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公众号都叫'澳大利亚
▲权威
资讯门户关注即送福利▲
▲客观实时独到严谨深刻
▲由AustraliaInc.倡办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富二代引发的社会问题很多文章在估量中国社会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基本观点是认为中国社会的财富高度集中,穷人太穷太多,并且对少数富人和大批穷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能否长期地和谐相处表示忧虑。
阶层的差距产生生活的隔离和心理的不平衡以及情绪的对立,以至形成了一个世人深信不疑的说法:“仇富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种“仇穷心理”。于是,每当有某种极端事件出现,人们就归结到这种社会心理。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现在“富二代”似乎更愿意在“富二代”的圈子里待,“富二代”与“穷二代”似乎越走越远。
近期一篇与富二代相对应概念的博文《“贫二代”的标准》出现在网上,激起许多网友共鸣,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此标准误解贫穷对富人有偏见。
该标准短短538个字,几乎是一份社会问题的大杂烩。它提到贫穷,比如“熟悉人民币分币的购买力”;它也提到不公,比如“从迷恋个人奋斗到觉得奋斗根本改变不了命运”;它批评保障制度,“害怕自己尤其是家人生病,特别是慢性病”;它还顺带着抨击了管理政策,“有当城管的冲动,好罩着天天被驱逐的父母”。
附录“穷二代”的18个标准:
1.在各种“拼爹”游戏中失败。
2.感到当农民工和大学生区别不大,于是勇敢地放弃高考。
3.别人说:家里钱不是问题;你说:问题是家里没钱。
4.寒暑假,经常需要到田里收庄稼或在城里打工挣学费。
5.有当城管的冲动,能罩着天天被驱逐的父母。
6.经常有扼住命运喉咙的冲动,但每次喉咙都被命运扼住。
7.如果读过《红楼梦》,最受触动的应该是晴雯的判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8.对“宁当富人三奶,不嫁穷人”的说法强烈认同。
9.从不思考“永远有多远”这样的蠢问题,却经常为明天发愁。
10.在城市经常被取笑甚至欺负,熟悉各种人的白眼。
11.从迷恋个人奋斗到觉得奋斗根本改变不了命运。
12.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农用车、火车和长途大巴。
13.熟悉人民币分币的购买力。
14.家里往往有没有户口的兄弟姐妹。
15.有仇富心理,并十分痛恨贪官,觉得他们不仅夺取了你父辈的财富,更夺取了你翻身的机会。
16.害怕自己尤其是家人生病,特别是慢性病,因为没医保。
17.经常看《读者》之类的“心灵鸡汤”,但好多姐妹为生活选择了“出卖自己”的方式。
18.大体认同这样一种说法: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无法反抗就要学会忍耐
一、富二代与穷二代的差距之:出身
六成穷二代不满意家庭出身
出身决定命运,即自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就此定格!多么耸人听闻的字眼,曾经被万千民众鄙夷,在一个本该崇尚能力,相信知识的时代,它的存在竟是如此不容忽视,生活中的一幕幕鲜活的事例却一再向我们证明这个逻辑存在的现实性。
杨元元,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她幼年丧父,家庭贫困,考入名牌大学却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30岁了还没有谈一次完整的恋爱;带母亲在大学求学却被残忍的扫地出门……
2009年11月26日,在宿舍的卫生间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终其一生的奋斗,却最终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在自缢于宿舍之前,一向以坚强示人的杨元元最后感慨:知识为什么没有改变她的命运?
