种是学者的民俗志或民族志,一种是作家的民俗描写和民俗创造,前一种只是收集、整理和记录,后一种则是一种艺术的和美学的形态,这是完全不同的,研究的途径、研究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37、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极其关键。如用普通话写作,那方言土语的魅力就表现不出来,地方性和区域性也许就不存在。所言,对于文学而言,语言并非形式,而同时也是内容。

38、我们的每一项研究,都不可能根据某个理论家的东西,来研究另一个作家和作品,理论先行是令人反感的。可以根据我们所研究的这个作家的自我认识,来分析他的作品。当代学者特别是中国当代学者的东西,一般皆不得采信。

39、许多作家特别是移民作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创作呢?他都移民他国了,再用母语就不太合适,更重要的是运用他种语言,来表现母国所发生的事情,会有新审美创造。如哈金、穆达、石黑一雄、严歌苓等,都是如此。

40、转引,只有一种情况才能用,那就是国外的文献,没有翻译,也找不到原文,除此之外,皆不能用转引。有的人,有全集的作家,也去转引,简直把学术当儿戏。

41、研究综述的写法,不能一篇一篇地介绍,也不能一本一本地介绍。这样事无巨细,都要提到,那篇幅何其了得?也没有了综迷的意义。研究综述,不能只是综述,而没有研究。首先就要有研究,分九方面而述,选代表性论文而评,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是说明本选题的薄弱或空白。

42、参考文献的排列,是有通例的。中文文献,外文文献分列。在中文文献中,著作、报刊论文、学位论文,按时间而排。外文文献中,按首字母而排。也可以有其他排列法,但需要加以特别的说明。

43、对于宗教的评判,不能采取二元对立的方式,不然就会出现问题。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每一门宗教都博大精深,我们很难进行评判。当然也可以研究,但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与高远性。

44、作家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思想,我们可以拫据作品进行解剖,也可以根据其生平经历进行阐释,挖掘其所由及由所往,但不可轻易否定或肯定,这才叫进入了学术研究的门槛。

45、集中深入地研究作品和作家,或以作家来说明作品,或以作品来说明作家。这是文学研究的正途,也是研究文学的有效方法。外在的东西,历史、社会、伦理、人类等,作为背景可用,但也可以不用。文学研究,还是要注重文学之美,艺术之美。不然本末倒置,就得不偿失。

46、在论文中,材料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任何材料,都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如不能说明,则不能存在,只有删掉。

47、对于学术论文而言,论述结构是最重要的,体现在全文的章节目之中。每文必有三章以上,每章必有三节以上,每节必有三目以上,这是基本规则。引言也有三节以上,结语也有三节以上,这就比较完备了。如拟不出,说明你思考不到位,没有研究。

48、逻辑性对于论文的论述结构而言,至关重要。逻辑性,就具体地体现在章与章之间,章以下的节与节之间,节以下的目与目之间。除此无他。

49、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中,不论中文还是英文,都不做注解,也不能引用,这是常识,但许多人就是不知道,一再犯错。虽然是一个外在的要求,但也是出于内在的本质。因为这是论文的附文本,而不是正文。再一点,在形式上也不好看。

50、在论文中,如有一些图像化的东西,如照片、表格、统计数据等,可以增加论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这些也是重要的根据,但每一项都需要注明出处。

51、在论文的后面,做1一3个附录,还是有必要的,如访谈录、调查日记、统计数据、译名对表等,不方便放入正文中的,有一定规模的,皆可以做为附录。

52、学位论文的后记,也需要特别讲究,不可随意而写。一是要有思想性,二是要有具体性,三是要有文学性,四是要有创造性,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抄袭他人。后记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多半是散文,也可以引用,也可以叙述,也可以描写,也可以议论,亦可以抒情。

53、论文有论文的格式,特别是学位论文,在文体创新上很难有所突破。项目齐全,不可或缺。就是注解和参考文献,项目也要齐全,不能丢东忘西的。全文统一,不然别人会认为你是抄来的。

54、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如何列,都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分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两大部分,其下分著作和论文,著作中分作品、论著和译著,论文中分报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全部按出版时间的后先排列。外文系的论文,按首字母排列,也许符合英文的习惯。按时间排列,有时间线索。

