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的社恐吗大学生中有多少社恐 你是真的社恐吗大学生中有多少社恐你是真的社恐吗大学生中有多少社恐

你是真的社恐吗大学生中有多少社恐

大学生「社恐」现状调查

被朋友叫出去玩的时候

你的聊天:

朋友1

晚上19:12

后天有一个剧本杀活动,你要去吗?

你去吗都有谁呀我都熟吗会不会去了很尴尬呀qwq

我去呀还有小陈小蒋什么的很多你的熟人的!

去呗就大家一起聚一聚玩一玩嘛

凌晨3:12

突然想起来我那天约了朋友打羽毛球!实在是去不了啦对不起嗷qwq

帮我跟大家问个好8合照记得把我也p上去哦

你的内心:

上面的情景你熟悉吗?

你是否也曾劝说自己参加活动无果?

你是否也曾因为害怕尴尬而推脱掉想要参加的活动?

你是否也在线上似乎热情周到,线下却只想逃避活动?

以上这些

社交恐惧”

的表现呢~

自我标签

self-labelling

不管上面的微信对话有多么符合你的日常,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参加各类社交活动,都别急着给自己贴上

“社恐”

的标签。

我们时常厌恶他人给我们贴上标签,但实际上我们自己又何尝不在给自己

贴上标签

我们的调查问卷(样本235人)显示,有

71.91%

的人(即169人)自我定义为“社恐”(统计结果如下图),

但最终根据量化表评定被初步诊断为真正“社恐”的只有14人(其中12人认为自己并不了解相关病症的具体内容,另外2人表示了解)

这代表着,我们事实上正在给我们自己贴上不属于自己的“社恐”标签。

插画|@宇宙栗栗

自我标签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我们其实是在对我们自己做出自己所

的行为,而在于,一旦我们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我们实际上可能会为了

这样的标签做出

不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改变

,最终把自己锁在自己划定的牢笼中。

因此,如果你只是暂时疲累,不愿应付过量的社交,或者仅仅只是不想让自己陷入太多无效社交的陷阱之中,而以“社恐”这样的标签框定出自己的舒适区,我支持你,毕竟人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我理解一人独处时候的乐趣,也爱熟络圈子相聚的融洽氛围,因此我承认,以“社恐”的标签为盾牌暂时逃离那些令你不安的社交圈不失为一招妙计。

但是,在以之应付他人的同时,不要渐渐地骗到了自己。时刻记得它是一个借口,

警惕被“社恐”标签反噬

,不要让它遮住了本属于你的光芒。

——社恐话题已然成为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热梗

技能焦虑

skillanxiety

另一类人,他们尽管已经在演讲前准备得无比到位,在众人面前发言时却又手脚冰凉,全身发抖,

或者明明可以做好但在他人面前做事就是会感到无比紧张,

(调查结果接上图)

——微博随处可见的各类社恐meme图

但他们在平时的社交中又经常能够感到舒适、自如。

这些人其实说白了,可能只是对于某些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而这些技能

恰巧有关于社交

罢了,甚至连“社交焦虑”都算不上,却因为这个时代对“社交恐惧”的普遍泛化,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真的有“社恐”。

属于这种情况的朋友们不必太过担心,不要让现在社会鼓吹的各种焦虑影响到自己。这种你认为的社恐,跟社交平台上几乎泛滥成灾的“容貌焦虑”、“学历焦虑”等等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类朋友们只需要在

放松心态

的同时,适时地、适当地

自己的相关技能就好,毕竟社交技能也是个人技能的一种,在人生各种阶段都可能对你的事业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相关锻炼机会尚少和学习平台相对不完善的今天,真正的“社交牛逼症”还是占少数,更多的还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一般人。

以上这些非病态的社恐都

不需要任何人的拯救

。一个正常、包容的社会,应该允许多种选择的存在。

SAD

社交焦虑障碍

socialanxiety

其实在心理学和医学上,社恐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

「恐怖性神经症」

,是神经症的一种,其诊断有着

严格标准

比如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而且病程要

持续一个月以上

,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大多数人所说的「社恐」并非真「病理性社恐」,就像心情不好不能就判定是抑郁症一样,我们很多人在社交时的不适也不能直接被定义为真正的「社交恐惧症」。

|此处部分文字来源于公众号飞碟说

我们的调查显示,其实大部分参与者也认同上述说法,承认自己是「社恐」的同时,否认自己是真的患有相应疾病。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历也符合得较好。

但与此同时,仍有在做完问卷里的自我测评且被初步判定为「病理性社恐」的参与者未接受相应的心理治疗。(相关调查结果出于保护目的不予公示)

《百度健康医典》显示,

「病理性社恐」通常起病于17~3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主要是

青少年期和成人早期

,且疾病的病程通常呈慢性,

约80%的人从未接受治疗

青少年期和成人早期,正好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预备生们和刚入大学的新生所处的阶段。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社交恐惧的相关科普,无疑对

「病理性社恐」

的预防和劝导及时就医具有重要的意义。

《百度健康医典》同时也显示,社交恐惧症容易

与情绪障碍共病

,如躁狂、抑郁障碍等,是一种高度致残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

很大的影响

幸运的是,「病理性社恐」是

可以预防和治愈

的。通过早期的心理疏导和与人交往技巧的学习,以及对一些社交场合的充分准备和预演,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所以……我是吗?

什么?

看了这么多,你说你还是无法分辨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病理性社恐」?

接下来的这份自我测评表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自己是否

「病理性社恐」(注意:自测表只能作为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如果自测表显示为高患病风险,还请您前往医院精神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微信公众号飞碟说

我们小组的社会实践项目选择开展这一课题的调查和科普,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提高大家对于「社恐」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关注度,同时揭示大众意义上的「社恐」与

「病理性社恐」

之间的区别,让并非真的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被这一想法所束缚,让确实患有这一心理疾病的人尽早获取帮助。

如果我们的调查与科普对于对相关问题有疑惑的你有所帮助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努力作出的最大肯定。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谢谢你看到这里~

如果觉得还不错,希望你可以扩给更多的朋友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