杜涓涓,一个出身农民家庭的女生,“头悬梁、锥刺股”,复读了两年,才考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杜涓涓从大三开始便在杭州某报社实习,因为勤奋工作,她得到了上司的口头许诺。然而到了最后应聘阶段,却并未得到任何职位。最后入围的是3个来自于三本院校的“空降兵”,据说,“都是本城有钱人的孩子,报社拉广告得靠他们的资源。”
马兵,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打拼,三年的积蓄连房子首付都没有凑齐,至今仍蜗居在唐家岭一处狭小的民房中;而他的同学早在上学时,父母就已经在三环上购置了楼房,说是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
都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努力就有一切。这些学子们辛辛苦苦的从小学一路走来,本以为大学毕业后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但在现实面前,曾经美好的愿景却化为乌有,教育的力量拜倒在出身面前。从他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再多的打拼也敌不过“家境”二字,这不仅令人叹息。
在如此庞大的落差面前,“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显得单薄而又无力。当有些人无需努力即可坐享其成,抑或付出相同的努力便可获得更多收获时,出生于贫寒之家,十几年寒窗苦读,为了攀爬到城市中心层付出更多努力的贫寒之子们不知作何感想?为此,意林励志图书公司联合新浪、腾讯等网站联合推出“出身决定命运吗”调查,以此了解当前社会变迁条件下,人们对于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如何认知的。该调查历时一个月,有效回收问卷12738份。
六成人认为出身决定命运
针对家庭出身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您认为家庭条件差的人,改变现状的空间有多大”和“您认为家庭条件好的人更容易成功吗”。65.6%的人认为家庭条件差的话,改变现状的空间会很小;
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条件好有助于成功。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家庭出身会先天性的左右着个人的发展空间,成为个人成功之路的敲门砖或是拦路虎。甚至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的贫富差距已拉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单纯依靠后天的个人奋斗是很难改变的。
过半数人不满家庭出身,甚至心生憎恨
既然家庭出身在个人成功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我们不禁想要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出身持何种态度。在被调查人群中,出身于贫困家庭有50.1%,家庭条件属于小康和富裕的不及一半,仅占41%,高达53.1%的人对自己的家庭出身并不满意。对于父母不能给自己孩子好的家庭出身,有40%的人认为非常遗憾,是外在因素造就了他们的人生,甚至有8%的人对此心怀怨恨,憎恨正是父母的不努力,才让孩子如此受罪。
仇富心理愈演愈烈
当富二代和贫二代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处于成功和失败的两个极端时,富二代、富三代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他们是否不负众望,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优势,实现了站在前人肩膀的更远的腾飞?
在“您认为富二代,富三代是怎样一群人”问题中,19%的人选择财富倍增,一代胜过一代,而高达百分之五十的人则选择了纨绔败家或者父衰子落,富不过三代,可见,虽然大多数人梦想着自己能有良好的家庭出身,但真正面对这些富二代、富三代时,对他们有信心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据MSN理财了解,飙车案、校园选妃案……当富二代依仗充裕的物质资源在大庭广众之下炫富时,这无疑是对众多“房奴”、“蚁族”们巨大的嘲讽,仿佛在说,看,这个社会就是如此不公平!它无疑触碰到大多数人敏感的神经,让人们心生愤恨。
二、富二代与穷二代的差距之:教育
当大多数人以仇恨的眼光面对这个社会时,当“杨元元”的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时,当底层人们向上攀爬流动的阀门被阻断时,我们无法改变每一个孩子的家庭,但却不能不拷问出身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精英教育与草根教育的博弈
归根结底,家庭出身之所以能在如此大程度上左右大家的命运,是由于它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资源、社会关系网络等等社会资本的不公平分配,而资源的不公平又进一步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一方面,有着优越家庭出身的人无疑会选择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名校、贵族学校让孩子们就读,知识在富二代那里成了成功的叩门砖,增值了他们成功的底座。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到后来国外读MBA、EMBA,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路的尽头是华丽到极致的精彩人生。在这条路上,他们除了能斩获最优质的教育之外,还能结识同龄人等丰富社会资源,这样的同学网络也会在他们未来的成功之路上增加一些砝码。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贫二代们在各种教育资源欠缺的环境中成长,知识的营养不能保障,性格的锤炼也从未被摆上日程。从小就在父母含辛茹苦的培育下吃的攀爬,恶劣的教育环境、不稳定的师资力量加之未卜的前途,使得贫二代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难。原本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良好愿景,却最终被庞大的知识成本所束缚,困在这个牢笼里,成为奴役之身,为了摆脱着曾经的枷锁,他们大半的努力要偿还之前所付出的代价。如杨元元,要靠七年的努力偿还上学时所欠的3760元贷款。3760元,这对于富家子弟而言不过一粥一饭,但却白白耗费了一个贫困女大学生七年的大好青春。
是的,由家庭出身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严重左右着人们未来的发展。在社会分配日益悬殊,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今天,家庭出身不是孩子自身能够左右的,他们能做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可面对这种先天的失衡,我们的社会又该何去何从?还有什么能帮这些贫二代们一把,让他们尽早摆脱恶性循环?