55、在引用文献的时候,要注意完整性,不可摘头去尾,断章取义。引文应当还原,对照之下,和原文有无差别。如果有差别,就不可靠。一个字也不能误,一个标点也不能错。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56、在引文之后,注解号在引号之前,还是引号之后?当然在引号之后。如在引号之前,就意味着原文中有此注解号。这显然是不对的。

57、引文时,超过四行的,上下空行单排(双栏8行),前后不需要引号,变体。如四行以下的(双栏8行),融入文中。

58、在某章、某一节、某一目开头一段,就引用他人言论,这是不对的。一是如什么什么领袖语录,是有理论先行之嫌,令人讨厌。

59、在论文中,引文之后,要有所分析,列1、2、3、4。不能说引了之后,又去讲其他的了。那你引用是干什么?

60、不得在文中连续引用,古诗很短,问题不大;如现代文之引文,则需要避免。引一段之后,分析要点;再引一段之后,分析要点。最后有所概括,有所总结,符合逻辑,层次清楚。

61、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许多人都是如此。平时不训练,到时写不出,讲不出,提不出,为难的是自己,快活的是他人。现代社会都是一个竞争的关系,你不行了,他就与你平等了,或略胜一筹,就高兴了。

62、没有大钱,只要能够生活,就是可以的。没有大房,只要能够居住,也是可以的。但不读书,特别是长期不读书,是不可以的。很简单,大字不识几个,谁瞧得起你呢?

63、一个人心术不正,就会危及身体健康。有人在屋后打了一个沼气池,有人在山后打了一个沼气池,有人又在屋前打了一个沼气池,就是心术不正的表现。岂不知潜龙在渊的道理。这些个都先后重病,或已早亡。

64、为一件小事争来争去,即便是一个垃圾池,也争得不可开交。修在那里,离你房子近了;修在这里,离他房子远了。乡下人,没有见过世面,心胸狭小,所以如此。

65、论文写作,并非罗列事实,而是要提出新的观点。而要提出新的观点,就要有更广更深的思考。所以,我一直不主张在论文中去介绍,去叙述,且满足于这种介绍和叙述。

我们这一辈人的最大特点,还是朴实、刚毅、博雅、进取、宽容,甚至能海纳百川,容纳天下。我们不做那种心胸狭小,狭小得容不下颗针的人,不做那种断子绝孙的事。这可能来自于老爷的袍哥闲大爷气度,也来自于大爷到幺爷一代的开阔大气。当然,有时也过于软弱,而看不见恶的存在及其结果。从历史来看,邹氏家族的下几代人,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为人处事方面,大哥有棱有角,不卑不亢,不向人低头,始终保持高昂的意志,获得战友和同事们的称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了政治教导员,在晚年又评上高级政工师,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和重要的央企干部。

在培养人才方面,大哥一直支持我们几个兄弟读书,他的儿女很成才,皆为卓越人才,也值得我辈好好学习。

在保护邹氏黄荆祖屋、为上辈人创造养老环境方面,大哥身体力行,亲自规划、设计和监工,才有了著名的邹府大院。

在孝敬父母方面,大哥为我辈做出了表率。我岳母在武汉三十七年,也生活幸福!向长兄学习!

世上少有不朽的东西,也许只有文学、艺术、思想和人格可以不朽。

66、我们这一辈人的最大特点,还是朴实、刚毅、博雅、进取、宽容,甚至能海纳百川,容纳天下。我们不做那种心胸狭小,狭小得容不下颗针的人,不做那种断子绝孙的事。这可能来自于老爷的袍哥闲大爷气度,也来自于大爷到幺爷一代的开阔大气。当然,有时也过于软弱,而看不见恶的存在及其结果。从历史来看,邹氏家族的下几代人,会有更大的发展。

67、在为人处事方面,大哥有棱有角,不卑不亢,不向人低头,始终保持高昂的意志,获得战友和同事们的称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了政治教导员,在晚年又评上高级政工师,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和重要的央企干部。

68、在培养人才方面,大哥一直支持我们几个兄弟读书,他的儿女很成才,皆为卓越人才,也值得我辈好好学习。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在部队任职,以微薄的工资支持我读书,才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兄弟之情,深藏于内心,并保存至今。