用教育公平破解“出身”魔咒
据MSN理财了解,如果说是出身引发的教育不公平铸就了贫二代的命运的话,那么要改变,必然要从教育入手。
拓展多种形式教育体制。改变以往高考——大学的教育模式,全力发展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培养各领域人才,让大家有更多的成功渠道,而非挤占高考这一独木桥。四年的大学教育费用对贫寒家庭而言是一个巨大困扰,而且在当前就业难清情境下,大学并非职业成功的唯一通道,要让人们意识到条条大道通罗马,把人们从高考这一狭隘的知识体制内解放出来。这既是对贫困家庭的考虑,也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多种形式产业的要求。
打破精英教育门槛,让大家能有同样的准入机会。破解以往贵族学校高昂的支持费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最为优秀的教育资源。让长江七号他们进驻贵族学校的期盼不再是梦。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支持力度。目前国家正在出台的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应给予贫困边远地区孩子以更多支持,譬如招生时的分数倾斜等,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有望。同时鼓励优秀教育资源支援这一地区,让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以先进带后进,实现教育的共同进步。
继续推广免费师范生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障了落后地区教育的后顾之忧。
出身虽然在命运中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但相信教育公平机制的引入加上学生们自身的努力定能早日破解“出身决定命运”这一魔咒。
三、富二代与穷二代的差距之:婚姻
6成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穷二代”判无妻
日前,广州妇联调查显示6成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超过总数的一半;另外,近半女大学生有意嫁给铁饭碗。针对这种情况,有许多网友带着不无辛酸的心情调侃说:我是“穷二代”,我被判了无妻徒刑。也有自称“富二代”的网友发帖子,称决不考虑那些直奔自己钱包而来的女性:“即使你貌比XX冰XX冰,我永远只是冷冰冰。”
嫁给富二代,给个理由先,为何青睐“富二代”
前段时间,有一句QQ签名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争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就在一片喧哗之中,有很多年轻女性网友悄然将它转到自己的空间里,再配上一些名车、豪宅的图片,似乎在向身后的追求者们暗示:“你有宝马吗?有豪宅吗?没有,那你就乖乖的退场吧!”国人历来讲究含蓄,为什么偏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张扬出自己的择偶标准:要嫁,就嫁“富二代”?
“富二代”的表征是家里有钱多财,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相对比较优越。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是女大学生失掉奋斗心了吗?是她们越来越贪图物质享受了吗?还是她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焦虑?
嫁给“富二代”的滋味与理由:
借用星爷的一句话:要嫁“富二代”,给个理由先。或者说,嫁给“富二代”
滋味知多少?有网友兴致勃勃地列出了以下种种:
滋味一:嫁给“富二代”可以减少至少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打拼,再也不用朝九晚五,到处小心翼翼投简历、看脸色。
滋味二:嫁给“富二代”从此“出有车、食有鱼”,不用蜗居,稳定轻松,没有压力,坐享其成。
滋味三:嫁给“富二代”很有面子,到哪里都受人尊敬,被人羡慕,尤其是同学会期间,是多么拉风的事情。
滋味四:嫁给“富二代”,“一人入豪门,全家得幸福”。不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滋味五:嫁给“富二代”即使离婚,也能索取高额补偿费,而这足可让自己下半辈子再也不会为生存发愁。
真的如此吗?
穷二代,挺起脊梁来,“穷二代”标准之“无妻徒刑”
前段时间,有网友煞有介事地出台了一系列“穷二代”标准,如出行基本坐公交车、地铁;手机用的山寨版;看到喜欢的东西都要考虑再三也没舍得买……等。当那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微笑”的择偶标准一出台,网友们立刻大呼:你是“穷二代”吗?你是否具备这条着重要的特征:被判无妻徒刑?随即,针对铺天盖地的女生们嫁人就嫁“富二代“的高调,众多的“穷二代”网友们相互调侃:哥们,判无妻没有?更有人哀叹说,你们是“穷二代”,被判无妻,我已经是“穷N代”了,一旦判了,我这辈子争做富人爸爸的目标就再也实现不了啦。
向“无妻徒刑”大声说不
“当美女都奔向‘富二代’,当美好的爱情被高傲的金钱打败,我还有自己的一腔纯真,我要用它来寻找你,寻找心中最美的你。”对于“无妻徒刑”,即使有许多网友述说着悲观,但更有网友勇敢地站了出来,大声地宣告自己的理想:我要像《高老头》里的男主角那样登上高处俯瞰上流社会的俗世繁华,然后坚定地喊一声:“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我会永远被判‘无妻’!”
针对“富二代”在择偶中的先天优势和“穷二代”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明天,勇敢地对“无妻”大声说不,网友们热议不已。
“穷二代”,拼搏才是王道
其实,很多网友都认为,“穷二代”们根本不必自己吓自己,所谓“无妻”只是一种臆想出来的问题。那个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论调,放在真正的爱情面前其实不堪一击。不是吗?即使历史上的富人、贵人不少三妻四妾,可穷人们、尤其是有真才实学的“穷二代”乃至“穷N代”,一样可以拥有一份感天动地的爱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十八年苦守寒窑等候丈夫薛仁贵的王宝钏,又如穷书生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些感天动地千古流芳的爱情,不是连“富二代”“富N代”们也羡慕不已?