69、在保护邹氏黄荆祖屋、为上辈人创造养老环境方面,大哥身体力行,亲自规划、设计和监工,才有了著名的邹府大院。没有大哥的努力,就没有黄荆屋基的今天。一个家族,没有人牵头是不行的,犹如封建社会中,如沒有一个德高望重的族长,要不多久,家族就散了。

70、在孝敬父母方面,大哥以自己的行动,为我辈做出了表率。父亲两度生病住院,他每天包车送去成都中医院扎针,时间长达一年,做为儿子来说,已做得最好,可谓孝感天地。我岳母在武汉三十七年,可谓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我是在向长兄学习。我妻子退居之后,除参加政协的活动之外,从不参加其他会议,每天就陪她母亲下棋和打牌,上午一轮,下午一轮,也是在尽人子之孝也。

71、世上少有不朽的东西,也许只有文学、艺术、思想和人格可以不朽。文学和艺术,非政治、经济和物理、化学可比,不仅博大精深,并且光彩照人,经典的作品,自然会不朽。卓越的思想,开创性的见解,如世界上几大宗教,都有伟大的思想家,让人类的思想特别是与情怀相关的思想,可以不朽。再有,如果地球不灭,星空如斯,自然山水也可以不朽。除此之外,都会腐朽,且有的人会速朽。

72、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你论文中的文献,只有与你论题相关的,才能成为文献。以研究对象为主,扩及相关领域。并且,只有阅读过的、参考过的,才能列入文献。看都没看过,列入有什么用呢?也不符合逻辑。

73、论文之中,也不能全是文字,适当地有一些照片和图表,只要能够说明主题,作为证据,就可以用,并且也应当用。最后的效果不一样。当然,还得以论证为主体,主体部分要立得起来。

74、论文的结语部分是最难写的,包括每一章的小结。因为这才是论文的重点,论文的精华,画龙点睛之处,威力毕显之处。不花功夫,没有广度,没有深度,是写不了的。

75、材料不能流于面上,别人都能找到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般人没有找到的,或找不到的材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材料。你不下功夫,不做调研,不到前线一线,整天躲在家里,足不出户,如何可能获得呢?

76、在学术论文中,一般都不得转引,因为这是偷懒的行为,也不可靠。在国内在全集的、文集的,不能转引。国外一流大家,国内有译文的,不得转引。转引是不得已,查不到原文,而又必须得引,才能转引。在一篇学位论文中,转引不得超过三处。

77、论文中涉及外文文献时,尽量引用原文,可以有译文,也可以没有译文,直接分析,没有问题。可以把译文放在注解里,也可以放在原之后的括号内。注明译者,如系自译,更需要特别加以说明。

78、论文中的所有信息,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能有任何虚假的东西。论文中任何材料,都要注明出处,包括没有直接引用的前人的观点,一个关键词,一个术语,一张图片,一个符号,一个图表,必须详细注明来源,否则叫做来历不明,这就叫假。包括后记也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真实可靠,不得虚拟,虚拟即为造假。

79、在人生的成长中,时间观念极为重要。时间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但时间从来不等人的。比如论文答辩,说起来是在五月底完成,但四月初就要全部送外审,三月底就要完成定稿,三月中旬不交初稿,来得及吗?

80、你的学术水平如何,其实就看你论文的引言、摘要及其英译、结语部分及参考文献即可。包括注解,也可以体现你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不注意细节的后果是什么,你一听就清楚了。

81、英文摘要和英文引文,包括英文的参考文献,也特别重要,特别关键。不能有格式上的错误,也不能有硬伤。英文有英文的表述,中文有中文的表述,格式完全不同。因此,要请英语专业人士审阅把关,最好是英专的教师,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不太够的。

82、版本也需要特别讲究,不能拾到篮里都是菜。马恩著作版本,以中央编译局的为准。古代的著作,以人民文学、上海古籍、商务、中华书局为准,译文的,以上海译文、译林、外国文学等为准,综合的,以北大、人大、广西师大、南大的为准,余皆慎用。

83、什么叫一手资料?从田间来的,是一手资料。从民间来的,是一手资料。从原始报刊上发现的,是一手资料。从作家作品里出来的,是一手资料。从他人的研究论文和著作里来的,都是二手资料,不太可信的,因为经过他人之手,不太可靠。