就以离我们不远的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来说,就在所谓“穷二代”的父辈们身上,不是也一样有着无数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爱情?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彩虹才最美丽。对于那些高谈非“富二代”不嫁的论调或选择,“穷二代”们大可不必当真。相信自己,相信拼搏才是王道,挺直脊梁,爱情自会选择她钟情的人!
正方:嫁给“富二代”是时代进步
时代在进步,今天,女大学生公开喊出要嫁就嫁“富二代”的口号,是时代的进步。这说明,经济实力和经济条件已经成为女大学生择偶、恋爱、结婚的重要因素。首先,这是个性的胜利,怎样开发、利用自己的青春,是女大学生自己的自由,轮不到旁人说三道四。其次,这是务实。再说,“富二代”就一定是坏人吗?嫁给有钱人,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它是当今一代女大学生现实的择偶婚恋观,是时代的特点和现实的写照,具有不容否认的存在理由和价值。
反方:宣扬嫁“富二代”是道德沦丧
把严肃的婚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公开宣扬要嫁就嫁“富二代”的人是一种道德沦丧的表现。这不是正常的追求自己幸福的方式,而是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在作祟。女大学生们这样对于自己的爱情和人生不负责任,终究会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出现女大学生嫁“富二代”这样的观点,站在长远来看,从民族的利益来看,是我们的悲哀。
另一种声音:正确理解女大学生要嫁就嫁“富二代”
无论是59.2%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还是57.6%愿意嫁给“潜力股”的女生,其实说的都是对经济条件的重视,对未来生活质量的考量,可以相信,她们并非一定要嫁给“富二代”,而是希望追求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她们是非“富二代”不嫁,不可以认为她们会对“富二代”的人品不加选择只讲金钱,她们对于自己的择偶婚恋,只是加入了时代的元素——经济考量,这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其实,“富二代”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还没有严格的标准与定义。究竟父母拥有多少财富的子女才算得上“富二代”?100万,还是1000万?没有标准,就没有归类对象。在不同女大学生眼中的“富二代”,有不同的标准,59.2这个数字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在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务实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婚恋观走出“柏拉图”精神之恋,走出“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想象之恋,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当然,“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少数女性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出现“傍大款”、“当二奶”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潮也有抬头的趋势。这种社会影响渗透到校园,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社会向上流动通道不畅等原因,使得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出现了所谓的“毕婚族”、“急婚族”,以及“嫁富二代”、“少奋斗几十年”的想法。“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大学生希望“嫁得好”,太正常不过了。是不是嫁“富”就等于“嫁得好”,则是可以商榷、引导的。
60年来择偶标准大变迁:
六十年代:英模崇拜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女性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经济、文化的追求形态,这一时期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捍卫祖国尊严的解放军成为了新时代女性的偶像。同时,女性在择偶时也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女性们一般优先考虑党团员、解放军、政府机关人员等。只要男方的政治条件好,他的经济、相貌、年龄条件差一点并无妨。当时正值建设事业蓬勃展开,出身好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也很受女性青睐。
七十年代:政治身份
七十年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出现了偏差,政治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在大中城市,男方的出身必须是“红五类”,最好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而在农村,男方最好是贫下中农,当时人们都以出身于贫下中农尤其是雇农的身份感到自豪。那时女性不太考虑文化和经济条件,因为当时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八十年代:知识吃香
八十年代,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女性择偶标准中,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被忽略。知识分子成为女性择偶的新标准,从某种角度看,知识成为了获取爱情的捷径,尽管这带有一定的功利嫌疑,但这种择偶标准毕竟在那个时代占了主流。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风靡全国,不但反映了当时中国年轻男女追求的浪漫爱情,更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和女性择偶观一个很好的反映。
九十年代:多元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个人价值体现方式的多样化,从较早对知识拥有者的崇拜,到对社会开拓者的青睐,体现价值的方式越来越模糊,不过结果却是一样的,即以创造价值的多寡来体现,这种价值又常常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女性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也开始向这一方面倾斜,不过,那些能够把知识直接转化为财富的人,更容易成为女性爱慕的对象。
四、富二代与穷二代的差距之:生育
小白领结婚多年不敢生子穷二代生子变穷三代
在北京工作的网站编辑王文蕾(化名)今年28岁。亲友们催问是否打算生孩子,她马上表决心。可对方笑问什么时候要,答案马上含糊起来,“一两年吧”或“三年内吧”。但这些话从未兑现,一说起生孩子,王文蕾总是先算账:房子不够住、保姆太贵、幼儿园更贵……
这不是王文蕾一个人的顾虑。有人在网上发帖高调宣称,自己是“穷二代”,不想再生出一个“穷三代”,引来三十多万次阅读,四千多人回复,其中不乏赞成之声。
共鸣:“穷二代”发帖激起千重浪
7月30日,自命名为“来世不嫁穷男”的网友又在天涯上发帖:“已经生了‘穷三代’的‘穷二代’,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孩子吗?”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发此类帖子了,此前的一番言论更是引发议论无数。据说,她和丈夫是“因爱情而结合”的大学同学,丈夫月薪2500元且工作不稳定,还要做近20年的“房奴”,因此她认为,生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与其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倒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已经是‘穷二代’了,孩子成为‘穷三代’的可能性绝对在95%以上。”
那篇以“我不想给月薪2500的穷老公生孩子,我错了吗?”为题的帖子,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生育观近乎挑衅。然而,在谩骂、嘲讽和愤怒的情绪中,竟不乏支持之声。甚至直到发帖两个多月后,几乎每天还都有人回帖。
7月31日,有人颇为认真地赞成道:“没有充足的能力给孩子提供所需的物质时,别生……孩子不是喝西北风就能长大的。”
“‘穷二代’的处境,可以通过蚁族之类的生存状态了解一二。”署名“石兆”的评论者表示,“穷二代”的生活是件可以过下去、但活得相当痛苦的事儿。工资收入一直也跑不赢飞涨的物价;他们与父母两代人都被房地产绑架了,不仅付出全部积蓄,还要背上多年的债务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未来并不确定,每个月的收入要精打细算才能支付,一旦没有了目前的工作,连缓冲的积蓄都可能没有。
“了解这种生存状态之后,也就不会责怪为什么有些极端的‘穷二代’不想要孩子了。”他说,“这是一个是否具有希望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穷二代’,生下孩子就会是‘穷三代’,自己努力工作却一生匮乏,甚至孩子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固然是有点悲观,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部分的社会现实呢?”
困境:有多少钱才敢生孩子
王文蕾不是不想生孩子。她和丈夫早就商量好,以后生孩子小名叫“豆豆”。看见姨妈的孙子因为娇宠而变得暴躁,他们决定,“以后不让老人宠溺豆豆”;经过海淀区那两所知名的高校,两人也决定“以后让豆豆学工科”。有人问小夫妻为什么来北京,他们不无豪情地说: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培养,我们要把豆豆的儿子培养成贵族。
“贵族”要面临的困境是:一、目前他们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套一居室还在还贷,周边的二手房以百万元起价,哪来钱添置房产,让孩子、夫妻、保姆同住?二、假使大家能“蜗居”,若常去动辄离家十余公里的医院检查,不买车实在不便,车钱从何来?三、即使交通、住宿都能凑合,以目前两人不足万元的家庭月收入,承担孩子的奶粉、尿布、早教、托幼、上学……“要么钱受罪,要么孩子受罪”。
每当王文蕾在电话里向家乡的父母说起因“经济困难”而耽搁育儿计划,往往很难被理解。但当父母们来大城市住一段时间后,怨言少些了。
这个庞大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种种魅力,敞亮、壮观之美取代了曾经悠闲、家常的市井气息,市民们在高昂房价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地迁往城市边缘。不断上升的居住、交通和生活成本,让数千元的月薪在这种环境里顿显微薄。
小两口月均收入达到多少才敢生育子女?据MSN理财了解,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今年4月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8078元;武汉、哈尔滨、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县城地区则是4454元。“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实因素的制约。未生育受访者的计划生育年龄,明显晚于预期中最佳生育年龄,为27.4岁,大概晚了2.1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姜健健表示,这种情况在城市比较明显。
焦虑:向上流动的渠道在缩窄
尽管人们明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三六九等,世袭与继承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和父辈们不同,如今的年轻人一出生就经历着一个空前的财富分配过程,眼见着这个过程的尽头是进一步固化的财富格局和社会结构,“下层人”开始担心,向上流动的渠道在缩窄。
教育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向上流动、能够改变一代人命运的路径,变得格外拥挤。