84、什么叫创新?研究新的对象,不叫创新。由局部到整体的研究,不叫创新。采用新的批评视角,不叫创新。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也不叫创新。什么叫创新?就是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想,也包括提供了什么新的材料。

85、要有新的思路,正面直述,往往难于创新。从侧面,从反面,从上面,从下面,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关键是看法。有了不同于前人的看法,这就是创新。因此,新的思路是如何的重要。学术思维首先就是体现在新的思路上。

86、在研究方法上,很难有整体的创新。社会历史批评?谁没有用过。现象学方法?谁没有用过。文本分析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考据与考证?谁没有用过呢?因此,研究方法是通用的,很难创新。

87、我们都说文学地理学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但它新在何处呢?新在地理吗?新在研究对象吗?新在对文学产生根源的理解吗?新在实地考察吗?新在田野调查吗?有些糊涂了。

88、文学地理学新在何处呢?一是座标,即任何作家作品,皆可时空定位。二是根系,即任何作家作品,皆有根系可寻。三是基因,即任何作家作品,皆有其地理来脉,这就是基因。四是感知,即任何作家作品,皆因对自然万象的感知而生发。五是图式,即任何文学作品中皆存在世界,由外而内,异化成了美学形式的种种图式。

89、我们也说文学伦理学是种新的方法,它新在何处呢?新在伦理吗?自古就有。新在两性吗?它自古而然。新在婚姻吗?它万族而斯。所以,也让人糊涂之至。

90、文学伦理学,它新在何处呢?一是困惑,因伦理讲规范,而规范就是制约人的欲望的。二是冲突,因河流而下,与巨石之间发生冲撞,就会有浪花。三是断裂,冲破了原来的堤岸,就会发生断裂,而发生悲剧。四是选择,即主人公在困境中总会寻找,寻找的结果就是选择,有好的选择就是喜剧,有不好的选择就是悲剧。五是重建,旧的被打破之后,就会建立新的,新的又会成为旧的,形成因果循环。六是民俗,伦理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民俗之中,二位一体,内外一体,与每一个人发生关系。七是时空,即伦理总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文明圈、文化圈、民族圈、语言圈等,都各不相同。

91、为什么要从事文学创作呢?因为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最好还是要有创作体验,不然你可能永远不会明白,一部文学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文学创作是高度个性化的工作,是一种内心化的活动,贯通着审美情趣和审美想象,具有相当的神秘性质,因此,尝一尝梨子的滋味是必要的。

92、文学研究和文学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文学研究,要以文学批评为基础,而文学批评,可以发展为多种多样的文学研究。当然,我说的文学批评,就是针对作品本身的。

93、阅读就是针对作品,与文学相关的其他书,当然也可以读,但读与不读,关系不大。但不读作品,可是不行。读了作品,就有收获。不读作品,只知常识而已。

94、在文学研究中,文本分析是主要的,但不能流于和停于文本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概括,有所提炼,并进行理论总结,理论表述,并且这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硕士和博士论文来说。

95、在学术研究中,只有站得更高,才会看得更远。如果站在山下,只能看见山谷。如果站在山腰,则可看到山脚。如果站在山顶,则可看见群山。站得低了,见识就浅了。

96、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恐不能只讲逻辑,还得讲想象,讲体验,讲感知,讲生命,讲感情。因为人文与其他学科,在起源、发展、构成、形态和形式等方面,完全不同。

97、沈从文说,他要以自己的作品,建造一座希腊小庙,很是谦逊。而我们在今天,更需要以自己的作品,建造一座雅典大神庙,以供人们乘凉避风。现在世界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小庙已经难于容身了。

98、易卜生笔下的布朗德,他要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大教堂,而我们则要以自己的作品,建造一座精神上、文化上和哲学上的大教堂。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人们则生活得并不自由和幸福。而没有文学,则何以求生存和不朽?

99、丢弃真理,不讲本质,只讲利益,只求形式,只讲眼前,不讲长远,中国的学术研究也走入末途。凡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危机也正是转机。相信我们这一代学人,还是大有可为的。

100、学术研究可以形成学派,但绝对不能允许小团体,党同伐异,你争我斗,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术环境。最后,什么学派也是没有的,只有学阀和学渣,学术研究也失掉了它的本质。

俩母仙人

责任编辑:汪婧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