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曾发表调研称,家庭在0到16岁孩子身上花费的平均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到30岁则需要49万元。其中最可观的一部分是对教育的支出。不过,在王文蕾观察看来,教育投入还要更多。
孩子还没出生,叶酸和防辐射服就必不可少。小王的同学许雪(化名)怀孕两个多月,穿的是连身防辐射服,1000多元。为了孩子智力发展,准妈妈还流行吃DHA,每天一粒,一粒6元,整个孕期280天,花费不小。小王去探视几个生孩子的闺密后总结出,“看望产妇,就送钱,因为那是他们最需要的。”“进个幼儿园是必须的吧?可这很难。”王文蕾身边的年轻家长们说,公立幼儿园挤破头,私立园每月收费数千,抵得上她一个月工资,甚至市郊的经济适用房区,今年学前班还涨价70%。而孩子上小学、中学的家长们,常常讨论的是送孩子去哪个补习班。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每个暑假至少消费1万元。”“虽然有些投入并不必要,但尽可能投入教育成本几乎是每个家长的选择。”徐安琪告诉记者,家长在孩子身上往往寄予希望,又因社会竞争激烈而感到焦虑,高额的教育投入是家长不敢忽视的。
而且,进入教育链条的前端就已显得如此不易。
倾斜: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
比起资源不足,更让很多家长郁闷的是,资源的分配仍不均衡。京城一家媒体前不久探访了北京市的公立幼儿园,发现能享有这些场地宽裕、硬件齐全的教育资源的,多是“批条子”进入的官员子女。“在西方,学前教育常被视作补救弱势群体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出身不好,国家就通过资金和项目的倾斜,让这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那些权贵和富商,可以选择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不会过多占用公共资源。”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对此表示,在中国,恰好相反。有权的,能让孩子进最好的公办园;有钱的,能进最好的贵族民办园;没权没钱的,则上廉价园,或黑幼儿园。
2009年,清华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孙立平曾表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觉。”
延伸阅读:生育观念十年变了多少?
1996年
1996年的中国家庭里,如果有子女上大学,其教育、生活和零用钱占家庭收入的三成不到,平均每年是3334元。当年的丁克人群,多数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作的无奈选择。
2003年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理想家庭模式的选择出现了变化:选择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加子女)的人数比例下降了11.3%,而选择丁克家庭、独身和直系家庭(夫妻加老人、老人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数比例分别上升了1.1%、3.9%和6.1%。
此时,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年轻化、高学历和高收入。
2006年
2006年时,研究者发现,丁克倾向正在减退,城乡居民中不愿生育子女者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城市居民的生育计划往往会因为经济和事业上的压力而滞后。其中,除了丁克人群常见的对个人自由生活的追求之外,“生孩子会影响工作发展”、“养孩子的花费太高,养不起”的担心还是非常突出的。
相关阅读:西方富二代们的奢靡生活
最近,小妹偶然发现了一档综艺。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洗涤一下...那颗被资本主义金钱腐蚀的内心。
这档综艺叫做《Tamara‘sworld》,记录的是一名叫TamaraEcclestone的女人的生活。
TamaraEcclestone可不是一名普通的女人,她今年34岁,父亲是F1赛车的老板BernardEcclestone,英国的亿万富豪,总资产约40亿美元。
老爷子今年88岁了,他这一生只有两个孩子,一个是Tamara,另一个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Petra。
老爷子十分宠爱两个女儿,把她们当作公主一样抚养。
妹妹结婚时,父亲为她在洛杉矶买了一座庄园,这座古堡风格的豪宅面积达57000平方英尺,拥有123间卧室、游泳池、台球室、电影院、Spa室、中国茶馆和美容院,还有可以停放数百辆豪车的停车坪。
然而,作为长女的Tamara,得到父亲的宠爱更多,她的生活和妹妹的比起来,奢侈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2013年,Tamara和地产开发商JayRutland结婚,老爹为她花费了1200万美金在法国海滩举行了婚礼,光是燃放烟花的环节就要持续30分钟。
婚礼上请来了各届名流好友,包括英国王室的碧翠丝公主,男星杰森·斯坦森等等。
婚后第二年,他们迎来了女儿菲菲。
《Tamara’sworld》便是记录了这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按照Tamara的话说,“我们是非常接地气的家庭。”
下面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接地气”的:
首先,参观一下Tamara的家,这是房子的外观。
6年前以4500万英镑买下来的房子,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了7000万英镑(约6亿人民币)。
楼梯的墙上挂着的都是tamara和她老公,或是一家三口的照片。
这是她的衣帽间。
30多个爱马仕birkin包。
不过这些普通的款式已经不能满足Tamara了,爱马仕还特意为她定制了她和女儿的合照款的包包。
4000多个香奈儿,渔夫鞋各种颜色都来一双。
因为超级钟爱睡衣,Tamara的衣柜里放了81件睡衣供她挑选。
一整架子的Gucci拖鞋。
对这样奢华的衣帽间,Tamara的评价是——“其实就是普通的衣帽间”。
普…普通?
Tamara保持着每月清理一次衣柜的习惯,把那些不喜欢的衣服放到网站上拍卖,收入所得捐给当地的儿童医院。
这件买来都没穿过,不要了。
这件穿过几次了,再也不想穿了。
整理一次拍卖的衣服鞋包大概能卖出4万英镑(约35万人民币)。
哭了,小妹挣的还没有人家丢的多呢。
这间美容室可以同时和好友做美甲、足疗。
每次Tamara要美甲的时候,就有专业的美甲团队来到她家里为她服务。
当然发型和化妆也不需要自己动手,都有专门的人来做。
Tamara家里有50多位佣人,有的负责做饭,有的负责清洁,还有专门负责遛狗的。
女儿菲菲的玩具有专人负责收拾。
这个佣人小哥哥有点帅,嘻嘻。
Tamara一家三口从起床开始,就有人伺候,佣人会把茶端到他们的床边。
然后Tamara的秘书将今天的行程安排告诉她,Tamara完全不需要操心任何事,她需要做的只是提出要求,然后秘书回答“是!马上去办!”
Tamara之前是一名模特和电视台主持人,不过自从有了女儿后,她的事业就变成了“女儿+朋友们”。
简单地说,就是带娃以及和闺蜜玩。
我们形容心累的方式“累得跟狗一样”,而Tamara的形容则是“我累得仿佛连续开了一周party。”(其实只是和女儿在海边挖沙子…)
这比喻扎心了,小妹只知道连续加一周的班是什么感受。
不过这么有钱的一家子外出时总会格外麻烦,要有N个保镖贴身保护,等保镖到了车门外他们才能下车。
小妹在想,Tamara的丈夫会不会觉得不方便,想和妻子说点悄悄话,旁边还有好几双耳朵。
不过能和Tamara结婚的肯定不是凡人,丈夫Jay从小也是富二代,现在做着地产开发和画廊的生意。
每个月的休闲活动是乘坐私人飞机去拉斯维加斯,看看拳击比赛什么的。
按照他的话说,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大房子、豪车、到处飞”。
好吧,小妹的担心多余了。
对不起,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那么Tamara这样的富豪想象力可以说是天马行空了。
老爹85岁生日的时候,为了给他制造惊喜,Tamara把整个房子改造成了瑞士木屋。
这是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当然过完生日了,Tamara又命人把房子恢复了原貌,
这一来一回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之所以改造成瑞士木屋的原因,据说是老爷子很喜欢瑞士的山,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他到瑞士看到一座山很美,ok,买下来!
后来,Tamara一家三口还去这座山上玩。
一个外来游客都没有,毕竟是私有财产嘛。
老爷子的“有钱任性”也熏陶着自己的女儿,为了让孩子高兴,Tamara在家中为菲菲造了一座专属的淘气堡,用的全是菲菲最喜欢的粉色和白色。
想起了小时候在淘气堡和其他小朋友抢滑梯的自己,小妹流下了眼泪。
Tamara还喜欢把突发奇想的点子兑现。
比如她想在第二天办一场睡衣party,今天就会吩咐秘书们,去准备睡衣,高跟鞋形状的蛋糕,还要用粉色的纱幔和鲜花装点整个房间。
甚至连睡衣的材质和款式都有明确的要求。
为了让party更加有趣,她还专门从洛杉矶找来一个策划派对上小游戏的人。
虽然最后她们玩的游戏只是“你比划、我来猜”……
不过Tamara开心就行了~
除了开派对,Tamara还喜欢逛超市,不,或者可以用“扫荡”超市来形容更准确。
她在前面拿东西,身后她的秘书、助理、保镖、司机等人推着购物车,等着装东西。
Tamara看到什么都往里车里放,巧克力派、柠檬蛋糕……而且很喜欢给自己老爹、妹妹带一份。
你爹你妹并不缺这些东西好么!
给女儿的玩具一辆车根本装不下。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Tamara的话。
Tamara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气质,以及从小没有受过任何打击,被赞美着长大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她既不会自卑,也不会去轻视别人,说话诚恳,不会高高在上。她什么操心的事都没有,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过得不快乐。
节目中有一个片段是,Tamara的丈夫Jay的新画廊开业,Jay的心腹,一位看起来很能干的女主管,为了这家画廊开业的事操碎了心。
从施工到摆设,从邀请嘉宾到准备餐点,后来她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声音像撕裂了一样。
然后,另一边呢,Tamara听从着服装搭配师的建议,挑着晚上出席开业仪式的衣服,做了新的造型。
和丈夫在画廊门口笑着对记者拍照,然后她只要享受派对,一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而负责的女主管,此刻眼袋已经耷拉到地上了,唯一的愿望是回去睡上一大觉。
《Tamara‘sworld》完美地打脸“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光鲜亮丽的人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因为有的人从生下来就是焦点,有的人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默默无闻。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
投胎是门技术活
面对如此不公的上帝,投胎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也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如果说有比Tamara投胎还要好的,大概是就是她的女儿菲菲了。
因为她不止生下来就有数十亿的财富,还有一对超级疼爱自己的父母。
作为Tamara的唯一女儿,Sophia(菲菲)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百分之两百的爱。
菲菲喜欢老爸的太阳镜,Jay就说我去买一打给你。
他将菲菲的年龄(3),菲菲的出生日期(17)和Tamara的出生日期(28)作为幸运数字,每次赌博都押这三个数字。
虽然一次也没赢过,但人家输了也不心疼呀~
然而比起父爱,母亲Tamara给予菲菲的爱要炽热100倍。
她真的是把菲菲当作掌上明珠,自从她出生以来,Tamara只和丈夫单独出去约会过一次,一直是三个人一起行动。
对此,丈夫Jay颇有不满,但Tamara觉得菲菲离不开自己。
和闺蜜去逛街吃饭,也要保姆随时给她发孩子的动态。
甚至如果现在她和朋友在外面吃饭,菲菲在家里睡醒了,她会立刻冲去餐厅回家哄孩子。
包括她和妹妹Petra在一起,狗仔每次拍到她们,都是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娃。
Tamara总是倾尽全力给菲菲最好的。菲菲一岁生日的时候,Tamara花费了7万英镑,为她办了一场盛大的party,用气球搭建成的粉色城堡。
因为菲菲喜欢动物,生日party上就真的找来了各种活的动物、斑马、小狗、小马、小羊等等。
还有专门cos迪士尼动画人物的表演者,将整个party打造成童话世界。
逢年过节,更是收礼物收到手软,各大品牌商抢着为她送礼。
菲菲拍写真,她找来迪士尼的摄影团队。将豪宅的花园布置成浪漫的下午茶氛围,游泳池里都是可爱的独角兽玩具。
即使菲菲不配合,嚎啕大哭,和别的小朋友打架,Tamara也绝不发脾气,“不想做就不做了”。
她觉得,我应该照顾菲菲的感受,不去逼她做她不想做的。
虽然菲菲配合度不高,但不愧是迪士尼的摄影团队啊,拍出来的照片真的好可爱。
小妹第N次感慨,有钱真好~
虽然Tamara说菲菲离不开自己,但在小妹看来,是她更加离不开女儿。
一说到女儿要去上幼儿园,她就哭。
想到女儿要独立了,她更难受,“我哀怨得像个寡妇。”
丈夫Jay:我还没死呐。
她总是在反思自己哪儿做得不好,刚才接了一个十分钟的电话,是否时间太长了,忽略了菲菲。
Tamara和丈夫的分歧在于是否还要第二个孩子,感觉在国外,一个家庭有三五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Tamara却很坚决地拒绝,因为她担心如果有了老二,她不一定能像对菲菲那样投入全心全意的爱。
而且担心老二会分走自己对菲菲的注意力。
甚至,菲菲今年已经3岁了,但是Tamara还是没给她断奶。
这一做法,也引来了很多育儿专家的非议,不过Tamara却不以为意,“我要一直喂到菲菲不想喝的那天为止。”
可以看出Tamara对菲菲的爱已经到了溺爱的地步,小妹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会过于自我,没法和同龄孩子正常交往,会受到欺负。
不过后来一想,Tamara家那么有钱,这些都不是问题吧。
别的孩子生下来是站在人生的起跑线,菲菲则直接站在了颁奖台。
不过如果说我们和菲菲有什么共同点的话,大概是,即使再有钱的孩子还是会被小猪佩奇征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佩奇。
其实,看完六集《Tamara‘sworld》你会发现,富豪的生活其实比想象中单调多了。
所有的事都有人安排好,以至于少了亲手参与的乐趣;一切问题都能用钱去解决,也就少了夫妻二人携手同舟的动力;因为太富有,朋友圈只圈定在几个和自己身家差不多的人,聊的话题也只有孩子。
赞叹完Tamara的奢侈生活,我们还要继续自己的日子:专注眼下、懂得感恩、享受生活。
这世界上,像Tamara一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普通人也许不能像她一样“为所欲为”,但只要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实现,依然可以生活得很满足。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反过来同样适用。
也许你的爱人没法为你买30只爱马仕,雇佣50位佣人,坐私人飞机到处玩;但他却肯把所有工资上交,为你做晚餐,一起计划旅游,在你遇到困难时挡在你前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澳大利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